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還是風機換代:風電後市場的艱難抉擇

2020-12-23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近期,關於風電後市場的新聞持續發布,一則技改招標打破了風電技改市場醞釀已久的平靜局面:三峽新能源江蘇響水201MW風電場老舊機型技改項目已獲批准採購,採購資27颱風機葉片改造包含葉片設備、變槳系統改造物資、葉片改造施工、設備運輸、技術服務等項目,並更換包括但不限於輪轂內變槳電機、繼電器等滿足可靠性運轉的相關配套部件。

為了天更藍 陳風檁 攝

江蘇響水風電場位於響水縣東部沿海地區,屬黃海潮間帶灘涂地貌單元,安裝134臺東汽單機容量為1.5MW的FD77C型風電機組(塔筒高度61.5米,葉片直徑77米),2010年全部併網發電。這裡透露出2個信息,一個是運行時間不到10年,核心部件開始問題凸顯;二是批量出問題。其實,這不是第一個進行批量改造的項目,大家打開百度搜索一下就會發現無數技改招標和競爭談判的新聞,但是一個項目批量進行專項的技改招標,確實少見。

大家經常討論的傳統風電後市場是指運維市場,但我這裡討論的是風電場的技改後市場。其實風電技改已經不是新鮮話題,據筆者粗略估計,從事該服務的公司應該不下幾十家企業(含主機廠自己註冊的專業運維公司)。行業內有些專家更是對此市場非常看好,號稱2000億的市場規模(個人認為是運維市場),對此筆者不否認,但是技改市場競爭可謂白熱化,不是誰都能進去的。

2019年年底,國家能源局公布風電裝機總規模達到2.09億千瓦,毫無疑問裝機規模又是世界第一。根據當前與早期風機質保期限,風機廠家為開發商提供2-5年質保期,按照官方數據統計一下,到2020年底將有1.45億千瓦以上的風機面臨出質保(2015年的裝機規模),保守估計也有1.15億千瓦左右的風機已出質保或正在執行出保程序(2014年的裝機規模)。

因為風機大規模的出保,給風機後市場帶來新的問題。

風電場運行利潤大幅下降。早期風機在質保期內基本無運維費用,還沒有出現限電問題,風電場的利潤極高,加上風機運維經驗也不足,帶病運行時有發生。出質保期後,運維費用開始產生,限電開始,風機運行效率也逐步下降,質量可靠性的隱患凸顯,多重問題導致風電場利潤跳躍式下降。

01

早期兆瓦級以下機型面臨多種運行問題

機型老化,電價下降,如同兩座大山壓得運營商踹不過氣來。

機型老化,意味著上網小時數下降,電價收入會隨之大幅降低,電價下調則意味著利潤率下降。隨著電力改革的深入,原有含補貼的風電場的標杆電價部分都在部分或全面的參與競價,意味著原有的收益將下降。我們的開發商絕大部分都是國企央企,面臨著效益考核的壓力,以及如何憑藉現有機組設備實現提質增效的難題。

早期國產化風機可靠性不高導致質量隱患逐步顯現。早期我國風電場多建在三北地區,因為風資源好,同時不限電,電價高,風機運行時間較長。而彼時的風機國產化時間不長,技術成熟度和核心大部件質量可靠性及穩定性還不夠,給風機後期運行問題頻發埋下了隱患。

國產化設計工況不夠、運維經驗欠缺導致運行後期質量隱患。早期的風電場風資源條件極好,無論南北,風速基本都不會低於7m/s(70m塔高平均風速),三北區域基本佔到80%以上。風機全功率運行時間頻度較高,核心大部件的磨損也遠超設計;同時國內風沙、高低溫、冰雪以及潮溼等複雜環境工況,也大大高出國外引進機型的設計工況。

時至今日,最早的兆瓦級風機已經運行16年(最早的2004年龍源引進GE的1.5MW兆瓦級機型),按20年生命周期計算,風機已經進入了人的中老年階段,多重因素導致風機小故障頻頻發生。同時,早期生產運維管理經驗不足,就像汽車一樣,小毛病被忽略也會導致後期質量問題頻發。

