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打擾林徽因約會 梁思成門貼字條「不願受擾」

2020-12-14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1919年夏天的某個午後,在17歲清華學子梁思成身上,發生了一件不僅將決定他一生的幸福,還將決定他未來事業方向的事情,而這件事從一定意義上,也將改變中國學界原有的格局,或者是將為中國學界,增添一門新的學科。這一天在父親梁啓超的書房,梁思成認識了一名女子,她就是曾任北洋段祺瑞政府司法總長林長民家的大小姐林徽因。

鳳凰衛視3月26日《鳳凰大視野》,以下為文字實錄:

陳曉楠:今天我們將會繼續講述民國名媛的故事,1919年夏天的某個午後,在17歲清華學子梁思成身上,發生了一件不僅將決定他一生的幸福,還將決定他未來事業方向的事情,而這件事從一定意義上,也將改變中國學界原有的格局,或者是將為中國學界,增添一門新的學科,那這一天究竟發生了什麼呢?這一天在父親梁啓超的書房,梁思成認識了一名女子,一名將在20世紀中國文壇引發一段浪漫而經典的故事,並且直到21世紀依舊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女子,她就是曾任北洋段祺瑞政府司法總長林長民家的大小姐林徽因。

林長民叱吒清末中國政壇 與梁啓超意氣相投

解說:如今談到林長民,往往說成是林徽因的父親,而在當年提到林徽因,則要說成是林長民的女兒,在清末民初的中國政壇,林長民是個叱吒風雲的倜儻之士,徐志摩曾用詩般的語言,形容林長民的口才。

搖曳多資的吐屬,蓓蕾似的滿綴著警句與諧趣。

陳學勇:那他(林長民)本人呢,因為到日本留過學,從小受的教育比較好,所以思想上很開明,在林徽因14歲的時候,他就想把她帶到日本去,見識外面的世界。

解說:1917年,梁啓超任北洋政府財務總長時,林長民任司法總長,二人同樣都曾有留學日本的經歷,意氣相投,鼎力推動憲政運動,共同的政見,讓他們成為了親密的朋友,他們一方面希望可以通過自己所學,對中國的現狀有所幫助,一方面又希望培養出中西合璧的兒女,在兩位父親的撮合下,林徽因與梁思成相識於1919年的夏天,那年林徽因大約15歲,在父親林長民的帶領下,前往梁家拜訪,當梁家長子梁思成在父親書房等候時,他猜想著這位林家小姐的打扮,按照當時的時尚,她應該身綢緞衫褲,梳一條油光光的大辮子,對自己的這番想像,梁思成還頗有些不自在。

陳學勇:結果出來的是出其意外,是梳著兩個小辮子,比較新式的一個女孩,特別是兩個眼睛特別有神,一轉身的時候回眸一笑,一下子給梁思成就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解說:直至梁思成晚年,他依舊對於林徽因的初見記憶猶新,滿懷甜蜜,他曾撰文回憶道,特別令我動心的是,這個小姑娘起身告辭時,輕快地將裙子一甩,翩然轉身而去的那種瀟灑,然而梁家長公子與林家小姐的愛情尚未萌芽,就被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意外中斷了。

陳學勇:是1919年春天,梁啓超在歐洲訪問,正好巴黎和會也在開的時候,那麼梁啓超得到了巴黎和會上的一些信息,趕緊就發電報,告訴在國內的好朋友,也是同僚同志林長民,林長民就消息就在報紙上披露出來了,大約在5月2號的《晨報》,這一下子像一把火就點燃了,開始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

五四運動爆發 梁思成和林徽因戀情意外打斷

解說:1919年5月2日,林長民在北京《晨報》發表了外交警報,警告國民。兩天後的5月4日,北京3000名學生走上街頭,五四運動爆發。那年的林徽因只是一名中學生,然而,她的成長道路,也被「五四」這一天所改寫,1920年,林長民因在五四運動中的點火行為,辭去外交委員會委員一職,被安排作為國際聯盟觀察員赴歐洲考察,這一次他帶上了16歲的愛女林徽因。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一要汝多觀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三要汝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在倫敦,林長民擔任駐英大使,由於才情斐然,常有各路朋友到訪,其中就有詩人徐志摩。

