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媽媽遭遇職場「軟壁壘」,到底要「升」還是要「生」?

2021-02-08 新華網


對於職場媽媽而言,生與不生可謂是個難題。一方面,媽媽們都想趁年輕,借著政策的東風生二孩,另一方面,職場的殘酷以及生活成本的提高也讓她們不得不慎重考慮這個想法。


母親節當天,智聯招聘發布《2016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從結果看,近六成女性表示不想生育二孩,兩成女性簡直不想生小孩。






數據顯示,在未生育二孩的女性當中,不想生育二孩的比例為58.71%不想要小孩的比例為20.48%當被問及為什麼不想要小孩時,「撫養孩子費用太高」居榜首,「時間、精力不夠」緊隨其後。從不同年齡層次來看,80後主要擔心前者,而90後則更加擔心後者。




在女性看來,最擔心的生育期間會發生的職場變化是「職位被別人頂替」,這一選項得到了68.23%的女性受訪者的認同。除此之外,女性會擔心的職場變化還包括:「升職加薪難」、「再生育後難復出職場」、「個人價值被拉低」和「工作效率變低」。


從具體數據來看,有24.21%的女性認為生育後「薪酬下降了」,有26.59%的女性認為生育後「地位下降了」,然而認為生育後薪酬和地位出現漲幅的都只有4%左右。從投票情況來看,這種現象隨著女性學歷的升高表現的愈發明顯。






實際上,不少媽媽表示,自從有了孩子後,公司就不待見自己,這也是她們不想要二孩的重要原因。


寧波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主任徐麗萍表示:「有職場媽媽稱,生完孩子後辦公室被換到廁所對面,辦公條件和收入都差很多。其實,就是變相讓她自己提出辭職,這樣,單位就不用出賠償金和承擔損失。」




還有媒體爆料稱,寧波做銷售的蘇女士在和同事分享懷孕消息的5天后,就被單位炒了魷魚。第二個月,她的社保也停了,最後孩子也沒保住。


同樣在江西某地市一家醫院工作的陳女士說,她所在單位明文規定女職工生二胎要向上級打報告獲批准。不少女職工反映,自己生了二孩回到崗位後,工作被邊緣化了,待遇也變差了……




雖然上面的數據都顯示生二孩的確會對女性的職業有一定影響,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工作可以慢慢找,但孩子不能再慢慢生了。或許換個角度看,原來的工作並非不可或缺,生了孩子之後也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某人力資源解決方案負責人表示,當二孩成為中國家庭主要形式的一種,更多可以在家工作的機會將會出現,例如,計時型、靈活的工作崗位,在美國、日本已經十分流行。


職業規劃師鄭欣建議,職場媽媽如果脫離職場時間較長,應及早確定重回職場的目標,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循序漸進地學習一些相關知識。如果一時無法確定目標,可以抽空多去人才市場、招聘網站看看,留意下企業用人需求。也可以參加政府提供的免費創業培訓,去尋找一個新的興趣點,將來也可以發展為自己的職業。


職場媽媽生不生「二孩」在不少家庭已經成為一道過不去的檻,許多網友也有自己的一番體會。




@歲歲吉祥159:對絕大多女性來說,職業影響非常大,而且不可逆轉。


@homweyy:生可以生,現在養教育成本、今後的生活成本以及長子長女的婚姻問題都是壓力。


@萌小檸檬_:感覺這種觀念自私,孩子難道沒有比升職重要嗎?


@神奇包包:當年硬生生的丟掉了升職機會,以後若干年又丟掉了很多機會。如果回到那個時候,大概我就選擇不婚了。畢竟依靠一個男人真還不如依靠自己,婚姻法又不保護女方。公婆也永遠不可能比得上父母。所以現在放開二孩就別指望我再生一個了。對,偶就是這麼自私,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青萊講講:不要說影響職業,生完二胎體型變了,容易被老公嫌棄,婚姻危機也大。


