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局風電「新抱團時代」:風電民企誰朋友圈最多?誰與央企關係最深?

2020-12-20 騰訊網

平價前夕,各大風電整機廠商之間競爭愈發激烈,抱團發展成為了大家的共同選擇!

與實力超群的國企相比,民營風電企業全靠自己摸爬滾打,在市場變局中抗風險能力往往成為決定企業生死的關鍵因素。

為了更好迎接未來挑戰,民營風電企業紛紛選擇了抱團各大電力央企。或籤署重大戰略合作協議,或深度股權合作綁定「金主爸爸」,在合縱連橫中圈定戰略夥伴,在攜手抱團中尋求更快更好發展。

就2020年以來,風電整機廠商第一梯隊中民營企業的戰略性陣營合作,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做了特別梳理,以供參考:

金風科技:龍源電力、中廣核、三峽集團...

金風科技是當之無愧的風電整機廠商龍頭老大。2019年其新增吊裝容量8.01GW,中國市場份額為28%。今年以來,在已明確的深度合作單位數量上,金風科技的「朋友圈」在繼續擴大。

華夏能源網統計發現,截至目前,金風科技已與3家大央企(龍源電力、中廣核新能源和三峽新能源)確立合作夥伴關係:

5月19日,金風科技與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在京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根據協議,雙方將按照「目標落地由近到遠、合作領域由點及面、推進順序由淺入深」的工作原則,共同致力於打造「戰略協同、優勢互補、互惠互利、持續長久」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在機制創新、技術創新、資金融通、成本管控方面互補互促,共同做好國內外市場開發;同時整合產業鏈上下遊資源,在存量資產提質增效、設備採購、智慧化風電場建設等方面全面深化合作,推動雙方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與金風科技的籤約儀式上,龍源電力黨委書記、董事長賈彥兵表示:多年來,金風科技一直與龍源電力保持著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在建設世界一流新能源公司的過程中,龍源電力需要引入金風科技這樣的高認同感、高匹配度、高協同性的戰略合作夥伴。

同時,賈彥兵強調:與金風科技的合作基礎紮實、潛力巨大、前景廣闊,得到了國家能源集團的高度認可,是龍源電力用實際行動落實集團總體戰略的重要舉措。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了解到,目前,國家能源集團正在加快向「清潔化」轉變,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力度。截至2019年底,國家能源集團清潔能源裝機總量為6125.4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4115萬千瓦。

國家能源集團的目標是,到2021年新能源發電裝機增長率不低於20%。按此測算,到2021年底,國家能源集團的清潔能源裝機總量要達到8820.58萬千瓦。國家能源集團與金風科技的深度合作,未來潛力依然巨大。

不僅是龍源電力,金風科技與另一央企巨頭中廣核的合作關係也相當深厚。

9月14日下午,金風科技總裁曹志剛一行拜會中廣核新能源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亦倫。雙方在2020年保電價項目資源保障、存量資產高效運營、後服務市場合作與創新以及平價時代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全面深度交流,達成系列重要共識,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在與金風科技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前的座談會上,中廣核新能源執行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李亦倫表示:金風科技是中廣核新能源最大的風電機組整機供應商。作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雙方高度互信,持續深化合作,在行業整體搶裝背景下,目前戰略合作取得良好效果。作為行業領軍企業,雙方有責任和義務在新形勢下主動創新,共同開創平價時代合作共贏新局面,引領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李亦倫強調:希望金風科技作為戰略合作夥伴,全力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是繼續加強溝通和交流,全力保障2020年中廣核新能源保電價項目設備的如期交付。二是繼續保持重質量重服務的合作理念。三是加強存量資產高效運營和後服務市場的合作與創新。四是藉助中廣核(北京)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廣闊合作平臺,按照「共生、共享、共贏」原則,打造新合作與發展路徑,爭取早日結出碩果。五是對後期平價、競價、大基地等項目合作要儘早布局並制定系統性方案,共同面對未來機遇與挑戰,攜手實現新形勢下共同發展。

除了以上兩家,金風科技與公司第四大股東、持其10.53%股的三峽集團的合作,更是緊密。11月24日,三峽新能源與金風科技在京座談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在籤約儀式前,三峽新能源與金風科技均表示,要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每年合作開發項目規模不低於50萬千瓦。

三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趙國慶表示,希望雙方通過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以風力發電機組設備業務為主的新能源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推動風電行業高質量發展。

從這些實力央企的合作關係上可見,金風科技的客戶關係之強,非一般風電企業可比。在三大央企的助力下,金風科技的十四五時期市場銷售前景可以樂觀以待了!

