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的時代,是一個大師頻出的黃金時代。
在今天,一個女網紅無論美醜都能靠團隊包裝火起來,只要有一技之長,哪怕吃得比別人多都可以成為名人。但林徽因時代不一樣,能在那個時代留下美名的,必定是才情卓越的女子。
而在這些女子之中,林徽因是最為特別的,她是才女之中的美女,美女之中的才女。明明搞了一輩子的文化,花邊新聞比任何一個女明星還要多。
她身邊圍繞的男性精英無數,卻幾乎被同時期文藝界的才女們集體默認排擠。沒有女生緣,林徽因仿佛被釘死在了綠茶的恥辱柱上。
其實,如果對林徽因多了解一點,就會發現她對女性的疏離,並非她與生俱來,而是來源於她的母親何雪媛。
被趕到後院的林太太
林徽因曾經寫過一個短篇小說名為《繡繡》,名為繡繡的小女孩明明出生大戶人家,但因為母親脾氣暴躁,與父親性格不和,父親獨寵姨娘,繡繡和母親生活得很清苦。這篇小說雖然不是林徽因童年的完全寫照,但多少反映了她童年的陰影。
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是嘉興一個小作坊主的女兒,因為在家中排行最小,極受父母寵愛,也養成了驕縱的性子。他是林徽因父親林長民的續弦。林長民髮妻早亡,沒有生下一兒半女,何雪媛嫁過來之後生下三個兒女,只有林徽因一人活了下來。在重男輕女的舊時代,何雪媛已經很不受夫家待見了,而她平時行事張揚,與家中長輩常有矛盾。在娘家的何雪媛可以被爹娘呵護著,什麼都不做,但在夫家,這個琴棋書畫統統拿不出手,就連女工都做不好的林太太越來越受到冷落,當新的姨太太程桂林走進林家的大門,何雪媛這個妻子的身份就已經有名無實。
程桂林是個十分靈巧懂事的上海姑娘,她雖然沒什麼文化,但嘴甜能生,將丈夫和婆婆哄得十分高興。何雪媛的危機感越來越重,但她不諳人情世故,除了和丈夫吵架和婆婆胡鬧,根本不曉得該如何處理。林長民對她的厭惡感日益增加,最後將她趕到狹小的後院一個人居住。而他則和程桂林住在前院,林長民為表達對程桂林的愛意,自起別號"桂林一枝室主",他居住之處稱為"桂林一枝室"。
林徽因是祖母帶大的,她和祖母生活了7年,直到祖母去世之後才來到母親身邊。林徽因的祖母是才德兼備的大戶人家小姐,而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不識幾個字,性格又不好,已經形影單只的她還被"剝奪"了對女兒的撫養權,可憐卻也可恨。
林徽因回到林家,住在母親的後院之中。人前,她和程桂林的幾個孩子一樣笑容燦爛,受著良好的教育,吃喝用度都不差;人後,她成日面對母親的抱怨,母親的負能量像一團陰火,慢慢烘烤著她的內心,讓她變成一個極為敏感的人。
將女兒帶入煉獄的母親
林徽因善於討男子歡心,不善於和女子交流,起源於她在林家尷尬的位置。
她沒有親兄弟親姐妹,何雪媛和程桂林的不愉快,使她始終不能和其他兄弟姐妹掏心掏肺地相處,甚至對自己的父親,她也早早開始學著討好,她深知如果她和母親一樣遭父親嫌棄,這一輩子只能在狹窄的後院裡怨天尤人。
林徽因極少提及自己的童年,但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她在前院和父親剛剛談論完了文學和藝術,一轉身卻聽到母親嘮嘮叨叨地咒罵,說來說去,無非是那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林徽因選擇沉默,對母親,她愛不來也恨不起,這些怨恨,她沒有左耳進右耳出,而是悶在心裡,在陰暗潮溼的角落,長成一棵糾結的黑蕨,最終蔓延到身體的每個神經末梢。
林徽因從來不是人間四月天,她直接、焦躁、固執、耐不住、爭強好勝……她的恬淡的外表下,是另一個何雪媛。
梁思成的續弦林洙曾經在媒體前說過,林徽因不是一個好妻子好母親,因為她不愛做家務。其實我們可以發現,身邊一切熱愛做家務的女性,必然是生活在井然有序的家庭之中的,這種家庭必定有一個講道理的父親和一個勤勞的母親。林徽因的兒子也說過,林徽因很愛她的兒女,確實討厭做家務。因為在她的童年裡,母親就是個"無能而又多事"的女人,她不會處理家中的瑣事,還會不停地挑釁家人製造事端,即便林徽因杜絕和母親親近,依然深受她的影響。
林徽因祖父去世之後,林家搬到了天津,林家不再有前院後院之分,夫人孩子全部住在一起,而林長民則因為公務常常在北京出差。那時候的林徽因才十二、三歲,除了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學會調解母親和姨娘之間的關係。這段生活經歷讓林徽因形成了善辯的性格,梁思成的妹妹曾說,林徽因是個刀子嘴豆腐心的嫂子,她說話太快,太有針對性,往往弄的人下不來臺,連梁思成都不怎麼說得過她。後來林長民去世,林徽因帶著母親和梁思成一同居住,她能用英語和梁思成吵架,用普通話和保姆吵架,用福州話和母親吵架,切換自如、語言犀利、刀刀見血,全都拜少女時期所賜。
何雪媛的無用還體現在責任心之上,住在天津的那段時間,林徽因曾給在北京的父親寫了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