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裝助力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2020-12-22 國際能源網

8月20-21日,第七屆中國風電後市場交流合作大會暨2020中國海上風電運維專題論壇在江蘇無錫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主辦,德力佳傳動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承辦,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參與協辦。

此次大會以「創新引領,提質增效」為題,旨在推動風電後市場高質量發展,促進行業交流與合作,為期兩天的論壇共吸引500餘名嘉賓參會。在專題論壇中,中國海裝大數據專家以「中國海裝診斷預警微服務平臺」為題,同與會者做精彩分享。

以需求為導向,以創新運維提質增效

我國海上風資源豐富,風電開發空間大,近兩年國內海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呈現突破性增長。隨之而來的海上風電運維相關問題也備受關注。當前,海上風電缺乏統一的信息監管平臺,海上風電整體運行水平宏觀掌控不力,經濟效益提升不足。為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統一數據採集和整合信息通道。以數據採集,數據價值的分析和挖掘以及信息整合為目的,立足優化和規範風電數據,建設風電產業大數據監控管理平臺,實現全方位涵蓋風電場詳細數據的分析智能的需求。

中國海裝以需求為導向、結合實際,研製有效解決方案。即通過對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建立多個數據分析挖掘診斷預警模型系統,開發智能運維排程管理服務,通過數據共享及分析替代傳統人為管理模式,力爭減少偏差率、降低運維成本,保障陸上特別是海上風電的可持續發展。目前,中國海裝已搭建海裝大數據應用層微服務平臺——診斷預警平臺,即對風電機組進行健康評估,實現預防性運維;通過機理結合統計分析進行故障預警並推送運維,實現自動閉環驗證;對風電成實現集群分析後評估,以獲得發電量提升方案。該風電診斷預警平臺成作為中國海裝「海上風電運維樞紐中心」以創新平臺模式實現海上風電運維的提質增效。

以技術為推手,以智慧運維提質增效

當前,中國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面臨困難和挑戰,為確保海上風電場的有效運維、安全管理及實現老舊機組的改造和優化,與會專家們分別提供了有效的整體及專項解決方案助推海上風電運維事業的穩步發展。結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雲平臺以全生命周期運維服務、創新完善風電機組質保模式、建立診斷預警微服務平臺、精細化運營等創新技術實現海上風電的智慧運維與提質增效。

下一步,中國海裝風電診斷預警平臺將結合當前的5G技術,以雲平臺為支撐,實現海化生態圈,涵蓋自然的風電資源、實驗測試平臺、製造及供應鏈、運營管理平臺、運行維護平臺及數字孿生仿真平臺。

為了更充分的探討交流後市場運行維護經驗,本次大會還特別設立了論文徵集活動。中國海裝技改技術團隊撰寫的參評論文《基於風電場快速頻率響應方案的研究與實現》從百餘篇論文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七屆中國風電後市場交流合作大會優秀論文。

