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制定良好的家規,才能教育好孩子,好的家規可以從飯桌上開始

2020-12-22 育兒寶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所以,父母要制定良好的家規才能教育好孩子。如果父母沒有制定良好的家規,孩子沒有規矩的約束,父母也會很難管教。

芸芸的女兒叫花花,今年6歲了,芸芸一直覺得要讓孩子自由發展,所以孩子在家裡芸芸也沒有給孩子制定什麼規矩。

這天,芸芸朋友為慶祝6歲生日,在餐廳訂了位置,約了芸芸和她的女兒一起去慶祝孩子的生日。

芸芸帶著女兒來到了餐廳,朋友與笑笑已經在那等候了,笑笑非常有禮貌地邀請了芸芸以及她的女兒入座之後自己才入座。

花花入座後,就拿著筷子敲打著桌子,大聲地說:「媽媽我好餓,怎麼還沒上菜。」比起花花,笑笑坐在餐桌上,顯得非常從容淡定。

服務員剛上了第一份菜,這份菜是屬於笑笑的,這時,笑笑還沒開動,花花就迫不及待地上去夾菜吃,她吃了一口,覺得好吃就把東西都夾進自己的盤子裡。由於是高檔餐廳,所以東西的分量都很少,沒幾口就被花花吃完了。

面對花花這樣的舉動,雖然笑笑也有些不滿,但也沒有大聲喧譁,笑笑的媽媽跟她說了幾聲後,她也變得非常從容淡定。

芸芸不禁跟朋友請教她教育孩子的方法,朋友笑著對芸芸說:「因為我有給她制定家規,好的家規呀,要從飯桌上做起。」芸芸聽了後,決定要制定家規,不然孩子再這樣發展下去,會更難以管教。

現在很多父母都沒有給孩子制定家規,覺得孩子只要快樂成長,自由發展就好。父母沒有給孩子制定家規,也會給孩子帶來一系列不良的影響。

一、沒有家規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

1、不懂得尊重他人

如果家長沒有給孩子制定家規,孩子沒有家規的約束將會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別人,更

不懂得長幼有序。

曾經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例子,這位父母沒有給孩子制定家規,孩子在家從不叫爸爸媽媽,而是直呼父母的姓名。

不開心的時候甚至還會動手打父母,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開心就好,他們認為孩子現在不懂得尊重別人,長大了自然就會懂。

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從小沒有規矩的約束,會使他不懂得尊重他人,長大後要糾正就會比較困難了。

2、影響孩子的性格

父母沒有為孩子制定良好的家規,孩子在沒有任何約束的環境下成長,也會影響孩子

的性格的發展。

孩子會過於在意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他人的感受,使孩子的性格變得自私霸道、小氣狹隘。

他甚至會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損害他人的利益,因為他沒有家規的約束,在家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了,從而養成自私霸道的性格。

3、自律能力差

孩子在沒有家規的家庭環境下成長,由於沒有任何規矩的約束,孩子的自我約束能力

會比較弱,自律能力也會比較差。

孩子長大後會貪圖享樂,而沒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自律能力差的孩子長大後也很難有一番成就。

育兒專家李玫瑾曾在一欄節目上說過:良好的家規要從飯桌上做起,孩子在飯桌上可以學到很多讓他受益頗多的規則。

讓孩子學會飯桌上的禮儀,這樣家長不但能教育好孩子,也能制定良好的家規。

二、為什麼良好的家規要從飯桌上的做起?

1、飯桌禮儀可以教會孩子學會尊重長輩

在一些家教良好的家庭裡,我們總能這樣的現象:吃飯的時候,長輩沒入座前,孩子

不會事先入座;長輩沒動筷子之前,孩子不會事先動筷子吃東西等等。

這樣的行為也是在教育孩子要懂得尊重長輩,明白長幼有序。因此,飯桌禮儀可以教會孩子學會尊重長輩,並懂得尊重他人。

2、飯桌禮儀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有家規的家庭裡,父母在忙著做飯,孩子會自覺地為父母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把桌子收拾乾淨、擺好碗筷、自己吃飯等等,這樣也能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而沒有家規的家庭裡,都是父母把所有事情都忙好,再把孩子請到飯桌上餵孩子吃飯,這樣的孩子自理能力也會比較弱,孩子長大後會難有成就。

因此,飯桌禮儀可以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

3、飯桌禮儀可以教會孩子文明禮貌

我們經常能在餐廳上看到這樣的情景:孩子吃飯的時候大聲喧譁、用筷子敲打碗盤或

者桌子、夾菜的時候在盤子裡面翻來找去等等行為。

這樣的行為也能看出孩子的父母並沒有制定好家規,孩子的行為沒有得到約束,也不懂得辨別是非對錯。

而擁有良好家規的孩子,他們吃飯的時候不會大聲喧譁、更不會在吃飯的時候發出聲響、更不會在吃飯的時候用筷子翻找自己喜歡的食物,他們會懂得文明禮貌,這樣的孩子會更招人喜歡。

