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雖然無一例外都是剛剛大學畢業的90後,但年薪卻都在150萬至200萬左右。其中,今年剛取得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的張霽更是拿到年薪201萬。
— 1 —
在說張霽之前,我們先來說說華為的「天才少年」項目。
華為「天才少年」項目是任正非發起的用頂級挑戰和頂級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的項目。
任正非2019年曾在華為EMT(經營管理團隊)內部講話中提及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華為「天才少年」的招聘標準非常嚴格,一般需要經歷7輪左右的篩選:簡歷初篩、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干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
在這每一環節中,都會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篩選,因此也會遇到很多挑戰和阻礙,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或表現不佳都有可能失敗,難度非常大。
所以能進入該序列,說明張霽決非等閒之輩。
— 2 —
今年27歲的張霽,1993年生於湖北鹹寧通山縣,這是個人均收入墊底的小城市。中學時期的張霽,成績並不算好。復讀了一年後,2009年才考上武昌理工學院。
通過深入思考,張霽很快便準確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他選的專業是信息工程學院電信專業,這也是他後來一直研究和從事的專業。
大一開學後不久就張霽制定了大學四年規劃,也確定了畢業後繼續考研深造的目標。
武昌理工學院的老師說,無論上什麼課,張霽永遠選擇坐在第一排,做一個認真聽講的好學生。空閒時間他經常帶著書去學校圖書館自習,如痴如醉,樂此不疲。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大學期間他各門成績一直在院系名列前茅,順利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國家計算機二級考試,獲得了全國ITAT職業技能大賽職業技能資格認證證書,成為老師與同學眼中的「超級學霸」。
同時,喜歡唱歌的張霽還擔任電信班裡的文藝委員、副班長,通信工程1101班素質導師助理。曾先後獲得院級「優秀素質導師助理」,校級「優秀學生幹部」、「優秀學生」等榮譽稱號,並獲得校級一等獎學金。
本科出身已成定數,但未來仍可期。要想走學術科研的道路,那就必須繼續深造。
相比本科期間,他更加的刻苦勤奮,廢寢忘食。奮戰幾百個日夜,終於考上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研究生。這所院校,既非211,也非985。但相對於理科考研者,且本科出身本就不好的人來講,已經是不錯了。
不過,武漢郵科院作為烽火科技集團的控股股東,在光纖通信領域具有很強的研發實力,郵科院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也就100人左右。
雖然身邊的很多同學本科畢業於一流名校,高手如林,但張霽依然能夠保持各科成績名列前茅,並且成功當選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2013屆學生會副主席。
— 3 —
「有志者,事竟成」。有時候,不是努力就能成功的。要立志,立長志。既然選擇了學術人生,那便風雨兼程,不遺餘力地去深造自己。
在2016年,他力挽狂瀾拿到了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博士錄取通知,正式由「雙非」(本碩非211,985)逆襲成名校博士。
該中心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組建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依託於華中科技大學,與武漢郵院、中國科學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中船重工集團第七一七研究所共建。
博士期間他以第一作者在ATC、DAC、ICPP、SIGMOD、VLDB、IEEE、TPDS等頂級會議和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並且都是可以直接落地的成果。
張霽的學弟「因是舊夢離人」在知乎平臺透露,從他2017年進入實驗室以來看著張霽師兄的文章從0到N,發表的絕大部分都是頂會(頂級學術會議)。
張霽的研究方向是AI for system,具體來說,他在資料庫和磁碟故障預測兩個領域均作出了顯著成果。
「我覺得華為等企業對張霽師兄如此看重,是因為張霽師兄做的東西不僅僅是純學術的,而是能夠真正在工業界落地的。」
因導師周可和騰訊公司成立了聯合實驗室,剛進入實驗室不久,張霽就被派往騰訊公司總部實習。四年的博士生涯,張霽幾乎都是在騰訊公司度過的。
2015-2019年在騰訊公司實習期間獲得國內國際專利7項,研究成果獲得騰訊公司2016、2017年度傑出貢獻獎,2019年度卓越運營獎,堪稱計算機界的大拿了。
2019年10月至今年4月期間,張霽又前往美國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做訪問學者。
工作之一是在阿姆斯特丹大學INDE Lab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任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AI for System。訪問期間,張霽在德國導師Sebastian Shelter的鼓勵下獨立撰寫論文,順利被ATC接收,並獲得評審人高度評價。
— 4 —
其實在入職華為之前,張霽還收到了騰訊、IBM、阿里巴巴、深信服以及兩個初創公司的offer,其中最高年薪超過360萬人民幣。
在面對如此多的選擇時,張霽仍是和父母開視頻從客觀上分析,最終選擇華為來施展自己的抱負。
張霽說,選擇華為,理由不是薪資更高,而是華為招聘主要看的是研究方向和科研能力,論文、專利是一位博士生科研能力的體現,但華為不是一個唯論文、唯學校的公司。
「對我目前來說,在華為最艱難的時候加入華為,也是希望自己能夠為華為做出一點貢獻,所以我也呼籲更多的青年才俊可以加入華為,幫助華為渡過難關,讓世界刮目相看。」
張霽說,他希望自己能夠把所學用在華為最困難的時候發揮出來,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有可能,幫助華為渡過一些難關。
2020年,張霽參加國際會議並做現場報告
張霽說,只要有一份熱就要發一份光。無論如何,他都會堅強面對前路的坎坷和泥濘,直面挑戰與困難。
正所謂「根本固者,華實必茂;源流深者,光瀾必章」。
本碩「雙非」,但張霽卻能斬獲華為「天才少年」的最高年薪,憑的是厚積而薄發、志存而高遠。
張霽說,無論如何,都會堅強面對前路的坎坷和泥濘,直面挑戰與困難。
來源:綜合整理自查分數線、掌上高考APP、本號只為傳遞信息,如存在文章/圖片/音視頻等資版源使用不當的情況,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