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堅守鄉村三尺講臺

2020-09-17 晨長沙

「長沙市優秀教師」湯亞平

新麓谷2020年9月16日訊(吳夢珊)鄉村教師是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鄉村教育的基礎支撐,是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他們將自己的大好青春奉獻給了鄉村教育事業,化做春雨潤物無聲,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大山裡,點燃孩子們心中的那把火,成為指引孩子們成長的人生「燈塔」。在剛剛過去的第36個教師節,一批教師獲得「長沙市優秀教師」稱號,其中就包括來自長沙高新區楓樹小學的優秀鄉村教師——湯亞平。

把本職工作做好 把平常的事情做好

9月14日,記者採訪湯亞平時,她總是謙虛地說:「我只是把自己本職工作做好,把平常的事情做好。」一步一個腳印把本職工作踏實做好的湯亞平,已經在教師崗位奉獻了24年,且一直堅守在農村教學一線。在日新月異的工作中,她始終堅持不懂就學,認真履行崗位職責,自覺按章操作,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1996年,初出茅廬的湯亞平畢業分配至喬口鎮中學擔任班主任工作,教授初中語文。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幹勁,她以校為家,潛心鑽研教材,細心呵護學生。日復一日,湯亞平用滿腔熱情,積極、認真地完成好每一項任務,所帶班級多次評為鎮優秀班級,她也榮獲「優秀班主任」稱號。「親其師,信其道」,班裡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在年級也是遙遙領先,她所帶的101班中考畢業成績刷新了喬口中學的歷史。

2008年區劃調整,湯亞平轉崗至高新區楓樹小學擔任教導主任兼語文教師。自此,她便紮根在楓樹小學十餘載,見證了楓樹小學成為如今現代化、信息化的新農村學校。從有十幾年初中語文教學經驗的「老兵」到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兵」,初到楓樹小學的湯亞平像一塊海綿,虛心向同事學習教學技巧,力爭讓自己儘快勝任小學語文教學。功夫不負有心人,2008年9月,湯亞平在參加高新區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比賽中榮獲二等獎;同年,參加星城杯教學競賽高新區選拔賽榮獲三等獎。在搞好教學的同時,湯亞平不忘在理論上充實自己,先後參加各級各類培訓:2009年參加市骨幹教師培訓,品學兼優的她被評為「優秀學員」;2010年,被評為2008-2010年度「長沙市優秀語文教師」;2013年,被評為高新區「十佳學科帶頭人」;2014年,區年度考核被評為優秀教師;2015-2018年,連續四年被評為師德考核優秀個人。

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做 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剛到楓樹小學時,該校教師年齡結構偏老齡化,身為教導主任兼語文老師的湯亞平因地制宜開始教研教改,通過邀請其他學校的優秀教師到學校上課等方式,鼓勵本校老師積極進取、大膽創新。而今,楓樹小學一共有13名教師、163名學生,教師年齡結構越來越合理,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高。

來到楓樹小學一年後,湯亞平感受到閱讀對孩子們的影響力,隨即著手在學校推廣閱讀:在學校顯眼處設立閱讀角;學校圖書室裡收藏著6000多冊科技、文學、歷史等各個方面的書籍,學生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選擇性地開展閱讀;每天午自習前20分鐘已成為全校固定閱讀時間;引進超星閱讀平臺,海量的書籍資源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閱讀學習。與此同時,湯亞平在自己的課堂上也非常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每節課前5分鐘為閱讀分享時間,給低年級的學生分享好詞,給高年級的學生推薦好段落、好句子及分享閱讀感受。「教育是一件細水長流的事情。近幾年來,楓樹小學大力開展『誦讀經典,營造書香校園』全員誦讀活動。將經典誦讀貫穿學生生活和學習中,讀經典、背經典、唱經典、演經典、用經典,已成學生們的日常性活動,學生們養成了良好閱讀習慣,樹立了自信。」湯亞平表示,2013年楓樹小學作為唯一一所農村學校,參加長沙市第五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朗誦比賽並獲一等獎,2014年還被評為長沙市經典誦讀特色學校。