陳學勇:見到林徽因以後呢,一開始,現在我們了解的情況,一開始徐志摩還沒很在意,他的興奮點在她父親身上,但是幾次見面以後,他就發現這個很富有靈氣的小女孩很不尋常,以後再到林長民家裡來拜訪的時候,他的主題就慢慢地轉移了,已經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解說:此前徐志摩已經在家鄉娶妻生子,但在邂逅16歲的林徽因後,他陷入了不可自拔的愛戀。林長民很快就發現徐志摩對女兒的感情,已經超出友誼的界限,他以一個父親的身份,向徐志摩致了一封信。

志摩足下,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為答,並無絲毫嘲笑,想足下誤解耳,友誼常保,此意幸亮察,弟長民頓首。

劉宜慶:林徽因的姑姑們就非常反對,她說徐志摩是已經有了元配夫人的人,即使他離婚也不應該再嫁給他,因為林徽因她本身就是庶出的,也就是說,她是林長民的小老婆生的。

解說:多年後,林徽因的好友費慰梅解釋了林徽因拒絕徐志摩的一大原因,林徽因自己已是大姨太太的獨女,父親喜歡二姨太太,她給他生了兒子,林徽因不能想像自己走進一種人生關係,其中竟使她會自然想到母親一樣的羞辱。

這一場倫敦邂逅,對於林徽因而言,似乎像一場突然而來的奇異的風,16歲的少女被詩人徐志摩,引入了英國文學的殿堂,但這一切於1921年戛然而止,林長民帶著女兒不辭而別了。

掃描屏幕下方的二維碼關注鳳凰衛視官方微信平臺,更多精彩盡在鳳凰私享會!       點擊關注官方微博@鳳凰衛視官網,更多精彩內容實時掌握

《鳳凰大視野》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陳曉楠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2002-2035

