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博士淪為偷車賊:人品不好,學歷再高也是廢紙

2020-10-03 富書

作者:喬巴(富書主編)

人品才是,最高段位的學歷

前幾天,濟南警方抓了個偷車賊。

剛開始他還不認,面不改色地反問民警:「你怎麼能說我偷東西呢,我怎麼會偷東西?」

後來人贓俱獲,被帶到警局。

審問期間,老民警對新同事嘟囔了一句:你知道嗎?這可不是一般人,這人是個985畢業的博士。

而且還是將近20年前的。

這什麼概念,他的同學有人當市長,有人當上市公司老闆,有的是大學知名教授。

可他呢,48歲了,沒工作,獨自一人住在一個小出租屋裡,靠領每個月1000塊的失業救濟金為生。

最後靠去偷電動車,維持生活。

你說,但凡稍微努力一點,怎麼會混到這步田地。

是遇到什麼重大挫折了嗎?

還真不是。

據民警說,這個博士是這一帶的慣犯了。

出了名的好吃懶做,多年前畢業後分配了工作,可是嫌累,又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後來乾脆辭職。

之後就再也沒有正經找過工作,靠偷東西為生

光被警方抓到,就有5次。其中一次,被判了十年刑。

出獄後他幹了幾份工作,也結婚生子,勉強過上了正常人的小日子。

但在媳婦懷孕時,他又去偷了東西,結果又再次進了局子,老婆也跑了。

看完新聞,我腦子裡只有八個字: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培養一個博士,要付出社會、學校和家庭多少心血啊。

你本該為社會作貢獻,至少應該好好做個普通人吧。

結果因為驕奢淫逸,不僅辜負了父母的希望,還成了社會的負擔。

這樣的博士,有什麼用?

徐世昌曾說:「凡建立功業,以立品為始基。從來有學問而能擔當大事業者,無不先從品行上立定腳跟。」

貧窮是貧窮,品德是品德,兩者不可以相互抵消。

困難是暫時的,只要走對路,總會撥雲見日。

可一旦養成了惡習,就會造成長久的危害。

最壞的人生,就是因為眼前的艱難困苦,就放棄了尊嚴和自我約束。

人品不好,學歷再高真的也是廢紙。

學歷可以過濾學渣,但卻不能過濾人渣

去年有一個新聞曾經引起很大關注。

30歲無錫男子楊某,長期乘坐火車往返於無錫和上海之間,但購買的車票多為上海站至上海西站,無錫站至無錫新區站的短途票。

一年多的時間裡,楊某累計逃票480次,金額達到2萬元。

其實楊某並不缺錢,他畢業於知名高校,研究生學歷,在上海乾著高級白領,收入不菲。

就是這樣一位受過高等教育、有著體面工作的人,卻在蠅頭小利面前喪失人格。

為什麼?楊某自己說。從讀書的時候就愛耍小聰明,用別人的飯卡吃飯,拿別人的護膚品,久而久之就習慣了。

惡習一旦養成,真的很可怕。

哪怕你經濟改善了,社會地位提高了,依舊會讓你獲得蠅營狗苟。

撿起了小聰明,放下的卻是人品;逃得掉420次票,終逃不掉人品缺失的報應。

我身邊有個真實的故事。

高中隔壁班的學霸在清華大學讀研,妥妥的超級學霸。

可前兩年,卻聽說他被清華開除了,理由竟然是讀書期間偷窺女廁所。

一個本來金光燦燦的天之驕子,卻淪落到幹這樣的事情,真的讓人寒心。

這還不是個案,和他一起被處理的還有十多個人,理由也是千奇百怪。

偷盜、婚外情、學術不端、偷窺異性入廁、毆打工作人員等等。

他們中最高的是法學博士,最低也是在職研究生。

高學歷並不意味著高人格,沒有底線,再聰明也沒用。

畢淑敏曾說過:

一個人可以受過教育,但他依然是沒有教養的。就像一個人可以不停地吃東西,但他的腸胃不吸收,竹籃打水一場空,還是骨瘦如柴。

學歷可以過濾學渣,但卻不能過濾人渣。

人品可以彌補低學歷的缺陷,但高學歷永遠彌補不了人品的缺陷。

你可以不做聖人,但請不要做小人

現實生活中,德不配位的人,真的太多太多了。

有為富不仁的,有自我中心的,有極端自私的,也有無理取鬧的。

還記得去年轟動一時的網紅故宮撒歡事件吧。

露小寶LL在微博上炫耀自己在閉館期間開奔馳進故宮,並配上「去故宮撒歡」的字樣和圖片。

照片裡,兩位網紅美女直接把奔馳車開進了故宮的廣場裡,還擺出各種姿勢拍照,非常的愜意。

而這一天本來是故宮的閉館日,普通人別說開車,就是走進去都不行。

而後這條微博引發了網友排山倒海的質疑和憤怒。

還有芒果臺演員劉露大鬧高鐵站,辱罵民警+炫富,視頻被人發到網上後,引發網民聲討。

武漢某名牌女博士張某,因自身原因遲到誤機,情緒失控大鬧機場,並掌摑機場工作人員。

2018年8月21日,韓國某大學博士孫某,強行霸佔別人座位,並對前來勸說的乘務人員胡攪蠻纏。

這一樁樁事情告訴我們,社會裡有的人,真的以為自己可以為所欲為。

人都是有私心的,想自己舒服點,本來沒有什麼錯。

但是有一條必須牢牢記住,你的舒服不能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你的任意不能以損害別人為前提。

《道德經》裡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活在世上,誰都不容易,千萬不要以為只有自己一個人活得艱難。

即使我們做不到高尚情操幫助他人,至少做到不要互相損害,拿別人做墊腳石。

社會不要求你做聖人,但你可以選擇不做小人。

品行才是,世間最好的通行證

一個人富貴也罷,貧賤也好,人品卻是刻在骨子裡的。

所作所為決定著他的命運,內心品質的高下決定了人生格局的寬窄。

這些年,我見過太多富人卻為富不仁,也見過太多窮人卻慷慨大度。

我見過滿口仁義道德,內心卻男盜女娼的大學教授,公司高管,也見過許多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清潔工、快遞小哥。

哲學家周國平說:

不管你在名利場和情場上多麼春風得意,如果你做人失敗了,你的人生就在總體上失敗了。

品格其實是一種選擇,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還。

沒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島,在人世間討生活,就一定要有支持,有同盟,有朋友。

而真的朋友,絕不是衝著你的名利地位而來,而是衝著你的品德而來。

人品好,朋友多,人生自然順利;人品差,樹敵多,道路自然曲折。

人生百年,猶如一瞬,金錢權勢往往帶來無窮煩惱,唯有品行,才是世間最好的通行證。

作者簡介:喬巴,富書主編,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本文首發富書,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註:本文章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985博士窮困潦倒淪為偷車賊,民警透露扎心真相:人品不好,學歷再高也是廢紙
    這可不是一般人,這人是個985大學畢業的博士。而且還是將近20年前的。這是什麼概念?他的同學裡,有人當市長,有人當上市公司老闆,有人成為大學知名教授。可他呢,48歲了,沒工作,獨自一人住在一個小出租屋裡,靠領每個月1000塊的失業救濟金為生。
  • 博士淪為偷車慣犯,揭露殘酷真相:人品不好,學歷再高也是人渣
    這可不是一般人,這人是個985畢業的博士。而且還是將近20年前的。人品不好,學歷再高真的也是廢紙。他們中最高的是法學博士,最低也是在職研究生。高學歷並不意味著高人格,沒有底線,再聰明也沒用。人品可以彌補低學歷的缺陷,但高學歷永遠彌補不了人品的缺陷。
  • 上海海歸女碩士超市偷鍋被抓:「人品不好,再聰明也沒用!」
    網友們紛紛吐槽:「學歷不代表人品素質。」培養了這麼多年,千辛萬苦培養出一個高學歷,原本以為是個人才,沒想到最後竟然成了一個小偷,情何以堪。人品不好,學歷再高也是廢紙。徐世昌曾說:「凡建立功業,以立品為始基。
  • 名校博士為何淪落到吃「低保」還盜竊?高學歷光環成「負累」
    近日,濟南警方抓獲了一名「偷車賊」,本來是不值一提的事情,結果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因為「偷車賊」竟然是山東某名牌大學的博士,太辣眼睛了!連警察叔叔都覺得不可思議,很難將一個說話辦事文質彬彬的博士,與一個有5次盜竊前科的小毛賊聯繫在一起。
  • 女碩士偷鍋被抓,別讓低素質侮辱你的高學歷
    但其實太多人高估了學歷對人品和素質的影響,文化水平高,真的不代表道德水平高。事實證明學歷和人品不能完全掛鈎高學歷低素質從來都不是個例,新聞裡隔三岔五的報導早就該戳破一些人的幻想。前一陣,山東警方抓獲了一個偷車賊宋某。
  • 年薪40萬海歸博士連偷17次快遞被刑拘:人品,無關學歷與貧富
    網友紛紛評論:「博士怎麼會做這樣的事?為一己私利置法律於不顧,其人品可見一斑。」學歷、能力固然重要,但有一樣東西更重要,它就是人品。985高校裡也會有人渣,文盲裡也會有好人。一個人的學歷不足,可以用人品來彌補,但是人品不行,卻無法用學歷挽救。
  • 研究生虐狗,北大博士後直言狗命不值錢:人品,與學歷無關
    尤其是經歷了高考、碩士博士考試等層層選拔最終脫穎而出的高材生們,更是即將迎來人生新的篇章。寒窗苦讀數十載,用知識和分數換得一份沉甸甸的高學歷,實在是讓人為他們感到開心。學歷、財富等等就是命運贈與我們的禮物,決定這些外在榮譽價格的就是人品。如果人品不好,所有的一切都將會被命運無情收回。曾經看過一期求職節目,節目中有一個非常厲害的求職者。
  • 年薪40萬海歸博士連偷17次快遞被刑拘:人品,才是你的最高學歷
    北京順義區,一海歸博士全某在疫情期間,連續偷盜快遞17次,竊取物品21件。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全某的犯罪動機:「為了佔便宜」。今年38歲的全某,系外企高管,年薪40萬。工作體面,收入不菲,這樣一位高學歷高級知識分子,竟為了佔小便宜致顏面盡失,令人唏噓。網友紛紛評論:「博士怎麼會做這樣的事?
  • 太原理工大學擬用10位清華北大博士,本科都是985,學歷貶值嚴重
    對於很多清華北大博士,他們已經擁有了中國最高的學歷,本來可以有各種各樣的選擇,年薪百萬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太原理工大學可以吸引來這麼多的清華北大博士,真的是非常強悍。希望這麼多的清華北大博士可以加強教學任務,增強太原理工大學的實力2.
  • 「三985」的學歷才是佼佼者,不僅含金量高,這個待遇別人比不了
    於是大家的努力目標就變成了「雙一流」、985、211院校,這樣才能在本科生中脫穎而出。漸漸地,大家發現了讀研這條道路,每年考研的人數不斷上升。雖然說去年開始,研究生已經開始擴招,競爭壓力仍然十分大。擴招之後,使得原本還算金貴的研究生學歷,也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了。為了提高學歷,只好再去讀博士。