遠景能源: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

今年7月,龍源電力與遠景科技集團在京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戰略協議,雙方將按照「戰略協同、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合作原則,在智慧能源、儲能、制氫、電力市場交易和綜合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度合作,利用龍源電力的專業管理和遠景的技術創新優勢,通過建立合資公司,探索麵向未來能源變革的各種可能場景,創新商業模式和技術模式,同時將合資公司打造成為混合所有制標杆企業。

華夏能源網了解到,在此前,龍源電力與遠景能源已有過多次深入合作。雙方在安徽來安風電項目的合作,開啟了我國低風速風電發展的新篇章;在加拿大德芙林的合作,建成了我國第一個海外商業風電項目,打造了風電「走出去」的樣板工程。

在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上,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黨委書記、董事長賈彥兵表示:通過長期穩定的友好合作,雙方建立了牢固的互信關係和深厚的友誼。遠景能源也是龍源電力在建設世界一流新能源公司的過程中,需要引入的高認同感、高匹配度、高協同性的戰略合作夥伴。

遠景科技集團CEO張雷表示:隨著新能源進入平價時代,雙方再次高度一致看到了未來能源高質量發展、智能化和清潔低碳轉型的大勢所趨。期待這個新的戰略開始,合資公司有能力也有信心突破創新、有所擔當,開闢一片藍海,引領和迎接中國能源轉型和可再生能源美好時代的到來。

2019年,遠景能源風電新增吊裝容量5.42GW,以19%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雙方以合資公司的形式進行合作,顯然要比一般的客戶合作關係要深。在龍源電力等眾多央企合作夥伴的加持下,遠景能源的風電「遠景」值得期待!

明陽智能:中國三峽、中國華能...

明陽智能在海上風電業務「押寶」較多,在技術創新和產品開發上得到了央企的青睞。

今年1月7日,明陽智能與中國三峽籤定「海上風電框架合作協議」。根據雙方共同籤署的海上風電框架合作協議,明陽智能和中國三峽將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攜手在海上風電、陸上風電、風電產業升級、科技創新、聯合出海等相關領域開展更加深入廣泛的合作,持續深化雙方在海上風電領域的全方位戰略合作,共建海上風電開發戰略新聯盟。

11月20日,明陽智能與中國華能籤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啟動協議中首個明陽陽江青洲四5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

根據協議,雙方將本著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原則,攜手深化海上風電項目合作開發,布局海上千萬千瓦級資源,同時在陸上平價大基地風電合作開發、清潔能源設備供應、科技創新、資本投資、產業配套服務等領域深化戰略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以此次籤約為起點,雙方開拓陸上和海上全面創新合作的新局面。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鄧建玲表示,雙方的全面合作,要從設備採購向金融投資、產業協同、深化系統合作發展,進一步加強高層定期溝通,整合明陽智能的裝備製造、技術優勢和中國華能集團的規模、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戰略合作變成具體有效的行動計劃。

從以上合作內容上看,兩大央企都比較側重並看好明陽智能的海上實力。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注意到,對海上風電市場,中國三峽曾明確表示,公司堅定不移實施「海上風電引領者」戰略,集中連片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

而中國華能的「東線」戰略也主要集中在海上。華能明確,將圍繞東部沿海省份,著力打造有質量有效益、基地型規模化、投資建設運維一體化的海上風電發展帶。北起遼寧,南至兩廣,形成貫通渤中、黃海、東海、南海,立足近海淺水,布局近海深水,展望遠海,全方位立體化的海上風電開發格局。目前,中國華能「東線」規劃的海上風電資源量約2000萬千瓦。

很顯然,這兩家央企與明陽智能的戰略互補性相當契合。明陽智能在發展規劃中也明確表示,公司將重點發展海上風電尤其是資源更優質的深遠海風電開發等。今年7月份,明陽智能發布MySE 11MW-203機型,葉輪直徑203米,為中國最大功率海上風機,也是全球第三大海上風機,僅次於西門子歌美颯的14MW機型和GE的12MW機型。據悉,該機組計劃在2021年樹立樣機,2022年投入商業使用。

千萬千瓦級超大容量的海風開發、海上風電新聯盟的崛起,勢必將帶動明陽智能的海上之路再進一步。

運達股份:華能新能源、東方能源、三峽新能源...

