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是一個專業技術性很強的軍種,因此海軍在很多方面有著和陸軍不相同的傳統和習慣,而且這些傳統和習慣有著很強的實用主義色彩,例如今天我們提到的海軍軍服。
在專用作訓服普及以前,各國海軍都是用水兵服(又稱水兵服)和軍官常服作為日常作戰和訓練時穿著的服裝,因此其設計上有著非常強的實用性和海軍特色。
海軍軍服的色調一般是黑色或海軍藍(一般是藏青色色調)以及白色。大家都知道,黑色或海軍藍這樣深色的衣服比較耐髒,在海水淡化技術沒有在艦艇上大規模應用之前,在茫茫大海上洗衣服的機會基本上沒有,因此海軍官兵們穿上一件耐髒的軍服是非常重要的。
而進入全球化時代以後,英國皇家海軍發現,熱帶地區的太陽暴曬讓穿著深色軍服簡直就是遭罪,因此逐漸開始為熱帶地區服役的海軍人員配發反光率最高的白色軍服,由此奠定了白色在海軍軍服中與深色分庭抗禮的地位。現代海軍一般將白色軍服作為夏服,深色軍服作為冬服,不過由於白色軍服大方美觀,因此海軍禮服一般採用白色。
三軍儀仗隊旗手和護旗手,可見在莊重場合,海軍官兵一般著白色軍服。
說完色調,我們來說說水兵服,水兵服一般帶有坎肩,這是為了在搬運東西是保護肩部。相對於陸軍軍服,水兵服採用大開領的非束領口並配有圍巾式領帶,這是為了減少暈船時對喉嚨的刺激和及時處理嘔吐物。此外,由於艦艇裡面各種凸出物件特別多,如果衣服上有各種突起或者拌扣設計,那麼就很容易被勾住,所以說水兵服都是無蓋無扣口袋,甚至就沒有口袋的。同時,水兵服採用肥大的褲管設計,以便於衝洗甲板和棄艦逃生時可以及時挽起褲管。
再看看水兵服搭配的帽子,與陸軍和空軍士兵使用大簷帽不一樣的是,世界各國海軍的水兵帽都採用無簷帽,這和水兵服一樣,是為了防止被艦艇的各種凸出物件鉤掛。大多數國家海軍的水兵帽會在帽牆上綁上一條寫有海軍名稱或者艦艇名稱的飄帶。這有助於快速識別水手的國籍和船籍,同時,這條飄帶還可以發揮觀察風向的作用。
中國海軍的水兵帽飄帶,中日韓等亞洲國家學習英國皇家海軍,使用黑色飄帶。
在一些莊重的場合,俄羅斯海軍的水兵會換上黑金相間的聖喬治飄帶。
作為英國人死對頭的法國人,自然不會沿用英國人的傳統,法國海軍水兵帽上的紅球,是為了紀念水兵在船上被磕著腦袋後止血用的棉紗。
美國海軍的水兵帽被稱為迪克西帽,來源於19世紀美國南方流行的無簷帽,這種帽子也被一些拉美國家採用。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水兵服被引進日本,很快成為了日本中學生的校服。因此現在亞洲地區的人們提及水兵服,首先想到的都是青春靚麗的女學生了。
再來說說海軍軍官的軍服,陸軍和空軍的軍服一般把軍銜以肩章的形式掛在常服兩肩的位置,這是因為肩章起源於中世紀騎士肩甲上識別圖案,然而,海軍軍官的軍銜標誌一般繡在袖口上。這是因為艦艇上軍官主要站在位置較高的艦橋上指揮,在甲板上的水兵們不容易看見其肩膀,但是前者袖口處的標誌仍然能夠一目了然。與此同時,肩章也容易被凸出物件鉤掛,不適合由於艦艇上,這一出發點和水兵服的一些設計是相同的。
中國海軍07式冬常服也改成了這種袖口軍銜,與世界各國海軍接軌(這幅照片簡直讓人感覺撲朔迷離安辨雌雄……)。
當然也有不走尋常路的,例如俄羅斯/蘇聯海軍同時使用袖標軍銜和肩章軍銜,但是這種肩章也是繡上去的。
不過,作為禮儀用服更多的白色海軍常服一般來說是有肩章的,這是因為軍禮服的標誌要素越多,軍服越華麗,禮儀效果越好。
說完了外衣,最後來聊聊海軍的貼身衣物——海魂衫,海魂衫在英語中被稱為Breton Top,其名字來源於法國西北的布列塔尼省。當地水手從19世紀20年代開始穿著一種藍白相間的條紋棉布衫,由於這樣的條紋和顏色搭配可視度很高,因此便於水手在落水以後及時被發現施救。1858年,法國海軍將這款有著很好實用性的棉布衫定為海軍制服,由此逐漸被各國海軍採納。
解放軍的07式軍服體系中,將海魂衫作為海軍部隊的體能訓練服。
除了海軍以外,還有一些國家(例如獨立國協國家)別的部隊也穿海魂衫,這是由於蘇聯衛國戰爭期間,大批紅海軍的水兵因為艦艇被擊沉或者被困港內,遂上岸被編組為海軍步兵部隊,參加打擊法西斯的戰鬥,由於戰鬥力強悍,蘇聯海軍步兵部隊被納粹士兵稱為「黑死神」,打出了赫赫威名。
二戰結束以後的1954年,曾經在衛國戰爭期間擔任海軍步兵第一團團長的馬爾格洛夫大將出任蘇聯空降兵司令員,出於讓空降兵部隊學習海軍步兵誓死保衛祖國的堅強意志和光榮傳統的目的,馬爾格洛夫按照蘇軍繼承榮譽的習慣,提倡將海魂衫作為了蘇聯空降兵的制式軍服之一。
馬爾格洛夫大將,他的兒子也加入了空降兵,並且在他的支持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人車同投試驗。
由此,海魂衫便和蘇聯空降兵部隊有了不解之緣,直到今天。除了空降兵以外,俄羅斯邊防部隊、內衛部隊以及緊急情況部都使用不同顏色的海魂衫作為自己的制服,因此在今天以俄羅斯為首的獨立國協國家,海魂衫成為了「精銳毛子」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