早期機組核心大部件問題批量發生。早期主力機型基本為1.5MW-2.0MW,基本都是引進後國產化機型,核心大部件成熟度差異較大。國內某增速機供應商因為設計缺陷導致400臺增速機更換,損失超過幾億元;幾年前某項目葉片由於工藝或設計問題而批量更換已經不是新聞;發電機批量更換比比皆是,無論是第一梯隊還是第二梯隊廠家,都有發生。當然,這些問題在行業發展過程中屬於正常現象,技術也就是這麼進步的,不跌倒,怎麼知道這裡有個坑呢。

兆瓦級以下的失速型風機大面積停止運轉或運轉效率低。

根據筆者了解,兆瓦級以下的失速型風機最晚銷售截止2009年。粗略估計,兆瓦級的風機市場規模應該不低於1000萬千瓦(2009年總體規模2585萬kw),機型從330kw-850kw,主要為GE,歌美颯、VESTAS、金風、運達。

筆者2019年到福建莆田南日島考察時,看到福能南日島上的750/850機型普遍停轉(當然也存在當時風速較差的問題)。由於早期的風電場運行小時數極高,電價都高出現在的含補貼電價價格(單獨申請價格),一般風電場3-5年就可收回成本。後期因為機型多為國外引進機型,出保後維修成本極高,加上有些部件運行很多年了,無法採購(都是進口機型或機型已經停產),所以停止運轉也在情理之中。

據了解,兆瓦級以下的失速型風機最晚銷售截止2009年

早期的風電場基本在三北區域,風資源條件極好,8-9m/s的風速(70m塔高)比比皆是,如果採用現有的大容量風電機組,無論是發電出力,還是機組價格都具有相當的競爭力。2010年風電機組在5000元/kw左右,而今3200元/kw(非搶裝市場價格,機型非常成熟);單位千的掃風面積都超過6m2,過去不到現在機型掃風面積的的1/3,一旦技改,投入產出比非常可觀。

基於早期這兩類風機的問題,國內所有的開發商,尤其是央企和國企,已經把早期風機的提質增效作為當前的一個重點工作來抓。這就面臨著選擇:兆瓦級以下機型是更新換代(重新在原有風電場用新的大機型替代)還是技改升級?

02

改還是換:一道難解的應用題

★更新換代選擇面臨的困難

毋庸置疑,按照現在的新的機型的單位造價和發電能力,在原有的風資源條件下,發電效率提升30%-50%基本不存在問題。但更換機型設備面臨政策和財務風險。

政策模糊:更新換代對政府能源管理部門而言,就是新建風電場,需要重新立項,電價補貼肯定是取消了,目前這種方式還沒有政策上的明確。

優勢明顯:更新換代的優勢。一個是部分投資不需要,包括項目的進場道路、場內道路、徵地費用、升壓站、送出線路等。二個是風機的價格與原來相比基本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出力比原來提升50%毫無懸念。

兩個問題:

問題一,風機替換下來如何處理。老的風機被替換下來後,葉片等部分部件處理還沒有合適的辦法。同時,拆除下來的風機增加的投資費用以及原有風機等固定資產如何處理?這可能是國有資產最難處理的一個環節,相當於一個風電場又增加了3億左右的投資(按5萬千瓦風電場的主機費用加建安工程費用),儘管前期理論上已經收回了全部投資,但新的投入收益率如何計算,目前沒有一定的標準的方案。

問題二,財務風險和擔憂。我們以2009年投產的小風機為例,原有風電場的運行時間只有9年了(在原土地上繼續完成20年的項目運行期限),雖然發電小時數非常高,能否滿足項目的基本收益還需要詳細計算。同時,原有項目固定資產增加,增加了老風電場的拆除費用、風機處理費用,也應算入老項目的追加投資。目前央企和國企在這方面是否有類似制度,由於筆者這方面不是很熟悉,需要繼續深入了解。

技術升級面臨的困難

相對更新換代,技術升級對於風電場更新換代就簡單得多,因為不涉及投資和能源管理部門的管控問題。當然技術升級(傳統簡稱技改)也同樣面臨機遇和挑戰

一個機遇:早期兆瓦級風機的核心部件國產產業鏈基本完整。

相對兆瓦級以下的失速型風機而言,兆瓦級(1.5-2.0MW)風機早期的核心大部件的供應商比較集中,雖然部分部件停產,但絕大部分廠家都還在行業存在,如果技改都能找到原來圖紙,包括增速機、發電機、軸承及葉片等。