運達股份(300772:SZ)前身為浙江省機電研究院風電研究院,從事風機技術研究及產品研發近40年,公司於2019年4月在科創板上市。

2019年,運達股份新增吊裝容量為2.06 GW,市場份額達7%,增加了三個百分點,位列行業第四。這是運達股份首度進入行業前五,成為繼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能之後的第四大風電整機商。

作為近幾年來風頭正勁的風電小巨頭,運達股份的「朋友圈」也很有看頭:

5月15日,運達股份與華能新能源、遼寧阜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籤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三方將利用各自資源優勢,帶動阜新市風電產業協同發展,推進阜新市產業轉型升級。

在籤約儀式上,運達股份總經理高玲表示,運達股份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華能新能源的支持和厚愛。自從2013年與華能新能源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後,雙方精誠合作、攜手共進,在產品選型、科研創新、存量機組改造、資源開發等領域積極作為,結下豐碩成果,非常期待能與華能新能源一道,在阜新市發展風電業務,為阜新的產業轉型升級貢獻綿薄之力,為企業的發展謀求長遠布局。

阜新市位於遼寧省。2020年6月4日,阜新門戶網站稱,按照《遼寧省風電項目建設方案》,阜新地區獲得省分解風電建設指標80萬千瓦。地方政府、開發業主、整機廠商三方深度捆綁,共同發展風電業務,對運達股份來說,是一單很好的生意。

同樣的三方捆綁還有7月10日籤約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這次是運達股份、國家電投東方能源與首欣投資。

三方一致表示,在風電開發投資、裝備製造等領域各具優勢、互補性強,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廣泛的合作空間和廣闊的合作發展前景。

東方能源、運達股份和首欣投資三方共同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東方能源和首欣投資兩方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運達股份和首欣投資籤署了設備採購意向協議。

通過本次會晤,三方建立了有效的溝通交流機制。後續三方將在市場開發、設備供應、人才培訓、技術交流等多個維度進行合作交流,共同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確保風電技術研發水平始終保持國際先進,繼續發揮在行業內的引領和示範作用,攜手共同迎接下一個風電時代。

在運達股份籤訂的前兩個訂單中,都是捆綁打包體。與他們相比,運達與三峽新能源的合作同樣情意滿滿:

10月16日,三峽新能源與運達股份在京舉行座談並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前,雙方就推進新能源領域業務、技術資源、運維服務等合作深入交換意見,雙方一致認為在未來風電開發投資、裝備製造等領域各具優勢、互補性強,具有廣泛合作領域和廣闊的合作發展前景。

三峽新能源黨委副書記、總經理趙國慶表示,雙方有著良好合作基礎,希望運達股份繼續保持技術優勢,三峽新能源願與運達股份保持密切合作,在交流合作中深化友誼,共同實現風電行業高質量發展。

運達股份黨委書記、總經理高玲表示,運達股份將緊跟三峽新能源發展步伐,加強技術研發,提供更先進、更高效的風電產品和技術服務。希望雙方加強溝通交流,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發揮各自優勢,構建合作與發展新格局。

三峽新能源是三峽集團新能源發展的開發主體。在「十四五」時期及後續發展階段,三峽集團將保持每年1500萬千瓦清潔能源新增裝機規模的增速。三峽新能源的加持,讓運達股份有了實力夥伴,雙方合作值得期待。

三一重能:中國華能...

三一與華能的合作由來已久,早在2009年,三一重能的第一筆風電訂單就是和華能吉林分公司籤訂的。近年來,三一在風電板塊戰略轉型進一步加速,華能集團也加強了在新能源開發領域的投入力度,雙方進入了戰略合作的新階段。

在8月13日三一、華能的籤約儀式上,華能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鄧建玲表示:希望雙方深化在新能源、裝備製造等領域務實合作,共同推動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三一集團董事長梁穩根表示: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推進項目落地,三一集團將持續提升裝備製造智能化數位化技術水平,為華能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助力華能轉型升級,謀求共同發展。

根據協議,雙方將深化在新能源領域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重點推進風力發電項目投資建設及運營,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三一重能是三一集團在風電業務的核心板塊,也是打造「下一個三一重工」的希望所在。通過與華能集團的強強聯手,三一重能未來可期。

附表:

(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作者:李曉素)