每天清晨六點半出門,驅車30餘公裡趕往楓樹小學,湯亞平幾乎每天都是第一個到學校。迎接學生、和老師談話、整理教務、打磨課件……她積極、熱情地面對忙碌又充實的一天,到家時經常已到晚上七八點了。作為母親,她在滿負荷的工作之餘儘量抽出時間陪伴、鼓勵正在備戰高考的女兒。「雖然工作和生活很難真正地平衡,但是家裡人特別支持我。」湯亞平表示。正如她的微信頭像上寫的:有些事情你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高新區多位教師獲市級表彰

9月9日,長沙市召開慶祝第36個教師節暨優秀教師表彰大會。今年,獲市人民政府表彰的有長沙市優秀教師199名、長沙市優秀教育工作者40名和長沙市優秀校長20名。其中,來自長沙高新區的湖南師大附中高新實驗中學的張偉紅、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劉博、金橋小學曾國平、楓樹小學湯亞平、麓谷第二小學李紅玉、明德麓谷學校彭寧仁、高新區實驗小學週遊7名老師獲長沙市優秀教師稱號;明德麓谷學校彭玉娜獲得長沙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雷鋒第二小學校長劉豐華獲得長沙市優秀校長稱號。

與此同時,為激勵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獻身教育事業,提高職業道德水平和專業發展能力,努力開創高新教育工作新局面,經學校推薦、教育局評審,長沙高新區教育局決定授予張建輝等2位同志「師德標兵—長銀獎」,授予長沙高新區金橋小學等2家單位「四好班子—長銀獎」,授予張圓圓等2位同志「黨和人民滿意教師—長銀獎」,授予楊力等3位同志「最美鄉村教師—草花互動獎」,授予楊俊等4位同志「教學改革創新—草花互動獎」,授予陳鑫等4位同志「教研教改—草花互動獎」,授予孫權強等15位同志「高新魅力教師—教學能手」稱號,授予王藝華等15位同志「高新魅力教師—教研教改能手」稱號,授予羅秀琴等15位同志「高新魅力教師—教育管理能手」稱號,授予方薇等15位同志「高新魅力教師—班級管理能手」稱號。

