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改掉壞習慣,需要家長的覺醒和參與——淺析高中生的習慣三

2020-12-12 包頭大白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繼續和大家聊高中生的習慣。

之前的兩期內容,我們都把高中生作為討論壞習慣的主角,這期內容需要另一方主角登場就是家長。現如今家長和學生之間林林總總的問題,已經成為大家每天不能不面對的矛盾。而對這些問題的認識以及解決的辦法也是仁者見仁,總結起來就是學生總是覺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認可;家長呢也覺得自己一肚子委屈。對於這個問題,我今天來和大家說說我的看法。只有說清楚了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係,我們才能看清楚家長是如何對學生產生影響進而使其養成壞習慣的。

要想討論家長和學生之間的種種問題,肯定要把家長放到第一位,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任何一個孩子的出生都是家長選擇做父母的結果。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以及對孩子所抱有的美好的期望這些都是人之常情,但當為人父母的幸福感逐漸消退,現實生活步入正軌之後,家長首先開始受到生活的打磨,這一過程從各個方面衝擊著甚至是改變著家長的心性,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開始填充內容的。

我們所有人每時每刻都在努力的適應生活,適應生活對我們的打磨,但這其中家長卻忘記了一個最初的、最根本的邏輯關係,那就是孩子是家長選擇的結果。忘記這一點,家長會自覺不自覺的把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孩子掛上鉤,總覺得自己的努力也好、付出也好、隱忍也好都是為了孩子。這樣的認識如果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的生活增加一個動力,倒也不錯,問題就在於家長更多的時候是在自己不願意承擔壓力時,藉助這個認識把本應由自己承擔的壓力轉移到了孩子身上。

家長們都自己想想,在你和你的孩子之間沒有矛盾或者沒有問題的時候,你會不會覺得自己如何如何不容易,如何如何是為了孩子付出而沒有得到回報,肯定不會,對吧。那大家再想想,家長一般在什麼情況下會覺得自己很不容易,或者覺得自己很迷茫?是不是你的狀態不好的時候?這種狀態不好或者是工作不順利,或者是生活壓力的煎熬,再或者是和自己的孩子溝通不暢,等等等等?對吧?

說到這裡,就可以看出,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問題產生於家長的自身狀態欠佳的時候,其實任何人在狀態不好的時候,都會情緒化或是判斷能力喪失。任何人都知道狀態不好的時候,什麼事情都幹不好,因此需要調整狀態。可是家長卻往往在狀態不好的時候主觀的認為自己此時的不如意孩子必須得理解,甚至需要孩子來分擔壓力。

你的孩子從小到大,家長有沒有過只是因為自己的情緒不好而遷怒於他?你有沒有毫無根據的只是因為生活上的瑣事而不停的埋怨他?說到這裡,可能有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從小到大沒動過一個指頭,好,那我繼續問,當你遇到自己狀態不好的時候,你是努力的調節以改變現狀,還是消極的冷處理讓它不了了之?

以上這兩種情況別看一個家長表面上做的不到位,另一個家長表面上做的很平整,從本質上來說卻屬於同一個問題,那就是對自己所處的現實雖然表現出不同的應激反應,但有兩點是共通的,一是沒有正面的承擔相應的壓力,二是沒有採取切實可行的能真正改變現狀的做法。

舉個例子,就好像打牌輸了,摔牌,大家會說這個人牌品不好;酒喝多了出洋相,大家會說這個人酒品不好,大家一旦有了這樣的看法,下次一定會遠離這個人,至少會在心裡徹底對這個人產生距離。可我們的家長和孩子之間出現問題,其實和牌品,酒品的問題是一個道理,只是這一層隱藏的太深,誰也不願意碰。因為即使碰了,也不會有多少人能改的了。

我們很多高中生就是在家長這樣的價值觀或者是生活態度下長大的,慢慢的他從骨子裡就養成了兩個最根深蒂固的認識,第一有了責任或者壓力可以不承擔,只要能自圓其說就可以把責任推出去。因此,自己感受到的壓力到底該如何處理,全憑一張嘴;第二遇到現實的困境可以冷處理,或者是不處理,等著不了了之。

第一個認識可以導致光說不練的壞習慣,第二個認識可以導致懶散的壞習慣。大家可以看看這兩個大的壞習慣是不是可以概括我之前說的所有高中生存在的習慣問題?