相關焦點

  • 【獨家】海上風電招標央企包攬 最低電價全部被否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劉偉勳 備受關注的我國首輪100萬千瓦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日前揭曉,四個特許權項目的中標企業全部是央企子公司。值得關注的是,四個項目開標時企業投出的最低報價全部被否。我國首輪海上風電特許權項目招標於今年5月啟動,共有4個項目,均位於江蘇,其中2個近海風電項目位於濱海、射陽,各裝機30萬千瓦;兩個潮間帶項目位於東臺和大豐,各20萬千瓦。
  • 企業家對話一:數位化時代對風電意味著什麼?
    企業家對話一:數位化時代對風電意味著什麼? 數位化時代,最大的特徵就是藉助數據實現了萬物互聯,更加智能、智慧。對於風電裝備製造業,數位化意味著什麼,都有哪些機遇與挑戰?
  • 中國海裝助力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8月20-21日,第七屆中國風電後市場交流合作大會暨2020中國海上風電運維專題論壇在江蘇無錫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主辦,德力佳傳動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承辦,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參與協辦。
  • 領航新風電時代 金風科技2020創新雲上會
    在即將到來的新風電時代,9月24日,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風科技」)舉辦「領航·新風電時代——金風科技2020創新雲上會」。  國家發改委新能源研究所、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整機企業和電力集團的多位專家以及線上參會的風電行業代表,共同探討了風電能否從技術和成本上支撐能源需求;「十四五」風電存量市場的保值和增值將如何實現;風電行業如何實現全鏈條的協同聯動,最終實現風電的高比例、高質量發展等新風電時代的機遇與挑戰。
  • 國投白銀風電:「我們幹風電的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國投白銀風電:「我們幹風電的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國投各級黨組織迅速行動,吹響「集結號」無數黨員主動投身抗疫最前線發揮了模範先鋒作用國投在線特別推出專欄戰疫一線 黨旗飄揚講述抗擊疫情工作中湧現出的先進黨支部和共產黨員的事跡今天
  • 沒有完美,只有迭代,「平價時代」下的風電行業發展路徑
    這是橫亙在業內所有參與者目前最直接也是最緊迫的問題。中國風電行業發展初期,規模化發展是最清晰的降本途徑。我國風電行業彼時尚未建立起自身完備的供應鏈,以明陽、金風為代表的一批整機廠商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培育供應鏈等一系列舉措,迅速形成了規模生產能力。此後,中國用了十多年時間,在各家風電整機廠商和風電業主的共同努力下,迅速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風電設備市場。
  • 中國再次成為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最多的國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2020年3月19日,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的最新數據,全球海上風電2019年新增裝機6.1GW,再次創下了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記錄,與2018年相比增長了35.5%(2018年全球海上風電新增裝機
  • 平價時代漸行漸近 海上風電該如何前行?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海上風電實現了規模化發展。但隨著風電進入平價上網時代,發展海上風電面臨去補貼的考驗。海上風電如何應對去補貼,實現降本增效?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李衛東在日前舉行的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上表示,海上風電發展只有堅持以創新為動力,共建創新鏈、共享價值鏈、共制產業鏈,才能在平價上網時代找到發展的新路徑。
  • 打造未來智慧風電新常態 華銳風電亮相2019北京國際風能展
    獨木不成舟,銳源公司始終以合作、開放、共贏的態度,積極推動與合作夥伴建立深層次的、持續性的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服務於風電後服務市場。22日下午,在銳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及合作方授權儀式上,來自巴合曼電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丹納機械設備(北京)有限公司、路斯特運動控制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麥伽碳製品(上海)有限公司、東莞禾望電氣有限公司的代表,依次為銳源公司頒發授權證書。
