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文化中,父母對子女的職業生涯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其中父母教養方式顯著預測職業生涯探索效果。因此幫助父母樹立合理的生涯發展觀,引導父母採用合適的教養方式,不僅有助於喚醒高中生的生涯發展意識,積極探索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利於提高職業生涯探索實效。
關鍵詞:教養方式;職業生涯探索;家庭教育
前言
大多數高中生在學習之餘,對未來有些迷茫。「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到哪裡去?」是處於青春期的高中生常提到的困惑。即使經過三年的高中學習生活,部分學生到了高考填志願的時候,也不清楚未來該如何選擇,拿著志願填報表問老師:「我該選擇什麼學校、什麼專業?」南洋模範中學校長高屹認為:當前大部分高中階段的學生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興趣何在,擅長什麼,更不知道自己能力與未來職業的匹配度。比如有學生想當醫生,但是如果手腳都不協調那顯然是不行;有的學生想當服裝設計師,但是對色彩不敏感,顯然這也不太合適。2018年福建省正式進入新高考改革,高中生職業生涯探索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張智勇、榮煜和管延軍 (2006)對我國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的修訂發現,我國大學生的職業成熟度維度中包括了「親友依賴」和「職業參照」兩個方面,表現出東方文化中「子承父業」、 「尊師重道」等孝道的大義。我國青少年職業方面的決定常是在徵詢長輩意見之後制定的。在我國,子女大多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對高中生生涯發展的影響可以是全方位、全過程的,因此家庭教育在高中生的生涯輔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為了青少年能夠全面健康的發展,家庭和父母應根據其子女的個性特徵和認知水平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的引導。
1.父母教養方式與高中生職業生涯探索的關係
職業生涯探索是指個體在一定態度和認知的引導下,通過對自我和環境進行探索,形成探索技能,明確職業生涯目標,進而實現自我發展和整合的過程。
父母教養方式指在家庭生活中以親子關係為中心的,父母在對子女進行撫養和教育的日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對孩子的相對穩定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和行為傾向,是父母傳達給子女的態度以及由父母的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情感氣氛的集合體。父母的教養方式既包括父母履行其職責的專門的目標定向行為,又包括非目標定向的教養行為。父母教養方式直接作用於親子互動過程,具有跨情景的穩定性,對子女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作用。
權威型教養方式正向預測青少年職業生涯探索。Lease和Dhalbeck(2009)與Koumoundourou,Tsaousis 和 Kounenou (2011)發現權威型教養方式正向預測個體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負向預測其職業決策困難,即在權威型父母教養方式家庭中成長的青少年,其在職業探索過程中會有更高的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及更低的決策困難。Vignoli, CroityBelz, Chapeland,Fillipis 和Garcia 等人(2005) 的研究也表明,父母採取忽視型教養類型時,子女的職業探索行為在頻率和廣度上都較低。
2.改變父母教養方式,提高高中生職業規劃成熟性
了解家庭教育在高中生生涯探索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助於促使家長反思家庭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引導他們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更多地關注孩子的生涯等方面的全面健康發展。此外,中外學者研究發現,父母教養方式顯著預測職業生涯探索效果,因此幫助父母樹立合理的生涯發展觀,引導父母採用合適的教養方式,不僅有助於喚醒高中生的生涯發展意識,及早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也有利於提高職業生涯探索實效。
2.1轉變家長教育觀念,正確認識職業規劃
高中生職業生涯探索是伴隨社會、教育發展產生的。成熟的職業生涯規劃能夠為高中生指明短期和長期的發展方向,增強學生的目標感和學習動力,減少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盲目性。在中國這樣重視家庭甚至家族影響的文化中, 提示生涯教育和輔導工作者,必須關注家庭因素對高中生生涯探索的影響。即學校的生涯教育工作者不僅要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和了解職業,同時也要把相關的知識介紹給父母,讓父母也成為學生生涯發展的推動者和支持者。
然而,正如交大附中校長徐向東說,目前很多家長並不理解和支持高中生職業規劃,認為這和學生的高考成績沒有必然聯繫。如果家長持這樣的觀點,那麼高中職業規劃教育的推進步履維艱,學生也可能會長期像「無頭蒼蠅」一樣盲目學習。因此,我們應該發動家長資源,比如開展「職業生涯講壇」,請家長談談自己的工作崗位、職業發展和奮鬥歷程,讓自己的人生閱歷成為學生職業規劃的借鑑資料,與學生分享人生閱歷,為學生明晰方向。
2.2指導父母在親子溝通中採取合適的教養方式和行為
教養方式是多種教養行為的結合。忽視型教養方式與子女的職業探索行為間顯著負相關,如低情感溫暖和理解、較少的監控與保護和較多的放任等。個體在家庭中獲得越多的父母理解和情感交流及關注,其在青年後期越重視職業生涯探索的積極作用,並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各種探索活動之中。Schmitt-Rodermund和 Vondracek (1999) 發現,溫暖和指導性的父母教養行為以及父母對親子活動的參與鼓勵了子女對各種興趣都持開放的態度,這種探索興趣的廣度,又進一步促進了青少年後期的職業探索和職業規劃。
此外,在我國一直有「嚴父慈母」的說法,但「嚴父」中的「嚴」並不是嚴厲的懲罰,而是父親的監控,即有規則的管教。前者是消極的教養行為,而後者則更為積極。適度的管教有助於子女獲得正確的社會規則,養成良好的行為規範,並且這種管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親對子女的關注及對其成長過程的參與。這種關注使青少年在與職業相關的社會情境中更有信心和勝任力,主動地參與到職業發展相關的活動中去。
父母選擇以何種形式與孩子相處,用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會影響孩子未來的職業規劃。為進一步提高高中生職業生涯探索實效,教師應該指導家長採用合適的教養方式,在指導中,可採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幫助家長在親子交流中換位思考,學習用合適的、具體的教養行為與子女溝通。具體而言,專制型的家長應該學會放權放手、信任子女,多看到子女的成長;溺愛型的家長則應該學會讓子女成長,獨立處理自己的事情,讓子女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並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會上也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學會正確與同伴相處;忽視型的家長則應該學會多與子女溝通和交流,多從生活的角度關心孩子。
總結
家校合作是高中生生涯教育取得實效的基礎,作為教師,我們既應該引導學生做出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應該花精力指導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家校合作有助於學校教育系統反思當前生涯教育的渠道和途徑,為完善高中生涯教育體系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高中生職業成熟度的特點研究[J].劉慧.教學與管理.2011(09)
[2]普通高中生職業成熟度的調查研究[J].程利娜.中國電力教育.2010(25)
[3]淺析家庭教養方式對兒童社會化影響[J]. 王瑩.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0(07)
[4] 中國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的信度與效度. 張智勇,榮煜,管延軍.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2(5), 1–6. (2006).
[5]Lease,S.H.&Dahlbeck,D.T.(2009). Parental influences, careerdecision-making attributions, and self-efficacy: Differences for men and women?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36, 95-113.
[6]Vignoli,E.,CroityBelz,S.,Chapeland,V.,deFillipis,A.&Garcia,M.(2005). Career exploration in adolescents: The role of anxiety, attachment, andparenting styl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7,153-168.
[7]Schmitt-R odermund,E.,&Vondracek, F.W.(1999).Breadthof interests exploration,and identity development inadolescence.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55,298-317.
註:本文為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父母教養方式與高中生職業生涯探索的關係研究》的綜述類文章,已由項目負責人與本人聯名發表於CN期刊。在本公眾號發文時,稍作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