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紮根婁底陶龕書院

2020-08-16 婁底廣播電視報

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紮根婁底陶龕書院

為鄉村教育魂、賦能、立根

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素有「北行知南陶龕」之說,如今,陶行知、羅輈重兩位教育大家的鄉村教育思想產生了新交集。

8月15日上午,「南京曉莊學院陶行知研究院、教育研究院鄉村教育研究中心」授牌儀式在湖南省婁底市陶龕書院舉行。這是南京曉莊學院建立的全國首家鄉村教育研究中心,旨在發揮自身專業與人才優勢,打造鄉村教育新型智庫,通過持續的智力輸出,為鄉村教育注魂、賦能、立根。

「鄉村振興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破解鄉村教育困境,關鍵是培養、留住一支優秀的鄉村教師隊伍。」南京曉莊學院陶行知研究院、教育研究院院長於松明教授表示。

據了解,南京曉莊學院前身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927年3月創辦的「曉莊試驗鄉村師範」,是我國鄉村師範教育發祥地,已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0餘萬名基礎教育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陶龕書院由婁星區萬寶鎮原清江村黃良生創建,自創建以來,一直致力於踐行陶行知、羅輈重鄉村教育思想,探索開展新時代鄉村教育實踐,為農民特別是留守兒童提供基層基本公共文化設施,在全國產生了不小的文化影響力。

在此基礎上成立的鄉村教育研究中心,將實現雙方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從而在鄉村教育發展和鄉村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我們希望將其打造成為鄉村教育研學實踐中心、學術研究中心、鄉村教師培訓中心和陶行知教育思想宣傳展示中心。」於松明介紹,雙方將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有效合作,大力弘揚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進一步深入學習和研究陶行知鄉村教育理念在新時代的發展方向,為廣大農村培養更多優秀的鄉村教師和鄉村教育工作者,為各地師生提供更優質的鄉村教育實習實踐基地。

在隨後召開的鄉村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雙方就如何進一步深化合作、更好地服務鄉村教育進行了深入探討,30餘名鄉村教師、農民代表、志願者各抒己見,踴躍發言。

「都說知識改變命運,但農村孩子接受教育、獲取知識的渠道有限,大多只局限於學校。」鄉村教師聶瑤動情地說。因為從小生活在農村,對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有深切體會,她希望能夠藉助陶龕書院的條件開設「四點半圖書室」,供農村學生放學後學習和借閱圖書,幫助他們從書籍中汲取養分,用知識去改變命運。

除了對知識的渴望,農村學生還需要心靈情感上的關懷。聶瑤認為,在鄉村教育中,「愛」的教育思想尤其重要,「農村學生中留守兒童不少,由於長期與父母分離,缺乏關愛,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因此,她建議成立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服務中心,邀請專業的心理教師作為志願者,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傾聽他們的訴求,疏導他們的心結,幫助孩子健康茁壯成長。「這也是陶行知先生『愛滿天下』教育理念在新時代的新實踐。」

同為鄉村教師的郭娟嫚也認為,由於家庭教育的缺失,農村學生更需要素質教育,而不應局限於學習成績,「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被關愛的,同時教會他們如何自愛,如何去愛別人」。

這些建議得到了曉莊學院陶行知紀念館館長朱曉春的支持與回應。他表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已是一個比較突出的社會問題。我們會在中心建立心理輔導室、心理諮詢室,組織相關領域專家前來指導鄉村教師開展留守兒童心理教育,讓留守兒童享受到跟城市同樣好的條件、方法來解決心理問題,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

「鄉村教育中,安全教育尤為重要。這在陶、羅兩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陶龕書院志願者黃雄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往往對風險隱患缺乏判斷力,極易導致溺水、火災、車禍等意外事故發生。就在8月14日下午,婁底市新化縣發生了3名學生溺水死亡事件。

為此,活動當天,研究中心特意邀請婁底市紅十字會救護培訓講師和婁星區藍天救援隊的志願者,現場為鄉村教師志願者上了一堂「溺水的預防與急救」課,傳授專業的溺水急救知識。

