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東施效顰

2020-12-15 天眼新聞

成語「東施效顰」中的「效」,即效仿的意思;「顰」,皺眉頭的意思。「東施」: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的醜女,代指醜婦。「東施效顰」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

這則成語出自戰國末年宋國人莊周的《莊子·天運》:「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陸行莫如用車。以舟之可行於水也而求推之於陸,則沒世不行尋常。古今非水陸歟?周魯非舟車歟?今蘄行周於魯,是猶推舟於陸也,勞而無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無方之傳,應物而不窮者也。

「且子獨不見夫桔槔(俗稱『吊杆』『稱杆』,古代一種原始的汲水工具)者乎?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於人。故夫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不矜於同而矜於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禮義法度,其猶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

「故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齕齧(咬毀)挽裂(撕破),盡去而後慊(qiàn)觀古今之異,猶猨狙之異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pín,古同『顰』,皺眉頭)其裡,其裡之醜人見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窮哉!」

莊子反對孔子復古的思想,拿那個醜女人只知道皺著眉頭好看,卻不知道皺著眉頭好看的原因,來比喻如果現代人(指當時)一定要採用古代的禮儀制度,是行不通的。他的這段話譯成白話便是:「在水上划行沒有什麼比得上用船,在陸地上行走沒有什麼比得上用車,因為船可以在水中划行,而奢求在陸地上推著船走,那麼終身也不能行走多遠。古今的不同不就像是水面和陸地的差異嗎?周朝和魯的差異不就像是船和車的不同嗎?如今一心想在魯國推行周王室的治理辦法,這就像是在陸地上推船而行,徒勞而無功,自身也難免遭受禍殃。他們全不懂得運動變化並無限定,只能順應事物於無窮的道理。

「況且,你沒有看見那吊杆汲水的情景嗎?拉起它的一端而另一端便俯身臨近水面,放下它的一端而另一端就高高仰起。那吊杆是因為人的牽引,並非它牽引了人,所以或俯或仰均不得罪人。因此說,遠古三皇五帝時代的禮義法度,不在於相同而為人顧惜,在於治理而為人看重。拿三皇五帝時代的禮義法度來打比方,恐怕就像柤、梨、橘、柚四種酸甜不一的果子吧,它們的味道彼此不同然而卻都很可口。

「所以,禮義法度,都是順應時代而有所變化的東西。如今捕捉到猿猴給它穿上周公的衣服,它必定會咬碎或撕裂,直到全部剝光身上的衣服方才心滿意足。觀察古今的差異,就像猿猴不同於周公。從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皺著眉頭在鄰裡間行走,鄰裡的一個醜女人看了,認為皺著眉頭很美,回去後也在鄰裡間捂著胸口皺著眉頭。鄰裡的有錢人看見了,緊閉家門而不出;貧窮的人看見了,帶著妻兒子女遠遠地跑開了。那個醜女人只知道皺著眉頭好看,卻不知道皺著眉頭好看的原因。可惜呀,你的先生一定會遭遇厄運啊!」

由於《莊子》講的西施和東施的故事,「東施效顰」就成了成語。曹雪芹的《紅樓夢》第三十回——「寶釵借扇機帶雙敲,齡官劃薔痴及局外」中就用了這一成語:「寶玉便悄悄地隔著籬笆洞兒一看,只見一個女孩子蹲在花下,手裡拿著根綰頭的簪子在地下摳土,一面悄悄地流淚,寶玉心中想道:『難道這也是個痴丫頭,又像顰兒來葬花不成?』因又自嘆道:『若真也葬花,可謂東施效顰,不但不為新特,且更可厭了。』」

「東施效顰」深有哲理。現實生活中的道理也是一樣。如每年高考前期的「狀元熱」,全國各地往年的高考狀元紛紛在網站、電話熱線中講解自己所謂的成功經驗,許多考生按他們的指點,趕緊模仿。其實這些做法是否適合自己呢?大多數考生,尤其是考生家長並不考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東施效顰」,前車之覆,不可不鑑。

