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季結束,考完的一瞬間,大腦緩存清零但是不能關機,因為成績出來還要面臨人生第一次比較重大的選擇:擇好校還是好專業?
大部分人都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我們都習慣抬頭看東西,看很多時候沒辦法兼得的穹頂。所以這裡讓我們一步步分析其中的利弊,在梳理的過程中希望你可以真的發現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或者需要什麼。
本文分以下幾個部:學校分析部分、專業(社會走向)分析部分、城市的選擇、擇校之前的參考書怎麼看
首先我們給大學和專業分別劃分幾個檔位,當然沒有褒貶的意思,只是按照QS(世界大學排名標準)和國內往年的錄取分數進行參照:
1. 985高校
2020年QS高校排名中國大學榜
其中,中國共有42所大學進入世界前1000名,前幾名如圖中所簡單按序列寫一下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同濟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南開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
注意!!!按排名順序列寫絕不是擇校或則判斷這所大學的標準,甚至可能出現誤導,對於這一點我們下面會詳細分析一下
2. 接著說,上面提到的呢,先不管除了清北浙復以外的其他學校的排序,都是妥妥的985好校,那我們接著看一下國內比較權威的機構對所有985高校的排名。
2020中國211工程大學排名:
https://edu.sina.com.cn/gaokao/2020-03-26/doc-iimxxsth1835145.shtml
2. 211高校
這裡簡單科普一下211和985的區別(當然有很多大學同時是985):
211大學指211工程院校即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985大學指「985工程」大學、「985」高校,「98代表1998年,後面的5代表5月」,即1998年5月提出的建設若干所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
2020中國211工程大學排名:
https://edu.sina.com.cn/gaokao/2020-03-26/doc-iimxxsth1836679.shtml
3. 排名代表什麼
剛剛提到,QS給出的世界排名可能會出現誤導,我自己在京讀書N多年對其部分排名也確實迷惑了一把,就比如不管哪個省的錄取分數來看,北京理工大學還能排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之上?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QS機構的參考指標點:
(1)學術聲譽(40%):基於來自94000多名學者的調查問卷回復;(2)僱主聲譽(10%):根據44000多名僱主對各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的調查問卷回復;(3)每個教師的論文引用數量(20%):用于衡量學術研究影響力,計算方法為將各大學五年內的研究論文引用總數除以各大學的教師數量;(4)教師/學生比例(20%):用于衡量學校的教學能力,計算方法為將學生數量除以教師數量,該指標可方便學生在擇校時更好地了解教學規模;(5)國際教師比率(5%):QS的兩項國際化指標之一,該指標衡量了各大學非國內教師比例;(6)國際學生比率(5%):QS的兩項國際化指標中的第二項,它衡量各大學中非國內學生的比例。這也表明了大學吸引世界各地人才的能力。
而國內參考的艾瑞深校友會網給出的2020中國大學排名評價指標就更符合國內的社會認知, 在基本涵蓋國內外其他大學排名的高端質量指標之外,重點包括了:
教育教學質量、高層次人才、優勢學科專業、高端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科研基地、辦學層次、社會聲譽和國際影響等
算是目前中國大學評價體系符合國家政策導向、 最為系統全面、評價指標與參評高校數量最多的大學排名。
4. 985一定比211強嗎?
這個問題一出現肯定就是否定的。因為問題就不成立,不過有個問題是成立的:985和211我選其一的話怎麼選?
這個就與下面提到的選專業的分析有關了,如果你是211「雙一流建設學科」專業出身,那本科或者研究生畢業以後不會因為211/985頭銜受任何限制,老牌國企行當看中老牌211的威名,新型網際網路行當看中「雙一流」的科技。但是不得不說,雖然很多地方的考公務員規定以及多國高校的留學規定明文不去區分985與211,但是對於準備從政或者留學移民的同學而言,985略勝一籌。
但是我們要知道,學校排名或者按照錄取分數進行的專業排名都不代表你們被劃分了登記,因為裡面不可控因素太多了。大學相較於高中之所以複雜的一個原因也是在於很多事情不是你努力就可以控制的,你選到了心儀大學的理想專業,可是如果你未來的導師最終敲定的研究方向與你所理解的未來背道而馳呢?所以在進大學之前調整好心態提高自己的適應與應變能力往往比暫時的優勝更重要。
二、專業分析部分
在這一部分我就不能給出排名了,因為對於專業而言它是受社會發展影響的,專業關聯著職業與崗位,職業和崗位又被社會內需拉動,就像現在大熱的網際網路在十幾年前遠不敵財經金融吃香。在一部分大家應該可以體會到選擇好專業的重要性。