  • 風電光伏重磅利好!到2030年太陽能、風電總裝機12億千瓦以上
    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意味著,備受業內關注的風電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未來發展增速,有了較為明確的設想。風光每年新增裝機或將不低於7500萬千瓦以上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中國風電、光伏併網裝機均達到2.2億千瓦,合計為4.4億千瓦。
  • 大唐濱海風電公司:譜寫海上風電發展新篇章
    :一方面受全球海上風電大環境影響,國內僅有的十數艘海上風電專用施工船早已被鎖定一空;另一方面開工以後海洋極端氣象頻發,平均可施工窗口期創歷史新低。  2019年1月4日,該公司首臺機組併網,標誌著集團公司自主開發海上風電項目正式開啟運營階段。按照工程進度計劃,該公司今年8月底可完成全部風機基礎沉樁和九個迴路風機併網, 10月底可完成全部風機吊裝,屆時在黃海之濱將矗立起「大唐海上矩陣」,為集團公司、海洋能源產業公司發展再增添新力量。
  • 行業發展形勢嚴峻,風電企業盼望併網時間適當延遲
    來源:中國能源報▲建設中的萬安高山嶂風電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全國新能源企業尤其是風電的發展帶來極大地影響,風電投資企業面臨多重壓力,既要及時抓好復工復產又要為年底的併網節點加緊衝刺。國家電投集團江西新能源發電分公司總經理何根新日前在談到新能源發展時頗感壓力巨大。除了併網節點的壓力外,另一大關乎發展的巨大壓力則來自如何應對明年即將到來的陸上風電平價挑戰。實際上,這是所有風電開發企業當前共同面臨的雙重困境。
  • 南鵬島海上風電項目全容量併網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倩)16日12時28分,隨著最後一臺機組的併網,中廣核新能源廣東陽江南鵬島4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實現73颱風機全容量投產運行。該項目年上網電量達10.15億千瓦時,可節約標煤31.1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82.88萬噸。
  • 華銳風電難以複製的冒險
    不過,韓俊良只有一個,中國風電的草莽時代也只有幾年,因此,華銳風電的故事很可能只是一個無法複製的孤本。設計韓俊良曾對本報表示,華銳風電善於挑戰一切目標。其最新的一個目標,是登陸資本市場,但這一過程卻沒有像華銳風電以往那樣一帆風順。
  • 風電快訊:國內首座1200噸自航自升式風電安裝平臺「振江號」首吊...
    中國再次成為海上風電新增裝機最多的國家 3月19日,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發布最新數據,全球海上風電2019年新增裝機6.1GW,再創海上風電新增裝機記錄,相較2018年增長35.5%,海上風電佔新風電裝機10%。歐洲仍是海上風電最大市場,佔2019年新風電裝機量的59%,而亞太地區佔其餘41%。
  • 製造商CTO圓桌論壇: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
    製造商CTO圓桌論壇,以「如何在海上風電平價時代乘風破浪」為主題,邀請製造商企業家代表探討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創新思路,助力海上風電走向平價。海上風電上網電價什麼是平價?國家不給補貼了我們的平價概念是不是就是由省裡補貼,或者是標杆電價,或者是比標杆電價還低的競爭性的上網電價,這個誰也說不清。不管怎麼說我們的上網電價肯定按現在0.85元也好、0.79元也好打半折,我們怎麼應對、怎麼降本增效?今天的對話會請六位製造商和大部件供應商相關的領導給我們解讀剛才我們的疑惑。
  • 誰是概念龍頭 新能源汽車還是光伏
    板塊上,醫藥疫苗板塊反彈,昨日大漲的光伏、風電、醫美等板塊分化,半導體高位次新跳水,資金持續輪動,白酒板塊再度走強,新能源汽車板塊午後加強,冷鏈、軍工、國產軟體、鋰電池、券商等題材輪動拉升,個股上,資金繼續抱團寧德時代
  • 8個省市、8大央企、6家國企民企紛紛靠攏三峽集團為哪般?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可以說是「明星企業」了,此前與5大建築央企紛紛籤約。
  • 技改還是風機換代:風電後市場的艱難抉擇
    大家經常討論的傳統風電後市場是指運維市場,但我這裡討論的是風電場的技改後市場。其實風電技改已經不是新鮮話題,據筆者粗略估計,從事該服務的公司應該不下幾十家企業(含主機廠自己註冊的專業運維公司)。行業內有些專家更是對此市場非常看好,號稱2000億的市場規模(個人認為是運維市場),對此筆者不否認,但是技改市場競爭可謂白熱化,不是誰都能進去的。2019年年底,國家能源局公布風電裝機總規模達到2.09億千瓦,毫無疑問裝機規模又是世界第一。
  • 喜憂參半——中國風電2019-2030
    明年新核准的陸上風電全面平價上網,國家不再補貼。2019年的中國清潔能源發電量中,風電僅次於水電。2019年,中國「大風車」總共發出4057億度電。什麼概念?2019年北、廣、深、杭這四座擁有6069萬人口的超大城市,用電量總和是3973億度。風電已足夠這四座大城市使用(不計少量輸電損耗和4%的棄風率)。根據上海證券測算,接下來5年,風電+光伏的總發電量至少能翻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