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應該是每一個城市的標配,不管是一二線大城市,還是十八線小城。在我的印象中,沒有公園的城市就是「偽」城市。
只不過,每一個城市的公園都可能千篇一律。要麼亭臺樓閣、小橋流水,營造出一種江南水鄉,江南園林式的雅致,要麼綠柳成蔭、青苔石板路,打造成市民休閒娛樂的去處,要麼綠草如茵,長凳三三兩兩,成為戀人老人們聊天交友約會的場所。
一般的城市公園,尤其是位於市中心的一些公園,基本上面積都不大,而且大多成為了老年人的交友聊天,休閒娛樂的地方。但是有些城市公園卻能夠讓人眼前一亮,因為這些公園,不受城市中心地帶「地皮比金貴」的限制,反而利用了自身獨天獨後的自然或歷史文化條件,打造得非常具有特色。就像無錫的蠡園,因為自身的水域資源,再加上歷史文化故事,園內環境清幽嫻靜,一到春天更是美如畫,倒像是「別人家的」公園。
無錫雖然是一個新興的工商業城市,但也更像是一個園林式城市,尤其在濱湖區新城一帶,利用蠡湖這一塊水域優勢,開發了大量的風景帶和人文景觀帶。無錫的公園很多,錫惠公園、梅園、蠡湖公園、蠡園,每一個都各具特色。
蠡園就在環蠡湖一帶,應該屬於中段的位置。蠡園,據說歷史可追溯到春秋時代,當年吳國和越國爭霸,吳國是當時的霸主,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在能臣範蠡的謀劃下,對吳王夫差使用美人計,獻出美女西施在夫差身邊吹枕邊風。後來勾踐打敗夫差,西施逃亡,據說就和範蠡隱居到了無錫蠡湖一帶,而蠡園就是範蠡和西施泛舟的地方。
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西施的故事廣為流傳,這也為蠡園增加了不少歷史文化色彩。如果不是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大多數的旅遊景點其實都是多多少少加了些歷史文化故事的,這也在無形中讓人產生了對一個地方的好感與聯想。古人還經常憑弔古今呢,遙想歷史的事情,對今天的遊客來講,也是一樣。
不過我在蠡園並沒有看到太多接近歷史的那些文化元素,蠡園中有西施塑像,有西施莊,有關於西施故事的雕畫,但都是後來修造的。2500年前的這段歷史,幾乎沒有留下任何的歷史古蹟。
歷史故事只是蠡園的加分項,這個城市公園,之所以一到春天就成為了「別人家的」公園,跟它的自身得天獨厚的條件是非常相關的。
蠡湖雖然不大,但水域面積,既可以讓人感受到煙波浩渺,水何澹澹的壯闊感,又能夠讓人體驗到遠看有山有塔,近看小橋流水的可觸摸感。都說江南園林善於借景,蠡園借景借的非常大手筆,直接把整個蠡湖都借了,把黿頭渚整個景點都借用了。
每年三四月份的時候,蠡園處處瀰漫著花香,這裡沿湖一帶種植了很多的梅花、桃花,迎春花,海棠花,鮮花盛開,煞是好看,而且放眼望去,似乎還能看到黿頭渚一整片一整片的櫻花花海,於是都有點分不清這瀰漫的花香是來自身邊的桃花還是對面的櫻花。
這裡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園林曲徑通幽,太湖氣勢磅礴,桃花海棠一開,滿園春色,分外美麗。有時間,真心可以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