「如果溺水者陷入深度昏迷,就需要對其進行心肺復甦,要抓住『黃金四分鐘』,切勿錯過最佳施救時間。」課上,志願者深入細緻地講解了如何判斷危險水域,遇見溺水情況時如何進行救援與急救,並現場演示了心肺復甦的正確手法。

「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將貫穿研究中心工作的始終。」於松明表示,「我們會用好、用活這個平臺陣地,在鄉村教師培訓、鄉村教育課題研究等專業領域外,還將開展一系列公益活動,讓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在農村真正紮下根來。」

(通訊員 江芸)

相關焦點

  • 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兩機構落戶陶龕書院
    (授牌儀式現場)婁底新聞網訊(通訊員 劉偉鋒)3月13日上午,「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鄉村安全與應急研究中心」與「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宣傳教育與應急培訓中心」授牌儀式在湖南省婁底市婁星區陶龕書院舉行。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院長蔡立輝教授,婁底市應急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肖志成一同向陶龕書院創始人黃良生授牌。儀式上,黃良生就暨南大學應急管理學院和婁底市應急管理局對陶龕書院的關心與支持表示感謝,介紹了研究中心和培訓中心的配套設施建設情況以及近20年舉辦的鄉村安全應急宣教活動的概況,並簡要闡述了授牌後的初期目標及未來規劃。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這個人物及其教育思想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之一。陶行知的相關知識點在考試中考查的方式比較多樣化。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單選題和多選題,時常也會讓考生論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相關教育思想比較多。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認為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很吃力。對此,今天就以時間為線索來梳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大家的備考獻出綿薄之力。
  • 教育學人物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經歷】1.1906年,15歲就讀內地會傳教士唐俊賢在歙縣小北街興辦的崇一學堂2.1909年,陶行知考入以美會在南京所辦的匯文書院博習館(即預科)。次年,匯文書院合併宏育書院更名金陵大學,從匯文書院預科升入金陵大學文科。3.1914年,陶行知赴美國留學,先入伊利諾伊大學攻讀市政學,次年獲政治學碩士學位。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比
    教師招聘考試中人物的教育思想一直都是相對困難的部分,常考判斷題以及單選題、多選題,同學們容易將杜威的教育思想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混淆,讓同學們感覺難以把握,因此在這裡就為同學們梳理杜威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馬仕錦: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的實效性
    陶行知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在長達幾十年的教育實踐中給我們留下的人格精神和教育理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乃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除「生活教育」「平民教育」「鄉村教育」「民主教育」「創造教育」等為人們悉心知曉的教育思想外,「即知即傳的小先生制」也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意義,不僅對當時教育實踐產生了巨大影響,而且對當今新課程教育改革實踐仍有著切實而深遠的現實意義。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1921年,陶行知擔任中華教育改進社主任幹事一職。1927年3月15日,他創辦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南京曉莊學院前身),開創中國鄉村師範教育之先河。1929年,因其在中國教育普及事業中的傑出貢獻,上海聖約翰大學授予其博士學位。1930年因支持學校學生的愛國救亡運動,陶行知遭國民政府通緝流亡海外,曉莊師範也因此被關閉。1932年歸國後他創辦了山海工學團,以「小先生制」繼續開展普及教育運動。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
    杜威的思想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陶行知的思想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二者都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繫,重視學生的實踐,但兩者思想有著本質的不同。首先,兩種教育思想背景不同: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美國工業化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 教育家陶行知的個人經歷及思想小結
    陶行知,我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更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民教育家。其寶貴的教育思想,不僅推動了當時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於當今這個時代而言,依舊有著十分寶貴的思想借鑑價值。陶行知出生於晚清時代,他見證了清朝的衰亡,也在紛亂的戰火中理解著人民的疾苦,感悟到教育的力量對人們精神層面的撼動要遠遠比肉體的醫治更為重要。
