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家規是作為一種規範家族成員的品德行為而形成的行為規範。人類在歷史的演變中慢慢地由個人走向小團體,由小團體走向家族。面對新形成的社會形態,家規的產生為當時社會秩序的穩定起到重要作用。
在當今,「家規」一詞已經成歷史,但是人類所形成的家庭因素依然存在。所以對於當今的家規也已經不是那種有嚴格條條框框的條令,而是「家風」。
「家風」體現著一個家庭裡良好、積極的風氣,這種風氣與家人的品性有關,與一個家庭的文化相關。相比於「家規」更柔和一些。
在古代,有人犯法必然要受到國法的懲處,這是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然而除了國法,社會中的家族還出現了一種要求家人行為規範的家規,如果家人有人觸犯家規,那麼也必然要受到家規的責罰,也很顯然這樣會給家庭,甚至是給社會帶來一種良好的風氣。
在《共產黨人劉少奇》這部劇中曾出現一幕,少年時候的劉少奇因為學習了一篇關於鷸蚌相爭的文章收到父親的責罰,要求背祖宗家訓一百遍。
「家規」一般由一個家庭最年長、威望最高的人執行。一個人一手遮天,充滿著很強的封建性,有些更嚴厲的規則甚至是取一個人性命,比如浸豬籠,這都是很殘忍的。
所以相比家風,家規的不民主性就顯得尤為突出,這樣也難免會給一個人套上枷鎖,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阻礙社會的進步。而家風卻不會,好的家風不僅可以起到教化作用,還會端正一個人的行為準則,這對社會的進步是有利的。
如今的社會是講究民主的社會,並且隨著人們對教育質量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開始講究民主,這最大的體現就是大多數父母不在過分幹涉子女的婚姻。
然而再看當今的一些家庭現狀,學生早熟現象,校園類敏感事件、大部分青年人扭曲的世界觀,這難道與家庭的風氣沒有關係麼?如果說是父母教育,那麼這些因素又屬不屬於家風的範疇呢?
時代在進步,人類的文明也應該有所改觀,腐朽的東西必然要被淘汰。然而封建的家規也並不完全不適合現在,只是需要正確理解,需要取其中適合現在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內容。
如此說來,好的家風決定了社會的好風氣,社會的好風氣又會慢慢形成優秀的國風。
對於當今的家規,您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