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透露啥信號?

2021-01-15 新浪財經

來源:能源一號

發展十數年,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終於一朝騰飛,不僅年新增裝機量突破GW級,各省新增核准及開建的容量亦已達到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海上風電大風機賽道的角逐日漸激烈,第一梯隊整機商投入的大兆瓦機組產品集中落地。

4月28日,金風科技(002202.SZ)8 MW海上風電機組完成樣機吊裝。

6月8日,上海電氣(601727.SH)8 MW海上風電機組實現「黑啟動」發電。

6月16日,太原重工(600169.SH)在2019年的年報中披露,其8 MW海上風機已通過設計認證,正式擠入擁有8 MW及以上海上風機的整機企業行列。

而7月7日,明陽智能(601615.SH)發布其最新的11 MW海上風機,一舉再次刷新中國最大風機容量紀錄,此機型功率僅次於西門子歌美颯的14MW與GE的12MW,為目前全球第三大海上風機。

國際國內海風巨頭持續研發大風機為哪般?

從海上風電開發較為成熟的歐洲市場來看,目前裝機的主流海上風電機組已經從過去的6MW提升至8MW,而10MW+的機型也越來越多地受到了海上風電開發商的青睞。

5月19日,西門子歌美颯發布14MW海上直驅風機,型號SG 14-222 DD,葉輪直徑達222米,成為目前全球正式發布的最大容量風電機組。據悉,此款機型樣機將於2021年下線,而上市時間則為2024年。

目前海上風機單機容量排名全球第二的是GE12MW機型。此機型已於2019年11月在美國馬塞諸塞州進行了測試,同年已獲海上風電開發巨頭沃旭集團(Orsted)100臺的批量訂單。

為什麼國際國內海上風電巨頭紛紛大手筆加快步伐推出10MW+機組呢?

據行業資深人士介紹,風機成本佔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成本約40%。風機的不斷優化使得海上風場的造價有了顯著的降低,關鍵基於兩點:一,風機本身的單位成本持續下降,十年間此項成本降幅達50%;二,更為重要的是,風機單機功率越大,所需機位點越少,非風機成本越低。亦即,項目單位均攤的非風機成本越低。

我們以一個200MW海上風場為例,對比50臺4MW機組和25臺8MW機組兩種方案:使用8MW機組所需機位點從50個降低至25個,整體基礎及塔筒造價將直接大幅下降!同時,項目整體建設周期將大幅縮短,亦即大幅降低了吊裝平臺的租賃時長及費用!

不難測算,幾個關鍵因素疊加對項目的非機組成本下降作用幅度可達30%-50%。即使假設風機本身成本不變,風場整體建設成本下降路徑已經清晰可見。過去的數年裡,海上風機主流單機功率穩步提升至5MW以上,不僅風機單機功率越來越大,風輪直徑也越來越大,塔筒也越來越高了。

摩爾定律揭示了技術進步的速度,以上分析不難看出,風電領域也存在類似規律:風機價格持續降低,而功率及性能均持續提升。為了滿足這一系列變化,風機本身則從軟體到硬體都需要進行一系列升級。

國際巨頭先行試水,深遠海開發近在眼前

2020年7月24日,明陽智能(601615.SH)披露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獲得證監會核准批覆,募集資金總額不超59億元,其中10MW級海上漂浮式風機設計研發項目備受關注,此舉被認為是公司高調進軍漂浮式海上風電領域的信號。

無獨有偶,7月24日下午,海南省政府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在海口舉行工作座談,並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此舉又透露了什麼信號?

由陸地向海上風電拓進,由近海向深海風資源探索,由海上固定式向漂浮式創新,風電行業的新浪潮已然掀起。漂浮式風電,被稱為下一代海上風電新技術。當近海資源開發逐漸飽和,海上風電的發展勢必走向風資源更豐富的深遠海,而漂浮式風電技術的應用將使可利用的海上風力資源擴大十倍,從而在能源轉型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實現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提出的將氣溫上升控制在1.5℃以內的目標。

漂浮式風機有著巨大的市場潛力,它能被安裝在固定基礎風機無法到達的水域,從而使可利用的海上風電資源擴大十倍。截止2019年底,全球共安裝了65.7 MW的漂浮式海上風機,分布於英國、日本、葡萄牙、挪威和法國。

