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前,林女士剖腹產生下一個7斤多的男嬰。前天,一家人歡天喜地出院了。
看著這家人遠去的背影,寧波市第一醫院產科醫護人員鬆了口氣,主任丁慧青說:「林女士患有下肢靜脈血栓,長期在服抗凝藥,能順利生下這個孩子,算是幸運了。如果一開始我知道她的身體狀況,絕不建議她懷孕,她這簡直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在浙江,2014年初實施單獨二孩政策,今年年初又全面放開二孩。當媽媽是每個女人的權利,但在丁慧青看來,有些大齡媽媽為了要二孩,隱瞞不利於懷孕的病情,這簡直是在拿生命開玩笑。
記者 賀豔
39歲產婦下肢靜脈血栓
剖宮產隨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林女士今年39歲,這已經是第二胎了。據她自己介紹,在31歲生第一個孩子的時候,剛生完沒幾天,就患上了下肢靜脈血栓,當時在右腿放了支架。第二胎懷孕之前,她怕自己這個病不能懷孕,乾脆就沒去做孕前檢查,懷孕之後也沒有按時做孕檢。找到丁慧青的時候,她已經懷孕36周多了。她說去過好幾家醫院了,一看她患有下肢靜脈血栓,是疤痕子宮又是高齡產婦,都說難度太大,委婉地拒絕了她。
「她來的時候,雙腳沒力氣,尤其是放支架的右腿,其他臨床症狀倒沒有表現出來。但是,從醫學角度來看,她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這麼多年來,她一直在服用抗凝藥,在剖宮產之前必須停掉,否則手術時容易發生大出血;但是停藥時間一定要把握好,否則血液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掉在肺部是肺栓塞,掉在腦內是腦栓塞,掉在腿部是下肢栓塞,這幾種情況都是有生命危險的。所以在剖宮產之前,對我們醫生的考驗是非常大的,這抗凝藥停多長時間,必須得分毫不差地把握好。」丁慧青說,為此他們請了急診科、呼吸內科專家反覆會診、討論手術方案,後來一致決定在剖宮產之前3天讓她停服抗凝藥。整個手術過程很順利的。
「生下孩子後,林女士並不是可以高枕無憂了,併發症的風險可要比一般產婦高。不過謝天謝地,總算順利地度過了觀察期。看她自己每天笑呵呵的,我們卻每天都要提心弔膽。」林女士手術前後,丁慧青都替她捏了一把汗。
不顧病情兇險生寶寶
產婦心率一度飆升一分鐘150多次
張女士今年37歲,20多天前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現在兒子已經出院回家了,她還躺在寧波市第一醫院心內科的病床上。這次生產,她的心率一度飆升到一分鐘150多次,而正常人的心率在一分鐘100次左右。
張女士個子嬌小,身高只有1.51米,生第一胎的時候,因為身體負擔重,患上了擴張性心肌病。去二胎門診諮詢時,醫生已經明確告訴她,她這種情況再次懷孕是有生命危險的。可她沒把醫生的話放在心上,還是懷上了第二胎。得知懷孕後,她表示「又驚喜又擔心」。怕麻煩,在孕檢的時候,她又向醫生隱瞞了自己的病情。
2月26日,張女士懷孕38周的時候,找到了丁慧青。「我見到她的時候,感覺呼吸聲很重,心想可能是心臟有問題。後來看了病史,果然如此。」檢查中,張女士的心率達到了一分鐘150多次。「這已經不能再等了,心率過快有可能導致心臟驟停,大人小孩都有可能不保。」當天晚上,丁慧青就徵求家屬意見,做了剖宮產手術。手術時,請了心內科的專家一起為張女士「保駕護航」。
「這個手術,麻醉要格外小心,手術過程越快越好,手術輸液要掌握好速度,不能快也不能慢,任何一個環節有閃失,都會有生命危險。從麻醉開始到取出孩子,只用了半個小時。」剖宮產手術結束後,張女士就直接住進了ICU(重症監護病房)。因為心率還是沒有降到正常人的水平,她隨後又住進了心內科病房繼續接受治療,至今還沒有出院。
備孕媽媽必看
尿毒症 白血病 心臟病
有這三種病,咱最好不拼命生娃
王女士今年38歲,是名尿毒症患者,一直在做血透維持生命。但就是這樣的身體狀況,也沒有打消她生二孩的念頭。王女士找到丁慧青的時候,懷孕35周多了。「她整個人是蠟黃的,是個很明顯的慢性腎病患者,還好沒發現她有嚴重的併發症。」經過產科醫護人員的協同努力,最終,王女士通過剖宮產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兒子。
「如果我知道她是尿毒症患者,是不建議她懷孕的。尿毒症女性懷孕後,腎臟負擔增加,可能加重原有腎臟損害,導致腎功能急性惡化;另外,尿毒症孕婦流產、早產、死胎、妊娠高血壓症候群的發病率也比較高,而透析對胎兒發育也有一定影響。」丁慧青介紹說,此外,像血栓,心臟病中的風溼性心臟病、艾森曼格症候群(心臟返流)、心功能不好,血液病中的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這幾種病,醫學上都不建議懷孕。這不僅會危及孕婦的生命,也會影響胎兒的質量。「雖然以上這三個媽媽都順利地把孩子生下來了,但這只是及其幸運的例子,這過程有多危險,我們當醫生的心裡最清楚,大家絕不要抱著僥倖的心理。」
大齡備孕媽媽諮詢最多的是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能否懷孕,視情況而定
每周四下午,丁慧青有一個「再生育諮詢」門診。「現在來諮詢生二孩,集中在39-45周歲這個年齡層的女性。她們是高齡產婦,很多人又是疤痕子宮,懷孕之前,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做個全面的身體檢查。懷孕之前最好能做個卵巢功能,有宮頸疾病、卵巢囊腫的也要先治療。只有把身體各方面的機能調整好了,才能生育一個優質的寶寶。」
門診時遇到比較多的是,患子宮肌瘤的女性諮詢能否懷孕,對此,丁慧青也做了詳細的介紹:
子宮肌瘤分三種情況:第一種是黏膜下子宮肌瘤,這種肌瘤必須在孕前通過手術切除,不然會降低受孕機率,即使受孕了,也會造成胎位不正,如橫位、臀位等。
第二種是漿膜下肌瘤,這種肌瘤對子宮影響不太大,可以先懷孕,懷孕中期,如出現子宮肌瘤蒂扭轉,也可以在不影響胎兒的情況下通過腹腔鏡做摘除手術。
第三種就是肌壁間肌瘤,這也是最讓醫生糾結的肌瘤了,如果是肌瘤比較大,最好開腹處理,有利於子宮的恢復,如果選擇腹腔鏡,有可能會造成子宮破裂,做完手術後,要在一年半之後才能懷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