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老師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書」,更重要的是「育人」。一位優秀的老師,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應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用自己良好的品格和崇高的精神素養去引導學生,君子隆師而親友。
挺起教師的脊梁託起文明的希望 教師到底是怎樣一種職業?我常常這樣問自己。 有人說:教師是農夫。一樣的辛勤耕耘,一樣的灌溉滋潤,一樣的悉心養護, 春去秋來,播種著希望,收穫著喜悅。 有人說:教師是廚師。酒香不怕巷子深。廚師只要能做出美味的飯菜,自然 會有人慕名而來,爭相品嘗。好教師就像是引鳳的梧桐樹,用他們的知識修養和 人格魅力,吸引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如古語所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有人說:教師是舵手。劃著希望的小船,帶著莘莘學子的理想, 堅定信仰, 乘風破浪,駛向充滿陽光與花香的彼岸。 而我要說:教師就像一盞燈,一盞驅除黑暗的燈,一盞點亮文明的燈。燈光 亮一些,再亮一些,那麼我們身邊的黑暗就會少一些。
「教不嚴,師之惰。」不知何時,現代社會興起一股逼得天下老師都不敢管教學生,讓教書育人成了「高危職業」,現在的老師根本不敢去「管教」孩子的歪風。讓蠻橫的溺愛,化作殺死老師靈魂的匕首。
轟動全國的某中老師「用課本抽打逃課學生被辭退」事件,整件事情的起因,其實只是老師管教了兩個逃課的頑劣學生,誰知,楊老師僅僅是用書本敲打了幾下,在學生和家長的口中,就變成了駭人聽聞的「體罰」。學校第一時間給予楊老師做出停職,賠禮道歉,取消評優資格,黨內警告、行政記過等處分。這些家長還是不肯罷休,繼續向教育局施加壓力。為了息事寧人,教育局在事發兩個多月後,對已停職處分的老師又進行了追加處理:扣發當事教師一年獎勵性績效工資;責成該中學新學年不再與老師籤訂聘用合同;將該教師納入縣信用信息評價系統「黑名單」。所幸當地政府在查清事實真相後,及時發出通報,責成縣教體局撤銷對老師種種不公平的「追加處理」已撤銷追加處理決定。根據涉事老師個人意願,已將其從原學校調往另一所中學。這位被學校停職、處罰,且納入「黑名單」的老師,總算得到了縣委、縣政府一個公道的回答。
曾經的先進教師、優秀班主任、培養出多名優秀學生並被學生愛戴的老師,一夜之間被掛上了沒師德、沒信譽的壞名聲。事件一經媒體報導,全國譁然!當地縣教體局和中學領導更是不分是非黑白,只因家長一鬧就把優秀的老師開除、加入黑名單的做法,寒了天下老師的心!
人民日報客戶端也發表了文章:《善待基層教師,別動輒「追加處理」》,其中的幾句話振聾發聵:如把正當懲戒扣上「體罰」的帽子,這樣會誘導教師不敢管、不想管學生,最終形成多輸局面。「國將興,必尊師而重傅」,依法保護基層教師合法權益,讓老師更有動力教書育人,在教書育人中更有尊嚴和獲得感,職能部門責無旁貸。不要逼得天下老師都不敢管教學生,更不要讓教書育人成了「高危職業」。要知道,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在輿論的推動下,該縣教育局終於認識到錯誤,撤銷了追加處分,優秀的老師又能重新走上心愛的講臺。但是,更多管教學生的老師就沒有那麼幸運了!
揚州市江都區的一所小學門口,某學生家長拉出橫幅聲討:「老師多次辱罵、毆打學生!天理難容!還孩子公道!」家長甚至還把橫幅拉到了教育局門口,並跪在地上,哭喊著要幫孩子討個公道。但後來,這件事很快就反轉了。事件發生時,在場的老師學生都出來作證:
「該學生在上課的時候擾亂課堂,老師就批評了他幾句。但學生還是不服管教,老師便請他到辦公室反省,結果這名學生在辦公室裡一頓打砸……」
在《新聞周刊》中,白巖松說:「老師對學生有沒有懲罰的權利?如果問老一輩的人,回答一定是必須的,嚴師出高徒!
