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功率預測方法和準確性提升方案

2020-12-22 電氣新科技

風電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為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風電併網容量迅猛增加,風電與系統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必須考慮風能的波動性和間歇性引起風電出力的變化給電力系統電能質量、安全穩定運行和經濟效益帶來的不利影響。因此,進行風電功率預測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隨著風電大力發展,風電場建設規模的擴大,在分析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時,需要考慮風電場輸出功率波動範圍大的特點。風能具有間歇性和隨機波動性,風速的變化直接導致風電場的有功功率和無功功率的變化,輸出功率很不穩定。

當風電穿透全運行會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會影響電能質量和經濟調度以及電力競價。因此,積極開展風電功率預測研究工作,提高預測的準確性,對電網調度、提高風電的接入能力以及減少系統運行成本等方面具有現實意義。

風電功率預測是指以風電場的歷史功率、歷史風速、地形地貌、數值天氣預報、風電機組運行狀態等數據建立風電場輸出功率的預測模型,以風速、功率或數值天氣預報數據作為模型的輸入,結合風電場機組的設備狀態及運行工況,得到風電場未來的輸出功率。

風電功率預測實際包括兩個方面:一、風電場建設前期的出力預測,也就是風能資源評估和風電場選址工作;二、風電場建設完成,投運發電之後的風電功率預測。

本文從這兩個方面考慮,對風速和風電出力預測的分類和方法進行了探討,然後簡要綜述了國內外對風功率預測技術的研究現狀,最後針對我國現階段風電功率預測產生誤差的原因進行了闡述,並提出了幾點建議。

風速和風功率預測的分類和方法

1 風速預測方法

風電場功率預測的準確度是由多個因素所決定的,其中風速預測的精度是個關鍵的條件,風速預測對風電功率預測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對風電場和電力系統的運行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可以將風電預測分為基於風速的預測和不基於風速的預測。

基於風速的風功率預測對風電場做短期風速預測,再由風功率曲線得到風力發電功率的預測值,這是進行風力發電功率預測的有效途徑之一。在預測時,考慮溫度、氣壓、地形、海拔、緯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採用預測方法主要有持續預測法、卡爾曼濾波法、人工神經網絡法和模糊邏輯法等。

風速預測按周期可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短期風速預測一般是未來1h平均風速的預測值,有時會更短,因為預測周期越短,被測地點風速變化越,預測精度會越高。中長期風速預測則指對更長周期的平均風速進行預測。

2 風電功率預測分類

風電功率預測的分類方式有很多,大體總結有以下分類方式(如圖1所示):1、按照預測的物理量可分為:預測風速輸出功率和直接預測輸出功率;2、按照數學模型可分為:持續預測、時間序列模型預測、卡爾曼濾波法和神經網絡的智能方法預測;3、按照輸入數據可分為:不採用數值天氣預報法和採用數值天氣預報法;4、按時間尺寸可分為:超短期預測、短期預測和中長期預測。其中按時間尺寸分類普遍被大家認可,應用最為廣泛。

超短期風電功率預測時間尺度為0-4h、15min滾動預測,時間解析度為15min,主要用於實時調度,解決電網調頻問題。

短期風電功率預測時間尺度為0-72h,時間解析度為15min,主要用於合理安排常規機組發電計劃,解決電網調峰問題。

圖1 風電功率預測分類

中長期風電功率預測時間尺度為數周或者數月,這一時間尺度內的風功率波動與風電場或電網的檢修維護計劃有關。

3 風電功率預測方法

風功率預測方法可以分為:一種方法是根據數值天氣預報的數據,用物理方法計算風電場的輸出功率;另一種方法是根據數值天氣預報與風電場功率輸出的關係、在線實測的數據進行預測的統計方法。綜合方法則是指物理方法和統計方法都採用的方法。

物理方法是應用大氣邊界層動力學與邊界層氣象的理論將數值天氣預報(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數據精細化為風電場實際地形、地貌條件下的風電機組輪轂高度的風速、風向,考慮尾流影響(如圖2所示)後,再將預測風速應用於風電機組的功率曲線,由此得出風電機組的預測功率,最後,對所有風電機組的預測功率求和,得到整個風電場的預測功率。 其目的就是能夠較為準確地估算出輪轂高度處的氣象信息,從而為風功率預測作基礎。

