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一直以來都是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環節。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出臺《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準確把握新時代新要求,從思想政治、師德素養、培養培訓、管理改革、薪酬待遇、支持服務、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政策舉措。《意見》的出臺是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舉措,是指引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指南,是培養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重要保證。
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戰略、固本、鑄魂工程,關乎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廣大教師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師德更是教師隊伍建設的靈魂。這一目標的達成,必須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素養水平高度緊密聯繫起來,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思想提升和師德養成。
《意見》指出「以強化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為首要任務」「健全教師理論學習制度,全面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育德育人能力」「常態化推進師德培育涵養,將各類師德規範納入新教師崗前培訓和在職教師全員培訓必修內容」。同時提出「強化高校教師『四史』教育,規範學時要求,在一定周期內做到全員全覆蓋」「將師德師風作為教師招聘引進、職稱評審、崗位聘用、導師遴選、評優獎勵、聘期考核、項目申報等的首要要求和第一標準,嚴格師德考核,注重運用師德考核結果」。
《意見》將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素養擺在了首要位置、將思想政治素質作為師德考核的重中之重、將師德師風建設情況作為高校領導班子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直接回應了過去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和師德師風建設過程中的關鍵問題,直擊過往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教育存在空泛抽象的現象,是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政策供給積極回應現實問題、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為未來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發展提供了度量尺,為培養和選拔樂教適教善教、人民滿意的優秀高校教師提供了基本標準,為高校建立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提供了政策依據。
隨著我國進入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對高質量教育的嚮往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當前一些教師的綜合專業素質與能力難以適應新時代人才培養的需要,教師職業能力和專業化水平、創新活力有待提高,教師聘用、編制崗位、教育教學、職稱和評價等亟需改革。在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的背景下,儘快打造適應時代發展的高品質教師隊伍、推進我國教師隊伍建設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
《意見》指出「要健全教師發展體系,完善教師發展培訓制度、保障制度、激勵制度和督導制度,營造有利於教師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環境」「建實建強教師發展中心等平臺,健全教師發展組織體系」「充分落實高校用人自主權」「建立新教師崗前培訓與高校教師資格相銜接的制度」「落實和完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聘用機制」。《意見》通過較多篇幅著重對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和激活教師創新創造能力進行闡述,充分體現了著力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向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也說明了質量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活力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歸宿。
《意見》同時提出「強化教學業績和教書育人實效在績效分配、職務職稱評聘、崗位晉級考核中的比重,把承擔一定量的本(專)科教學工作作為教師職稱晉升的必要條件」「完善教師職稱評審標準,根據不同學科、不同崗位特點,分類設置評價指標,確定評審辦法」「不把出國(境)學習經歷、專利數量和對論文的索引、收錄、引用等指標要求作為限制性條件」「突出質量導向,注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教師,堅決扭轉輕教學、輕育人等傾向,克服唯論文、唯帽子、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等弊病」。《意見》關於職級晉升、職稱評聘、「破五唯」等方面的明確要求,打破了「重外在輕內在、重功利輕價值、重短效輕長遠」的長期弊病,直接回應教師人才評價中打破「標準化」「桎梏化」、探索實施「多元化」「分類化」評價機制。《意見》的出臺必將促進風清氣正的教育科研大環境的形成,促進教師人才以更加自覺的姿態追求學術,促進學術研究和學術評價回歸初心、回歸本源。
好苗離不開沃土、人才的成長離不開好的環境。習近平總書記在兩院院士大會開幕會上強調「要培植好人才成長的沃土,讓人才根系更加發達,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創新局面。」厚植人才成長的沃土,要創新機制尊重人才自身成長規律,推動人才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厚植人才成長的沃土,要轉變觀念,注重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做好人才服務上來。
《意見》指出「優化完善人才管理服務體系,培養造就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推動各類人才『帽子』、人才稱號回歸榮譽、回歸學術的本質」「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學術環境,為人才開展研究留出足夠的探索時間和試錯空間」「根據學科特點確定青年教師評價考核周期,鼓勵大膽創新、持續研究」「鼓勵採取多種辦法提高青年教師待遇,確保青年教師將精力放在教學科研上」「重視青年教師身心健康,關心關愛青年教師」。同時提出「落實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依法保障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加強優秀教師和工作典型宣傳,維護教師合法權益,營造關心支持教師發展的社會環境,形成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意見》通過優化引育體系、合理使用人才、強化培養培育、突出支持服務、健全組織保障等有力舉措,極大程度優化教師人才發展的環境,促進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制度創新,為探索打造高質量發展、充滿活力、具有韌性的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為新時代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發展和改革提供了諸多建設性的意見,為實現人才廣泛聚集、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奠定了堅實基礎。(西安交通大學校長 王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