兩個困難:部分國外進口的風機及進口品牌的大部件改造難度較大。

一類是國外品牌的風機,包括GE、歌美颯、蘇思蘭、NORDEX以及VESTSA等,這些品牌的風機運行時間都基本超過10年以上,儘管他們風機可靠性高,採用的大部件絕對進口件,現在改造起來難度非常大。

二類是國內品牌風機的主控、變槳和變流三大電氣系統早期採用進口品牌的較多,最早的運行時間都已經超過15年,現在可以肯定的是停產買不到了。

無論是國產部件的技改,還是進口部件的升級,都面臨數量少,再製造費用高的難題。以增速機為例,增速機再製造在業內也不是新鮮產業;變流器的技改在業內也已經是非常普遍的運維服務。

綜上所述,目前服役時間已經超過10-15年的風電設備,改還是換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對於兆瓦級以下的風機更新換代,面臨財務風險和政策風險,以及退役風機的環保處理難題但這麼好的風資源,按照現在的風機性價比,如果用大風機替代,即使平價,理論上收益率不會低於現有風電場,更重要的是減少了風資源的浪費。

兆瓦級以上的機型技改,面臨大部件改造供應鏈的難題。就在前幾天,山西龍源265臺1.5MW風機就發布了技改招標,其中就有3個風電場採用了GE的機型,運行時間最少也運行7年,可以肯定大部件都是進口部件,比如增速機採用威能極。如果威能極自身沒有維修公司,靠如今國內的運維企業維修難度將會很大;在有如葉片增長改造,早期有的葉片供應商已經停產,可能當時的葉片參數資料也已經無法獲取。

01

技改後市場正在從藍海到紅海躍進

此前,東汽成立了自己的運維公司,任務之一就是解決東汽風機的後續運維服務和技改服務。初步了解,目前國內前八的風機廠家都有專業的運維部門,且都在對外進行技改或運維後市場的開拓。這也是風電後市場的主流隊伍,基本從事全系列的服務。同時還有核心大部件供應商為自己的產品進行後市場服務的專業隊伍,技改後市場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專業化。

運維後市場目前規模每年在30-50億元(按2015年風機出保1.45億千瓦容量概算)。技改後市場目前還在市場早期,但隨著風機技術近幾年的快速發展,開發商提質增效的迫切需求,市場快速增長期將會很快到來,個人覺得未來1-2年,就會迎來技改紅海時代。

小風機風電場(包括1.25MW機型)的開發商也可以考慮通過和能源主管部門溝通,解決風機更新換代的政策問題,如採用2-2.5MW機型(個人覺得目前高風速資源條件下,2021年後風機價格下調,這個單機容量最經濟)進行風電場升級,對於主機廠也是一個新的市場。個人粗略統計,如對兆瓦級以下、1.25MW以及10年以上的部分推出品牌的1.5MW的風電場進行更新換代,市場容量應該超過3000萬千瓦,這將是風機主機廠一個新的市場機會。