圖2 尾流效應對風速產生的影響

物理方法特點有如下幾個方面:

(1)不需要風電場歷史功率數據的支持,適用於新建風電場;

(2)可以對每一個大氣過程進行詳細的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優化預測模型;

(3)對由錯誤的初始信息所引起的系統誤差非常敏感;

(4)計算過程複雜、技術門檻較高。

統計方法是基於「學習算法」(如神經網絡方法、支持向量機、模糊邏輯方法等),通過一種或多種算法建立數值天氣預報(NWP)數據、歷史數據和實時數據與測得的風電場歷史輸出功率數據之間的聯繫,再根據輸入輸出關係,對風電場輸出功率進行預測。

統計方法特點:

(1)在數據完備的情況下,理論上可以使預測誤差達到最小值;

(2)定期進行模型再訓練,預測精度可持續提高;

(3)需要大量歷史數據的支持,不適用於新建風電場,對歷史數據變化規律的一致性有很高的要求;

(4) 統計法的建模過程帶有「黑箱」性。

風功率預測存在的問題

儘管風力發電發展迅猛,但據調查,目前我國許多風電場投產後實際的年平均發電量遠低於預期測量值,大約為預測值的60%~80%左右,導致該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風能資源的測量和評估存在問題,對我國典型地區風資源規律的缺少認識,對我國風電場的建設缺乏理論依據。

比如,風機運行壽命一般為25年,在運行發電期間,有許多折舊因素和自然環境約束,導致風電場理論發電量與實際發電量相差較大。因此,在引進新的風電項目之前,必須在考慮具體的外部環境因素基礎上來建設風電場,這樣才能是風能最大化利用。

研究風能精細評估和風場微觀選址技術研究,確立我國在大型風場數值仿真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一般可研報告計算的發電量偏大。設計單位在計算風電場發電量時,主要有以下原因致使計算的發電量偏大。

(1)在進行風資源分析及發電量計算時,設計單位多採用丹麥WAsP軟體進行計算分析。但由於我國國土面積大,地形條件十分複雜,國外的數值模式,尤其是歐洲的小尺度數值模式,其中的湍流閉合參數基本都是本地的近地湍流觀測試驗結果確定的,與我國地形地表狀況相差甚遠。因此其計算結果與實際相差較大,且絕大多數情況下,結果偏大。國內多數風電場實際發電量均比可研報告小,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2)在無法滿足規範要求的情況下,由於風資源觀測系列太短,設計單位機械地利用臨近氣象站的長期觀測數據進行數據訂正。由於氣象站因城市化,氣候變暖等影響,造成近期氣象站觀測數據較長期偏小,致使訂正後的數據較風電場實際數據偏大。另一方面由於規範要求的氣象站距風電場要近,地形相似等條件,多數情況下根本不能滿足。

(3)安裝的測風儀的位置不適合,多數安裝在山頭或地形較高處,代表性差。

(4)大多數風電場地形複雜,安裝的測風儀數量太少,不能全面反映風電場風資源。

當風電場建設完成,併網投運之後,對風電場區域的風力進行準確的短期預測,則將為風電場功率的預測提供有效數據支持,對電網穩定運行和安全調度具有重要作用。但無論是進行基於風速的風功率預測還是直接採用物理方法或統計方法對風電出力預測時,常常會出現下列問題:

(1) 數據量偏少

風電功率預測要求的數據量很大,比如風電場歷史數據,NWP數據和SCADA實時數據等,但在進行風功率預測時,這些數據往往會有異常、不完備的情況,若用統計方法進行預測時,則會因數據量不夠影響預測精度和可靠。

(2) 自動化通訊設備

自動化通訊設備在電力系統中起到「毛細血管」的作用。由於自動化通信故障引發數據採集、傳輸、轉換等一系列環節出錯,導致數據失真或缺失,影響數據準確性,給功率預測帶來不利影響。

(3) 限制風電出力

在大規模風電場接入電網之後,由於風電出力的不確定性和不完全可控,風速變化過頻繁,會給電網調度和方式安排帶來極大困難,只有棄風,限制風電出力來維持電網安全穩定運行。這一方面增加風電場投資回收期,另一方面將導致清潔的風能資源嚴重浪費。