根據目前已規劃的項目,GWEC預測到2030年將會有6.2GW的漂浮式海上風機投入使用,但如果相關成本下降的趨勢加快,屆時的裝機有可能達到19GW。

從國內市場來看,前有整機企業開發漂浮式風電技術,後有開發企業擬開發遠海風電,而國內首個漂浮式試驗風場亦已完成招標。結合國際市場的試驗結果與國內市場的實際開發利用情況,不難看出,漂浮式海上風電市場已經呼之欲出。

展望未來,漂浮式風電規模化商用後,還可以與海上油氣平臺結合,亦可以考慮通過海上風電制氫。不僅有助於實現海上風場的附加收入,也可以推動重工業和交通運輸業實現低碳和環保目標。

相關焦點

  • 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很好,很難!
    「預計『十四五』時期,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投資造價還能下降16%左右,單位千瓦平均投資下降至13000-15000元。」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新能源綜合處處長胡小峰預測。未來如何降低海上風電成本將成為不容忽視的一道難題。談及海上風電發展前景,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秦海巖用「很好、很難」四個字回復記者。
  • 海上風電高速發展 或將引爆350億市場規模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我國海岸線狹長,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在政府政策的助力之下,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更是順風順水,如今已形成了巨大的風機存量市場。展望未來的市場發展,我國風電企業乃至整個行業抓住契機,將獲得更大發展。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風電運維市場營收將達350億元人民幣。
  • 海上風電配儲經濟性待考零碳未來海上風電仍需
    日前,在以「海上風電場儲能技術創新」為主題的英中海上風電系列研討會上,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儲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龍表示:「對於零碳未來,可再生能源裝機必不可少,而構建合理的海上風電轉換、存儲、輸送和利用系統,將有效解決進一步開發海上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技術瓶頸,推動高效的零碳能源系統發展。」
  • 大唐濱海風電公司:譜寫海上風電發展新篇章
    濱海風電公司雖然是集團公司一名年輕的成員,但也是集團公司系統內第一個自主開發、第一個開工建設、第一個併網發電的海上能源企業,更是重點打造的集團公司海上生產運行基地、工程建設平臺、人才培養搖籃。  2019年1月4日,該公司首臺機組併網,標誌著集團公司自主開發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開啟運營階段。按照工程進度計劃,該公司今年8月底可完成全部風機基礎沉樁和九個迴路風機併網, 10月底可完成全部風機吊裝,屆時在黃海之濱將矗立起「大唐海上矩陣」,為集團公司、海洋能源產業公司發展再增添新力量。
  • 中國海裝助力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運維提質增效我國海上風資源豐富,風電開發空間大,近兩年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呈現突破性增長。隨之而來的海上風電運維相關問題也備受關注。當前,海上風電缺乏統一的信息監管平臺,海上風電整體運行水平宏觀掌控不力,經濟效益提升不足。為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統一數據採集和整合信息通道。
  • 【聚焦海上風電】​華能建成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
    在日前舉行的第十屆中國(江蘇)國際風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江蘇省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處處長唐學文透露說,截至上個月,江蘇海上風電裝機已經達到144萬千瓦,約佔全國海上風電開發總量的70%左右,到今年底有望達到200萬千瓦。
  • 遠景能源田慶軍:只有更低的度電成本,海上風電才有未來
    他認為海上風電平價是中國風電發展的珠穆朗瑪峰,攀登海上風電平價的珠穆朗瑪,需以低度電成本為引導,需要定製化的技術創新。只有更低的度電成本,才可以與傳統能源及其它電源競爭,海上風電才能有未來。以下為田慶軍在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上的演講全文。
  • 西班牙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漂浮式風電潛力巨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外媒報導,西班牙能源部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並正在向公眾徵詢意見,以尋求有關海上風電包括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觀點。西班牙希望藉此探尋其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巨大潛力。此前,一些歐洲風電開發企業已聞風而動,早早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和示範項目。
  • 利用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專業經驗發展海上風電
    Ulstein將交付為GE海上風場設計建造風電運維船(圖:Ulstein)轉型海上風電從海上石油和天然氣轉型到海上風電就是一個很好的多元化範例,可以體現挪威的整個價值鏈。不斷擴大的市場向海上風電發展,不僅是環保方面的當務之急,也有很高的商業價值。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海上風力發電將達到100GW。
