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手機、電腦、iPad等 電子產品的不斷普及,中小學生近視率越來越高,而且趨於低齡化,達到了觸目驚心的地步。
中國在孩子早期教育方面「超越」了世界上很多國家,包括發達國家,各種胎教、早教、網課、打卡花樣繁多,層出不窮。
近日,江蘇淮安,一名1歲多的寶寶被查出近視100多度,直接驚到了很多人。
沒錯,1歲多,只有1歲多。
經醫生詢問,是家長過早地給孩子進行了視頻早教。
對於這樣的家長,我不僅要問,你到底是孩子的監護人,是在保護孩子,還是在傷害孩子?
近視從某種意義上也是身體的殘缺,是一種疾病。
當孩子還在哺乳期、幼兒園、小學階段時,就戴上了厚厚的鏡片,生活變得那麼不自由,會失去很多應該有的樂趣,這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
醫生建議,孩子兩歲前最好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包括手機、電腦、電視,兩歲之後電子產品的使用也要限制在每天半小時之內。
日前,教育部調研顯示,受疫情影響,大規模開展網課以及戶外體育活動的減少,小學、初中、高中學生這半年的近視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學增加最快,達到了15.2%。
中國的教育走到今天這一步,傳統文化、社會競爭是重要因素,但父母也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劑的作用。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過於急迫,自己實現不了或者不能達成的願望就寄托在孩子身上。
但是我們必須要清醒認識到,絕大部分孩子都是極其普通的孩子,以後也是極其普通的公民,不可能達成父母所期望的高度。
這雖然看起來很殘酷,但確實是現實。
孩子未來能走多遠和早教開始時間以及持續時間長短沒有任何關係,甚至可能是副作用。
換句話說,父母都是普通人,憑什麼要求孩子出人頭地,出類拔萃呢?
父母能做的就是要符合孩子的天性,正確引導和教育,儘量給孩子創造條件和機會,而不是一味強迫孩子接受父母灌輸的東西。
因為這些東西本來就可能是錯誤的,又怎麼可能指望孩子實現呢?
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確方法,總想著先人一步,提前一步,實際上是拔苗助長,最後摧毀了孩子。
教育是有規律的,孩子的身體、心智發育是有規律的,走得早、走得快,不一定能走得長遠。
一個快樂的童年、一個健康的身心比什麼早教、胎教、網課要重要很多。
小小年紀身心就被摧殘,甚至厭學、抑鬱,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不能養成一個良好習慣,缺乏持續性和堅持性,長大後能有什麼遠大前途,弄不好還有可能走上自殘、傷害別人等不歸路,變成問題少年、問題青年。
新學期,教育部給出了學生每日在線學習時長建議,原則上要求小學生不能超過兩小時,初中生不能超過三小時,高中生不能超過四小時。
高爾基曾說過「 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但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國家的一件大事了,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順從孩子天性,掌握正確方法,尊重教育規律,這是父母要做的。同時要克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避免愛最後變成了傷害,一旦發生,將永遠無法彌補。
希望1歲寶寶因視頻早教近視100度的案例不再出現,永遠要記住,健康的身心比學習、分數更重要,千萬不能為了後者忽略了前者,這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