隨著中國風電的飛速發展,後市場新的機遇與挑戰已經到來。未來,中國海裝將著力提升後市場服務水平,從製造型向製造服務型轉換。開拓技改服務市場,提升盈利能力;打造協同服務平臺,加強物資保障和技術支持;重點抓好海上風電運維工藝優化,加快海上智能運維平臺建設,增強風電後服務競爭優勢,為全球客戶實現「好發電、發好電、多發電」目標提供最優質的服務保障,以實際行動踐行央企的責任和擔當,為國家能源轉型、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王滿昌:從...
    中國海裝將不忘初心、潛心耕耘,持續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引領行業進步,助推國家能源結構向深度 「脫碳」轉型。王滿昌介紹,該項目面向中國複雜的海洋環境,產學研用協同攻關十年,在大型海上風電整機一體化設計、關鍵零部件研製、智能控制、測試評估與智能運維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創新突破。
  • 海上風電運維的四大挑戰和八項建議
    截至2019年底,全球共有23個在建海上風電項目,共7GW,其中13個項目在中國,全球已投運海上風電場共146個。全球共有10個已投運、在建、規劃中的浮式海上風電項目(不包括示範項目),超過1GW。 綜上,海上風電發展已經受到了全球的重視,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與此同時,由此衍生出來的海上風力發電機組併網發電後的運維相關問題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海上風電:搶裝潮引發棄風隱憂
    為解決海上風電產業鏈難題,探索海上風電平價實現路徑,12月4日至6日,「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以「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為主題,邀請製造企業代表探討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創新思路,助力海上風電成功降本,走向平價。
  • 海上風電高速發展 或將引爆350億市場規模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我國海岸線狹長,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在政府政策的助力之下,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更是順風順水,如今已形成了巨大的風機存量市場。展望未來的市場發展,我國風電企業乃至整個行業抓住契機,將獲得更大發展。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風電運維市場營收將達350億元人民幣。
  • 華銳風電首席技術官華青松:「十三五」海上風電一千萬MW宏偉目標...
    同時,在海上風電防腐、可靠性和運維的便利性,包括運維的成本等等,通過我國風電行業的技術研發和攻關,今天來說這幾方面的技術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2016-06-28 14:19 ] [華青松]第二,華銳風電裝了大量的風機,有1萬臺的風機需要運行維護,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利潤和利益。第三,我們的國家裝機容量在去年已經達到世界第一了,市場的潛力也是非常大的。
  • 【聚焦海上風電】​華能建成亞洲最大海上風電場
    >  伴隨中國風電存量市場的增長,陸上風電運維已經成為風電產業重要的後市場。  據介紹,作為我國海上風電開發的主戰場之一,江蘇在推進海上風電發展過程中始終堅持5個注重:注重規劃引領、注重政策創新、注重示範創新、注重標準規範、注重產業支撐。  對於海上風電發展的先行者江蘇來說,伴隨著大規模的海上風電項目投運,也將開啟海上風電運維市場。江蘇海上風電的運維經驗也將成為今後我國海上風電運維的重要參考。
  • 預見2019:《2019年中國風電運維產業全景圖譜》
    中國風電裝機引領全球增長   根據全球風能協會(GWEC)統計數據,2018年中國新增陸上風電裝機容量為21.2GW,新增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為1.8GW,新增陸上風電跟海上風電裝機均位列全球第一,新增風電裝機容量佔全球新增風電裝機的44.83%,佔比接近一半。
  • 大唐濱海風電公司:譜寫海上風電發展新篇章
    大唐國信濱海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隸屬於中國大唐集團海洋能源產業公司。按照「幹就幹一流的事,幹就幹成一流」總要求,該公司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以完善機制為抓手,以推進管理為先導,全面深化海上風電體系化研究,積極推動工程建設進度。
  • 中交三航局發力深遠海域的海上風電安裝和運維裝備,佔國內海上風電...
    中交三航局工程管理部執行總經理沈火群告訴記者,10多年來,三航局領先的海上施工能力有效支撐了海上風電板塊業務的全面開拓,至今已累計完成16個海上風電場建設,目前有23個海上風電場項目在建,佔有國內海上風電市場60%左右的份額,成為海上風電裝備領域主要裝備供應商。
  • 解局風電「新抱團時代」:風電民企誰朋友圈最多?誰與央企關係最深?
    根據協議,雙方將按照「目標落地由近到遠、合作領域由點及面、推進順序由淺入深」的工作原則,共同致力於打造「戰略協同、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持續長久」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在機制創新、技術創新、資金融通、成本管控方面互補互促,共同做好國內外市場開發;同時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在存量資產提質增效、設備採購、智慧化風電場建設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推動雙方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 利用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專業經驗發展海上風電