劉秀森 來源 京九晚報

編輯 周章龍

編審 王寧

相關焦點

  •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成語典故:東施效顰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了解到關於西施有一個有名的典故——東施效顰,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武漢曼且思普通話了解到東施效顰的典故大概是春秋時期的美女西施,有一個鄰居叫東施,相貌醜陋。西施因為患有心口疼,行走時皺著眉,被東施看見了以為皺著眉很美。就學著西施也皺著眉,鄰居看見了都四下散開,富有的人看見了閉門不出,貧窮的人見了帶著妻子兒女走開。
  • 「東施效顰」成語典故
    東施效顰(百度百科釋義):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漢語成語,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東施效顰」是一個成語。和西施不同的是,「東施」是越國的醜女,成語中的「效」是指仿效,「顰」是指皺眉頭。「東施效顰」出自莊周《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顰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 中國成語故事——東施效顰
    中國成語故事——東施效顰東施效顰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漢語成語,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醜。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東施效顰:這一成語出自《莊子.天運》。效:是模仿 效仿,顰:是皺眉頭。人們用這成語比喻不了解別人的長處,而去生搬硬套,結果事與願違。也泛指機械的模仿別人。這就是東施效顰的出處,希望大家喜歡。下期接著給大家分享。
  • 東施效顰
    【漢字書寫】:東施效顰【漢語注音】:dōng shī xiào pín【成語出處】:戰國.莊周《莊子.天運》:「西施病心而顰其裡
  • 西施捧心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西子捧心,西施捧心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西施捧心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西施捧心(xī shī pěng xīn)成語釋義:西施:春秋越國美女。指美女病態更加嬌美成語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顰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近 義 詞:西子捧心成語用法: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 成語故事之東施效顰:保時捷女司機同款的白帽子越來越多
    這讓我想起一個成語「東施效顰」。當然了,成語東施效顰本身是比喻模仿別人,但是模仿不好,最終出醜的意思。我這裡是說他們好的不學,學這些三觀不正的東西,學小丑,遲早成為別人的笑話吧。不知道大家接不接受這樣的用法?引申一下,東施效顰,出自《莊子·天運》。"
  • 成語故事——東施效顰
    【例句】不從主觀實際出發,像東施效顰那樣,胡亂模仿,其結果必然適得其反。【人物】東施,傳說為春秋時期越國美女西施的鄰居。【成語故事】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美女名叫西施,她長得非常漂亮,一舉一動都有著巨大的吸引力。相傳她每次去河邊浣紗洗衣服的時候,河裡的魚兒都會因為貪 戀她的美貌而忘記了遊動,沉到了河底。只可惜她的身體不好,有心痛的毛病。
  • 出自莊子的成語有哪些 跟莊子有關的典故來自莊子的成語及解釋
    《莊子》中的成語典故  莊子(約前369-前286),姓莊名周,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漢族,宋國蒙人(今安徽蒙城,又說河南商丘)。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創立了華夏重要的哲學學派——莊學,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2007年7月,退而不休的趙孝斌到「中國成語典故之都」河北邯鄲參觀考察,邯鄲作為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其聲名遠播的成語典故、濃鬱的成語文化氛圍深深吸引了他。他邊參觀邊思考,開封是一座具有豐厚成語典故資源的城市,「杞人憂天」、「才高八鬥」、「五十步笑百步」、「開卷有益」、「抱薪救火」等成語典故均發生在開封,為什麼開封不能申報「中國成語典故名城」呢?
  • 成語典故苑落戶御河岸
    記者 陳豔輝東方今報開封訊  12月5日上午,由《東方今報·開封讀本》連續報導的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現實版——開封成語典故苑開苑儀式在御河岸邊舉行。
  • 邯鄲學步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鸚鵡學舌、東施效顰,反義詞有:標新立異、獨闢蹊徑,邯鄲學步是貶義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貶義。 邯鄲學步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邯鄲學步(hán dān xué bù) 成語釋義: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步:邁步走路。
  • 畫虎類犬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東施效顰、不倫不類,反義詞有:神肖酷似,畫虎類犬是貶義成語,兼語式;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畫虎類犬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畫虎類犬(huà hǔ lèi quǎn)成語釋義:畫虎畫得像只狗。比喻模仿的效果不好;弄得不倫不類。
  • 大名成語典故——隕雹飛霜
    大名成語典故——隕雹飛霜 2020-03-06 10: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名成語典故——折節力行
    大名成語典故——折節力行 2020-05-13 1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淮南中國成語典故大會鳴鑼比武
    成語典故文化是淮南文化脈系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塞翁失馬」「風聲鶴唳」「一葉知秋」「時 苗 留 犢」「臨 淵 羨 魚」等許多歷史典故膾炙人口,和淮南有密切關係的成語有1000多條,還有眾多的成語典故遺址景觀,淮南因此成為了「中國成語典故之城」。
  • 了解開封成語典故 看這裡
    開封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退休幹部趙孝斌歷四年多時間,參考古今118部典籍,編撰了一部長達40萬字、共收錄成語典故故事295條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這部書以成語典故為主線,串聯了從先秦到清代的賢達之士滿溢聰慧謀略的詩文、品德與言行;融思想性、資料性、知識性、可讀性、趣味性為一體,讀來引人入勝。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一千成語一座城
    「百川歸海、一葉知秋、草木皆兵、一寸光陰一寸金……」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都出自淮南。近日,淮南市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成語典故是最能體現漢語優點的一種語言結構,寥寥數語,蘊意無窮。
  • 大名成語典故——殺人不眨眼
    大名成語典故——殺人不眨眼 2020-01-08 21: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淮南:細品成語典故 看盡城市春秋
    原標題:細品成語典故看盡城市春秋「以成語典故為媒」書寫申創答卷細品成語典故看盡城市春秋在眾人努力下,以《淮南子》精髓為核心、八公山典故為重點、歷史故事為主題的系列書籍、戲劇、電視、電影、動畫等成語典故表現形態,及與淮南地方成語相關的文化產業和文藝精品也相繼出現。「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八公山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人心不足蛇吞象」等等這些成語典故一直根植於中華民族文化靈魂之中,而這些成語典故均源自具有燦爛古代文化的淮南大地。
  • 成語典故---羽扇綸巾
    成語典故---羽扇綸巾 20-06-08 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