孩子從小到大所有價值判斷的標準,大多是從父母那裡打下的底子,不同的底子決定了他今後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進而決定了他今後的學習狀態以及生活狀態。

我分好中差的情況舉三個例子,來和大家進一步說明我上面的看法。

壞習慣少的同學,學習效率很高,即使成績不及格,補三、四節節課就能及格,這個及格不是我水平高,是這個孩子壞習慣少、受到的幹擾就少,因此把錯亂的地方理順就可以了。舉個例子就是作業,工整,正確就不說了,哪怕是一個符號,一個地方的表述需要調整,你只要說一次,以後就再也不用操心了。

同時家長也到位,這是我見過的最到位的家長,無論我安排什麼樣的任務,家長和孩子都執行的特別好,注意,這裡說的是執行的好,不是簡簡單單的聽得進去。這個孩子也出現過波動,這位家長和我說,老師你給我一個月的時間,我把這個孩子調整好了,再送到你那去學習。一個月以後,這個孩子來了,狀態就再沒出現過問題。剛來我這裡的時候,數學的成績在六十到八十之間,到了高三數學成績就沒下過120,最高的時候考過兩三次140,最終高考成績130,總成績是他們那個學校的文科狀元。

我在和這個學生的家長接觸之後,會深深的感到他們那個家庭正常運轉的狀態,有精氣神。家長聽我說話,很快就可以把握住要點,並且去執行,這一點是這個學生高中受到的最正向的並且是持續的影響。

中等情況的學生和家長問題很多,五花八門,我了幾個要點。

學生這一邊有三個方面。

一是學習方面,中等情況的同學學習狀況參差不齊,有最差的連三分之一乘以A,這個A不知道跟誰乘;一直到最好的理科實驗班的學生,表面看都很好,但就是細節的東西總是不能徹底靜下來,徹底把問題解決。比如要求這個學生把會的題目都算對就可以,但就這個標準很多學生就是靜不下來,鑽不進去。

以上這些現象可能反差很大,但根本的問題是一樣的,就是壞習慣的多少問題以及對學習影響的程度問題。

二是作業方面,總結起來就是兩點,一是不能按時交,二是出現的問題不能及時改。原因就是懶散,按時、及時的要求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約束,有約束的地方就會有抗拒。並且這樣的抗拒還沒有阻礙。具體情節,請各位腦補。

三是和老師溝通方面,要是一切正常的時候,其實不需要任何溝通。但凡是需要溝通的時候,大多都是出現了問題,而學生溝通的唯一目的就是想得老師的認可,他不會去想自己的說法有沒有邏輯或者依據,他只是關注自己的想法老師認不認,老師要是認了,皆大歡喜,老師要是不認,就開始有情緒,老師要是再不認這學生就躺倒不幹了。具體情節,我估計大家都可以腦補。

家長這一邊問題也不少,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溝通方面,當家長被戳脊梁骨,問題全部曝光的情況下,幾乎所有的家長都選擇逃避,甚至是抗拒,只是具體情節不一樣,這個大家腦補。歸結起來就是不認帳,所以家長溝通的目的就是怎麼能在自己不作出徹底調整的前提下,讓老師替自己達成願望。

比如自己忙啊,自己有苦衷啊,等等等等吧,總之自己完全動不了,那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學習的問題解決起來就是一潭死水。

