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都看過《西遊記》,《西遊記》裡面有個標準橋段:妖怪出沒,唐僧被抓,孫悟空搬救兵。而孫悟空經常搬來的救兵就是觀世音菩薩。而且菩薩一出場就沒有搞不定的妖怪。
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孫悟空找的不是觀世音菩薩,而是去找玉皇大帝,結果會怎樣?或許大動幹戈之後,還是收服不了妖怪。這就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找對人很重要!
其實,在銷售過程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你和某個客戶談得特別好,但等到最後籤單的時候,他卻說:「哎呀,這個事情我做不了主,你還得跟我們經理談一談。」這個時候,你會突然發現,原來自己談了半天,面前這個人根本就不能做最終決策。這就會導致銷售效率非常低,你幾乎需要回到原點重新開始。
所以,快速準確地找到KP(第一關鍵人)是銷售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在銷售行業裡有這樣一個說法:找對人就等於成功了一半。
KP(key person)直譯過來就是「關鍵人」的意思,而不是「決策人」。我認為,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在於,決策人未必是銷售中的關鍵人,但關鍵人是包含決策人的。銷售關鍵人對銷售的結果能起到關鍵性和決定性的作用。這裡經常會存在一個誤區:到底誰才是真正的KP,老闆或者整個公司的一把手就一定是KP嗎?實際上,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比如,在有的企業,特別是那些規模不是很大的企業,老闆自己身兼多職,從戰略到策略再到執行,從管理到運營甚至到財務,全都一手抓。這種情況下,這位老闆顯然就是我們說的KP。相反,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就不一樣了,有組織有制度有流程,你找老闆也沒用,因為老闆不管這些。
不同行業以及不同規模的企業中,關鍵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決策型、引薦型和潤滑型。
決策型KP,就是擁有最終決定權的人,通常就是企業老闆或者相關部門的負責人。
引薦型KP,雖然他們沒有拍板的權利,但是可以提出建議,而往往決策者會依賴他們的建議。在實際銷售過程中,這種人非常重要,他們也是KP中比較常見的一類。尤其是對於一些服務型產品,比如我賣一款CRM系統給一家企業,基本上搞定某個業務部門的領導,讓他覺得有這個需求,那麼企業老闆也會從實際的操作層面去思考,尊重業務團隊的意見。引薦型KP的職務通常都是部門經理、主管等。
潤滑型KP,主要集中在辦公室主任或者老闆的助理、秘書等職位上。這些人雖然不直接參與和負責業務,但他們和擁有決定權的人關係較為緊密,甚至是上下級關係。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我自己找KP的真實案例。記得我剛剛做CRM系統銷售的時候拜訪一家企業,找的第一KP是銷售部負責人。我和他聊了三個多月,前後跑了幾十趟,最終把他搞定了。這個人剛進公司才半年多,特別想在崗位上做出成績。我就跟他講,通過我們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幫助他實現目標。於是,我們商量好由他先去向老闆匯報。不到一個星期,就有好消息傳過來了。這位銷售部負責人說,老闆覺得智雲通CRM系統很好,但是需要我再跑一趟,把一些細節再想老闆做一個匯報。約定的時間到了,老闆不在,接待我的是一位老闆的私人秘書,他對我說:「老闆剛好在開會,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直接跟我聊,回頭我再向老闆匯報就可以了。」我當時想,他就是個秘書,沒什麼實際權力,就直接對他說::「沒關係,我再等等。」言下之意就是「我跟你沒什麼好談的」。他也很客氣地說:「那好吧!」那天,我真的等了很久,從上午等到了下午四五點,這家企業的老闆開完會後,還是很耐心地跟我溝通,整個過程都沒有打斷我。我認為,這單生意應該沒問題了,結果回來一等就等了一個月。無奈之下,我就把這家企業的資源放入了公海,而另外一位同事很快就籤單了。我很納悶:這家客戶並不是沒興趣,為什麼不跟我籤單呢?後來才知道,是因為那天我的言語得罪了老闆的秘書,真的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
其實,仔細想想還是自己的問題,在那個關鍵環節上,這個秘書也是一個KP。本來,老闆決定支持業務團隊的想法,只是需要走個形式,便委託秘書來跟我溝通。而我當時判斷錯誤,反而弄巧成拙。所以我在對一個客戶進行分析的時候,我都會在智雲通CRM系統中做關鍵人物分析,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
總結經驗教訓,在這裡,我給大家提煉了三個如何判斷和識別KP的小方法。
(1)直接提問,了解對方具體職務及一些購買或者合作的相關流程。比如說,我們可以問對方:「加入您對我們的服務感興趣的話,在貴公司具體的操作流程是怎樣的?」
(2)間接獲取,可以通過前臺、門衛以及對方公司裡的其他員工來進行了解,比如可以問公司具體負責相關業務的是哪一位,有沒有負責相關業務的部門。
(3)了解公司的組織架構,生產製造型企業往往很喜歡把公司以及工廠的組織架構張貼出來。每次去拜訪的時候,我總是會把它偷偷地記錄下來。就像孫悟空其實也是通過大鬧天宮,才有效地掌握了「天庭」這家公司的組織架構,而這對他後面去搬救兵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要知道是什麼妖怪,就能分析出應該去找哪路神仙。
其實,找KP的思路絕不只是能用在銷售領域,在生活中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我有個朋友,排除萬難,終於把一個女孩子「徵服」了。結果,女孩的父母卻對這門婚事不看好,覺得「門不當,戶不對」。我就幫他分析,找到了一個突破口:這個女孩有個弟弟,可以從未來小舅子身上下手。由於年齡差不多,就不難找到共同愛好和話題,一頓猛攻就搞定了他的小舅子。這位小舅子沒有決定權不要緊,他能「吹風」,在父母面前不斷誇獎未來的姐夫。時間一久,父母的耳根子就軟了,婚事就成了。
所以,銷售無處不在,學習銷售思維大有益處。
(來源:智雲通C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