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配儲經濟性待考零碳未來海上風電仍需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有報告稱,在全球多數市場中,風電配儲項目的經濟性都表現不佳,只有少數市場中存在可行的「風電+儲能」商業模式。

日前,在以「海上風電場儲能技術創新」為主題的英中海上風電系列研討會上,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儲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龍表示:「對於零碳未來,可再生能源裝機必不可少,而構建合理的海上風電轉換、存儲、輸送和利用系統,將有效解決進一步開發海上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技術瓶頸,推動高效的零碳能源系統發展。」

零碳未來海上風電不可或缺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已有多家研究機構發布成果稱,今年全球碳排放量較去年將出現下降,2019年可能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達峰之年,在此情況下,經濟「綠色復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近幾個月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在內,都已公布未來淨零排放目標,全球減碳進程也進一步提速。

丁玉龍在會上介紹稱,全球海上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在零碳目標的推進下,到2050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預計將達到521吉瓦。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測算,到2042年,海上風電預計將成為歐洲地區第一大電源。

「近年來,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不斷下降,在美國,海上風電成本預計將降至與光伏發電相當,而中國海上風電成本預計將有更大降本空間。」丁玉龍在會上表示,「然而,從全球範圍來看,都存在著能源資源豐富區遠離負荷中心的問題,時間維度上也存在不匹配,這催生了可再生能源配儲的應用場景。」

海上風電鮮有配儲

蘇格蘭Aqua Power公司執行長Andrew Skocz在會上指出,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高度的間歇性,同時也存在可預測性不強,供需平衡難以實現等問題。他指出:「從全球範圍內來看,目前海上風電配備儲能的批量部署相對陸上風電以及光伏領域較少,而海上風電配備儲能的技術發展也存在一定空白。」

丁玉龍也指出,目前,各國海上風電項目都往往採用高壓交流輸電併入電網,但海底電纜投資維護成本相對較高,海上風電也可能因不具備儲能功能而缺乏一定的靈活性。

記者了解到,跨國能源企業沃旭(Orsted)開發的英國海上風電場Burbo Bank曾在2017年前後嘗試部署儲能設施,這一項目也被視作全球首個海上風電配儲項目。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海上風電配儲項目仍寥寥無幾。

據了解,當前陸上風電以及光伏配備的儲能,主要以電化學以及抽水蓄能等技術路線為主,部分地區則在嘗試研究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路線。但在Andrew Skocz看來,總體上講,目前海上風電配備的儲能系統仍面臨著系統效率不夠高的問題。

經濟效益是主要考量因素

Andrew Skocz指出,儘管當前全球儲能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儲能需求日益增加,但儲能領域也面臨著整體效益難以提高的困境。

「具有可持續發展空間才能夠實現普及,對於儲能系統來說,需要關注的因素包括充放電速度、充放電次數等。實現大規模應用的儲能技術也應該有足夠的資源供應,例如大型陸上儲能面臨著佔地較大等問題,而鋰電儲能則可能面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Andrew Skocz說。

彭博新能源財經也於近日發布報告稱,在全球多數市場中,風電配儲項目的經濟性都表現不佳,只有少數市場中存在可行的「風電+儲能」商業模式。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稱,如果風儲項目僅用於單個應用場景,則經濟效益偏低;若項目能投入多個應用場景,經濟效益會大大改善。

丁玉龍則指出,如果能夠將儲能系統與供電、供熱等應用相結合,可能將構建更加高效的能源系統。「整合海上風電、潮汐能或波浪能發電的液態空氣平臺可能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案,液態空氣也可以使用氫氣、甲醇等其他燃料,基於這一平臺,應用場景將包含儲氫、儲氨、LNG等,實現海上能源運輸。」

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稱,儘管風電配備儲能這一領域迄今為止發展緩慢,但隨著電網要求不斷變化、支持政策持續湧現和經濟性日趨改善,風儲市場未來有望迎來增長。

