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餵完寶寶媽媽「抽時間」吃飯,回頭一看,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2020-09-09 夏天說育兒

孩子出生之後家裡總會有一個人在家帶孩子,一般這個人都是媽媽。雖然有些時候會有家裡的老人會幫著帶但是最後帶孩子的任務,還是會落在媽媽的身上。但是帶孩子數值也是一個需要體力的事情,每一個寶媽都會非常的累,但是有些時候看見一些畫面就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剛餵完寶寶媽媽「抽時間」吃飯

這不一個寶媽因為孩子辭了工作每天在家裡照顧著孩子,有時候還要操持著家務,媽媽也是剛剛餵完孩子吃飯,看著孩子吃飽了坐在那裡乖乖的不動了,才有時間給自己做飯,隨便應付著吃了一口。

正在快速的吃著的時候,因為擔心孩子就回頭看了一眼,就看見孩子正趴在自己的小桌子上,看著自己眼神也是非常的萌,笑容也是特別的可愛。看著特別的可愛。看著孩子的眼神寶媽也是表示,看著孩子自己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很多的網友表示:

  • 網友1:而可真是個名副其實的天使寶寶。
  • 網友2:有沒有組團偷娃的,太可愛了。
  • 網友3:寶媽怎麼不合理安排時間呢。

其實寶寶有很多的表現都能體現出是一個天使寶寶。

天使寶寶的表現

在剛出生時,天使寶寶可能要比其他的寶寶更機警,有些寶寶從一開始就能獨自把頭抬高一會兒,仿佛在環顧四周,對周圍的一切有強烈的好奇心;一個感覺敏銳、反應迅速的寶寶往往是聰明的

在抱起他時,又是會感覺他似乎在避開某個東西,那就表明他能區分什麼是讓他感受愉快的、什麼不是,這也就是心理活動的開始,敏感的寶寶往往是聰明的寶寶笑得越早,聰明的可能性就越大,儘管這不是完全可靠的跡象,但很早就開始笑的寶寶常常會成為聰明活潑的寶寶。

其實這就是孩子聰明的體現,孩子既然有這樣的表現家長為什麼不繼續培養孩子呢。

提高孩子智力的方法

  • 親自生活

何為親自生活?即從孩子可以主動模仿大人拿掃帚那一刻起,給他們參與生活的權力。要知道,孩子每天進行的正常活動,尤其是自由玩耍和獨立生活,就已經是在進行智力開發了。

體驗對促進兒童認知更重要。所以,千萬不要限制孩子遊戲與探索的自由,更不要剝奪孩子獨立生活的機會。

  • 在運動方面

要訓練孩子爬行、翻身、坐、站、走,以及跑、跳、上下樓、拍球、跳繩、走平衡木等能力。有的家長因為孩子不會爬行,就不管不教, 那是不負責任的做法,應該用手推孩子爬行。孩子不會跳繩,可以讓孩子先練手 搖的動作,然後練腿跳的動作,再練協調在一起的動作。

  • 訓練孩子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

從訓練孩子能抓住大的、近距離的東西,能擺弄物品,最後能拆裝物品等。孩子躺在床上一開始可能沒有意識去抓東西,家長可以用細繩拴住一個小玩具,在孩子眼前逗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 孩子學會用手去抓懸掛物。

  • 要訓練孩子的感知覺

新生兒已經有了視覺、聽覺和觸覺反應,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看,注視、追蹤彩色的、運動的物體來訓練孩子的視覺;通過讓孩 子尋找能發出聲響的玩具,聽音樂,給孩子讀故事等來訓練孩子的聽覺;通過和孩子擁抱,用粗毛巾擦身體,讓孩子翻跟頭、玩沙土、遊泳等來訓練孩子的觸 覺。多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體味豐富的色彩、聲音、氣味的刺激。

