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準備上班時,看到鄰居房門打開,房內傳出男孩的吼聲:&34;原來是男孩昨夜沒有完成家庭作業,今早被媽媽發現。&34;
男孩卻不服氣,對著媽媽大吼:&34;小小年紀竟然不害怕父母的打罵,當真是條&34;。
養育孩子的數年,自己善意的管教被其&34;,父母又怎會心平氣和地說教呢?在家長看來,他們不服從管教便是叛逆的行為,需要用武力解決。有些&34;的孩子,被父母訓斥責罵之後,都會主動承認錯誤,並乖乖聽從建議。
然而很多性格暴躁的孩子,自我意識逐漸&34;。為了彰顯自己&34;,他們都會選擇頂嘴爭吵,對父母的說教和打罵無動於衷。對於說不聽打不怕的孩子,父母有時也束手無策。
孩子不聽從父母管教的原因。
年幼的孩子沒有獨自生活的能力,衣食住行都需要依賴父母,為何缺乏敬畏和界限感呢?他們難以服從管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父母的態度過於強硬,導致他們的自尊心受到了打擊。為了維護自己小小的尊嚴,他們裝作毫不畏懼的樣子。
尤其是家長在公共場合懲罰孩子,在眾人面前受到嚴厲責罵,他們自然不願意聽從管教。既是為了維護面子,也是希望父母可以寬大處理。
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缺少表達的權利,內心的想法和負面情緒無法宣洩而出。有些家長教育孩子時,將他們的解釋看作&34;,都會禁止他們表達內心想法。小孩子對周圍事情的認知日漸清晰,對於父母的指令和管教都有自己的看法。
倘若無法將自己的觀點表達而出,孩子會認為缺乏應有的尊重。他們希望和父母能夠像朋友一樣冷靜交談,但面對滔滔不絕的責罵,他們只能選擇用語言反抗。
孩子&34;,家長要如何教導呢?可以試試這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冷靜和他們溝通交流。
詩人瓊森曾說:語言最能暴露一個人,只要你說話,我就能了解你。
既然孩子希望可以和父母溝通交流,家長不妨暫時收起武力手段,冷靜地和他們溝通。傾聽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及時了解他們的情緒變化。孩子表達觀點時,家長要耐心聆聽,並表明自己的態度,不要隨意否定其觀點。
之後家長可以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議,讓孩子作參考。比如&34;思考片刻之後,孩子會仔細思考,最終選擇聽從父母的建議。
第二個方法;&34;樹立家規。
哲學家黑格爾曾說: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條件。
有些孩子不聽從管教,並非是因為父母過於嚴厲,而是缺乏規矩意識和界限感。他們早已習慣了父母的說教和打罵,自然會對其無動於衷。家長不妨&34;樹立家規,將各種行為規範和懲罰方式做成一張表格。
孩子能夠直觀地感受到行為的約束,以及需要承擔的後果,會下意識地自我管理。如果他們觸犯了&34;,父母也要適當懲罰,使其感受到不聽管教的後果。
寄語:有時孩子好似在黑暗中前行,父母則是路邊的燈光。孩子會覺得燈光太刺眼,殊不知那是在引導他們尋找出口。家長的管教要張弛有度,讓其在規範內較為自由地成長。你家寶貝對打罵免疫嗎?你又會如何管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