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清明節,
為了避免疫情期間人群聚集,
由土山灣博物館講解員袁圓,
帶領大家線上了解光啟公園內的徐光啟墓和徐光啟紀念館。
深切追思先賢,
弘揚徐光啟的科學創新精神。
徐光啟簡介
近代上海成為引進和傳播西方科學的中心,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並非偶然。因為這裡誕生過一位學貫中西、融通古今的人傑徐光啟。古今中外的歷史在他身上集聚,「徐家匯」也因他而得名。
徐光啟(1562-1633),字子先,號玄扈,出生於上海老城廂的九間樓,1604年考取進士,後官至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為官三十餘載,憂國憂民,官守清廉,1641年其靈柩歸葬於上海徐家匯(今光啟公園內)。
徐光啟是中國明代著名科學家和「西學東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好經世致用之學,在農業、數學、天文、歷算、軍事等方面都作出了傑出貢獻。他向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等學習研究西方科技知識,將天文、曆法、數學、測量和水利等先進科學知識傳入中國,為17世紀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著有《徐氏庖言》、《詩經六帖》、《勾股義》等,編著《農政全書》、《崇禎曆書》,譯《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光啟公園
光啟公園原名為南丹公園,1983年為紀念徐光啟逝世350周年而更名為光啟公園,園內主要由徐光啟墓和徐光啟紀念館兩部分組成。徐光啟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徐光啟紀念館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在公園裡還放置著四尊與徐光啟有關的銅雕像,分別是「夜觀星象」「桑園試種」「徐利談道」「督造火炮」。
徐光啟墓
徐光啟墓葬為合葬墓共十個墓穴,並且是按照明代的墓葬規則,採用的是隔代葬的形式,即中間是徐光啟和她的夫人,左右的兩側是他的四個孫子和孫媳婦。墓冢的立面為筆架型,平面為橢圓形,周圍用花崗石鑲砌,佔地近300平米。
墓前有石碑,石碑上的文字是由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題寫的「庚申春月,明徐光啟墓」。
石碑前有半圓形的照池。
在墓的東側有近三米高的徐氏手跡碑廊,上面刻有徐光啟的《幾何原本序》以及《徐光啟傳》等文字。
徐光啟紀念館
為了繼承和弘揚徐光啟精神,在徐光啟墓旁建造了徐光啟紀念館。徐光啟紀念館由明朝的宅第建築「南春華堂」異地保護改建而成。進門就能看到徐光啟的半身花崗石雕像。
徐光啟紀念館共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世界眼光」, 介紹了徐光啟如何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進而推動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 。第二部分為 「科學精神」,館內陳列並介紹了了徐光啟的部分著作。
徐光啟紀念館的第三部分為「愛國精神」,徐光啟胸懷富國強兵的報國理想,在農業上彙編了《農政全書》,在軍事上彙編了《徐氏庖言》。第四部分為「高尚情操」,宣揚了徐光啟清正廉潔的優秀品質。
徐光啟紀念館
地址:南丹路17號(光啟公園內)
來源:徐匯文化存遺
編輯:王婷君
轉載請註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