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分數和批次線陸續公布,網上出現了許多有關選專業的「指導」,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很多學生、家長反映不知如何篩選有效信息,甚至讀到一半就心累。
如果你是已經參加完高考的學生/家長,本篇文章可以幫助你「火眼金睛」識別有用信息,在正式報志願前掌握一手客觀、「乾淨」的資料。
高一高二的同學可以收藏文章,平時看到相關信息拿出來對照分析,節省時間,少走彎路。
文藝的說法:你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生活。
原諒小編潑一盆冷水,這個文藝的說法沒有多大意義,現在,我們具體面臨的是:選擇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決定了哪些事情:
❶ 學年(學制)、學費
就是你大學上幾年、總共要花多少錢。
填報志願之前,學校都會給每位考生發一本《招生指南》,大家一般稱它「大厚本」。書內刊登著當年各個大學本省份招生計劃的大學、專業及代碼,以及往年的投檔分數、錄取分數等。
❷ 學校
雙一流?985?211?是「雙一流高校」還是僅有某個「雙一流學科」?
一定看仔細,&34;≠「985高校」,這些名稱是不同時間不同政策的產物,一般來說,學習深造與找工作時,認可度較高的是雙一流高校和傳統的985/211高校。
❸ 地域 ★★★
地域是個敏感話題,大家來自五湖四海,經歷經驗不同,很容易講著講著就開始爭論,難分高下。
但是,地域非常重要毋庸置疑,不僅僅意味著你是在「大漠孤煙」還是「小橋流水」渡過大學4年,更重要的是,地域決定了你今後的眼界、認知與定位、發展空間。
❹ 主攻科目
形象地說,就是每年1月、6月期末考試前一周,你是與令人聞風喪膽的高等數學、大學物理、概率論……相互纏鬥,還是在寢室挑燈夜戰西方文化史、傳播學教程、刑法總論……
本科的課業難度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去各個學院的官網可以查到主修課程:從學校官網進入各學院網站的「本科教育」,點擊某個專業的具體介紹。
小結:收集專業時,至少需要記錄以下幾個信息:專業名稱學校、所在地、主要課程、學制學費。
注意事項:閱讀目標學校的《招生章程》和計劃數,了解其在科類、有無專業級差、調劑政策、有無單科要求等方面的要求,再次進行匹配。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大多數的高考完的學生,是沒有一個想要奮鬥一生的目標的,絕大多數的學生在報志願時想的是「怎麼最大化利用我的高考分,去一個相對合適的發展平臺」。
我們先簡單講完那部分目標明確的人:
如果你已確定在某領域某技術行業深造——專業優先。專業排名高,意味著本校碩博連讀渠道多、教師資源好、畢業的學長學姐能幫上忙、業內認可度高、實習平臺優秀、同行業大佬聯繫密切。
對這部分同學,「第四輪學科評估」有參考意義(此評估是針對碩士、博士階段的教學實踐綜合評價,並不能和該校本科教學質量一一吻合,對目標不明確的同學參考價值較小)
接下來,講講大多數目標不明確的學生,不同分數段,建議怎樣對地域/專業/學校排序:
❶ 高分段:穩上985
高分段同學有很多選擇餘地,建議考慮好大學的「寬口徑」專業。
首先,選自己能上的綜合實力最強的那所大學,哪怕不在北上廣,該校的資源與地位也能輻射全國。
何為「寬口徑」專業?即就業面廣、基礎性強的專業,如數學、物理、英語等基礎學科,為未來調整留下餘地(如數學可轉去金融、管理、計算機等行業)
❷ 中上遊:穩上211,可衝部分985
成績中上遊的同學,建議把地域放在第一位。
這部分同學能衝的985,基本上是為了各省教育本土化發展而設定的985,或者某些高校的分校區,如海南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中石油青島分校區等,整體教育資源相較發達地區985差一大截。
一個經典問題:一個發達地區的211與一個欠發達地區的985,應該選哪個?
相信很多人會考慮發達地區的211。考慮地域時,兩個標準:一是社會經濟發達程度,二是高等教育發達程度。諸如北京、上海等發達城市,往往也是好大學扎堆的地方,選擇發達地區的211,這些高校基本能輻射周邊多個省市甚至全國,利於個人長期發展。比如,周末可以聽聽名牌大學教授講座、就地實習很方便。
第一梯隊:北京、上海
第二梯隊:杭州、南京、廣州、天津等東部地區
第三梯隊:各大區的中心城市,比如中南地區的武漢,西北地區的西安等
第四梯隊:獨特的非省會城市,最典型的是深圳、廈門、青島、大連等地,這些地方不僅經濟發達程度超過了所在省省會,而且都有至少一所著名高校,非常值得考慮。
❸ 下遊:二本保底,專升本
如果分數只能上一般層次大學,建議把專業放在第一位。
這時候,高考分數只能上一個一般的應用型大學,甚至是三本或者高職高專,那麼專業就比什麼都重要了,這時學校的區別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選擇技能型、應用性強的專業,比如計算機、軟體工程等,最好不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如市場營銷、行政管理之類。
在這裡,回應幾個熱門言論,我們來看看可信程度有多少:
信息學科是近年專業大勢,未來,各種服務與應用和計算機網際網路的滲透結合是必然的,這會成為一個基本需求、通用需求,因此,信息學科總體來說就業要遠遠好於其它專業。
信息學科也屬於「寬口徑」,轉化方向多,並不是只能敲代碼,具體在某個行業做到最優秀才是重要的。
金融行業職位眾多,從投資證券到銀行櫃員,薪資水平等級差別大,不可一概而論。
想去銀行,很多人都會建議學金融,但實際上,各大銀行現在最喜歡的專業是數學、計算機、統計,而不是金融。原浦發銀行行長曾在發布會上透露,他們去年新招的應屆畢業生50%都是計算機、數學等理工科專業背景,金融、經濟、管理等變成了一小半。
同樣是「行業與專業之間的關聯關係」認識問題。
結語
對於多數考生來說,在這個年齡沒有想清楚是正常的。
現在社會很歡迎複合型人才,每年跨專業考研的人很多,其實,如果本科階段、畢業後不放棄努力,在某個領域培養個人競爭力,工作、生活會慢慢好起來;相反,如果上了大學就放棄努力,即便是讀最熱門的專業,也可能找不到工作。
希望大家都能客觀分析,得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結論。
你認為學校、專業、地域應該如何考量?哪個最影響個人未來發展?評論區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