@得閒沒事就吹水:生的時候就肯定是影響兩三年 主要是帶孩子辛苦,我認識太多都不是職業和錢的因素。



來源:新華網廣東頻道、南方日報等


相關焦點

  • 養孩成本較高 成都超六成職場媽媽不想生二孩
    ■天府早報記者冷宏偉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在職場中打拼的成都媽媽們,如何看待這一項政策呢?智聯近日發布2017年成都地區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報告指出,成都本地一半職場女性尚未生育,一孩職場媽媽中有62%不想生育二孩。調查數據一半職場女性尚未生育當代女性同時面臨來自職場、家庭和社會的期待,女性不僅需要在職場上與男性一樣「衝鋒在前」,在家庭中也需要承擔家務、贍養老人、養兒育女等職責,社會 對女性的要求似乎也越來越高。此外,隨著二孩政策的全面放開,很多女性又面臨著是否再生育一個孩子的問題。
  • 職場媽媽的困惑:當黃金期撞上育兒期,到底選擇「升」還是「生」
    其實,不僅有像朋友小蘭這樣「高齡」的職場媽媽面臨「升」還是「生」的問題,一些年輕的職場媽媽同樣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在職業發展的黃金期,我們到底是應該選擇「升職」還是「生娃」呢?一、職業上升期,選擇「升」還是「生」?
  • 青島職場媽媽近6成不想生二孩,最想每天1小時哺乳假
    原標題:近六成職場媽媽不想生二孩  隨著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在職場中打拼的青島媽媽們,如何看待這一政策呢?智聯招聘昨日發布2017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在青島城市篇的報告中指出,青島本地有近一半的職場女性尚未生育,一孩職場媽媽的二胎生育意願不高,有59%的職場媽媽不想生育二胎。
  • 「二孩媽媽」的美麗職場:願努力為孩子樹榜樣立信心
    圖為正在給家長進行有關情商教育課程講解互動時的「二孩媽媽」曹慕汶。 李明明 攝圖為正在給家長進行有關情商教育課程講解互動時的「二孩媽媽」曹慕汶。李明明 攝中新網鄭州12月16日電 題:「二孩媽媽」的美麗職場:願努力為孩子樹立榜樣作者 李明明「一個在職場上成功的母親,對孩子健康成長起著榜樣的力量,全職媽媽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也能很好促進孩子性格發展。」近日,鄭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蔣美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 最近生二孩的媽媽比初產婦還多
    在市人民醫院婦產科二樓,市區的章女士正在等待自己第二個孩子的降生。章女士今年28周歲,正在上幼兒園的兒子3周歲。她說,丈夫是獨生子,從小覺得沒有兄弟姐妹挺孤單,去年「單獨二孩」政策出臺後,就跟她商量再生個孩子,公婆也說趁他們還有力氣帶趕緊生,她就決定再要個孩子。
  • 「生」影響「升」,當生育開啟了「再社會化」的迷茫……
    生育前,等待她們的是「生」還是「升」的抉擇;生育後,她們要選擇家庭是重心還是工作是重心?還要不要生二孩?智聯招聘發布的《2020年職場媽媽生存狀況調查報告》顯示,對於僱主來講,隨時都有生娃可能的已婚未育女性對職業發展預期最悲觀。18.6%的職場媽媽在未來三年的規劃中選擇「職業趨穩定,側重家庭」。61.9%的職場媽媽認為在生育期也要儘量保持工作量和學習力以求發展。
  • 青春期「老大」遭遇二孩 衝突升級?還是親子關係緩和劑?
    在這其中,又有多少青春期的孩子遭遇新出生的二孩,面臨和弟弟或妹妹一起成長。  當青春期「老大」正碰上二孩時,父母應該如何應對家庭的這一特殊時期,成了很多二孩家庭的難題。  著名青少年心理學專家、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素質教育研究與發展中心執行主任宋少衛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採訪時說:「青春期的孩子都格外敏感。
  • 爸媽生不生二孩幼兒拉開辯論賽 幼兒園開「二孩課」
    孩子們躍躍欲試,報名參加「二孩辯論賽」,有的還嚷嚷要站在反方說話。活動引來不少媽媽專程請假觀摩,生或不生,難做決定。楚楚媽推著嬰兒車,帶著1歲的寶寶到園看老大的表現,「我很想聽聽他自個兒的意見。」  辯論賽一開始,反方先辯。「我不支持生弟弟妹妹,因為他(她)很煩,老把我東西搶走!」一個中班小朋友理直氣壯,逗得老師們笑得前俯後仰。
  • 智慧星光|「二孩」媽媽要如何撫慰大寶?
    一般來說,在決定要二孩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應該開始做大寶的心理建設了,如果大寶對這件事情的態度並不反感,那麼可以在任何你覺得合適的機會將懷上二孩的消息告訴大寶。 如果你事先還沒來得及徵求大寶的意見,那麼也可以先不說懷孕的事兒,而先測試一下大寶的態度,觀察孩子的反應,然後再選擇合適的時機告訴大寶這個事實。
  • 親子遊服務要跟上二孩時代需求