  • 相關文檔

【來源:長沙高新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三尺講臺,默默堅守——採訪鄉村教師張小鈞
    自1993年參加工作至今,從事教育行業已有27年。27年來,他默默堅守,主動奔赴環境艱苦的鄉村學校,為貧困地區的孩子點亮了一盞盞求學之路的燈。在此期間,張老師連續14年任教初三畢業班。身為我國西部貧困縣區的人民教師,他始終為鄉村孩子傳道、授業、解惑,從小學到初中,從語文到化學,三尺講臺,默默堅守,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的日新月異,為西部教育發展注入自己的一份力量
  • 安徽蒙城一教師紮根鄉村20年 帶病堅守三尺講臺
    原標題:紮根鄉村從教20年,帶病堅守三尺講臺身為市級骨幹教師,放棄進城機會,紮根鄉村從教20年,為了教育多次累倒在講臺上。因勞累過度,心臟做了搭橋手術,需長期服用藥物,且不能操勞,但蒙城縣王集中心小學老師丁言輝仍堅持帶病代課,為教育默默奉獻自己。
  • 對爺爺教育情懷的最好傳承,就是堅守三尺講臺
    祖孫三代服務同一所鄉村學校,立志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這,是彭凡歡一家的「教育傳承故事」。9月5日,星期六,衡東縣石灣學校的彭凡歡老師過得非常忙碌,因為她這一天有兩件事要做,一是班上的同學跟她約好來學校出黑板報,二是爺爺這一天會來學校「視察檢閱」她的工作。
  • 湖南好人每周一星|李海勇:堅守三尺講臺 做鄉村教育的守望者
    他在鄉村學校的三尺講臺默默耕耘22年,身患重病依然堅守崗位,千方百計上好每一節課,用行動做好鄉村教育的守望者。2012年,李海勇被確診為克羅恩病,這是一種無法治癒的消化系統疾病,其症狀表現為經常腹痛、腹瀉、消化道大出血、消化功能減退。但身體即使如此不適,李海勇第一次住院就提前辦理了出院手續,決定馬上回到他心心念念的三尺講臺,可第二天臨上講臺前,他卻再次暈倒在地。
  • 一支粉筆三尺講臺 他們堅守一生
    翟梅豔    何珊玲    林達強一支粉筆,兩袖微塵,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們紮根基層數十載,在三尺講臺上孕育遍地桃李,心無旁騖直至白頭;他們是手持明燈的「引路人」,用愛與堅守為孩子撥開迷霧、指引方向;他們擇一事而終一生,年近八旬卻依然在發光發熱,儘自己所能多輔導一名學生,詮釋了「人民教師」的深刻含義……2020年9月10日是第36個教師節。連日來,記者採訪了我市老、中、青三代基層教師,聆聽他們因教育結緣的溫情故事。
  • 一根粉筆、三尺講臺,年復一年,愛與堅守不變
    當變化成為生活的常態,年復一年,他們的信念卻不曾改變——那就是對教育的熱愛與堅守。懷著這種信念,羅長石依然穿梭在山路上,為孩子上門補課;年近六旬的高永起自學彈鋼琴,下決心教會孩子們;任明傑6年間為學生拍攝近3萬張照片,寫下50萬字從教日記。一根粉筆,三尺講臺,他們溫暖又堅定,平凡而偉大。人們說,老師是教育的燃燈者,是靈魂的工程師。
  • 越南歸僑徐二妹:26年守住鄉村三尺講臺 紮根鄉村嘔心瀝血
    26年前,她自願回到中國,在山鄉的三尺講臺上,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多年來,在各級僑聯組織的關懷下,徐二妹讓「知識改變命運」照進更多山裡孩子的心靈,也書寫了新一代歸僑回饋桑梓的精彩故事。  選擇鄉村 以愛為名  1997年,23歲的越南歸僑徐二妹,帶著對教育的熱愛和對愛情的堅守,毅然放棄南方優越的生活條件,選擇了山東一個貧窮落後的小山村,成為大山深處的徐莊鎮東七裡河小學的一名教師。  「教師如同父母,一定要有愛心,愛能創造奇蹟!」徐二妹以此為教育工作的信條,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上對學生關懷備至:課餘時間與學生交流談心、幫助學生打理個人衛生。
  • 最帥鄉村男教師:瑤山深寨三尺講臺堅守35年
    羅崇林老師,1985年高中畢業以後就在廣西省一座深山瑤寨裡教書。堅守三尺講臺35年,現在村子裡30-40歲以上的青壯年都是他的學生。圖片顯示時間是2012年8月21日,應該是暑假時間,他正在擦拭木質的三角板。
  • 耕耘三尺講臺 當好學生築夢
    耕耘三尺講臺當好學生築夢人  兩名「省優秀教師」講述與鄉村教育的不解之緣  教師名片:陳美元泉港區界山玉湖中心小學 2020年福建省優秀教師  教育格言:今日再續育才篇,明日桃李芳華時。泉州13萬多名教師,默默耕耘三尺講臺,他們擔起立德樹人的職責使命,認真當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築夢人。他們中有的紮根鄉村,數年如一日;有的主動請纓援藏援疆支教……他們猶如蠟燭,無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今日起,海峽都市報將聯合泉州市教育局推出「我身邊的老師」系列策劃報導,向廣大讀者展示泉州這群最可愛的人。
  • 三尺講臺上的堅守者:九位平凡老師各自的不凡人生
    這份「春蠶到死絲方盡」般的職業,以默默堅守和奉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傳道授業,千年之守。堅守著三尺講臺,為學生無私付出的老師們,你們辛苦了。東方IC 資料圖關塽老師免費給社區的孩子們上課,這一舉動已經堅持了15年。從學校的三尺講臺到社區免費開設的輔導班,關塽退休不退崗,雖然離開了學校,但依然站立在講臺上。