  • 要訓練孩子的認知能力

教孩子認識日常用品,掌握它們的名稱,並且 要多教孩子一些常識,例如,一星期有幾天,太陽從哪邊出來和落下,一斤有幾兩,教孩子認識時間、認路和乘車等。

  • 在孩子還不會說話時,就要多和孩子說話和交流感情

讓孩子多聽音樂、對話、兒歌、故事等,在娛樂中教孩子發出簡單的聲音,直到教會孩子簡單的字詞句子。

  • 家長要多擁抱、撫摸和逗引孩子,來訓練孩子的交往能力

多讓孩子與他人接觸,和小朋友玩,不要把孩子孤單單放在一邊不管不問。

  • 要訓練孩子的生活能力

例如:吃飯、喝水、穿脫衣服、坐便盆、擦屁股、繫鞋帶等,逐步訓練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對於七、八歲的孩子,要想提高智力水平,不能僅僅著眼於訓練學習能力, 還應該在心理專家科學指導下,訓練他們的注意力、自制力、反應能力、協調 性、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總結:很多時候寶寶的一些小舉動就是能力的體現,家長們應該注意觀察寶寶的舉動,然後去鍛鍊孩子的能力,讓孩子更優秀。

相關焦點

  • 娃剛睡著,媽媽搶時間吃飯,回頭看到寶寶表情,心都被暖化了
    娃睡著,媽媽搶時間吃飯,回頭看到寶寶表情,一切辛苦都值得了這位媽媽說,照顧孩子最難的是孩子不能離開你的視線。因為孩子離開了視線,鬧出各種聲音的時候,你會擔心。若是沒有鬧出一點聲音的時候你會更加擔心。孩子不能做什麼,但是可以讓你什麼都做不了。當媽真的非常不容易。在網上看到一位媽媽的分享。這位寶媽從一早起來就開始帶著寶寶忙這忙那的,連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 「終於可以吃飯了」,媽媽餵完寶寶剛想吃飯,卻發現飯菜都沒了
    相信帶過孩子的寶媽都明白,餵孩子吃飯真的是一件極其艱巨的事情。很多寶媽自己都還沒吃飯,想著先把寶寶餵飽了自己再吃,可是,等到寶寶吃飽了,飯菜不是冷了就是都吃光了,這時候相信寶媽心裡都是非常難受的。寶媽餵完寶寶準備吃飯,發現飯菜都沒了。
  • 餵完娃,媽媽搶時間吃飯,回頭看到寶寶的眼神,寶媽:再累也值
    案例:最近有一個天使寶寶在網上火了,一個媽媽在勞累了一早上以後,打仗似的吃起了午飯。雖然身體非常累,但是媽媽還是堅持先給寶寶餵了飯,然後再自己去吃自己的飯。因為還有活沒幹,所以媽媽在抓緊時間,打架一樣地吃自己的午餐。
  • 餵完孩子,寶媽才能扒拉兩口飯,回頭看到寶寶的笑容,多累都值得
    比如一個看著媽媽吃飯的天使寶寶笑容就暖到了媽媽。,回頭看到寶寶的笑容網上關於這位天使寶寶的圖片很火,寶寶的笑容就像一縷輕柔的微風,吹走媽媽的疲憊。寶媽每天忙裡忙外,照顧孩子又要操勞家務事,每次做好了飯菜,而寶媽都要先餵飽自己的孩子,才能吃飯,往往這時候飯菜都冷得差不多了,但是她毫無怨言。
  • 害怕寶寶一人不安全,媽媽「搶時間」吃飯,回頭看娃卻被寶寶暖到
    但是一旦問到已經有了孩子的媽媽們,他們都會很肯定的告訴你,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害怕寶寶一人不安全,媽媽「搶時間」吃飯,回頭看娃卻被寶寶暖到我曾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看完我就一直想,為了一個孩子失去所有到到底值不值?這位媽媽像往常一樣,收拾屋子,陪寶寶玩耍,換尿不溼,餵寶寶吃飯。