二是價值判斷方面,中心思想是沒有主見,主要的特點是避重就輕。舉兩個例子。

很多家長給我打電話的時候,是剛和孩子生完氣,或者是剛吵完架。不做任何篩選,把所有孩子的話和自己的想法全都複述一遍,有些時候甚至情緒激動的邊哭邊說。他說了十五分鐘,我聽完。除了氣話就是鬧情緒的話,沒有任何有效信息。這樣的情況下,我只能把我的要求或者是看法不知道第多少次給對方複述一遍,電話結束。家長說聽懂了,情緒也平靜下來了,但不出一個月,又來一遍,如此往復。

還有的家長在孩子的成績考得不理想的時候,會和我聊一些情況,無論我把問題分析成什麼樣,前一句話是老師說的對,後一句話是你說他是不是還沒學會,你說是不是還是題難。總之就是自己不想改的地方,也不想認。

這兩個例子中最主要的關鍵詞是反覆,重複,這和家長實際上的不作為是分不開的,無論怎麼折騰,學生的實際問題從來就沒有得到過切實的解決,這是中等情況中的主幹問題。這個問題的表現就是狀態停滯,內心煎熬,學生和家長都一樣。

三是做決定方面,前面的情況是家長遲遲做不了決定,這種情況是家長完全拋開了孩子在自己做決定。溝通中常用的語句是,我不想讓他怎麼怎麼著,我想讓他怎麼著怎麼著。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根源於家長沒有把孩子當做獨立的個體,並且沒有弄清自己在孩子的成長中應該充當什麼角色。你的角色是輔助,是雪中送炭,而不是另起爐灶。另一方面更可能源於這個決定的最大受益方是家長本身,是我不想做這樣的調整,你去做什麼什麼,你做到了,做好了,我就認為我的問題也解決了。

最差的情況我簡單說兩句,總結起來就是家長的問題要遠遠大過學生的問題。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正常學習過程被家長阻斷了,因此,唯有家長徹底改變自身的問題,方可解決學生的學習問題。

今天的內容,可能會引起很多人感官上的不悅,但這才是最真實、也是最根本的問題。它是高中生在高考之前需要跨越的最後一個瓶頸。衷心的希望家長和學生能聽的進去,做得出來,最終通過這一瓶頸,為自己今後的完善和發展鋪平道路。

最後,我有一個討論的問題希望得到大家的看法:

假如你沒有考上高中,經過三年的努力,你考上了一個很普通的大學,但家長不滿意,讓你補習。你又經過兩年的努力,最終考上了一個很不錯的大學。這整個過程你有得也有失,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淺析高中生的習慣(五)
    各位同學大家好,今天是聊高中生習慣問題的最後一期。前面的幾期都是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今天就該是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回顧之前分析的種種事例,究其根本的共性其實就只有一點。那就是學生和家長都在護短,護自己最不願觸碰的那一個點,但這其實是一葉障目。
  • 高中生英語成績低?老師:改掉3種不良習慣,成績有進步!
    英語學不會的高中生,大多有3種壞習慣,老師:改掉之後,成績絕對有進步!不管你報文科還是理科,也不管你選擇什麼類型的科目,都逃避不了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三大主科,但是有些同學就是學不會英語,一看到英語就感覺頭疼。究其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有以下3種不良習慣。
  • 孩子壞習慣很難改掉?那是家長做法有誤,三招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因為當孩子作出這些錯誤行為的時候,家長並沒有嚴厲管教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錯誤的,在家長的縱容之下,孩子漸漸地就會將這些錯誤行為當作是一種習慣,過後是很難改掉的。比如孩子玩耍的圈子,又或者是孩子在學校當中和別人相處時,學習了一些壞習慣。他們並不知道這些壞習慣是錯誤的,所以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之下,孩子的壞習慣就會漸漸形成,並且很難改掉。孩子壞習慣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不論如何家長,都應該要幫助孩子去改正,但是家長的做法如果錯誤的話,也會給孩子帶來影響。那麼對待孩子壞習慣時,哪一些做法是錯誤的呢?
  • 高中班主任忠告:高中生不能有的2個壞習慣,否則很難考上大學!
    對於每個學子來說,高中階段也是極其重要的,因為想考上一所好的大學,那麼在高中期間的學習也是至關重要的,在高中三年必須努力學習,把大多的時間和精力都用在學習當中,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所以高中期間的學習是很重要的,但是每個人的學習方法都不一樣的,也不是說每一種方法都是適合自己的,在這方面還是要根據個人的習慣和進度,不過在這當中,有許多不好的行為是人們都公認的,有一位當了很多年高中教學的班主任就總結出了幾個不好的習慣,這幾個習慣相信很多人都會觸碰到,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正在讀高中,那麼就要時刻注意孩子有沒有這些壞習慣了,一旦有了這些壞習慣,那麼對未來考上大學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 淺析高中生的三種心理狀態(三)
    高中生要想在考場上發揮出最佳的水平,大體上要具備這麼幾個因素,一是紮實的基本功,包括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和基本計算;二是良好的習慣,這體現在你對卷面處理的細節上,比如字跡清晰,卷面整潔,答題區域安排合理,敘述問題簡明扼要,語言使用規範且流暢等等;三是和自己形成的穩定協調的關係,比如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言行
  • 暑假來嘍:高中生千萬不要養成這五種習慣,家長一定要監督!
    2020最受矚目的高考結束了,高中生的暑假也到來了。受疫情影響,千萬名初高中生迎來了最短的暑假。大部分學校7月份中旬左右開始放暑假,8月份左右就會返校。暑假到來了,學習也暫停了,緊張消除了,心情釋放了!但是大家需要特別注意,千萬不要養成以下的5種習慣。
  • 長相和年齡不符是什麼感覺?要保持年輕,這7個壞習慣必須要改掉
    最近幾天,大家紛紛在社交平臺上討論「長相和年齡不符是什麼感覺」。我們來看看眾多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明明已經大二了,卻總會被人當做初中生或者是高中生!」「我曾經帶著我妹妹去買衣服,然後聽到一個售貨員對另外一個售貨員說,這個小姑娘的媽媽真年輕啊!」
  • 16歲女高中生軍訓猝死!你的這些習慣正在「毀掉」自己!快轉給高中生及家長
    究其原因,學業壓力和不良生活習慣,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我國青少年課業本身就是比較繁重的。研究顯示,中國小學生除了超長的上課時間外,平日課餘時間裡至少要花費3小時學習,不僅要完成學校作業,還要加班加點的補習,到了周末則要花費至少4小時。
  • 高中生熬夜的原因、傷害及應對策略
    例如心臟、肝臟、肺部、腎臟、淋巴等身體調節的重要部位,都是在晚間進行排毒,如果這個期間沒有進入到深度睡眠狀態,就會影響機體的排毒和修復。 高中生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如果熬夜學習或者進行其他的活動,就會使成長階段的身體接受不良的習慣信號,身體就會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高中生是身體成長的關鍵時期,身體素質需要靠長期的好習慣形成,如果長期熬夜,容易對高中生日後的身體受造成傷害。
  • 改掉一個兒童的壞習慣為什麼那麼難?