  • 「深山紅燭」向宏佳——二十四載堅守三尺講臺
    1996年大學畢業後,他紮根深山教書育人24載,幫助500名山裡娃走出了大山,用執著和堅守書寫了一名鄉村教師的情懷。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他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連界鄉村教師鍾菊:三尺講臺,唯愛與榜樣!
    鍾菊自2000年參加工作以來,在村小教師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19年。她把教育教學當做自己的畢生追求,孩子的學習、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成為她生活的重心。7000多個日夜裡,在面對父親因病離世、母親心臟病突發病危、孩子臨盆... ...她都堅持把孩子們放在第一位。因為常年勞累,她的腰椎已經變形,頭髮脫落得厲害,但她沒有叫苦叫累,整個心都撲在教育事業上。
  • 身邊的好老師|賴春生:三尺講臺三十八年堅守 丹心一片育芬芳桃李
    安遠融媒體中心訊(古清泉 實習記者杜麗媛 塘村鄉 唐玉珍)在安遠偏遠鄉鎮塘村鄉,有這樣一個人,他為了山裡的孩子能夠讀好書,三十八年如一日堅守在三尺講臺,用心培養出了鄉村教師的生活是清貧的,剛走上教師崗位那會工資只有14塊5,但講臺上的這份堅守卻是有力的。自任教以來,賴春生始終秉持「以校為家」的觀念,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確保山裡的孩子在自己用心下能學好學成材。
  • 「博白名師」黃小蘭:堅守教育初心,愛灑三尺講臺
    ▌「博白名師」黃小蘭:堅守教育初心 愛灑三尺講臺她是一名小學教師,從事語文教學工作20年。沒有驚人的業績,只有平凡的瑣事;沒有顯赫的榮耀,只有默默的奉獻。她就是博白鎮第一小學教師——黃小蘭。從教20年來,黃小蘭始終踐行為人之道、從師之道,堅守三尺講臺,辛勤耕耘,
  • 教師節特輯③ | 三尺講臺,三十餘載堅守——致敬所有老師,你們辛苦了!
    在我鎮急需教育人才的時候他們義無反顧將激情和追求獻給三尺講臺三十餘載過去他們依然初心不改教書育人曹三小學 蔡汝浩蔡汝浩,曹三小學校長,在教育戰線上奮鬥了33年,先後6次被評為「中山市先進教育工作者」。他敢於擔當、執著追求,他低調務實、樂於奉獻,他愛生如子、愛校如家,他用自己的不凡業績贏得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稱讚與尊重。
  • 小學教師汪開寬的堅守: 一座孤島一個人,三尺講臺三十年
    很難想像,一個人,在一個只有4名學生的小學校,每天面對著不同年齡的孩子,全學科啟蒙、全年級帶班,在三尺講臺上,一站就是三十年。這背後,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和精神。1988年,汪開寬從含山師範畢業以後,因為一句承諾,為了家鄉孩子們不失學,不用像自己小時候上學那麼困難,選擇了留在家鄉教書。一個人,一座孤島,三十年的堅守。
  • 紮根鄉村教育三十載:三尺講臺託起村裡娃的求知夢
    1991年,她應聘成為一名鄉村小學代課老師。 強忍病痛,邊教邊學,郭自然不僅出色完成了教學任務,還自學達到了大專文憑。1998年,她正式成為一名國辦教師。 常年服用激素,身體不好,為了不耽誤給孩子們上課,她都是利用晚上的時間回家輸液,雙休日或節假日才去醫院治療。 憑藉對三尺講臺的眷戀,郭自然把全部熱情都投入到了教學中,先後獲得「全國模範教師」「河北省優秀鄉村教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 滕召獻:堅守三尺講臺 奉獻一片愛心
    作為一名教師,始終要踐行為人之道、從師之道,堅守三尺講臺辛勤耕耘、開拓創新、默默奉獻,為學生插上飛翔的翅膀。責編:田金鳳 校對:高紹軍
  • 紮根鄉村20年,癌症手術後一個月就回到三尺講臺,2年過去了,侯磊還在堅持
    揚子晚報網8月11日訊(通訊員 盧經緯 記者 高峰)20年前,剛滿18歲的他師範畢業後,看到家鄉嚴重缺乏教師,選擇回到了家鄉鄉村小學。20年來,他耕耘三尺講臺,以勤奮踏實的工作作風,一步一個腳印地履行著一個教師的神聖職責,哺育出一片桃李芬芳。
  • 教師節特別報導|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
    教師節特別報導 | 陳桂英:堅守三尺講臺 培育時代新人客家新聞網 李鑑 見習記者羅敏在贛州市第五中學,有這樣一位老師,從教8年來,她把滿腔的熱血獻給了摯愛的學生,把勤勞和智慧融入三尺講臺從教生涯8年裡,陳桂英從任教第一天起,就樹立了一個信念,用溫暖的心關愛學生,用寬容的心對待學生,用欣賞的目光關注學生的閃光點。在學習上,陳桂英對學生的要求到「嚴苛」程度,上課點到、檢查作業,她都親自監管。在課下,她卻十分關心關愛學生,對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了如指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