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在杭州湖濱銀泰有怪咖出沒,於是我便尋思著動身前往一探究竟,結果剛進商場大門就……其實在此之前,我也對line以及其圍繞表情包打造自身特色的模式有所耳聞,只是沒想到,一個在大陸已經被「和諧」的app,其周邊影響力居然這麼大。
而這次line圍繞其表情包策劃的line friends(丘可之家)全球巡展,此前已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秒殺了一眾少女的菲林。更「可惡」的是,我事後了解到,line旗下的線下周邊旗艦店早已登陸上海、南京。
相關各類店鋪更是從2015年起,已在上海開出6家,並且保持開一家火一家的穩定表現。有灣灣感嘆:「本來以為line在中國大陸遭屏蔽,人們應該對此無感才對」,可現實情況是2015年大陸首家line store開業當天,現場人山人海,且所有商品被一掃而光。
風靡全亞洲,一年賺65億line的不務正業為何成功了?
就連在無法使用line app,完全是微信統治區的中國大陸也能如此火爆。那line的主戰場、日韓臺的火爆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記得前幾年line剛剛進入國內時,其官方表情包就被作為一大宣傳賣點。但因微信在國內的強勁表現以及良好體驗,都讓用戶先入為主的覺得:「不就是表情包可愛點嘛,功能還沒微信強大呢」。
但要知道,雖然line僅比微信晚了短短5個月推出,幾乎是在同一起跑線。但就是這5個月的劣勢,讓line的團隊意識到,國外社交產品想要在中國市場順風順水,並沒那麼容易。所以我相信,在這5個月中line團隊是如何分析市場環境並尋找自身定位的。
於是大家看到,line在輔一上線之時便攜這幫萌物出現在用戶面前,一方面強化了自身賣點,也為後續的商業化做好了鋪墊。因此即便在遭到封禁,也可以完全摒棄主營app,單靠這些萌物就能俘獲年輕人的心。
記得去年line上市期間,儘管其在招股書中表露了對失去中國市場的遺憾,但也表示並未放棄恢復在中國市場通訊服務的努力。
努力的成果呢?個人認為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截止目前,line各類線下官方授權店鋪在中國大陸達到18家,僅次於韓國的20家。去年單靠衍生產品,就在全球淨賺65億。而反觀其主營app表現。另外,截至今年3月底Line全球用戶累積2.18億。這個用戶量放到全球,是什麼級別?下面這張圖可以說明一切。
可以想像,如果line當初沒有推出這些萌物,在競爭殘酷的市場面前,還真有可能會曇花一現。而LINE集團CEO出澤剛此前接受採訪如是說:「我們起家於即時通訊,但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表情貼紙發布之後。」
雖然主營app市場表現盡顯頹勢:不僅用戶量在Whatsapp(10億)和微信(7.62億)面前可以忽略不計,還出現了增速放緩的趨勢。但這並不妨礙Line活的下去,活得精彩。顯然,line在營銷上的「另闢蹊徑」,不僅給國外社交軟體如何在中國「存在」下去提供了成功案例,也為中國網際網路服務如何真正走向海外提供了參考。
畢竟,微信也不是沒嘗試過走出去,也曾經試圖打造自己的IP,可惜……
日韓品牌IP化,一招鮮如何吃遍天?
Line的貼紙IP生態不僅為自己贏得了一個站穩市場腳跟的席位,更成為了其商業化拓展的獨家王牌。而在遭禁的中國市場,反而出現了「沒有用戶,只有粉絲」的奇葩局面,甚至直到現在,在line停止更新已有兩年多的微博下,還有很多真愛粉不斷留言表思念。
很明顯,日本的「攻心計」已經勝了八成,而在這背後是日韓品牌在IP打造上的「天生基因」的助力。曾幾何時,日本電子產品享譽全球,直到市場份額日漸衰落的今天,其品牌影響力依然穩定。譬如典型如索尼,每當有關於其消息釋出時,自稱為「索粉」的國內擁躉都會高喊「索尼大法好!」
這在外人看來未免有些矯情,但人家自成一派的工業設計語言以及對技術的細究,早已成為文化,滲透在用戶心裡。 於是在那個工業化如火如荼的時代,科學技術和產品質量,就成了俘獲人心的唯因素。
1964年,索尼過的並不好,甚至一度面臨倒閉風險。此時,一部中國動畫《大鬧天宮》以其精細的筆觸以及華美的畫風,震驚了日本人。從此,日本開啟了動漫奮發圖強的道路。
那一年恰巧是東京奧運會年,就像08年北京奧運一樣,開幕式上的日本人展現了古老的大和文化;53年後,當馬裡奧出現在裡約好運會閉幕式上的時候,日本用屬於全世界通用的動漫語言宣告歸來。
這在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流行文化環境下,實屬難得。比如熊本熊,賣萌耍奸拉近了其於受眾的距離;比如男前豆腐,把本應印上品牌名和商品信息的包裝,換成美男子表情,一年收入50億。
其秘密,就在於對社會潮流、大眾心理的深刻洞察、對產品內核及品牌內涵的生動塑造、以及通俗易懂的傳播語言。中國科技和經濟發展有目共睹,而社會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他們走過的道路上,也必將留下我們的腳印。只要耐得住性,真正把匠心滲透進日常,處處以人為本,加上充滿包容性的軟實力,何愁不會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