    生活及教學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兒童有許多壞習慣,比如不愛整潔,不講衛生,作業馬虎,書寫潦草,隨地吐痰等於是,我們便會去引導和教育他們:你這是一個壞習慣,應當改正,你應當按照正確的方式去完成或做這件事。可是,一旦沒有旁人或外力的幫助與督促,大多數兒童會按照以前的不良習慣行事。或者,我們用了很長的時間,大量的精力去矯正他們的不良行為,可是往往收效甚微。為什麼一個兒童要改掉一個壞習慣或不良行為那麼難呢?首先我們來說一說習慣的形成。我們說習慣,是一個人或兒童在長期的生活和行為方式中逐漸養成並固定下來的一種行為或思維方式。
  • 想讓孩子改掉壞習慣,家長要先學會「犯懶」
    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依賴性,什麼也不用考慮,進而導致"丟三落四"習慣的養成。孩子之所以會出現丟三落四的毛病,其實跟家長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糾正這個毛病的話,將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那麼我們如何幫孩子儘快改掉這個壞習慣呢?
  • 高中生補課的真相,點醒了多少迷茫的家長!
    從沒人補課到全班補課,也許只需要半年的時間,只需要有一個孩子補課出來效果,只需要走過這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沒有人上補習班):班裡同學們學習成績有好有差,好在老師和家長們並未特別在意孩子們成績好壞,幾乎沒有人會為了提高分數上補習班。這是起始狀態。回顧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學校,那時社會上幾乎沒有補習班這種鬼東西存在。
  • 淺析高中生的三種心理狀態(二)
    這時候高中生就會同時面臨三個現實以上三個現實重點來就解釋一下多面效應。複雜的有機體由於觀察的角度和維度不同,會呈現不一樣的畫面,在不能全局把握問題邏輯脈絡的時候,你看到的每個畫面都會自成一體。這就是所謂的多面效應,你喜歡哪個面,你看到的問題就在相應的哪個面上,所以你絕不會認為自己看錯了。
  • 幫孩子改掉這幾個壞習慣,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一點小事不開心就賭氣、耍脾氣、亂扔東西、對家人拳打腳踢;在家十指不沾陽春水,懶散,獨立性差,遇到問題只會找爸爸媽媽;在外不守規則,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做事三分鐘熱度,一會看看這一會兒玩玩那,但都堅持不了多久······很多家長對這些壞習慣不以為然,覺得孩子小,長大就好了,然而事實不是這樣。
  • 心理專家教你怎麼改掉壞習慣
    其實我自己也很煩惱,每次面對老師、家長的批評、指責,我都會下決心:以後一定要改掉那些壞習慣!可是過後很快就忘得一乾二淨。最近一次跟同學打架,為了一點小事我把別人打傷了,賠了兩千多元的醫療費,看到被我打傷的同學,看到媽媽傷心的表情,我恨死自己了。請求老師幫我改掉那些壞習慣!
  • 班主任:高中生想考重點大學,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擁有這三個習慣
    我是一名高中班主任,一直關注高中生學習效率和應試技巧大,所帶的高三班級復學以來已經進行了幾次模擬考,成績穩中有變,這也讓我不斷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智商和習慣,哪個隊考重點大學更有作用?陪伴這些學生三年,其中黑馬不多,更多的是成績與名次的相對穩定,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每個學生所具有的習慣。
  • 家長掌握3個小妙招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
    「丟三落四」的習慣也是一樣,一次兩次三次的落東西,孩子總是重複性的犯著相同的錯誤,家長一味的指責,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心裡更不願記事了,所以,一味的指責孩子未必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運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孩子,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 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不要讓孩子養成打斷別人講話的習慣當你說話時,孩子也許迫不及待的想告訴你一些事情或者問你某些問題。如果我們放縱不管,長期發展下去,孩子會越發的以自我為中心,認為隨時發言是自己的權力,理所當然。這不僅不禮貌,更對以後的學習生活造成影響。孩子在學校首先是聽老師的講述,如果這時候孩子被個別問題困擾著,甚至是打斷老師講話,都會對孩子的學習造成不良的影響。
  • 論父母教養方式與高中生職業生涯探索
    2.改變父母教養方式,提高高中生職業規劃成熟性了解家庭教育在高中生生涯探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於促使家長反思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引導他們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生涯等方面的全面健康發展。
  • 中美日韓高中生對比調研:中國高中生學習壓力最大
    值得關注的是,喜歡志願者活動的中國高中生有六成多,略低於美國,高於韓國和日本。  「中國和日本高中生參與體驗活動較少。」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孫宏豔指出,過去一年中,82%的韓國高中生、75.9%的美國高中生參加過志願者活動,中日高中生參加志願者活動的比例則遠遠低於美韓,僅略超過三成,差距相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