改善風功率預測解決方案

(1) 提高風電場宏觀和微觀選址精度

風電場選址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著風電場建成後的發電量。在宏觀選址過程中,要詳細考察風能資源、併網條件,交通、地形地貌和其他氣候環境等因素,並確保有效側風時間大於一年。同時要考慮湍流強度,如果一旦湍流強度超過0.25,建設風電場就要特別慎重。在微觀選址上,要考慮地形、尾流效應和塔影效應等對風速的影響。藉助於預測精度較高的軟體,比如WAsP和WindFarmer軟體,並且要考慮多種折舊和自然幹擾,確保全面、精確的風電場選址工作。還需要針對風能資源形成、分布、變化機理以及評估技術原理的研究。

(2) 提高天氣預報準確性

目前,在進行短期風功率預測時,無論採用物理方法,還是統計方法都會用到NWP數據,因此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能夠改善預測的精度。把多個數字天氣預報(NWP)模型組合起來,對氣象信息進行預報,該方法可以克服惡劣天氣下出現的預測偏差,顯著提高預測精度。

(3)加強風電數據管理和完善

風電數據量很大,風功率預測是基於大量數據資料開展的。合理數據管理,可以節約風功率預測時間,進而給調度工作帶來方便。所以,可以建立風電資料庫,並開發基於風電的數據挖掘系統,數據精細化管理。

(4)物理法和統計法相結合

物理法不需要風電場歷史功率數據的支持,適用於新建風電場;但需要大量且準確的NWP數據,風電的物理信息對預測的準確度也有很大影響。統計方法需要大量歷史數據的支持,對歷史數據變化規律的一致性有很高的要求,但準確性較高,同時建議採用自學習能力的模型。因此,在實際預測中,建議物理方法和統計方法結合。

(5)自動化通信設備方面

完善通信通道,增加設備巡視次數,定期維護設備,確保提供連續、可靠的監測風電數據。

(6)改進風功率預測系統

近幾年,我國已開發出風功率預測系統,風電場向電網公司提供了較為準確的發電功率曲線,這使得電網調度可以有效利用風能資源,提高風力發電上網小時數。但與一些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預測系統還未完善,預測精度還有較大差距,因此,需要針對我國風能資源具體的情況,改進風功率預測系統,提高預測準確性。

除以上幾點改進措施外,還需要按風電額定出力能力配置輸配工程;綜合考慮外界因數對風電功率預測產生的影響;完善預報評價體系等。

總結

我國風電發展前景良好,風電利用必然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準確的風電功率預測可以提高風能資源利用小時數和利用效率,也能夠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定性、改善電能質量,同時也可增強風電在電力市場中的競爭力。

本文從風電場建設前期的風能資源評估和風電場選址及併網發電之後的風功率預測進行了探討,結合我國目前風電功率預測的實際情況,闡述了產生預測誤差的原因,並提出了幾點建議。

(編自《電氣技術》,原文標題為「風電功率預測準確性分析」,作者為蘇贊、王維慶 等。)

