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著名女作家,出名的不得了,這是早期亦舒的定位,在她一部作品裡記錄了這麼一段話「壞,也要大大的壞,壞到一流,也是個人物,照樣有人跪著拜」。
亦舒的兒子長大後,拍了一部紀錄片《母親節》裡面提到「我最後一次見我母親是在11歲,寄給她的信件從未回」。
縱然兒子選擇將自己的紀錄片取景地放在亦舒生活的城市。
作為母親的亦舒本人,也未曾有半點回應。不回應不代表她忘記,在她作品裡面可窺見一二,寫到「你父親已經浪費了她的前半生,現在你又要去浪費她的後半生?」
從文字中得見,亦舒有多不願意見到自己兒子,情緒又是多麼複雜。
在歲月的沉澱洗刷當中,亦舒洗掉了身上的尖銳,現在完全是一個普通的妻子和一個媽媽,擇一城終老,與自己的丈夫女兒一起現世安穩,歲月靜好。
看到現在的平靜,遙想當初發生亦舒身上的風雲,可以說是大起大落的情感大劇了,讓我們感受到了反差極大。
1、感情的盪氣迴腸
亦舒出名很早,應了張愛玲那句話,出名要趁早,亦舒小時候也極為自傲,成為業界內不敢得罪的「小姐」,而她自身也當得起,本身就是四大才女之一,又被金庸看中。
成名之後的亦舒,如同上了馬達一般一發不可收拾,在其他同學還在上學靠父母養活的時候,她已經做到財務自由,同時期女作家中最高產的就是亦舒,可以得見她對工作的態度,有多麼優秀認真。
亦舒的性情極為潑辣,嘴裡從來不饒人,比如某明星偽造生日,或者假裝知識分子之類,只要是真相都要披露出來。
沒讀大學的亦舒,在中學畢業後直接去了《明報》當了記者,然後從此沒有放下過手中的筆,不僅寫小說,兼職寫名流專訪之類,由於大膽潑辣,成了優秀的記者。
年少亦舒有一次去朋友家,朋友們都對這個小姑娘報以熱情對待,唯獨一個畫家蔡浩泉對她愛答不理,這讓眾星拱月的亦舒心裡很不是滋味兒,畢竟自己這麼優秀。
亦舒心裡也好奇,這個男子為什麼不理會自己,於是就開始去了解這個畫家,隨後如同小說裡面一樣,兩顆年輕熾熱的心觸碰在一起,擦出火花來,如煙花般來的絢爛又美好。
在家中父母不同意又反對的情況下,亦舒還是毅然決然的嫁給了畫家蔡邊村。
感情是美好的,可生活不同,家常瑣事,真正相處下來,兩個人誰都不願意真正退步去磨合,這可能就是藝術家的特質了吧,獨立,自我,又與整個世界抗爭。
這時候亦舒懷孕了,感情上雖然瑣碎,孩子卻是無辜的,也是兩個人愛的結晶證明,家人的反對都沒讓亦舒鐵下心來放棄孩子,依舊堅持把孩子生下來。
可嘆煙花易逝,亦舒本就是女性當中自我價值體現第一人,從筆下的女郎們都可以看到,哪怕有了孩子,也未讓這兩個人成熟擔當起來,婚姻還是破滅掉了,也或許真的都太年輕,太自我。
或許這就是亦舒的愛情,那不是決絕而是清醒的自我選擇權,畢竟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
很快亦舒遇見了嶽華,此時的嶽華還在和女友鄭佩佩分分合合,亦舒恰好與鄭佩佩是好友,經常與二人相交。
感情上是沒來由的喜歡,更是沒有道理的,一來二去和嶽華兩個人生出情意,對朋友來說這是橫刀奪愛,對亦舒自己來講,感情就是這樣子沒有理由。
鄭佩佩發現後,也決定徹底分手,遠嫁海外去了。
兩人之間橫亙鄭佩佩,一碰到這個話題亦舒就憤怒異常,嫉妒心太重的亦舒有一次甚至將嶽華的西裝剪的稀碎,以表達自己的怒意,年輕時候的亦舒,從不懂退讓二字。
時間久了,嶽華也無法忍受強烈嫉妒心的亦舒,沒過多久兩個人協議離婚,亦舒又恢復了單身。