  • 想去985、211當老師,除了需要博士學歷,還有這些要求!
    高校需要固定的行政老師,一般研究生學歷就可以,那重點大學也是一樣。但招聘行政老師尤其是輔導員老師的時候,學歷只有最低標準,對能力要求非常高,看重面試環節。行政老師的工作比較複雜繁瑣,薪資待遇方面比任課老師略低,但擁有事業編制,還有比較廣闊的晉升空間。即使是博士來招聘,個人能力不足,可能也會被淘汰。
  • 赴韓學生12天拿到博士學歷,國內博士:我辛苦付出的幾年算什麼?
    近日,中國留學生為拿博士學歷赴韓國讀「速成博士班」被曝出後引發熱議,該學校安排這些中國留學生在短短12天內,完成正常來說要4個月才能學完的課程。而讀「速成博士班」的學生們需要向學校交大約17萬元的學費以及1萬8千元的中介費,合起來不到20萬元就能快速拿到博士學歷。
  • 高學歷能等同高素質嗎?「霸座」博士群體缺失的是什麼?
    最近博士火了,都是高學歷低素質甚至是無恥、無賴的人。先是博士的公式相聲,面對郭德綱沒禮貌、沒教養狂妄的態度,一副高高在上嘴臉,表現的淋漓盡致。再就是教授說要對40歲以下的人徵收生育基金,然後是教授說不看新聞聯播的人都是低等人,現在是這個無賴強佔她人座位,面對無能的列車長和無能的乘警將無賴耍到地底。孫某的醜陋本性讓人噁心。那種毫不講理、傲慢、毫無公德的樣子讓人想到立馬向抽他幾個耳光。高學歷並不能遮著他醜陋的本性,相反卻是一種對其人品的諷刺。
  • 985博士因本科雙非求職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學歷歧視?
    本文為奔跑的青椒原創,轉載請在【後臺】留言 上個月,我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吉林省的一位985博士到一所高校應聘時遭遇第一學歷歧視,原本二級學院已經同意錄用他,但材料上報到學校時,被人事處以本科雙非為由拒絕錄用。
  • 985碩士畢業失業兩年了,高學歷改變命運的時代過去了嗎?
    中國很多地方政府都以引進人才標準來對待985大學碩士研究生,因此,該985碩士畢業生失業多半是因為選擇性障礙所導致的臨時性失業,如果調適一下心態,也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另外一番光景。最後,我想說的是即使985大學博士畢業生失業了,也是正常的,今天這個社會自由度很高,待家裡都可以創富,因為他們覺得挺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失為一種網際網路時代的潮流。
  • 985博士因本科雙非求職被拒,如何看待高校的第一學歷歧視?
    上個月,我看到一則新聞報導吉林省的一位985博士到一所高校應聘時遭遇第一學歷歧視,原本二級學院已經同意錄用他,但材料上報到學校時,被人事處以本科雙非為由拒絕錄用。後來,這位博士又做了兩年博士後研究才算&34;自己。他的遭遇不是個例,很多博士求職時都被&34;,這種現象在重點大學尤其普遍。
  • 上海交大博士求職被拒!因第一學歷不是985,網友:博士白讀了?
    而在這樣大學生越來越多的時候,在求職的時候,招聘方也開始注重其應聘方的學歷,從是否是博士這類,到你的第一學歷是什麼,是985、211還是本科。上海交大博士求職被拒!只因第一學歷不是985,網友:博士白讀了?說起第一學歷,肯定還有一些人有點疑惑。
  • 考研到985讀碩士博士,能彌補第一學歷是普通本科的「黑歷史」嗎
    這樣無情的拒絕,可以說是相當不給交大博士留情面了。有人說:這企業要逆天啊,連上海交大的博士都看不上。還有人說:高考最能體現一個人的真實能力,高考沒考到名校,後面考上碩士博士也白搭。那麼,企業在招聘時,為什麼要如此執著地追求985、211高校的本科學歷呢?
  • 中國大學教師赴韓貼金 韓國淪為中國「博士學歷工廠」?
    本報駐韓國特約記者 李 軍 本報特約記者 金惠真「來韓留學拿速成博士學位,韓國恐成中國的學歷工廠」。據韓國《東亞日報》20日報導,近幾年,來韓讀博的中國人激增。其當日的社評也指出,「韓國大學為了爭奪生源,確保財政收入,不惜淪為中國人的學歷工廠」。韓國教育部19日公布的資料顯示,去年,來韓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共計3636人,相比2013年的1906人幾乎翻了一倍,而且這些人中的大多數是碩士文憑的中國大學教師。
  • 高學歷不再罕見,二本博士的出路在哪?
    現在高學歷人員越來越多,在學歷基礎上,找工作門檻又設置了本科、碩士學歷要985、211,要有海外背景等等,那本土的二本博士的出路在哪?歡迎各位同學留言分享自己或者身邊人的經歷。——by sunkaier出路在於個人的學術積累或者工程技術的沉澱byhuagongfeihu出路有很多,雖然很多單位設置了比較高的門檻,但是不代表二本博士就沒有出路,可能二本博士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作為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