相關焦點

  • 基於GWO-BP-CNN-ec的風電功率短期預測模型*
    因大規模風電併網影響電力系統穩定性的問題日益凸顯,加之風的不確定性、間歇性導致風電機組無法全方位捕捉風能,所以風電功率預測的精準及迅速性對短期功率預測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短期功率預測技術可以預測短時間內的發電量,預測值間隔可以控制在分鐘或小時級時間範圍內。因為風的短期突增或間歇為極大程度上影響發電量,對電網有一定影響,所以短期風電功率預測對於風電併網來說非常重要。
  • 數據清洗在新能源功率預測中的研究綜述和展望
    然而,由於新能源發電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新能源大規模併網後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造成了巨大的挑戰。提前對新能源進行發電功率預測,能夠協助調度部門調整運行方式,進而保證電網的安全和穩定。近十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都致力於研究新能源的功率預測方法,並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 西安交通大學王晨、寇鵬:風電場內多風機風速預測的新方法
    導語本文提出了一種通過學習歷史風速和歷史風向中空間相關性和時間相關性信息,從而實現不同地理位置上多風機各自本地風速的預測方法。在實際風電場數據上的仿真測試表明:在多個不同的預測時域下,該方法與現有利用時空相關性的預測方法相比,不僅顯著減小了計算代價,而且提高了預測的準確性。項目研究背景鑑於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和其造成的環境壓力,新能源發電技術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
  • 全球風電整機商排名出爐!前十五名中中國風電企業佔八席!
    西門子歌美颯2019年的海上風電裝機實現了翻番,其全球布局也進一步突破,這讓該公司的排名升至次席。金風科技位列全球第三,比上年下降一位,但得益於中國市場搶裝和海外業務的拓展,其年度裝機量實際增長了19%。在2019年排名前十五的風機製造商中,有十家企業實現了海上風機的安裝,他們幾乎貢獻了2019年全球海上風電的全部新增裝機(6.4 GW)。
  • A股功率半導體板塊淘金熱再起 光伏風電撬動百億市場誰是贏家
    功率半導體是光伏逆變器中的核心器件,也是風力發電系統的核心組件。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並宣布,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據業內人士推算,風電、光伏發電接下來每年新增裝機將不低於7200萬千瓦。
  • 當深度學習遇到風速預測,更精益的風資源評估時代已來!
    在風電開發領域,精準且及時的風資源評估是一項長期存在的國際性課題,準確的風資源數據在很大程度上可幫助業主更好地進行選址和選型、制定控制策略以及預測發電量,從而大大降低由發電能力預測決定項目投資回報預期所帶來的財務風險,提升風電項目開發質量。
  • 華北新能源功率預測兩個細則考核指標補充解讀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本期邀請長期在電網公司從事新能源功率預測研究的專家,詳細講解各種新能源功率預測評價指標的優劣,解讀華北地區最新修訂版功率預測考核採用的最新指標。(來源:微信公眾號「我愛新能源」 作者:小新)背景1994年Landberg開發了一套風電功率預測系統,並提出了均方根誤差(RMSE)的功率預測指標;2013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能源行業標準《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功能規範》(NB/T 31046-2013)與《光伏發電站功率預測系統技術要求》(NB
  • 惠譽解決方案:未來十年美國和西班牙將領銜風電市場
    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微信號:wind-2005s)獲悉,近日,根據研究公司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的報告,美國和西班牙將在未來十年大幅擴大其風電足跡,從而超越其他市場。
  • 華北地區新能源功率預測兩個細則考核指標補充解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本期邀請長期在電網公司從事新能源功率預測研究的專家,詳細講解各種新能源功率預測評價指標的優劣,解讀華北地區最新修訂版功率預測考核採用的最新指標。(來源:微信公眾號「我愛新能源」 作者:小新)背景1994年Landberg開發了一套風電功率預測系統,並提出了均方根誤差(RMSE)的功率預測指標;2013年國家能源局發布了能源行業標準《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功能規範》(NB/T 31046
  • 帶你讀懂我國第一個海上風電競爭配置方案!
    作為我國首個競爭性配置海上風電項目,奉賢項目對其他省份的海上風電競爭配置工作有一定的借鑑和參考意義,尤其是配置方案和具體評分標準,將對後續競爭配置項目產生示範性影響。同時,對於該項目的競爭配置和評分結果預測,也一度引發業內廣泛關注。
  • 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透露啥信號?