重播時間:周二至周六0900-0935


相關焦點

  • 梁思成林徽因正約會,徐志摩也跟來,梁思成只寫一句英文,情敵徐志摩心涼了半截
    ,她選擇離開徐志摩,由英國回到了北京,但徐志摩還是固執地和張幼儀離婚了,然後很快也回到了北京。這時候的林徽因已經和梁思成在一起了,他們兩家的父親一直交好,希望梁思成和林徽因能夠在一起,林徽因考慮再三,也決定和梁思成在一起,當徐志摩想盡辦法接近林徽因的時候,林徽因卻和梁思成處於熱戀當中。他們兩個最愛一起去的地方就是北海公園的松柏圖書館,這個地方也算是當時林徽因和梁思成戀愛中約會的地方吧。
  • 徐志摩對林徽因窮追不捨,梁思成用六個單詞擊退了他,令人佩服!
    徐志摩對林徽因窮追不捨,梁思成用六個單詞擊退了他,令人佩服!民國時期不乏才貌雙全的女子,比如陸小曼,張愛玲,林徽因等等,她們就像是夜空中一顆顆璀璨奪目的明星,裝飾了很多人的夢。假如要論到民國女神,那麼我們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林徽因,這個集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 林徽因和徐志摩兩情相悅,徐志摩也離婚了,為何林徽因不嫁徐志摩
    林徽因當時隨父親林長民遊歷歐洲,暫居在英國倫敦。 也就是在那裡,林徽因認識了在康橋留學的才子徐志摩。 當時,林徽因16歲,徐志摩24歲。 情竇初開的林徽因讀過徐志摩的詩,再見其人風度翩翩,談吐儒雅,難免對他欣賞不已。
  •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句,卻道破徐志摩的結局
    只能說當時中國的文學圈子太小,這個代表團裡不僅有林徽因,還有著當時的著名詩人徐志摩與大文豪梁啓超之子梁思成。當時的徐志摩為了追求林徽因,便在歸國之後決然地與自己的髮妻張幼儀離了婚;而歸國不久的林徽因也是經過家人的介紹認識了梁思成,並且雙方家族有意聯姻。
  • 徐志摩託人給林徽因送情書,此人卻將信私藏50年,看完信後真惋惜
    林徽因回國後,仍然在北京培華中學就讀,徐志摩找了好幾次林徽因都無果,他知道梁思成和林徽因經常在松坡圖書館約會,由於松坡圖書館的館長就是梁思成的父親,因此林徽因和梁思成兩人進出自如,經常在圖書館約會。徐志摩知道後,也經常前往,這個醋意大發的男人,屢次打擾梁思成約會,讓梁思成對其行為很是厭惡,後來梁思成用英文在大門上貼了「情人不願打擾」的一段話,徐志摩看後只得無奈的離去。徐志摩對林徽因的瘋狂追求一次次被潑了冷水,但他並沒有就此放棄。
  • 林徽因與徐志摩、金嶽霖:人間四月天背後的謎團or真相
    她不能相信,他們離婚的導火索林徽因,其實從頭至尾都不是她想像中的所謂的徐志摩的「女朋友」。▲黃磊在《人家四月天》中飾徐志摩初次見面,林徽因叫徐志摩「叔叔」。兩人差7歲,加上徐是林父林長民的朋友,當時只有17歲的林徽因自然對他無甚想法。
  • 卑鄙還是無奈:搶到徐志摩的八寶箱後,林徽因用這樣的方式處理它
    隨後不久,徐志摩動了和張幼儀離婚的心思,當張幼儀不同意時,他喊出了一句「我等不及了,林徽因要回國了。」這時,張幼儀才知,徐志摩離婚,是為了林徽因。至於徐志摩如此急切地和張幼儀離婚,是為了更好地追求林徽因,還是為了更好地林徽因在一起,就只有《康橋日記》知道了。
  • 梁啓超看到徐志摩和林徽因在新月社,替兒子梁思成做出了一個決定
    1923年,徐志摩帶著滿腔對林徽因的愛戀回到國內,但是讓他失落的是,林徽因這時候已經在和梁思成談戀愛了,但徐志摩卻不死心,依舊經常去找林徽因,甚至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約會的時候都要厚著臉皮跟著,他們二人坐在圖書館裡看書,徐志摩就心緒不寧地在圖書館外徘徊一下午,這個時候徐志摩已經沒有單獨接觸林徽因的機會了
  • 民國愛情往事:徐志摩,林徽因,陸小曼
    徐志摩作為家中長孫獨子,自小過著優渥的生活。整個徐家都對這個孩子寄予了厚望,不捨得讓他受一點兒委屈。 兩人四目相對時,林徽因感受到了徐志摩眼裡的深情,他愛得忘乎所以。然而,身在國內,他們皆為文藝界的知名人物,周圍都是相識的好友, 梁啓超更是家喻戶曉的人物,還是徐志摩昔日的老師,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婚約早已是定局。林徽因就在徐志摩眼前,但兩人隔著山海。
  • 走進北總布胡同,探訪林徽因故居,不禁想到她的情感痴纏
    當時的徐志摩年輕英俊,風流瀟灑,眉宇間洋溢著濃濃的書卷氣。這對少女時代的林徽因來說同樣具有吸引力。在徐志摩熱烈地追求下,林徽因對這個浪漫又才華橫溢的詩人動心了。有段時間,兩個人經常用英文書信來往,徐志摩一味瞞著伴讀的妻子張幼儀,到理髮店對面的雜貨鋪收取林徽因的信件。後來他把這些來信和自己寫下的日記珍藏在一個箱子裡,可見當年兩人的感情之深。