  • 海上風電成本構成
    根據在全國各個沿海省份實際開展的項目,分析各個區域海上風電項目造價,總體上來說海上風電項目單位千瓦造價均比較高。(根據海上風電項目周期,本文成本分析主要考慮項目開發建設階段投資費用)   海上風電場成本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設備購置費、建安費用、其它費用、利息。各部分佔總成本的比例不同,對總成本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1、設備購置費   現階段設備購置費(不含集電線路海纜)約佔工程成本的50%,對成本的影響較大。
  • 海外|西班牙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漂浮式風電潛力巨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預計西班牙是漂浮式海上風電大市場,幾大歐洲風電開發巨頭已提前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和示範項目。據知名海事媒體Riviera報導,西班牙能源部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並正在向公眾徵詢意見,以尋求有關海上風電包括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觀點。
  • 日本海上風電達成裡程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2月15日,在日本政府-行業海上風電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各方就日本海上風電遠期目標達成共識:2030年完成10GW,2040年完成30~45GW。會上,還根據戰略目標討論了許多細節問題,為未來日本海上風電的發展方向定下了基調——在2035年前降低8~9日元/千瓦時淨髮電成本;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政府將參與其中,以確保高效、公平、透明的海上風電招標,並推動高壓直流輸電在海上風電的應用研究;
  • 2020年全球及中國風電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國內風電地位顯著提高領先...
    根據GWEC的預測,未來5年全球將新增超過355GW裝機容量,在2020-2024年間每年新增裝機容量均超過65GW。作為風電的重要組成部分,海上風電在技術和政策的支持下快速發展,並大力加快全球風電開發進程。因海上風力資源豐富且風源穩定,將風電場從陸地向海上發展在全球已經成為一種新趨勢。
  • 深遠海正逐步成為風電產業新的「角鬥場」
    如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4月30日公布了《上海市2020年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重點工作安排》,明確表示推進奉賢海上風電項目和臨港海上風電基地建設,推進深遠海域海上風電和分散式風電開發試點示範。廣東省能源局也與近日印發《廣東省培育新能源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1-2025年)》在行動計劃中也表示,將重點開展深遠海遠距離輸電技術、漂浮式等新型風機基礎等領域研發和示範。
  • 海上風電成本構成和價格趨勢
    海上風電發展現狀自1991年全球第一座海上風電場Vindeby風電場項目在丹麥開始運行以來,歐洲海上風電發展已經走過了25餘年,已經形成了從海上風電開發、裝備製造、勘測設計、安裝施工以及運行維護完整的產業鏈,據英國皇家財產局編制的《成本下降監測框架》(CRMF)顯示,隨著技術的進步,規模效應的顯現
  • 海上風電8榜單:11省總規劃核准31.03GW、4MW仍是王牌機型、5大整機...
    遠景能源、金風科技、明陽智能和中國海裝分列二到五位。截至2019年底,中國海上風電整機製造企業共11家,外企2家。其中累計裝機容量超過600MW的有上海電氣、遠景能源、金風科技和明陽智能,這4家企業的海上風電機組累計裝機量佔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的89.5%,上海電氣以41.4%的市場份額領先,是當前海上風電市場裝機規模最多的風電整機商。
  • @風電人,你們想要的十四五風電「藏寶圖」來了!
    海上風電截止2020年6月底,海上風電累計裝機699萬千瓦。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海上風電是風電未來發展的又一主戰場。沿海地區經濟發達、電力負荷較高,消納能力強,風電年利用小時數較高,東南沿海省份都在爭相發展海上風電產業。
  • 未來十年我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未來十年我國將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 2020-12-16 09:43:00   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
  • 風電版圖大變局:上海電氣欲收購全球海上風電霸主?
    2020年初,上海電氣正式宣布擬將其控股子公司電氣風電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並希望通過此次分拆,使其風電業務的發展與創新進一步提速。「近年來,上海電氣確實想要尋求轉型,但目前他們的風電技術還支撐不了其野心。」業內資深人士凌琛告訴記者。電氣風電招股書顯示,其產品技術路線為產品許可、二次開發、戰略合作與自主研發齊頭並進。
  • 海上風電「路條」頻現 2015年目標完成存疑
    按照《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吉瓦;到202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吉瓦,中國海上風電醞釀著千億元的巨大市場。  雖然上述一系列項目拿到「路條」並付諸實施,預示著我國海上風電發展出現提速跡象,但是由於存在重重障礙,一些業內人士針對既定目標實現一事仍然表現出了一絲憂慮之情,希望能夠借鑑歐洲先進國家的經驗,推進我國海上風電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