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人物之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2020-09-03 山西教師招聘網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一、【教育經歷】

1.1906年,15歲就讀內地會傳教士唐俊賢在歙縣小北街興辦的崇一學堂,開始學習西方科學文化知識。

2.1909年,陶行知考入以美會在南京所辦的匯文書院博習館(即預科)。次年,匯文書院合併宏育書院更名金陵大學,從匯文書院預科升入金陵大學文科。

3.1914年,陶行知赴美國留學,先入伊利諾伊大學攻讀市政學,次年獲政治學碩士學位。

4.1915年,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其間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觀點對陶行知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影響了之後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二、【教育實踐】

1.1917年回國,歷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授、教務主任等,反對「沿襲陳法,異型他國」。推行平民教育。創辦了曉莊師範。被譽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被郭沫若稱為「兩千年前孔仲尼,兩千年後陶行知」;宋慶齡也以「萬世師表」四字為陶行知紀念館題字。

2.1932年起,先後創辦了「山海工學團」,「晨更公學團」,「勞工幼兒團」,首創「小先生制」,成立「中國普及教育助成會」,開展「即知即傳」的普及教育運動。

3.1939年7月,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古聖寺為兒童創辦育才學校,培養有特殊才能的兒童。

4.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慶創辦社會大學,推行民主教育。

三、【教育思想】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於一爐。「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內容是「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陶行知認為,人們在社會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過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2.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校」來源於杜威的「學校即社會」,是在對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礎上得出的。陶行知認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裡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多起來。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說,是生活現象之說明,即教育現象之說明,在生活裡,對事說是做,對己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值得一提的是陶行知之前的名字是陶知行,後來認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故改名陶行知。

四、【教育名言】

1.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2.教育是立國之本。

3.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4.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