  • 餵完娃後寶媽「搶時間」吃飯,一扭頭被寶寶暖到了:辛苦一掃而光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生娃後,媽媽就會把一切心思放在孩子身上,忙到沒時間打理自己,睡眠不足,每天還要為禿頭髮愁,出個門好像遠遊,吃飯就像打仗。現在很多單身女性都恐婚恐育,有一方面就源於這種「失去自我」的生活。
  • 餵完娃寶媽搶時間吃飯,回頭看到孩子的眼神後淚目:再辛苦都值了
    每次餵完娃的時候李媽媽就搶著時間吃飯,可謂爭分奪秒,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要知道自己等下還要忙著照顧孩子,如果吃到一半的時候孩子因為什麼事情嚎啕大哭那可就尷尬瞭然而就當李媽媽風風火火地吃飯的時候,回頭想看孩子的情況的時候,卻看到孩子的眼神,那時候李媽媽不禁淚目,表示:再辛苦都值了。
  • 娃睡著,媽媽搶時間洗衣服,回頭看到寶寶的表情,心都要被暖化了
    想必只有經歷過的媽媽才能體會得到。自從有了孩子之後,以前那個清晰脫俗、溫文爾雅,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孩,現在變成了整天蓬頭垢面,吃飯狼吞虎咽的媽媽。然而,這一切的改變在媽媽眼裡都是次要的,因為在她們心裡,只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這便是她最大的幸福,她所做的一切也都感覺是值得的。
  • 寶寶吐奶有哪些原因,母乳和奶粉要分開看,不要剛餵完就逗寶寶
    小寶寶剛出生的時候,一般都是吃了睡、睡了吃。新手媽媽除了剛開始時的手忙腳亂之後,漸漸對照顧寶寶變的得心應手。李姐生寶寶坐月子的時候,剛開始照顧孩子,總是顧得了這頭,顧不上那頭。寶寶一哭一邊要忙著給他換尿不溼,另一邊還要給寶寶餵奶,月齡小的時候,一個晚上要醒好幾回。
  • 媽媽餵完孩子追劇,再回頭發現寶寶沒了呼吸,照料新生兒不敢大意
    此時不論做怎樣的懺悔都無濟於事,為了寶寶的安全做父母的應該更細心、負責一些,這樣才能避免意外的到來。媽媽餵完孩子追劇,再回頭發現寶寶沒了呼吸,照料新生兒不敢大意前幾天回老家看望表姐,她親口向我講述了一場因寶媽粗心造成的悲劇,其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她鄰居家的寶寶如今已經6個月了,是個長相漂亮的女孩。平時都是鄰居媽自己帶孩子,老公在外工作養家。
  • 吃飯不餵孩子,媽媽自己先吃是自私?媽媽更愛自己沒有錯
    這時婆婆開始大聲的訓斥小王並對她說:「娃都不餵就自己先吃飯,你太自私了,我的孫子攤上你這樣的媽真是倒黴。」小王委屈又難受,放下碗筷走到孩子旁邊開始餵奶,但是,她內心卻有大大的一個疑問,難道先吃飯再餵孩子就是不負責任?媽媽更愛自己就有罪嗎?
  • 出生7天的寶寶哭鬧不吃奶,媽媽掀開被子一看,差點和婆婆吵翻
    出生7天的寶寶哭鬧不吃奶,媽媽掀開被子一看,差點和婆婆吵翻自古以來,婆媳之間的關係大多都是難以處理的。如果是日常小事還比較容易處理,但涉及到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婆媳之間的問題就會被放大化。剛剛生完寶寶的玲玲就遇到了這類令人頭疼的問題。
  • 一到吃飯時間寶寶就坐不住?很多都是因為家長不會餵!
    孩子在小時候都能乖乖坐著被喂,1歲後就開始邊吃邊玩,吃一下就要離開餐椅;2歲後,更是吃沒兩口就要爬起來,該怎麼讓他乖乖坐著吃?一位苦惱的全職媽媽的問題,應該是很多媽媽都很痛苦的事。
  • 別急著走,即便寶寶還沒上幼兒園,這篇也值得一看
