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徐志摩飽含深情地為林徽因寫下一首首情詩。林徽因回信:我不是那種濫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愛我,就不能給我一個尷尬的位置,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選擇。你不能對兩個女人都不負責任。
徐志摩與林徽因、梁思成。 (圖片來自網絡)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出生於福建閩侯一個官僚知識分子家庭。現代女作家,中國古代建築專家。1916年進入北京培華女子中學讀書,1920年4月至 9月隨父林長民赴歐洲旅行,先後遊歷倫敦、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布魯塞爾等地,同年進入倫敦聖瑪利女校學習。1921年回國,進入復人培華女中讀書。1923年參加新月社活動。1924年留學美國,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深造,選修建築系課程,1927年畢業,獲美術學士學位。同年進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學習舞臺美術設計。1928年 3月與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華結婚,婚後專程去歐洲考察建築,同年 8月回國。
上世紀 30年代初,與丈夫梁思成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並且在此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從上世紀 30年代初至中日戰爭爆發,幾年間他們走遍了全中國 15個省、200多個縣,實地勘察了 2000餘處中國古代建築遺蹟。他們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並寫下有關建築方面的論文、序跋等 20多篇。
1949年以後,林徽因在美術方面參與了三次重要的活動:第一是參與國徽設計;第二是改造傳統景泰藍;第三是參加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為民族及國家作出莫大的貢獻。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裡有三個男人,一個是建築大師梁思成,一個是詩人徐志摩,一個是學界泰鬥、為她終身不娶的金嶽霖。
在文學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你是人間四月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笑》、《清原》、《一天》、《激昂》、《晝夢》、《瞑想》等詩篇幾十首;話劇《梅真同他們》;短篇小說《窘》、《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陽光》等。其中代表作為詩作《你是人間四月天》,小說《九十九度中》。
在林徽因堪稱傳奇的一生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可以說是她生命裡出現過三個最重要的男人: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嶽霖。從某種意義上,徐志摩可以看做是她的初戀,她心底的情人;梁思成是她合適的伴侶,現實的選擇;而金嶽霖的位置有些尷尬,可以看做是她的「閨蜜」,一生的藍顏知己。
1920年,剛滿 16歲的林徽因隨父親林長民在英國旅居一年,恰巧徐志摩也來到倫敦。詩人和父親一見如故,兩個男人甚至玩過互傳情書的遊戲,林長民扮演有室男子苣冬,徐志摩扮作已嫁少婦仲昭。在林長民去世後,徐志摩曾經公開一封苣冬致仲昭的信,還稱學生時期的林徽因贊說,「至少比他手訂的中華民國大憲法有趣味有意義甚至有價值得多。」
林長民和徐志摩互為知己,而林長民與女兒關係融洽,可為知音。所以由此推算,林徽因與徐志摩必定相見甚歡,有很多的共同語言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如果有一天我獲得了你的愛,那麼我飄零的生命就有了歸宿,只有愛才能讓我匆匆行進的腳步停下,讓我在你的身邊停留一小會兒吧,你知道憂傷正像鋸子鋸著我的靈魂。
徐志摩飽含深情地為林徽因寫下一首首這樣的情詩。少女的心弦被撥動了,林徽因在一封回信中說:「我不是那種濫用感情的女子,你若真的能夠愛我,就不能給我一個尷尬的位置,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選擇。你不能對兩個女人都不負責任。」
當時的徐志摩,年僅 24歲,卻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第三個孩子,正懷在妻子張幼儀的腹中。他在最初看到張幼儀照片的時候,就不屑地說了三個字「土包子」,後來張幼儀隨他一起在英國生活。
此時的徐志摩對林徽因和張幼儀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他對林徽因有多麼熱情似火,對張幼儀就有多麼冷酷無情。接到林徽因的信,為了方便離婚,他甚至逼著妻子打胎,在妻子生產後不久,又逼迫她在離婚協議書上簽了字。
愛情本身就有令人瘋狂的魔力,而當愛情降臨在詩人的身上時就更添幾分瘋魔,而終生都在追求愛、自由和美的徐志摩更是如此。可是,現實粉碎了他的夢想,命運對他,正如同他對張幼儀一樣無情、冷漠。
林徽因和父親早徐志摩一年回國,一旦回到傳統的現實社會,曾經在浪漫的國度發生的愛情故事仿佛也變得不真實。家族中人一致反對林徽因和徐志摩交往,一個傳統的中國家庭是無法容忍自己的女兒插足別人的家庭,使家族的名節受辱。林徽因只得回到現實當中去。
在之後短暫的時間裡,林徽因毅然選擇了梁思成而拋棄了徐志摩。這種少女身上少有的決斷,也許和她的童年際遇分不開。她的朋友費慰梅曾經說:「家中的親戚把她當成一個成人,而因此騙走了她的童年。」的確,她幾乎沒有別人那樣天真爛漫的童年。
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是林長民的第二任妻子。林長民的第一任夫人病逝,沒有留下一個子女。何雪媛運氣也不好,到林家 8年之後才生下了林徽因,之後又生了一兒一女,都不幸夭折。到了第 10年,林長民又娶了個妾,名叫程桂林,乖巧可人,還生下四個兒子一個女兒,林長民的歡心就此被徹底奪走。
程桂林和四個兒女住在寬敞明亮的前院,而林徽因和母親卻被安置在狹小陰暗的後院。但如果將這一切完全歸咎於林長民喜新厭舊也有失公正,何雪媛出生在浙江嘉興小業主家庭,打小嬌生慣養,不會女紅,也不識字,脾氣又暴躁,還愛管閒事,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很少有家庭會欣賞這樣的女子。
雖然林長民對大女兒林徽因一直是寵愛有加,可是在大家庭裡長大的林徽因,作為失去父親寵愛的太太生下的女兒,對人情世故,有著比一般人更深刻的體驗。
她心中終究不忍心別人因為她,而像自己母親那般被遺棄。到 1947年一度病危時,她以為自己不行了,特地央人請來張幼儀母子,雖然虛弱到不能說話,依然仔仔細細打量了眼前的兩個人。她這樣的舉動是耐人尋味的。
失去林徽因,徐志摩幾近崩潰,而林徽因卻冷靜下來,選擇了梁思成,在關鍵時刻,她清楚誰才是真正適合陪她一生的伴侶。
林徽因不否認自己與徐志摩有一種靈性上的和諧與共鳴,也不隱瞞自己對他的真實情感,「他變成一種 Stimulant在我生命中,或恨,或怨,或Happy或Sorry,或難過,或苦痛,我也不悔的。」
在徐志摩飛機失事以後,林徽因發表悼文寄託哀思,又讓梁思成揀來一塊飛機殘骸懸掛在臥室,一直到死。但是林徽因到任何時候都是一個冷靜的女子,就在她的悼念文字裡,她依然說「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變」,「也就是我愛我現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確證」。
林徽因跟閨中密友費慰梅常常談起一個話題,那就是徐志摩,每每提起這個名字,她的心頭仿佛都被割了一刀。
「天空的蔚藍,愛上了大地的碧綠,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哎!」就連異國友人泰戈爾都為他們發出了這樣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