從長遠來看,老的風電場退役都會面臨一個更新換代的問題,退出機制早晚還要解決,能源主管部門最終也會推出相關政策,只是現在看來時間提前了。

隨著技術的進步,技改市場終將面臨更大的挑戰。如果要在風機主機行業裡長期發展,技改就必須專業深入,從現在開始就要解決好風電機組大部件的接口標準化問題,就像汽車一樣,部分大部件的技術軟體接口和硬體結構接口必須標準化,這個對於降低風機的運維和改造成本非常有必要,只有解決了大部件的標準化問題,才能解決整機採購成本以及後續的運維成本。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風電的第一個二十年即將到來,無論是技術還是政策,技術的進步將很多未來的難題提前擺在行業面前。而筆者認為,風電市場有時候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成本越低,風電競爭力越強,風電市場就會越來越大。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風力發電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中國海裝助力風電後市場及海上風電運維創新引領、提質增效
    8月20-21日,第七屆中國風電後市場交流合作大會暨2020中國海上風電運維專題論壇在江蘇無錫召開。本屆大會由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主辦,德力佳傳動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承辦,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參與協辦。
  • 打造未來智慧風電新常態 華銳風電亮相2019北京國際風能展
    獨木不成舟,銳源公司始終以合作、開放、共贏的態度,積極推動與合作夥伴建立深層次的、持續性的戰略合作關係,共同服務於風電後服務市場。22日下午,在銳源風能技術有限公司及合作方授權儀式上,來自巴合曼電子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丹納機械設備(北京)有限公司、路斯特運動控制技術(上海)有限公司、麥伽碳製品(上海)有限公司、東莞禾望電氣有限公司的代表,依次為銳源公司頒發授權證書。
  • PPT|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2019-2020)!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8月20日,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2019-2020)》重磅發布。《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是國內全景描述中國風電後市場的權威年度報告,由協會組織後市場企業、行業專家共同撰寫,每年更新。自2019年首次發布後,業內反響熱烈。針對反饋建議,結合後市場發展情況,《中國風電後市場發展報告(2019-2020)》在更新數據的同時,新增了海上風電機組投運情況以及發展趨勢,內容更加完整和全面。
  • 《地球遊戲》評測:每一個抉擇都很艱難!
    [摘要]近日,遊戲開發商PIXIO LIMITED推出策略遊戲《地球遊戲》(Game of Earth),作為這個新國家領袖的你,將在治理國家的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艱難的抉擇。一個錯誤的決定,你的執政直接會被推翻…玩過《王權》(Reigns)的玩家都知道,有時候選擇YES還是NO?真的很難很難,因為這關乎一個國家的命運,無論宗教、民生、軍事還是財政,哪一個清空或者漲滿,作為君主的你都意味著死亡。
  • 高考,人生的十字路口,艱難的抉擇
    能夠順利通過高考關,考上大學的畢竟是少數,有相當一部分學子將名落孫山,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艱難的抉擇。尤其是農村的孩子,家境不富裕,更是如此,處在人生的十字口,該怎樣抉擇呢?這將考驗著每個學子的智慧,選對了,幸福一生,選錯了,困苦一輩子如影相隨。我身邊有這樣一位人,人們時時為他感嘆。
  • 補貼滑坡下,最大海上風電整機商能否逆風IPO?
    但隨著行業快速發展和技術進步,風電進入「後補貼時代」,並快速向「平價時代」推進。所謂平價上網,就是風電上網電價與傳統燃煤標杆上網電價持平,不再需要國家補貼。若實現平價,海上風電上網電價將從0.85元/千瓦時下降到0.4元/千瓦時左右,也意味著風電機組成本要下降至少30%。
  • 彰顯國產化風電技術實力 華銳風電亮相2020北京國際風能展
    作為國內老牌風電企業、新能源綜合解決方案提供商——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銳風電」)隆重亮相了本屆展會。圍繞「引領綠色復甦,構築更好未來」大會主題,華銳風電與國內外風電行業相關領導、專家,共同探討新興風電市場發展動態、共話我國風電綠色高質量發展未來。
  • 每個媽媽們的艱難抉擇,到底選擇「出去賺錢」還是「在家陪孩子」
    這樣子看來算是非常矛盾的一件事情了,拋開土豪的家庭情況和自由職業的媽媽們,「出去賺錢還是在家帶孩子?」這個抉擇是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媽媽們面前最艱難的選擇了。最難的抉擇就在於說,不出去幫忙賺錢,單憑老公的個人的收入難以支撐起整個家庭的日常開銷。生活過的緊巴巴的。但媽媽們一出去自己賺錢減少生活開銷的話,就沒辦法陪伴在孩子的身邊。
  • 長徵,艱難而正確的抉擇從何而來
    80年後的今天,我們如何走近這段歷史?    陳宇:很多重大的歷史事實,留到最後就是幾句概括性的語言。當歷史只是寫在紙上的一個結論的時候,我們就斷了歷史的臍血。弘揚長徵精神,需要我們走近這段歷史,重溫長徵路上的細節,這裡面有著幾萬人的生離死別,有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孔。
