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無關(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5月29日中午,浙江辰午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舉辦的技術培訓理論課下課,諸暨市暨南街道人社所所長毛競婧拿著督查本,清點參訓人數,抽查學習效果。「線圈鍛壓生產中的脫皮、掉塊等問題,以前不知道怎麼辦,現在聽老師一講,知道怎麼應對了。」趁著工期間隙趕來聽課的河北籍工人趙振英說。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訂單減少、效益下滑,部分職工處於「停薪留職」狀態。為穩崗減負,諸暨及時出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通過企業「下單」、政府「買單」的項目制培訓方式,為賦閒員工「充電」提供經費保障。
「往年,我們也組織內部培訓,或送骨幹員工去外面學習,但成本大,培訓面也不廣。」「辰午電子」總經理趙彬說,現在,政府把通過備案審核的企業內訓課程納入項目制培訓補貼範圍,大大減輕了企業的壓力。
項目制培訓的對象,包括企業職工(特別是受疫情、經貿摩擦影響的企業職工)、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職業農民等八類人員。承訓單位可自主設計職業素質、職業技能這兩方面的培訓課程。培訓結束,通過人社部門質量督查後,給予補貼。
「對已完成培訓的職工,政府給予800元/人的補貼,支持力度真的很大。」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培訓負責人桑大偉說,他們的培訓課程排得滿滿當當,第一批245名職工已結業,涉及銷售、行政、檢驗、財務四種崗位,第二批315人剛剛開課。
與「辰午電子」的小班教學不同,「海亮股份」因職工數量多、崗位種類多,採取了「線上+線下」的培訓方式。「線上更注重理論和規範,線下更側重實際操作,都通過考試檢驗成果。」桑大偉說,公司請來專家做講師,以企業各生產環節出現的問題為導向,講解應對經驗,使培訓更具針對性和靈活性。「以前我們職工忙著跑業務、趕工期,很少能閒下來學習。現在受疫情影響,工作節奏變慢,很多人積極報名要求參加輪訓。」
目前,諸暨市已收到22個項目制培訓計劃,共計培訓4萬多人,其中5個項目已通過審批。諸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這次以企業為培訓主體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要讓10萬職工受益。
(原標題《穩崗減負、技能提升兩不誤 諸暨為10萬職工「充電」加油》,原作者翁佳美、何夏萍、周碧琳。編輯金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