  • 林徽因最美的一首情詩,寫給瘋狂追求自己的徐志摩,開篇就驚豔了
    林徽因,民國女神,她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嶽霖三人之間的愛情讓後人津津樂道。很多人據此產生一個疑問,林徽因究竟有何魅力,能讓徐志摩為她魂牽夢繞,金嶽霖更是為她終身不娶,要知道徐志摩和金嶽霖都是民國一流才子。
  • 徐志摩與林徽因—最愛是錯過,最美是回憶
    有人說是林徽因薄情,曾經隱晦給過徐志摩承諾說如果徐志摩離婚是可以考慮在一起的,也有說正是這樣徐志摩才急忙非要與張幼儀離婚不可,沒想到自己婚是離了林徽因卻不告而別,也有說徐志摩這條命終究是敗在了林徽因手裡,因為是去參加她的演講會才急忙趕往北平,最終發生意外。這些是非也好,曲折也罷,終究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任由它去吧。一九二零年英國倫敦林長民的住處。
  • 1924年,泰戈爾送給徐志摩一首詩,早已看出他和林徽因的結局
    近百年來,徐志摩與林徽因的「愛情故事」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有人相信他們之間有愛,也有人相信林徽因沒有愛上徐志摩。此前,高曉松欲拍林徽因傳,就被其女兒梁再冰懟:不許拍我媽和徐志摩一起,若拍必起訴。意思就是說林徽因和徐志摩根本沒有那回事。
  • 徐志摩、林徽因的情感糾葛與泰戈爾訪華|舊聞
    泰戈爾(中)與徐志摩(右)、林徽因(左) 臺上演戲的徐志摩,據說對林徽因的愛慕之心復發,藉助演戲的掩護,與林徽因有了進一步的接觸。可惜姻緣天定,他們最終還是沒有走到一起。
  • 泰戈爾離開前,贈給林徽因一首短詩,道破了徐志摩和林徽因的結局
    其中包括了民國著名才子徐志摩,還有林徽因。實際上徐志摩是聽說了林徽因要來接待泰戈爾,所以他才主動的申請做泰戈爾的翻譯的。徐志摩和林徽因的初相識是在1920年,當時的額林徽因不過是16歲的年齡,徐志摩對林徽因一見鍾情,之後便常假借探望林父的名義前來找林徽因,林徽因對徐志摩的才華也是仰慕有加,不過再得知徐志摩已有家室之後,便主動的和徐志摩保持了距離。
  •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寫給徐志摩嗎?答案在林徽因的一篇文章裡
    林徽因去世時,在她的葬禮上,金嶽霖曾有一幅知名的輓聯: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四月天如此知名,如此讓人喜愛,總免不了有人去探究、爭論詩中的「你」到底是誰?讓人爭議最大的有兩個人,一個是林徽因曾經的戀人徐志摩,一個是林徽因的兒子梁從誡。
  • 林徽因「群發情書」,徐志摩吟詩自嘲
    先說一個網傳的林徽因「群發情書」的故事:林徽因從美國給徐志摩發電報,說自己孤單苦悶。徐志摩大喜,次日一早就去回發電報安慰她。電報局的員工看了說:先生,今天早晨已經有四位先生給這位女士打電報了——原來,林徽因給好幾個男人發了同樣內容的電報。徐志摩一聽,原來林徽因的「情書」是群發的,一氣之下,灰溜溜走了。但事情的真相是——1925年,國內局勢動蕩。
  • 泰戈爾送給徐志摩和林徽因一首詩,僅有三行,卻一語道破兩人結局
    徐志摩是全程陪同的,所以他與泰戈爾相處的時間較長,而林徽因與之相處時間則較短。然而,就是這麼短短的數周時間,泰戈爾、徐志摩、林徽因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一個妖冶如花,一個長袍白面,一個形肖瘦削,走在一起被時人稱為是一幅蒼松竹梅的三友圖。泰戈爾來到中國是為了文化交流,但在與徐、林二人的接觸中,他憑藉其詩人特有的敏銳的洞察力,發覺到了二人關係的微妙。
  • 林徽因:在徐志摩和梁思成之間,我選擇現實
    這年,林徽因隨父前來歐洲遊學,同年九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聖瑪利學院。亦是這時,慕名而來的徐志摩前去拜見林長民(林徽因的父親),第一次見到了林徽因,她美豔溫婉,一身書香世家走出的大家閨秀的模樣,令徐志摩痴迷。這年,林徽因十六歲,而徐志摩而是二十四歲已有家室。林徽因自己也不曾想,在未來會與這樣一個年齡懸殊的詩人產生愛情。或許,這就是緣分吧,強求不來卻也強散不去。
  • 《你是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給徐志摩的情書嗎?其實是寫給他的
    於是徐與林的故事開始了,很多人曾認為林徽因沒安好心,已經有梁思成這個未婚夫,一遍還吊著徐志摩,其實還真不是,起碼徐志摩的示好,林徽因沒有表示接受,只能說徐志摩一廂情願而已,林徽因對徐志摩究竟有沒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