  • 國內市場「僧多粥少」風電設備商加速走向海外
    國電聯合動力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黎翔日前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風電設備商走向海外是必然趨勢,原因是國內的風電市場初步呈現出「僧多粥少」的現狀,各類風機設備有了產能過剩的跡象,公司2011年有比較明確的走向海外的戰略計劃。
  • 全球前十大風電整機製造商中國佔四席,國內風電市場回暖
    2018年全球陸上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下滑3%,雖然已經連續三年下滑,但2019年全球陸上風電市場有望實現強勁反彈。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的2018年全球風電整機製造市場報告,去年全球陸上風電裝機容量達45GW,上一年同期為47GW。前四大風電整機製造商維斯塔斯、金風科技、通用電氣和西門子歌美颯共佔新增市場容量的57%。
  • 海上風電高速發展 或將引爆350億市場規模
    【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我國海岸線狹長,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在政府政策的助力之下,我國海上風電的發展更是順風順水,如今已形成了巨大的風機存量市場。展望未來的市場發展,我國風電企業乃至整個行業抓住契機,將獲得更大發展。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風電運維市場營收將達350億元人民幣。
  • 選希拉蕊還是川普? 美國「鐵鏽地帶」面臨艱難抉擇
    是要工作崗位,還是要價值觀,正成為美國傳統製造業富集的「鐵鏽地帶」(Rust Belt)選民面臨的艱難抉擇。  「鐵鏽地帶」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喻指美國東北、中西和五大湖地區的傳統工業州,包括俄亥俄、賓夕法尼亞、密西根、伊利諾斯和威斯康星等。
  • DNF深淵艱難抉擇,組隊還是單刷冒險還是普通,老玩家有話要說
    DNF深淵艱難抉擇,組隊還是單刷冒險還是普通,老玩家有話要說DNF100級版本開啟後,沉寂了多年的深淵玄學再次興起,玩家們為了能夠提高爆率,各種花樣都用上了!其中,對於組隊和難度選擇與掉率是否有關的爭論最大。
  • 海上風電安裝船市場:未來將出現結構性增長
    船東都想去風電市場分一杯羹,但市場進入成本著實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有幾家航運公司一直在密切關注著熱銷的風電安裝船市場。航運分析師表示,相對來說,風電安裝船的價格昂貴,一般的航運公司承受不了這麼重的資金壓力,因此很多人實際上無法進入該市場。下文對當前的風電安裝船市場、最大的參與者及其客戶的情況進行了詳細地描繪。
  • 平價趨勢下風電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機遇與策略
    4.風電市場待開發空間較大 從往期的發展情況看,截至2019年底,我國風電累計裝機規模已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全國新增併網裝機2574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新增裝機2376萬千瓦、海上風電新增裝機198萬千瓦),當年投資也較上年增長82%;而平均棄風率已從2011年的16.23%下降到4%,全國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2082小時,雲南(2808小時)、福建(2639小時)、四川
  • 「後疫情時代航運抉擇」論壇解讀市場走勢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陳瑜) 6月24日,在上海舉行的「後疫情時代航運抉擇」論壇上,來自國際航運中心發展促進會、中國&上海船東協會、中國船級社上海分社、上海市航海學會、航東&船管公司、租家、貨代船代和綜合服務的嘉賓們,共同聚焦後疫情時代航運大數據,解讀船燃市場和大宗商品貿易走勢,探討航運法務、航運安全、公約法規和油水智能管理解決方案
  • B站財報:內容與商業的艱難抉擇
    無論是月活用戶還是付費率的增長,都離不開B站優質內容的賦能。比如B站與歡喜傳媒達成合作後的首部劇集《風犬少年的天空》,超3.8億次觀看,首部自製說唱類綜藝《說唱新世代》豆瓣評分高達9.1,在站內播放量達4.1億次,彈幕數超820萬。優質的內容能夠吸引用戶,加深用戶的黏性,帶動平臺生態和商業的發展。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變現早已從流量時代轉向與內容強綁定的時代。
  • 國際能源網-風電每日報,3分鐘·縱覽風電事!(12月3日)
    國內頭條1、甘肅酒泉全國首個建成併網發電的風電平價示範項目運行滿一年!據悉,中核玉門黑崖子5萬千瓦風電平價上網示範項目成為全國首個建成併網發電的風電平價示範項目。該項目是2017年8月國家能源局公布的13個風電平價上網示範項目之一。
  • 松滋技改刷新企業「顏值」
    以往,溼法磷酸裝置副產品氟矽酸溶液會轉化為氟矽酸鈉後投入市場,但近年來氟矽酸鈉已經產能過剩。   兩難之際,松滋市技改工程向該公司遞來橄欖枝——通過技改發展循環經濟。去年松滋肥業與上海弗萊希達成合作,投資1億元建設年產2.1萬噸氟化鋁項目,綜合利用氟矽酸生產無水氟化鋁產品。   「無水氟化鋁項目不但市場前景好,而且生產過程更加清潔環保。」李先亮介紹,如今不僅可以「吃下」自己公司副產的氟矽酸,每年還能幫周邊小磷化工企業消化0.8萬噸氟矽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