  • 陶行知:一切為了平民教育
    1908年,對醫學救國抱有興趣的他考入廣濟醫學堂,但僅僅入學半年即退學,原因是該學校對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有不同的待遇,年輕的陶行知不肯犧牲自己的人格而就範。退學後半年,沒有出路的陶行知再次幸運地遇到唐進賢,得其幫助,陶行知1910年考入南京匯文學院預科就讀。同年秋,該校與宏育書院合併,組成金陵大學,因此,陶行知得以直接升入金陵大學文科學習。
  • 《教育的本質》在湘出版 窺見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光
    《教育的本質》圖書封面。紅網時刻10月30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劉婷)「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觀,更是他一生的光輝寫照。他的教育理念創造於上個世紀,但是直到今天,依然非常適用。作為陶行知教育經典之書,《教育的本質》今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受到袁貴仁、朱永新、周國平、孫雲曉等大力推薦。陶行知,安徽歙縣人,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繼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
  • 杜威&陶行知&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較
    杜威的思想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陶行知的思想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二者都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繫,重視學生的實踐,但兩者思想有著本質的不同。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美國工業化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 杜威思想與陶行知思想的關係
    杜威思想與陶行知思想的關係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的觀點和美國學者杜威的觀點都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點,因為其觀點有其相似之處,容易成為備考過程中的易混點。所以這裡我們就兩者的思想上的聯繫進行解釋說明,便於大家理解記憶。
  • 陶行知的故事,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以及求學的經歷
    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字進昌,後改名陶知行、陶行知0%1892年11月11日生於安徽徽州歙縣.他的父親名叫陶長生,曾任徽州府休寧縣萬安鎮冊書(古代主管政府公文的職員),後回家經商種田,是一個鄉村文化人。按照古代習俗,小孩到了6歲就要發蒙讀書識字.陶圖1-1行知6歲時因資質聰明,受到村中私塾先生賞識,免費對他進行啟蒙教育.此後,陶行知並沒有馬上進學堂,而是在家中隨父親讀書習字,接受傳統儒學教育.8歲時,進入萬安鎮吳爾寬先生開設的私塾做伴讀。
  • 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辨析
    教師資格證筆試報名已經開始,教育理論中進步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觀點,經常是廣大考生迷惑之處,下面我們就對杜威與陶行知的教育觀點進行辨析
  • 崔祖瑛:時代呼喚陶行知
    陶行知先生1946年去世時,我們黨的領導人對陶行知都有很高評價。請您談談這方面的情況。崔祖瑛:周恩來在《學習毛澤東》一文中講過:「當『五四』以後,毛主席參加了革命運動,他就先在城市,專心致志底搞工人運動。那時陶行知先生提倡鄉村運動。惲代英同志給毛主席寫信說,我們也可以學習陶行知到鄉村裡搞一搞,毛主席說,現在城市工作還忙不過來,怎麼能再去搞鄉村呢?這就說明當時沒有顧到另一方面。
  • 邱滋培:陶行知擇業觀的啟示 | 行知縱橫
    1916年末,陶行知開始準備博士論文,因論文需要收集當時國內教育現狀的數據為支撐,無奈彼時他遠隔重洋,數據收集不充分,論文撰寫被迫擱淺。1923年,世界教育聯合會成立,大會邀請中華教育改進社參加,當時,陶行知已是改進社主任幹事。
  • 淺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下面為大家介紹有關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相關內容,在考試中經常以客觀題形式考察,需要識記要點,並作適當的了解。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改造中國傳統教育的銳利武器,其中「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和「教學做合一」是其三大理論基石。一、「生活即教育」這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本體論,也是生活教育理論體系的核心。
  • 為什麼不要忘記陶行知
    今年10月18日,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誕辰120周年。「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要把教育和知識變成空氣一樣,瀰漫於宇宙,洗蕩於乾坤,普及眾生,人人有得呼吸」……這些膾炙人口的陶氏名言,至今仍在人們的耳畔迴響,尤其是他對鄉村教育的關愛和呼籲,至今仍給人以警醒和啟迪。
  • 陶行知的創新實踐:杜威理論在中國師範教育中的應用和發展
    在這些創新理論的指導下,陶行知在南京的一個小村莊創建了世界知名的曉莊師範學校,並使它成為培養鄉村教師的基地和鄉村變革的中心:學生們在管理實踐中學會管理鄉村學校,而整座鄉村也變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迫於「民國政府」的政治壓力和軍事幹預,陶行知在曉莊師範的試驗僅持續了三年就結束了,但是他的努力代表了杜威思想在中國師範教育中最透徹和最有創意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