    為了實現這一能源轉型,通過多元化業務培育進入新市場或行業的能力至關重要。可以利用現有領域的專業經驗,相互協作,在新領域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Ulstein將交付為GE海上風場設計建造風電運維船(圖:Ulstein)轉型海上風電從海上石油和天然氣轉型到海上風電就是一個很好的多元化範例,可以體現挪威的整個價值鏈。
  • 彰顯國產化風電技術實力 華銳風電亮相2020北京國際風能展
    作為國內老牌風電企業、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銳風電」)隆重亮相了本屆展會。圍繞「引領綠色復甦,構築更好未來」大會主題,華銳風電與國內外風電行業相關領導、專家,共同探討新興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共話我國風電綠色高質量發展未來。
  • 平價時代漸行漸近 海上風電該如何前行?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衛東在日前舉行的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上表示,海上風電發展只有堅持以創新為動力,共建創新鏈、共享價值鏈、共制產業鏈,才能在平價上網時代找到發展的新路徑。
  • 預見2021:《2021年風電運維行業產業鏈全景圖》
    在2020年前三季度,風電三季度裝機增速加快,海上風電裝機增速放緩。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累計裝機2.23億千瓦,同比增長12.9%;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1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750萬千瓦。
  • 海上風電發展前景:很好,很難!
    海上風電真正快速發展始於2014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印發全國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方案(2014-2016)的通知》之後,經過五年的努力,我國海上風電製造、建設、運維技術水平均不斷提高,呈現發電成本逐年下降、裝機規模不斷上升的趨勢。從近期開標的多個海上風電項目來看,中標者申報電價均在0.75元上下。
  • 製造商CTO圓桌論壇: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
    製造商CTO圓桌論壇,以「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為主題,邀請製造商企業家代表探討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創新思路,助力海上風電走向平價。 我們說平價不是一句話,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周期,從明陽目前的技術發展狀況來看,我認為在「十四五」期間或者「十四五」末達到平價從技術上、技術創新、成本下降來看應該可以看得到,只有平價以後才可以發展得更快,如果總是靠補貼國家在財政各方面可能還會對市場化的過程限制性更大一些,走向市場走平價是海上風電的必然之路。
  • 風電版圖大變局:上海電氣欲收購全球海上風電霸主?
    2020年初,上海電氣正式宣布擬將其控股子公司電氣風電分拆至上交所科創板上市,並希望通過此次分拆,使其風電業務的發展與創新進一步提速。「近年來,上海電氣確實想要尋求轉型,但目前他們的風電技術還支撐不了其野心。」業內資深人士凌琛告訴記者。電氣風電招股書顯示,其產品技術路線為產品許可、二次開發、戰略合作與自主研發齊頭並進。
  • 重慶造齒輪箱登陸國內最大容量海上風電場 重齒公司交付中國海裝首...
    上遊新聞記者從江津區德感工業園發展中心了解到,由中國船舶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重齒公司」)自主研製的中國海裝首臺6.2兆瓦齒輪箱樣機順利完成交付。6.2兆瓦齒輪箱的用途何在?重齒公司負責人介紹,中國海裝首臺6.2兆瓦齒輪箱是5兆瓦齒輪箱機組的升級款,該機組將運往已投產的國內最大容量海上風電場——華能如東海上風電項目,與重齒公司另外70餘臺5兆瓦齒輪箱機組一起御風逐海。「6.2兆瓦齒輪箱我們以前從未生產過,具有設計難點多,工藝要求複雜等主要問題。」
  • 預見2021:《2021年風電運維行業產業鏈全景圖》(附發展現狀、競爭...
    在2020年前三季度,風電三季度裝機增速加快,海上風電裝機增速放緩。截止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累計裝機2.23億千瓦,同比增長12.9%;其中陸上風電累計裝機2.16億千瓦、海上風電累計裝機750萬千瓦。
  • 海外|西班牙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漂浮式風電潛力巨大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預計西班牙是漂浮式海上風電大市場,幾大歐洲風電開發巨頭已提前布局漂浮式海上風電技術和示範項目。據知名海事媒體Riviera報導,西班牙能源部將制定海上風電路線圖,並正在向公眾徵詢意見,以尋求有關海上風電包括漂浮式海上風電發展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