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總統川普籤署一項緊急狀態行政命令,禁止美國企業使用對國家安全構成風險的企業所生產的電信設備。外媒普遍認為,此舉是在為禁止美企與中國企業華為的業務往來鋪平道路。此後,多家美企宣布中止為華為供應關鍵軟體和零部件。
「利用技術壟斷優勢,實施可以將中國華為公司置於死地的禁運措施,超出了貿易爭端的範疇,是一種破壞遊戲規則的行為。」《金融時報》日前刊發日本國立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經濟學教授邢予青的評論文章如是稱。
香港《頭條日報》稱,美國直接運用行政手段、赤裸裸地打壓商業競爭對手的行為,讓向來推崇自由貿易理念的美國變成了一個大笑話。
這還不算完。有美媒近日透露,大疆無人機、海康威視等其他中國科技企業也有可能面臨美國的發難。
「假設把一個錘子放到一個人的頭上,他就更容易籤署文件。這是在用力量加強談判立場。川普就希望這樣。」俄羅斯衛星新聞網22日引述俄羅斯烏拉爾國立經濟大學教授葉夫根尼·尤舒科的觀點稱,美國特有的打壓戰術昭然若揭,但其低估了中國可能採取的反制措施的效果。
美國逼出華為鴻蒙系統
據華為高層近日透露,「我們準備好了自己的作業系統。如果無法繼續使用這些系統(Android),我們就準備開始B計劃。」這個B計劃就是華為作業系統:鴻蒙。一個有文化和內涵的名字。
一張疑似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的聊天截圖流出。在知名網際網路人方興東組建的老友群中,餘承東透露: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華為自己的OS將可能面市。
據他進一步透露,華為的OS打通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作業系統。值得一提的是,華為的OS還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
對於此事,華為並未明確表態,記者向華為求證時得到的結果是:不回應。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顯示,華為已經申請註冊「華為鴻蒙」商標,申請日期是2018年8月24日,註冊公告日期是2019年5月14日,專用權限期是從2019年5月14日到2029年5月13日。
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顯示,在商品名稱一欄中,華為鴻蒙可應用於作業系統程序、計算機操作程序、計算機操作軟體等等,進一步佐證了華為自有作業系統命名為「鴻蒙」的可能性。
雖然名字有別於最初盛傳的「麒麟OS」,但也是一款基於Linux開發的作業系統,並且同時支持手機和PC。該作業系統已對Linux大量優化(已開源),並已用於華為手機中(安全部分)。
餘承東表示,華為始終堅持打造自己晶片的核心能力,堅持使用與培養自己的晶片。除了自己的晶片,還有作業系統的核心能力打造。
鴻蒙指的是道教神話傳說的遠古時代,傳說盤古在崑崙山開天闢地之前,世界是一團混沌的元氣,這種自然的元氣叫做鴻蒙,因此把那個時代稱作鴻蒙時代,後來此一詞也常被用來泛指稱遠古時代。另外,《西遊記》中也有「鴻蒙初闢本無性,打破冥頑須悟空」的章節。
在該系統曝光之初,當時有網友就感嘆,「鴻蒙」二字,太燃了。
眾所周知,開發一個新的作業系統不難,但難的卻是如何聚集眾多開發者為其開發APP生態。例如三星開發的Tizen作業系統,在目前市場上仍只有少量應用支持。因此,華為新系統將面臨最大挑戰是如何建立應用生態。
華為今年4月推出的「方舟編譯器」就是針對手機應用生態而研發的,它可幫助開發者實現安卓APP快速向華為自主作業系統遷移,或許該工具可幫助華為自主作業系統成為「第二個Android」。
任正非接受央視面對面專訪:我們準備打持久戰
5 月 26 日晚間消息,華為創始人、CEO 任正在華為總部接受央視《面對面》的獨家專訪。在專訪中,任正非在談到中國和美國貿易衝突時表示,這本來就可能是長期的,「我們準備打持久戰的,沒有準備打短期突擊戰,我們突擊戰也打,以後也可能強大」。任正非表示,華為渡過這個產品切換的磨合階段,會變得更強大。
面對主持人的提問:「華為是不是已經到了最危險、最危難的時候?」,任正非堅定地回答不會,「在我們沒有受到美國打壓的時候,『孟晚舟事件』沒發生的時候,我們公司是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大家的口袋都有錢了,惰怠,不服從分配,不願意去艱苦的地方工作,是危險狀態了。」但是現在,任正非表示,公司全體振奮,整個戰鬥力在蒸蒸日上,這個時候應該是在最佳狀態了。
「美國封殺會毀滅華為嗎?」對於《金融時報》拋出的這個問題,外媒給出的答案驚人地一致:不會。
《制裁華為讓哪些美國企業「受傷」?》——日本經濟新聞網日前刊文指出,在華為公布的92家主要供應商中,美國企業超過30家,年採購額達100億美元。「川普政府的制裁措施正在給美國企業帶來痛苦」。
在打壓華為的問題上,包括盟友在內的世界多國並未選擇追隨美國。因為他們清楚,華為在5G技術領域一馬當先,「封殺」華為對一國的5G應用實無益處。
5G時代已經到來。誰先發展商用5G技術,誰就能在下一波新行業新技術發展佔據上風,贏得更快的發展。美國打壓華為,實則是想藉此打掉中國在5G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遏制中國的技術進步,維護美國的技術霸權。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