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美國生活了很多年,但是在兒子沒有上小學之前,對美國的基礎教育完全一無所知,加上被網絡上流傳的各種雞湯文洗腦,覺得美國的基礎教育簡直一塌糊塗。中國很多教育專家常常提到的「美國孩子三年級還在扳著手指頭做加減法,美國孩子下午三點就放學回家開始玩」,是我最初對美國小學生的印象。
直到兒子背著小書包開始了他的小學生涯!作為朋友圈裡出了名的放養媽,我對三年級還扳著手指頭做加減法的美國小學教育是不屑的。既然那麼簡單,那就正好放養吧,我對老公說「至少咱兒子還不至於笨到三年級還不會加法」。老公大笑,「沒事,手指頭不夠還可以加上腳趾頭,至少會20以內的也不錯哈」。
這樣一晃,大半個學期快結束了。要說不是我有一天心血來潮翻了一下兒子的書包,估計大家現在也不會看到這篇文章了。
這不翻不要緊,一翻我的眼珠子都要掉出來了@:@ 兒子書包裡已經攢了厚厚一摞卷子,什麼科目都有,還挺全乎兒。地理、數學、邏輯、拼寫、作文、科學、計算機、語法、閱讀、演講……通通都有涉及。
下面就先請大家看一下這是一個美國小學一年級的娃,在開學剛三周的時候考的一份邏輯卷子。 OMG,誰說美國小學輕鬆的,給我站出來,我保證不打你哈~~~
首先讓我們先來大致解讀一下這張卷子。
第一題:2毛5分錢,給你1個2毛5、3個1毛、5個5分,問你有多少種方法可以湊夠2毛5。(這裡解釋一下:美國的硬幣除了和中國的一樣,有一分、五分、一毛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叫Quarter 兩毛五,這種硬幣是美國使用得最多的一種硬幣了,很多時候停車投幣只收這一種哦!)這道題已經上升到排列組合的範疇了,好吧?
第二和第三題:都是給你一個圖形,讓你按照一定的方向翻轉。考察你的空間想像能力吧?
第四題:找出左圖中缺的那一塊,答案還給變了一下角度。考察的是圖形識別以及一定的圖形組合的能力。
第五題:一張紙對摺,一面打洞,然後問你這張紙攤開了以後這些洞的位置是怎麼樣的。 這也完全是一個空間想像的題目。
現在我敢大膽的說,那些說美國小學輕鬆的,十有八九都是娃沒在美國上過學的。看完這些題,為娘的我一個健步飛奔到在搭Lego的兒子身邊,開始詢問起老師在課堂上是怎麼教他們的。
兒子說老師上課的時候會真的給他們錢,然後讓他們自己排列組合。考試的時候如果有同學不會做,老師會立馬掏出幾個硬幣讓孩子自己扒拉扒拉。尤其最後一個題,老師允許他們運用手裡能找到的工具解答。他就看到隔壁座兒的同學把作業本扯下來打洞洞 :)我說考試時這樣可以嗎? 兒子一臉迷惑的看著我說「Why not」?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多年前自己剛進美國史丹福大學念研究生的一件往事。當時剛進校沒多久,不知天高地厚的我選修了一門需要很多公式推理和演算的課程。平時的作業還好,快到考試時要準確無誤的記住那麼多公式可就讓我犯了難。誰知在考試前的最後一堂課上,教授宣布「考試時每個人可以夾帶兩張A4大小的紙,上面隨便你寫什麼。而這兩張紙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就叫「cheat sheet(作弊紙)」。我當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cheating sheet? Are you kdding me?」 What are you 弄啥嘞? 要知道考試時「抄襲、夾帶「在我以前三十多年的人生經歷中可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啊!
我至今都記得當時教授的表情,他說「哈哈,這是你們進斯坦福的福利哈,別的學校可沒有哦!你們大可把你們想抄的公式啊,作業啊,統統都抄在上面,兩面都可以,字寫成針頭那麼大也行。不過你們要相信,我出的題目你們肯定不是直接套公式就可以解答的!我教授這門課的目的不是讓你們機械的去死記硬背一些公式,現在網絡這麼發達,網上啥公式找不到啊,我是要讓你們真正對這些公式運用自如。」
美國學校鼓勵孩子通過一切儘可能的方法解答問題,而不是僅僅給出一個標準答案。老師也不會讓孩子死記硬背,而是讓他們開動腦筋運用身邊可以獲得的資源、工具去創造一些方法。儘管有時孩子的思維天馬行空,但是老師仍然鼓勵他們不斷的去探索,同時會給予一定的引導。
中國和美國在教育理念上各有差別,有時很難用一個簡單的標準去評判哪個更好。但是從更鼓勵孩子的動手能力、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培養孩子的探索性和創造性角度來講,美國教育無疑是非常值得借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