5.活的鄉村教育要教人生利,他要叫荒山成林,叫瘠地長五穀。他教人人都能自立、自治、自衛。他要叫鄉村變為西天樂園,村民都變為快樂的活神仙。

6.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相關焦點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對比
    教師招聘考試中人物的教育思想一直都是相對困難的部分,常考判斷題以及單選題、多選題,同學們容易將杜威的教育思想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混淆,讓同學們感覺難以把握,因此在這裡就為同學們梳理杜威與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這個人物及其教育思想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考點之一。陶行知的相關知識點在考試中考查的方式比較多樣化。比較常見的形式是單選題和多選題,時常也會讓考生論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相關教育思想比較多。很多考生在備考的過程中,認為掌握這部分的知識很吃力。對此,今天就以時間為線索來梳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為大家的備考獻出綿薄之力。
  • 杜威思想與陶行知思想的關係
    杜威思想與陶行知思想的關係在教師招聘考試中,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的觀點和美國學者杜威的觀點都是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考點,因為其觀點有其相似之處,容易成為備考過程中的易混點。所以這裡我們就兩者的思想上的聯繫進行解釋說明,便於大家理解記憶。
  • 教育學博士陶行知
    眾所周知,教育學中我們學習了大量的人物思想,其中不乏像陶行知這樣偉大的教育家。1915年遠赴美國留學,並且師從杜威,攻讀教育學博士。1917年為了祖國的發展,毅然決然回到中國進行教育改造。其後的時間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為我國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他的改革也成為今天我們教師招聘考試的重要考點。在此,帶領各位小夥伴一同回顧有關陶行知的考點。
  • 陶行知教育思想
    陶行知是我們中國著名的教育家,他曾被毛主席評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郭沫若也曾說「兩千年前的孔仲尼,兩千年後的陶行知」,宋慶齡更是評價他為「萬世師表」。通過眾多名人對陶行知先生的評價,我們也可以知道,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是對我們國家有著深遠的影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十分豐富,這裡我們先選擇陶行知先生核心思想理論進行介紹。現在讓我們走進大教育家的知識世界。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學知識點: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在歷年的教師招聘考試中,陶行知與杜威都是教育學部分考察的一個重點人物。
  • 杜威&陶行知&杜威教育思想的比較
    杜威的思想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陶行知的思想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二者都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繫,重視學生的實踐,但兩者思想有著本質的不同。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美國工業化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 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不同
    杜威的思想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從做中學」。陶行知的思想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二者都強調教育與生活的聯繫,重視學生的實踐,但兩者思想有著本質的不同。首先,兩種教育思想背景不同: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在美國工業化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
  • 教育家陶行知的個人經歷及思想小結
    因此,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呈現的生活教育理論、六大解放以及小先生制等教育思想能夠切合中國當時的國情背景,不僅表明了陶行知先生紮實的教育功底,更彰顯了他獨特的教育智慧與高尚的愛國情懷。在文獻閱讀與研究調查中,我們不難發現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與美國著名教育學者杜威有著許多的相通之處。
  • 關於陶行知和杜威的比較(2020教育學考研純乾貨)
    好了,陶行知和杜威的比較終於來了,可以直接用來答題。好了,要開始我的表演了。一.杜威是美國民主主義教育家,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等理論,致力於解決教育與生活相脫離、教育與學生相脫離、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問題。
  •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1915年碩士畢業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學位,師從哲學家、教育家約翰·杜威教授。1917年為博士論文搜集材料回國,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1年,陶行知擔任中華教育改進社主任幹事一職。1927年3月15日,他創辦曉莊試驗鄉村師範(南京曉莊學院前身),開創中國鄉村師範教育之先河。
  • 《教育的本質》在湘出版 窺見陶行知教育思想之光
    《教育的本質》圖書封面。紅網時刻10月30日訊(記者 蔡娟 通訊員 劉婷)「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觀,更是他一生的光輝寫照。他的教育理念創造於上個世紀,但是直到今天,依然非常適用。作為陶行知教育經典之書,《教育的本質》今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受到袁貴仁、朱永新、周國平、孫雲曉等大力推薦。陶行知,安徽歙縣人,教育家、思想家,曾任南京高等師範學校教務主任,繼任中華教育改進社總幹事。
  • 馬仕錦: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的實效性
    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的實效性 陶行知的「小先生制」立足於當時中國的國情,從實際出發,具有空前的針對性,「適切」「有用」,富有實效性。 1.
  • 杜威和陶行知的那點事兒
    杜威和陶行知是著名的教育家,兩者在教育學上提出的觀點也很容易混淆,到底該怎麼區分呢?杜威說到杜威,我們知道他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現代教育代表人物,「兒童中心論」代表人物。關於教育的本質,杜威在他的教育理論中從各種不同角度,多方面且反覆地論述了教育本質問題。
  • 淺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
    這一思想的提出,顯然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有密切關係。二者都強調教育與生活相聯繫,反對以死的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育。但是,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又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有著根本區別。杜威關注的主要是正規的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及個人(兒童)生活的關係,其目的是要改造不合時宜的學校教育與學校生活,使之更富活力,也更有益於兒童發展和社會改造。而陶行知認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乃是為未來教育作準備的。
  • 教育與生活,學校與社會,杜威與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辨析
    教師資格證筆試報名已經開始,教育理論中進步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觀點,經常是廣大考生迷惑之處,下面我們就對杜威與陶行知的教育觀點進行辨析
  • 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紮根婁底陶龕書院
    陶行知鄉村教育思想紮根婁底陶龕書院為鄉村教育注魂、賦能、立根我國近代教育史上素有「北行知南陶龕」之說,如今,陶行知、羅輈重兩位教育大家的鄉村教育思想產生了新交集。據了解,南京曉莊學院前身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1927年3月創辦的「曉莊試驗鄉村師範」,是我國鄉村師範教育發祥地,已為社會培養輸送了10餘萬名基礎教育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陶龕書院由婁星區萬寶鎮原清江村黃良生創建,自創建以來,一直致力於踐行陶行知、羅輈重鄉村教育思想,探索開展新時代鄉村教育實踐,為農民特別是留守兒童提供基層基本公共文化設施,在全國產生了不小的文化影響力。
  • 「心火考研」考前必背-中外教育史人物教育思想-陳鶴琴 陶行知
    陳鶴琴的教育思想陳鶴琴是中國近代學前兒童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開創者。他倡導「活教育」,為改革傳統教育提出了極有價值的思路。但指導不是替代,更不是直接告知結果,而是運用各種心理學、教育學的規律予以啟發、誘導。陳鶴琴還歸納出活教育教學的四個步驟:實驗觀察、閱讀思考、發表創作、批評研討。這四個步驟是教學過程的一般程序,不是機械的、割裂的。它們同樣體現了以「做」為基礎的學生主動學習。
  • 教育學創立階段人物之赫爾巴特、杜威
    一、考情分析教育學創立階段人物之赫爾巴特VS杜威,這個知識點在陝西特崗教師招聘考試中以人物對應地位、著作、觀點為主進行單選題、多選題的考查,主要考查學生對於赫爾巴特和杜威思想的掌握了解情況。因此,掌握清楚赫爾巴特和杜威的思想觀點且能做到充分理解和靈活運用非常重要。
  •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vs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人物的理論觀點是學習教育學的基石,杜威也一直是教師招聘考試關注的重點,他的教育即生活與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很多人也傻傻分不清楚。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他們之間的區別,幫助大家掀開層層迷霧。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認為教育必須依賴於生活並改善現實生活,通過教育來使兒童獲得更好的發展,具備構建美好生活的知識和能力。2.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一文中寫道:「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因而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