    (當然是被拒,幼兒園有固定時間的加餐)老師,我家孩子不自己吃飯,在家都是喂。那個,他要總不吃費費心喂喂他吧。(真是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那至少,可以做到吃飯時間留在餐桌而非電視機前;保證接受孩子接受大部分食物而非只要米飯或只要肉;有規律的餵養而非零食多於正餐;以及自己進食(別管弄沒弄髒衣服)而不是非追不能喂。
  • 寶寶吃飯像打仗,媽媽要收拾還要餵飯?快停下,試試這3個小辦法
    這樣的話寶寶不僅沒辦法養成一個良好的進食習慣,還會依賴媽媽的餵食,這樣媽媽的個人時間就會被佔據得更多了。因為寶寶自己吃飯老是把衣服得髒兮兮的,要麼就是覺得吃飯沒意思,沒胃口吃。媽媽餵飯的時候都很精細,吹一口又慢慢放到寶寶嘴邊,雖然過程很慢,但是寶寶一口一口下去吃得也挺多;爸爸餵飯,告訴寶寶自己嘗嘗燙不燙,結果自己一口兩口下去,吃著吃著就沒有了,寶寶就哭個不停。
  • 餵完孩子盤子都空了,90後寶媽掀飛桌子,老公反手給媳婦一巴掌
    懷孕生孩子的過程雖然充滿著很多艱險,但是當看到孩子的笑容時,仿佛經歷的這一切又都值得了,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句話,懷孕的女人都是皇后成為媽媽也就意味著和之前的自己說再見了。但是如果有家人對孩子也加以照顧,相信有的媽媽還是覺得日子過得十分快活的。但往往很多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後,或多或少會覺得帶孩子的時間要比做自己的時間多得多,也常常會因為孩子和家裡人吵架。
  • 餵完娃回來吃飯,寶媽卻發現一桌飯菜只剩菜盤,全職寶媽的苦誰懂
    >相信很多寶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懷孕時是全家「重點保護對象」,生完孩子後家庭地位瞬間一落千丈,全家都在圍著寶寶轉,卻把寶媽遺落空氣當中。如果其他家人這樣對待寶媽也就不計較了,關鍵是丈夫也絲毫不體諒寶媽,這讓很多寶媽都傷心絕望。
  • 寶寶吃飯太難了,天天要追著喂,做到這幾點,變成吃飯乖寶寶
    今天去朋友家串門,吃飯期間發現朋友家寶寶吃飯世紀大難題。奶奶追著喂,哄著喂,邊看電視邊喂,一小碗飯從熱飯餵到變成冷飯。相信很多家庭都會有寶寶吃飯難的想像,是不是也很頭痛?其實,我想說,吃是人類的本能,如果兩到三歲的孩子,自己還不能好好吃飯,那麼,就是大人的責任!
  • 寶寶3歲了,還要大人餵飯?家長做到這4點,寶寶1歲就能自己吃飯
    就想著咬牙堅持到寶寶可以上幼兒園,她就可以重新找份工作,哪怕工資不高,也好歹可以幫寶爸減輕一點壓力。好不容易寶寶3歲了,到了可以上幼兒園的年齡了,結果到附近的幾家幼兒園一諮詢,都拒絕接收她家寶寶。因為她家寶寶到現在還不會自己吃飯,每頓飯都需要張娟端著碗,追著餵飯。說起寶寶吃飯這件事,家家都有部餵飯辛酸史。
  • 寶寶吃飯到底是餵還是不喂?
    同時,媽媽在抱寶寶時的微笑、撫摸、親吻、愉快的歌聲、欣賞寶寶的話語等,都非常有助於寶寶健康人格的發展。控制自己的時間如果平時我們很忙,孩子的生活起居照料幾乎都是老人,做飯吃飯洗碗打掃衛生等家務活也都是老人做,那麼老人自然會認為我們不能真正體會他們有多辛苦,自然覺得我們對孩子「獨立吃飯」這個要求,他們達不到。因為大部分時間是他們在帶孩子,他們辛辛苦苦做的飯,捨不得浪費,不僅擔心孩子吃不好,更不想自己事後收拾更辛苦;老人還會認為「既然都交給我來帶,那麼自然按我的方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