這段感情不由得讓人想到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馬伊琍扮演的羅子君愛上了好友唐晶(袁泉飾)的男友,讓網友大呼:三觀碎裂,難道這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
兩次婚姻的失敗,讓亦舒重新選擇了拿起書本上學,充實自己。而且亦如筆下的舒女郎,對待感情拿的起,便放的下,愛自己比愛別人來的更痛快。
感情上的受挫讓亦舒懂得,繼續充實自己多麼重要,她在英國讀完酒店管理學後,先去從事了專業工作,後面又回到了香港。
在各種不同的生活當中,亦舒逐漸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一次她將重新開始。
此時的亦舒文筆不在似年輕時候的尖銳刻薄,慢慢的溫潤起來,這時候通過相親認識了港大教授,兩個人決定定居海外。
第三段婚姻明顯沒有前兩段風波乍起,有了平淡如水,淡然清茶。這一次碰到了真正懂得她的人,在加拿大亦舒仍然每日按時起床寫作,當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與丈夫女兒平靜享受生活。
2、少年成名的亦舒
這時候回望亦舒成長履歷,不得不去嘆服這個靈秀女孩兒。
乳名阿妹,軟糯可愛,可見她在家裡受寵程度,因為家庭原因,自小來到香港,上學念書有聰明勁兒,就是不願意多用心,因為老師的提問回答不出來,就生氣背誦了全部課文,證明自己,驕傲的氣性從小就有。
倒也是無心插柳,亦舒從那以後養成了閱讀習慣,為後面的從文路做下了鋪墊,因為家庭學術氛圍濃厚,哥哥也是作家,她也酷愛文藝,早年深受金庸,古龍等文友影響。
中學時候就已經出名的亦舒在畢業後沒有選擇繼續念書深造,直接就去參加工作,寫專欄,小說,雜文等等。
經過感情失敗後的亦舒去留學深造,回國後去了臺灣工作,後來又再次回到了自己所熟悉的本行。
亦舒從來沒有向其他一般女性一樣低下自己驕傲的頭顱,一直在證明自我,哪怕是頭破血流,也不曾後悔。
她很清楚,也和筆下的女子一樣,崇尚自我獨立,其他都是錦上添花,工作事業是證明自己最大價值的體現。
哪怕經歷不平等愛情,插足朋友的戀情,不管何時何地,工作學習依舊是主要事務。有別於其他女性,清醒,自我。
在2013年時,亦舒的兒子拍了一部紀錄片,以此尋找自己的母親,而亦舒的生活早已經安穩,她仍然選擇自己,不願見到兒子。
具體原由我們不得而知,這種任性灑脫的女子,到了老年依舊如少時乾脆利落,決絕的拋棄過去,只活在當下,不願意被幹擾。
3、瀟灑快意的人生
亦舒如同河流一直奔騰不息,如同煙火,燦爛而輝煌,年少成名,驕傲自我。
但不得不承認,確實是祖師爺賞飯吃,雖然面貌隨了自己母親,不像俊秀得父親,但就是恨這一點,筆下的舒女郎多數是美女,而且跟她自己性情也有相同部分。
因為是家中最小的孩子,又是女孩兒,得到了寵愛比其他人更多,所以性格當中自帶不好惹。
有位編輯說過「千萬不要得罪她,她未夠年齡,殺人可不用償命」雖然只是玩笑話,也可以看出亦舒年少就帶狂放不羈的氣質。
她在業務能力上面也是讓人佩服,想幹就好幹,忠於自己內心選擇,在她文章裡面的女性也多多少少能體現出她本身,多數都是清醒獨立,智慧從不自負,最相信自己,自力更生,命運始終在手裡掌握。
我們在她早年感情裡面看不到多好看的樣子,只記住了一個瀟灑自愛的女子,現在縱觀她生活,這個女性不管什麼時候都活的瀟灑,活的快意。哪怕遇到了磕磕碰碰,依舊獨立自我,到後來的現實安穩,依舊是自律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