三、家長如何做才能制定好家規

1、從餐桌的禮儀做起

孩子良好的家教可以從餐桌的禮儀做起,讓孩子懂得餐桌的禮儀,明白在餐桌上要怎麼做,哪些事情不能怎麼做,讓孩子的行為得到約束,才能教育好孩子。

比如:父母在做飯菜的時候,要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吃飯的時候,要等長輩先入座、等長輩拿起筷子吃飯自己才可以拿起筷子吃飯等等。這樣才能教育出有素質的好孩子。

2、把家規都寫出來,貼在顯眼的地方

父母要把家規都寫出來,並且念給孩子聽,並且把它貼在顯眼的地方。家規裡要明顯地寫著家裡的一些規定,比如:哪些事情孩子不能做,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哪些事情要多做,為什麼要多做這些事情等等,後果與原因都要寫出來,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制定的家規心服口服,並且遵守。

3、家長與孩子一起遵守

家規不能是只有孩子一人遵守裡面的規則,因為家規是為家庭每個成員制定的規則,家長要與孩子一起遵守裡面的規則,才能讓家規順利進行。

規則裡面必須獎罰分明,家長做錯了,也要按裡面的規定做懲罰,這樣孩子才會嚴格遵守家規的規則,約束好自己,懂得自律。

良好的家規可以讓孩子長大後成為一個有規矩的人,也會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懂得文明禮貌,為樣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比較招人喜歡。

因此,父母制定良好的家規,才能教育好孩子,良好的家規可以從飯桌上開始。

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有為孩子制定家規嗎?你們是如何為孩子制定家規的呢?歡迎下方屏幕留言互動。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並分享哦!