然而,對於國內而言,也有業內專家認為,考慮到當前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現狀,要配備儲能甚至更加多元化的設計,過高的成本對於企業來說將難以承受。一位不具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隨著國內可再生能源不斷降本,目前光伏以及陸上風電已能夠實現平價,與之相比,海上風電競爭力已稍顯不足,對於國內海上風電項目,大規模配備儲能設施尚無必要。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相關焦點

  • 中國再次成為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最多的國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2020年3月19日,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的最新數據,全球海上風電2019年新增裝機6.1GW,再次創下了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記錄,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35.5%(2018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
  • 【聚焦海上風電】​華能建成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
    據了解,對於海上風電運維成本而言,海上風電施工和運維平臺發揮著重大影響。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正在運營、建造以及將要設計和投入運營的海上風電平臺和船型大概30艘左右。  中國船級社海洋工程技術中心海上風電主管唐廣銀認為,未來海上風電安裝平臺的趨勢,一是適應未來越來越深的水深,二是主吊的能力越來越大,三是甲板面積不斷加大,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 中交三航局發力深遠海域的海上風電安裝和運維裝備,佔國內海上風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在全球倡導低碳經濟的背景下,風能正成為綠色能源的主角。日前,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公布了最新《全球風能報告》:2019年,中國以1.98GW再次成為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最多的國家。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迅猛,沿海省市相繼擁有了海上風電場。
  • 日本海上風電達成裡程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2月15日,在日本政府-行業海上風電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各方就日本海上風電遠期目標達成共識:2030年完成10GW,2040年完成30~45GW。參加會議的有包括經濟產業大臣、國土交通大臣的政府代表,以及能源行業代表。
  • SSE同意向道達爾出售蘇格蘭海上風電項目51%股權
    國際新能源網訊:近日,SSE Renewables就蘇格蘭海岸1075MW Seagreen海上風電項目達成融資協議。此前,該公司同意向道達爾(Total)出售該項目51%的股份。該項目將需要總投資約30億英鎊,其中包括約5億英鎊的海上傳輸資本支出。除出售收益外,該項目約2.5億歐元的歷史資本投資將在項目融資結束時全部返還給SSE。預計在2020-2022年期間,SSE未來的股權投資總額將在8.5億歐元左右,預計在2020/2021財年的股權投資總額將不到5000萬歐元。
  • 海上風電成本構成
    根據在全國各個沿海省份實際開展的項目,分析各個區域海上風電項目造價,總體上來說海上風電項目單位千瓦造價均比較高。(根據海上風電項目周期,本文成本分析主要考慮項目開發建設階段投資費用)   海上風電場成本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構成:設備購置費、建安費用、其它費用、利息。各部分佔總成本的比例不同,對總成本的影響也不盡相同。   1、設備購置費   現階段設備購置費(不含集電線路海纜)約佔工程成本的50%,對成本的影響較大。
  • 亞馬遜與Ørsted籤署歐洲最大海上風電PPA
    總部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的技術公司亞馬遜已與全球海上風電領先企業Ørsted籤訂了為期十年的公司購電協議,以從Ørsted在德國計劃的900MW Borkum Riffgrund 3海上風電場中獲得250MW的發電量。
  • 大唐濱海風電公司:譜寫海上風電發展新篇章
    :一方面受全球海上風電大環境影響,國內僅有的十數艘海上風電專用施工船早已被鎖定一空;另一方面開工以後海洋極端氣象頻發,平均可施工窗口期創歷史新低。,將安全管理、質量管理融入到海上風電日常建設之中。為提高海上升壓站實用性、可靠性和維護便利性,濱海風電公司先後在海上升壓站設備布置、結構模塊、暖通系統、舾裝等方面進行多項優化設計,累計降低海上升壓站鋼材使用量500餘噸,節約建造成本1000餘萬元。建成後的濱海風電公司海上升壓站,被江蘇省質檢中心站評為「國內海上升壓站最佳」。
  • 海上風電成本構成和價格趨勢
    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本文重點介紹中國海上風電成本構成、與陸上風電成本差異以及成本變化趨勢,通過對設備購置費中風電機組、海纜、海上升壓站,建安費用中施工、安裝等費用的測算,明確海上風電成本控制的關鍵點。,預計到2025年歐洲海上風電投資成本將在2015年的基礎上下降35%-40%,海上風電逐步成為歐洲主要國家未來新能源開發的重點之一。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除了棄風制氫,棄風壓縮空氣儲能也是一種可行的技術方案,廣東沿海分布有大量的適合建造地下儲氣庫的花崗巖,可建設海上風電—壓縮空氣儲  2月27日,荷蘭殼牌宣布啟動歐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制氫項目(NortH2),NortH2項目計劃在荷蘭Eemshaven建設大型制氫廠,將海上風電轉化為綠氫,同時在荷蘭和西北歐建立一個智能運輸網絡,通過Gasunie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將80萬噸綠氫用於工業以及消費市場