    從海上風電開發較為成熟的歐洲市場來看,目前裝機的主流海上風電機組已經從過去的6MW提升至8MW,而10MW+的機型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了海上風電開發商的青睞。5月19日,西門子歌美颯發布14MW海上直驅風機,型號SG 14-222 DD,葉輪直徑達222米,成為目前全球正式發布的最大容量風電機組。據悉,此款機型樣機將於2021年下線,而上市時間則為2024年。
  • 上海交通大學朱晨曦博士特稿:採用改進MCMC法的風電功率序列建模
    論文所解決的問題及意義鑑於風電功率序列建模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本文提出一種既能增加建模精度,又能儘量保持建模經濟性的風電功率序列建模方法。該方法通過結合風電功率的實際特徵,對現有MCMC法進行改進,解決了以往基於MCMC法的風電功率序列建模研究中存在的兩個主要問題:1)主觀劃分風電功率序列;2)未考慮狀態持續時間對狀態轉移的影響。
  • 風電「平價後時代」,度電成本降低和全生命周期高質量發展之道
    今年整個風電行業繼續搶裝,搶著在2020年底及2021年底這兩個併網窗口期前完成項目併網。確切地說,2022年之後風電行業將正式進入「平價後時代」,在無補貼的情況下,行業對於發電效率提升、度電成本下降和經濟效益要求更高。那麼,基於這幾方面的考慮,平價後時代的風電行業將如何發展呢,又該如何降低度電成本呢?
  • 2020-2026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風電行業發展深度調研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還向投資人全面的呈現了各大風電公司和風電行業相關項目現狀、風電未來發展潛力,風電投資進入機會、風電風險控制、以及應對風險對策等。  第一節 2020年風電特許權方法的相關概述    一、國際上風電特許權經營的初步實踐    二、政府特許權項目的一般概念    三、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特許權的經驗    四、BOT電廠項目的經驗綜述    五、風電特許權經營的特點  第二節 2020年實施風電特許權方法的法制環境簡析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除了棄風制氫,棄風壓縮空氣儲能也是一種可行的技術方案,廣東沿海分布有大量的適合建造地下儲氣庫的花崗巖,可建設海上風電—壓縮空氣儲  2月27日,荷蘭殼牌宣布啟動歐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制氫項目(NortH2),NortH2項目計劃在荷蘭Eemshaven建設大型制氫廠,將海上風電轉化為綠氫,同時在荷蘭和西北歐建立一個智能運輸網絡,通過Gasunie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將80萬噸綠氫用於工業以及消費市場
  • 三一重能:數位化與智能化賦能風電製造降本增效
    作為整機企業,我們希望加速這一進程,首先風電發展是個長跑過程,質量第一,只有穩定可靠、保證質量才能和產業鏈一起實現這個目標。其次,風電不僅要清潔,還要廉價,我們堅信風電可以和水電媲美,甚至比水電更廉價。未來行業的目標應該是協同風電質優價廉的平民化發展。」
  • 山特維克可樂滿為風電市場帶來全新解決方案
    而且,山特維克可樂滿在生產效率提升和生產效率中心培訓方面的知名度,「黃衣人」製造夥伴理念已得到行業的普遍認可。山特維克可樂滿的應用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風力發電這樣一個快速成長的行業。與成熟行業相比,快速成長行業的客戶更需要「專家級」供應商。同時,山特維克可樂滿在深孔加工方面的專業經驗也至關重要。半個世紀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使公司在風力發電機主軸等零件加工方面擁有重要優勢。
  • 國際能源網-風電每日報,3分鐘·縱覽風電事!(12月7日)
    內蒙古錫林郭勒7GW風電項目電價確定記者獲悉,內蒙古錫盟發改委近日發文明確錫盟特高壓外送風電基地700萬千瓦外送風電項目上網電價:2016年1月1日以後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執行2016年的上網標杆電價0.47元/千瓦時(含稅);2年核准期內未開工建設的項目不得執行該核准期對應的標杆電價;2018年底之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0年底前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不再補貼。
  • 低風速區域風電開發背景、特點及項目開展要點詳解
    風向及風速的變化影響前期風資源評估準確性,從而影響項目整個前期工作。 3.地理條件複雜導致項目土建工程投資比重高 我國中東部和南部地區民居、交通、線路、地質、環保等信息相對更複雜,地形起伏大,多丘陵、水系和山區,風機安裝平臺和場內道路設計較複雜,施工整體條件差、代價高,土建工程投資在總投資中的比重較高。
  • 秦海巖:風電「間歇性」真會影響電網安全嗎
    理論上,隨著風電場裝機容量的增加以及空間分布區域的增大,風電功率的相對波動也會變得越來越平緩,具有明顯的「平滑」效應。  既然傳統火電、水電和核電的供電和用電都可能隨時發生變化,只單純地說風電的「波動性」可能造成電網的「不穩定」,就既不準確、也有失公平。他們之間只存在程度的區別,而不是性質的區別。作為從業者,我們應該做的是更多考慮如何預測、管理和改善這種電力系統天然的不穩定性,並採用合適的工具來提高可靠性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