所以現在把個人的專業青睞放在一邊,客觀考慮社會熱門航向或者潛力走向,我們來看一下爆款和冷門專業:
作為本科信息與通信工程研究生再續計算機前緣的我,毋庸置疑可以推薦網際網路及涉及到的硬體製造、服務、物流等整條產業鏈。2020年中國網民規模突破9億人、數字經濟成為發展新引擎,帶動內需這件事情已經不能從網際網路行業身上摳下來了,預計2020 年整年,我國工業網際網路將帶動超過255 萬個新增就業崗位。當然這裡也想說一下與此相關的跨境電商,咱就算考得不好報不了心儀學校的計算機專業也不影響在這個領域大展身手,關於大學生如何接觸和嘗試電商我之後也會寫一篇文章詳述。
至於從市場和就業的的角度去看網際網路相關的專業值不值得報,我們從四年前看起,看四年之間這個專業的發展情況與攻勢,結果就不言而喻了。
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報告: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發展趨勢報告:
爆款專業仁者見仁,但是由於疫情加上我們國家也開始面臨的老齡化問題(畢竟二胎都放開那麼久了),公共衛生專業開始走向大眾的視野。怎麼說,我的朋友16年的時候(山東,630分左右)第一志願報考了首都醫科大學的臨床專業,但是過了校線未過院線,被調劑到了公共衛生專業,當時挫敗了一把,結果恰巧今年馬上就業,迎來了轟轟烈烈的就業大好形勢。這一專業的學生就業走向其實也比較好統計,根據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官網數據統計,近五年該校32%的畢業生選擇了醫院或其他健康管理機構,24%選擇繼續從事學術相關工作,16%選擇了非營利組織,15%選擇了政府機構,還有13%選擇去到諮詢公司,就業率高,薪酬也相當可觀。因為美國的醫療對於民眾而言並不與歐洲很多資本主義國家一樣可以免費享受,所以這一數據其實也可以一定程度上作為國內的參照。
公共衛生專業就業走向
2. 冷門專業
六代單傳的北大古生物專業大家應該不陌生,只有一個人的畢業照,雖然有北大做東家也有些悽涼的感覺。但是,這種報考人數少的冷門專業就沒有社會市場嗎?
絕對不是!那個獨自畢業的學生,根本不用自己找工作,國家研究院需要這樣的人才,他只是選擇了靜心做研究,退出競賽比拼或者迭代更新的環境而已。
當然我們也不難發現,所謂的冷門專業學術研究性的成分會強一些,再加上學術這塊磚確是很難啃,很多人就會覺得坐在實驗室「搞科研」很枯燥,成功率低,回報少,深入鑽研的基本知識儲備就得從研究生甚至博士打底。我們用一份數據看:
同時順便,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的報告,目前中國發表的 SCI 論文數量雖然已經居於世界第二位,而且質量與被引用情況也持續提高。但我國論文的撤稿量也同樣高得嚇人,佔世界 44%。
所以你真的做好了大學乃至繼續深造的生涯去搞科研的話,其實不需要太多地關心現在的市場動向,因為你啃了別人啃不動的,那你就會得到別人得不到的,無論是榮譽、高質量的生活還是內心的順暢~
劉強東之前就說過,我考大學選的不是學校和專業,而是城市。對很多人而言,離開家鄉後大學所在的城市往往是第一份工作開始的地方,所以城市也是很多家長和學生要考慮的一方面。現在,一線城市已經不是參照了,現在的超一線城市被更多的年輕人選擇,他們覺得與一線城市的高壓快節奏相比這種城市會更宜居。
新一線城市是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依據品牌商業數據、網際網路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及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對中國337個地級以上城市排名而出。
2020年15座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
新一線城市對於年輕大學生而言還有一個很大的優勢就是在提升城市發展力的時候注重人才的教育與吸引。同時升級為新一線的城市會獲得更多的政府科研投入,積極鼓勵企業推動科學技術的研究和發展,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對於企業的經營與運營環境也給了很好的扶持,這樣可以提供更大的高素質人才需求量,對各專業人才的就業形成穩定正向循環。
同樣是畢業,你在北京,年薪ssp(網際網路行業年薪40w),看起來一個月有大兩萬花著確實舒服,可是北京的房價你敢問嗎?你要是外地戶口問就得問學區房,得考慮下一代的落戶教育問題呀,普通外地人讀完書留京不就是靠學習才實現的麼。可是你在成都,一年年薪砍一半,物價差不了多少,一瓶可口可樂都是4塊,但是地段相似的地方房價是北京的1/3甚至1/4,它能不巴適嗎。
所以高薪就是高壓,更好的社會資源就是更辛苦的節奏,這就是社會的群居效應。退一步講,你想賺一線城市的錢在二三線城市花,這個思路也是完全ok的,只是青春就那麼幾年,也恰好就是你得以遊子的身份拼的幾年,其中的利弊和取捨要衡量清楚。
在這裡我給出自己小小的建議~
最後,希望沒報志願的同學看完本文後能捋地更清楚一些了,報了的同學要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以後會經常寫一些科技、IT、社會熱點的雜文,可能摻雜些娛樂八卦嘿嘿嘿,所以歡迎關注~感謝但不強求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