    無論是景區推出的親子套票,還是酒店的家庭住宿,大多還是參照原來「2大1小」的標準,這也讓二孩家庭多了不少出行的煩惱。(8月12日《都市快報》)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尤其是很多地方實施越來越多的鼓勵、獎勵家庭生育二孩的政策,「二孩家庭」乃至「三孩家庭」、「四孩家庭」必然會越來越多。
  • 「全面二孩」一年了,為何超半數家庭不想生二孩?
    北京市朝陽區全職媽媽陸女士是獨生女,按政策幾年前就可以生二孩,但是兒子今年都9歲了,她仍然不想要二孩。  陸女士的丈夫收入較高,父母住一個小區,身體也不錯,按理說再養育一個孩子的條件都具備。陸女士卻不這麼認為,她覺得生了孩子就一定要把孩子照顧好,給予好的教育,「這是對孩子的人生負責。」
  • 要還是不要二孩,你還在為不能生二孩而耿耿於懷嗎?
    國家執行計劃生育政策後,於2013年通過放開單獨二孩政策,即夫妻有一方是獨生子女即可生育二孩。後又於2015年通過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如果要二孩的話,困難也重重:一方面年齡偏大,不利於優生;另一方面沒人看孩子,雙方長輩歲數已大,倆人都上班條件也不允許。在要和不要之間,猶豫、焦慮、苦惱,一段時間為此事困擾著,最終沒要二孩。
  • 保胎大軍日漸龐大 醫生建議高齡夫婦生二孩要趁早
    自全面放開「兩孩政策」以來,35歲以上是生二孩意願最強的人群。今天,記者從溫州市中醫院獲悉,今年以來該院入院保胎人次已近2000人,35歲以上孕婦佔20%。「我老婆頭胎排號等了4天才輪到保胎的床位,這次兩孩政策放開後,保胎的人增多,不知道這次能不能排得上。」金先生擔憂地說。市中醫院中醫婦科的保胎技術在業內知名度高,每天慕名來保胎的孕婦絡繹不絕。據該科主任中醫師孫雲介紹,目前她一個月的門診量達到2000人次,其中有70%是與生育有關,僅今天,該科室在床病人中,生二孩的就佔38%。
  • 幼兒園開了「二孩課」 幼兒激辯「到底需不需要二孩」
    據天河區金穗幼兒園最新調查顯示,幼兒園獨生子女和二孩幼兒的人數,分別佔總人數的51%和41%,其餘8%來自二孩以上家庭。前兩者比例不相上下,需要幼兒園教育課程指導大小孩和諧相處。  5月中下旬,天河多家幼兒園陸續展開「二孩時代」活動,在不同的情境中,幼兒園和家長找到二孩教育的經驗和問題。
  • 網傳二孩生育成本高 海南媽媽:「計算器」不靠譜
    網傳二孩生育成本動輒數十萬,讓不少適育齡夫婦「想生不敢生」  海南二孩媽媽這樣說:「二孩計算器」不靠譜別被數字嚇到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後,在是否生二孩的問題上,不少適育齡夫婦都糾結不已。
  • 迷失自我價值缺少慰藉和分擔 二孩媽媽苦樂「新生」
    2016年,她在懷孕後當了一年多的全職媽媽,2017年才正式回歸職場。過年期間被各方親戚「催二孩」給她帶來了沉重的壓力:「工作時間短,能有點小成就,是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換來的。」在職場的存在感和競爭壓力是她最為重要的考量:「一旦懷孕,十個月裡在工作上很難像以前那樣拼,生完回來,更要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才可能追上耽誤的時間。」
  • 到底生不生二胎?一位媽媽用swot分析,做出史上最理性回答!
    同學說:「當時決定要不要生二胎時,我確實有一番糾結。因為我學經濟的,我想,索性用swot優劣勢分析法,來分析下生二胎的優劣勢。」於是,同學拉了個表格。她把分析的方法,對我詳細地進行了講解。s——生二孩的「優勢」所謂優勢,就是要老二對家庭的好處。同學說:家有兩個孩子,最大對優勢是給獨生子女添伴,讓孩子的童年不再孤獨。
  • 「再婚生二孩上戶口要交公益金」,是「村規」大還是「國法」大?
    這裡就要說說當地的一個「土規定」,這地方有個村規民約,其中規定:「再婚的人,如果選擇與本社區以外的人結婚,或者再婚生子等,上戶口都要交錢。」原因是,人口增加會「攤薄村民集體利益」。而當地有關部門則表示:村規民約屬於「一事一議」範圍,只要 「是村民通過」的就屬於自治範疇,所以不便過問。<br/><br/>  「再婚生二孩上戶口要交公益金」涉及諸多問題。
  • 要為養娃減減負 讓全面二孩政策真正實現預期目標
    十年履職,名字始終與二孩緊密相連的他仍記得,2015年5月10日母親節,學校大門口門衛通知他,說這裡放了好多束鮮花,都是送給你的,還有一些明信片。當時他想,母親節怎麼會有人送我鮮花?看了明信片才明白,當時二孩還沒有放開,這些鮮花都是渴望生二孩的百姓寄來的,感謝他一直關注二孩問題,希望他繼續呼籲,不要放棄。
  • 二孩時代,如何規避生育風險
    高齡生產挑戰母嬰安全底線在日前國家衛計委就「全面兩孩」政策工作進展情況舉行的發布會上,國家衛計委計劃生育基層指導司司長楊文莊表示,「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累積生育需求集中釋放,出生人口數量明顯增加,高齡孕產婦比例增加,婦幼健康服務的數量、質量和服務資源面臨新的挑戰。如何保證高齡產婦的母嬰安全,降低二孩出生帶來的生育風險,成為當下整個社會要面對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