結果,學生家長還覺得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跑到學校,又是大鬧又是拉橫幅,不僅誹謗老師打了自家的孩子,還勒索老師,要求高額賠償。
現在的老師真的不好當,本想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寬鬆仁慈一些,立刻會有人說你不負責、不上心。
但稍一嚴厲,又會得罪學校裡那些金貴的「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不慎便會被氣勢洶洶的家長們「興師問罪」。
網絡上曾出現了這樣一篇文章,叫《教育最大的困局:把老師當學生管,把學生當祖宗供》,裡面有這樣一句話,令很多老師深有感觸:「教師也是需要安全感的,若教師背後無人撐腰,教育只會孤立無援。」
記得去年那一封轟動全網的小學老師的辭職信嗎?
老師被逼無奈,在家長群裡發了一封長信道歉,又向學校提交了辭職申請:
「既然我已心生魔障,真的不適合再在校園裡和孩子們一起。我十分熱愛我的工作,但由於自身專業水平不足,言語無狀,實在不能再留在這裡!」
隔著屏幕,幾乎都能感受到老師字裡行間的酸楚與無奈。這封辭職信曝光後,老師們紛紛覺得不寒而慄,人人自危。
曾看到一位老師在網上訴苦:
現在當老師真的是太難了,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對家長,都要小心翼翼。
連指出學生的錯別字,都要擔憂他們心靈是否會受到傷害;
連責罰犯錯的學生,都要後怕他們會不會抑鬱,回家自殺;
連管理課堂紀律,都要控制分寸,免得招來學生家長的不滿;
如果家長不滿意找來,可能我就會被停職、被降薪、被開除……
曾經最光輝的職業,現在卻成了最如履薄冰的行業。
當老師的一腔熱血被家長的冷言冷語澆滅,最終只得學會明哲保身,只管教書,不再育人。而無數個「跪著」的老師,最終將會是整個社會的悲哀!
清朝乾隆時期,大臣王傑曾擔任過上書房總師傅,教皇子們讀書。據傳王傑執教相當嚴厲,皇子不用功,他也敢罵敢罰。有一次,因為皇子們對聖賢不恭,王傑便懲罰皇子們跪下。不巧,卻被前來巡視的乾隆皇帝碰見了。乾隆看到後又生氣又心疼,當即讓皇子們起身,並憤怒地對王傑說: 「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 王傑當場不卑不亢地回:
「教者堯舜,不教者桀紂,為師之道乎?」 乾隆皇帝聽完王傑的解釋後,立馬讓皇子們重新跪下了,他不僅沒有懲罰王傑,反而對他更加敬重。
在古代,父母都知道私塾老師會用戒尺懲戒學生,但他們卻紛紛送孩子去讀書。
「一片無情竹,不打書不讀!」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最希望孩子成才的人就是老師。
很多人在成年之後,都會想起自己學生時代的班主任,或許你記得他罰你站、罰你抄寫、請了家長……但正是因為被罰了站,你才改掉了上課睡覺的壞習慣;正是因為被罰了抄寫,你才記住了高考時的那句古詩文;正是因為老師和家長的溝通,才讓家長對青春期的你更了解,更體諒。
而如果老師放棄了教育,最終埋單的,將會是我們的下一代!
荀子道:「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跪著的老師,教不出頂天立地的學生!為了孩子,請善待天下用心良苦的老師。
只有老師能堂堂正正地站在課堂上,這個社會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成長!
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孩子還必須管教、必須懲戒。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誤要付出代價。玉不琢不成器,樹不修不成材。有了管教,方知敬畏;有了敬畏,方知底線;有了底線,方知對錯。教育從來不是放縱,適度懲罰才會讓教育真正變得有力量。
我們要理解教師苦與樂,讓尊重老師成為一種良好的社會風氣!老師請挺起你的筆直的背膀,教出祖國的美好未來!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將第一時間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