相關焦點

  • 如何有效制定家規,孩子親自參與效果好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在生活中發現大量表揚孩子、獎勵孩子的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良好的行為就會漸漸演變為一種好的習慣,伴隨孩子長大。表面上看,家規是為孩子制定的,是用來約束孩子的,而事實上卻相反,家規其實是為家長制定的
  • 幾歲的孩子需要立家規?越早立下這3條家規,孩子長大越有出息
    吃飽了就下來玩,不要在飯桌上搗亂,這是不文明的行為」,邊說邊輕輕地打了寶寶的小手「將飯菜弄到桌上太髒了,不衛生,下次再這樣媽媽打手哦。」兒子看到我嚴肅的表情,似乎有所收斂。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都受歡迎,他的人生是不可估量的。孩子從幾歲開始需要立家規?現在很多家長,受西式教育理念影響,總是喊著孩子還小要給孩子自由要釋放孩子的天性。但自由並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父母要明白規則與限制孩子自由並不是同一個概念,規則是讓孩子明白為什麼不可以那麼做,有了規則意識,才會有自律的性格。
  • 想要教出好孩子,這幾條「家規」要效仿,聰明家長都這樣做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著重孩子的各種教育。而制定家規是進行家庭教育的重要的前提條件之一。因為目標性明確,更利於孩子的自我控制。像朋友家的孩子就是一個完美的例子。朋友家的女兒今年才二年級,但是孩子就明顯的比同齡人更要懂事大方明事理。就是因為在孩子5歲時,朋友兩口子就針對孩子的年齡段給孩子制定了相應的各種"家規"。
  • 歐巴馬培養出哈佛女兒,他立下的9條「家規」,中國父母應該看看
    為什麼要給孩子制定相應的家規呢?立家規可以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到自律要求自己,促進更好成人成才父母在家中立下家規,給孩子制定相應的遵守規則,可以營造一個有秩序,有良好氛圍的家庭環境。在生活作息、行為習慣上給孩子制定相應的家規,可以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能力。對事情和自己有要求,能夠促進孩子做事效率的提高,還能避免養成拖延症。
  • 家長應該運用家規約束孩子,不斷強化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應有國法,家也應該有家規。所謂家規,即家庭紀律,它一般是指家長控制、調節孩子的行為的制度、規章和準則。幾乎任何家庭,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家規,它們有高低之分、好壞之別。要使孩子成為一個好公民,父母必須建立良好的家規,使孩子從小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用紀律管束孩子,使孩子明白家長時時處處在關注他的所作所為,這是父母對孩子表示愛的一種重要方式。
  • 讓孩子變得善良自信的一些家規,家長可以試一試,對孩子很有幫助
    於是很多孩子還在上小學的朋友都紛紛請教小王,詢問小王是如何把孩子教育得德智體美勞全面兼顧的,小王就說在孩子上小學時那立家規有何意義?1、 培養孩子的品德人格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很好的,好在哪?尊重師長,尊重父母,尊重自己的同學朋友,對自己的學習工作保持盡責,為人講究誠信等,這就是品德好的現象,立家規也可以讓父母不在孩子時,讓孩子能夠時刻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 「家規意識」的重要性
    所以家庭教育的重點應將思想品德和良好的個性培養放在首位,先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一個孩子在學習上的缺陷不一定影響他的一生,而品德和人格上的缺陷可能貽害他一輩子。很難設想,一個胸無大志、狹隘自私、自由散漫、缺乏克服困難勇氣的人將來會有大的作為。
  • 孩子叛逆難管,讓「家規」約束孩子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敏感遞減法」,當孩子頻繁地聽你說同一句話,他對這句話的感知程度就會逐步遞減。比如,你第一次催孩子吃飯,他會乖乖過來吃,但是你催的次數多了,你的話對他來說就像耳旁風一樣,左耳進右耳出。在這裡,我建議各位家長制定自己的家規。
  • 中國老家規,這就是教養
    可是現今,很多父母卻丟棄了古訓,教育孩子絲毫沒有原則。殊不知,沒有家規,培養出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最終害的是自己兒女。中國自古被人們稱之為「禮儀之邦」,從古到現今,那些口口相傳的家規,不僅是禮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規,不僅有規範作用,更是對人們的言行舉止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家規,正是一個家庭的無價之寶。
  • 歐巴馬「九家規」曝光:父母的放養式教育,不過是在騙自己
    中國自古以來,家庭的教育模式大多數是子不教,父之過,大多數是父母扮演著嚴父慈母的模式,設立家訓或者是條條框框各種束縛家規,孩子們就在一個家規圈子裡面,不能做出格的事情。然而,近段時間,歐巴馬的九家規曝光。
  • 好父母家規20條
    好的父母都是好的導師,好的導師才能教出好的孩子。好父母家規3.今天比昨天做得好。4.你比爸爸(媽媽)做的還要好!5.真是個聰明孩子。3.告訴自己:我能比上次做的好。4.我很欣賞你在這方面的才能。5.你將來會成大器的。6.我們也去試一試。
  • 一位日本媽媽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值得各位父母借鑑
    家規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好的家規可以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三觀,他們將來是否能成才,家規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我之前去過日本,看到一位媽媽給孩子定下的10條家規,真的非常受用,現在推薦給各位父母,值得我們去借鑑,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 親測有效的五條家規,照著做半年,親戚都誇我的孩子有教養
    因此家規必須是約束所有人的。即使你制定家規的目的是約束孩子,父母共同參與遵守,也是讓孩子信服的關鍵。2. 家規能夠獲得家庭成員的認可。不公平、不合理、辦不到,這樣的家規形同虛設。在制定家規之前,請一定要開會討論,獲得所有人的認可。
  • 孩子在家無法無天怎麼辦?提前立好5條家規,他將來才能更優秀
    父母寵愛子女,本是天經地義的一件事兒,然而一旦寵愛過度,就會變成溺愛,讓孩子無法無天,既不利於他們的性格養成,也會給未來的人生帶來影響。因此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他們立下家規,以防止孩子越長越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任何培養方式,都不如歐巴馬這9條家規,國內父母可以借鑑一下
    導讀在如今的時代中,很多家庭都可以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反觀一些所謂的專家或者教育人士,家裡的孩子卻平淡無奇,這裡有很一部分原因在於方式和方法,這些所謂的專家和教育人士,採用的方式千篇一律,反觀一個從小就遵從家裡家規的孩子,長大後卻異常優秀。
  • 家規不嚴成擺設
    據媒體報導,四川古藺縣雙沙鎮一村民為兒子專門制定了一份苛刻的「家規」,做不到就「大刑伺候」,一時引發熱議。這位家長的做法無疑是簡單粗暴的,明顯侵犯兒童權利。不過從另一個角度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規若不痛不癢,看似民主卻流於形式,豈不成了無用的擺設?
  • 在當今,何為家規?
    在當今,「家規」一詞已經成歷史,但是人類所形成的家庭因素依然存在。所以對於當今的家規也已經不是那種有嚴格條條框框的條令,而是「家風」。「家風」體現著一個家庭裡良好、積極的風氣,這種風氣與家人的品性有關,與一個家庭的文化相關。相比於「家規」更柔和一些。
  • 安財學子家風家訓家規個人社會實踐
    主要深入調查了自己家族的家風家訓家規。通過此次調查,旨在進一步深入了解感受家族的家風家訓家規,感受家族文化,弘揚傳統文化。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後期進行數據處理,更好地了解了家風家訓家規的意義。
  • 郭德綱說:最全的老家規,好的家教只會讓孩子的路越走越寬
    」好的家規,不僅可以教育出出色的子女,更能讓一個家族興旺發達。如果一個家族沒有最基本的尊老,敬老,孝道之說,可見,這個家庭一定沒有良好的家規,更沒有一個家的根基——家風很多人認為,家規刻板,就是一個用來約束人的條條框框。但沒有家規,一個家庭甚至一個家族的人各行其是,上不敬老,下不育子,想想該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
  • 不管窮養還是富養,建議爸媽都看看:歐巴馬為孩子立的9條家規
    而在他們的家庭教育中或許家規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教育內容。縱觀我國古代的一些名人志士。他們的家書與家規也都流傳於世,至今經久不衰,也是這個道理。孩子幫助父母分擔家務,一方面可以鍛鍊他們的勞動能力還可以鍛鍊他們的身體,另一方面可以讓他們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其實這是對孩子進行的感恩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