  • 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很好,很難!
    海上風電真正快速發展始於2014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印發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的通知》之後,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國海上風電製造、建設、運維技術水平均不斷提高,呈現發電成本逐年下降、裝機規模不斷上升的趨勢。從近期開標的多個海上風電項目來看,中標者申報電價均在0.75元上下。
  • 海上風電:搶裝潮引發棄風隱憂
    為解決海上風電產業鏈難題,探索海上風電平價實現路徑,12月4日至6日,「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為主題,邀請製造企業代表探討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創新思路,助力海上風電成功降本,走向平價。
  • RSTED與亞馬遜籤署歐洲最大海上風電購電協議
    亞馬遜日前與全球海上風電領軍企業RSTED籤署了一項為期10年的企業購電協議,將從RSTED在德國的90MW海上風電場剝離250MW的電量,預計將於2025年投入運營。這項協議將有助於亞馬遜實現到2030年100%可再生的目標,也是到204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計劃的一部分。
  • 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倩)16日12時28分,隨著最後一臺機組的併網,中廣核新能源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0.1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3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88萬噸。
  • 海外|西班牙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漂浮式風電潛力巨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預計西班牙是漂浮式海上風電大市場,幾大歐洲風電開發巨頭已提前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和示範項目。據知名海事媒體Riviera報導,西班牙能源部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並正在向公眾徵詢意見,以尋求有關海上風電包括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觀點。
  • 遠景能源田慶軍:只有更低的度電成本,海上風電才有未來
    遠景能源田慶軍:只有更低的度電成本,海上風電才有未來 8 月 27 日,遠景能源高級副總裁田慶軍在第五屆全球海上風電大會上發表演講。
  • 中國海裝助力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8月20-21日,第七屆中國風電後市場交流合作大會暨2020中國海上風電運維專題論壇在江蘇無錫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主辦,德力佳傳動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承辦,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參與協辦。
  • 海上風電未來發展,國電投將設海南總部開發遠海風電透露啥信號?
    來源:能源一號發展十數年,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終於一朝騰飛,不僅年新增裝機量突破GW級,各省新增核准及開建的容量亦已達到歷史新高。今年以來,海上風電大風機賽道的角逐日漸激烈,第一梯隊整機商投入的大兆瓦機組產品集中落地。4月28日,金風科技(002202.SZ)8 MW海上風電機組完成樣機吊裝。
  • 西班牙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漂浮式風電潛力巨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據外媒報導,西班牙能源部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並正在向公眾徵詢意見,以尋求有關海上風電包括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觀點。西班牙希望藉此探尋其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巨大潛力。此前,一些歐洲風電開發企業已聞風而動,早早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和示範項目。
  • 海上風電運維的四大挑戰和八項建議
    這也是海上風電投資開發商重點關注的問題。 本文將通過對目前海上風力發電機組運維現狀的分析,提出其未來的發展策略。海上風電場整體運行維護成本較高,是同等裝機容量陸上風電場的2倍以上,一方面是海上風電特殊環境影響(如高鹽霧高溼度對設備的影響,天氣因素對維修窗口期的影響)造成設備可靠性差、故障率高、維修周期長、維修工藝複雜,另一方面也受到機組可靠性尚未充分驗證、運維團隊專業性還需提升、遠程故障診斷和預警能力還不健全等因素影響。 1、海上風力發電機組的可靠性尚未充分驗證,故障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