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寫了不少關於志願填報的文章,收到了很多家長和考生的留言以及私信。在這當中,劍客老師發現,對於平行志願,的確還有不少人存在理解上的偏差。這一篇文章,劍客老師將就幾個經常出現的問題作出解釋。
因為,順序志願強調的是志願優先,而把考生的實際考分作為第二個考慮的選項,對於考生來說,有沒有考到高分似乎並沒有膽子大不大重要。
比如說,安徽理科考生海小寶和白小晶都是本一線上,在第一批次裡面錄取的學校他們都可以填報。
海小寶考了660分,但他為人謹小慎微並且瞻前顧後,覺得高分考生扎堆,他的分數不具有太大的競爭優勢,又趕上東南大學可能會出現小年現象,於是,他第一志願就沒有敢填東南大學,而是填了湖南大學。
而白小晶考了600分,但她心臟大膽子大,啥都不管,直接就在第一志願填了東南大學。
結果,按照順序志願的規則,白小精反而以低於海小寶60分的成績被東南大學錄取了。聽聞此事,海小寶懊悔得差點吐血,但於事無補,只能接受事實。
所以,這就是順序志願的弊端,高分考生很可能因為不敢填志願的問題跌落到凡塵,而低分考生卻可能因為膽大或者盲目直上雲霄。
圖註:順序志願與平行志願平行志願則不一樣,它能最大程度地將高分考生與相應規格的高校匹配起來。因為,它的第一條規則就是分數優先。讓高分考生先選志願,選完了才輪到低分考生。
比如說海小寶就可以先選,他哪怕擔心上不了東南大學,也可以在一批次裡同時填報N所高校,把東南大學放在第一志願衝一衝,系統檢索發現有缺額,他就能成功投檔了。
正常情況下,輪到白小精的時候,600分考生根本無緣東南大學了。
但是,不少人只注意了平行志願「分數優先」這個規則,卻不顧「遵循志願」這個規則,認為只要是同一批次的志願,就沒有先後之分,所以,填報的時候只是囫圇地填上N個志願,卻並不認真對這些志願進行排序。結果呢,又是悔斷腸!
平行志願的平行指的是對於各批次來說,同一批次內的多所志願學校它們的關係是平行的,無高低主次之分。比如說,只要達到了一本控制線以上,考生可以任意選擇在一本批次裡招生的高校,清華北大和安師大安農大都是這個範圍內的,考生想咋選就咋選。
但是!選出志願學校並不表示考生想怎麼排就怎麼排,因為系統檢索時,是按照考生排序從A到B到C這樣的順序的!它並不是同時檢索,也不是每一個考生的志願都全部檢索。
也就是說,考生把哪個志願放在前面,系統就先檢索哪個志願是否有缺額,有的話就直接投檔了,投檔了,其它的志願就不再檢索。簡單來說,安徽考生普通批次一本是6個志願,系統檢索時最少檢索一個,最多檢索6個;二本批次是10個志願,最少也是檢索一個,A志願符合就投檔,後面9個志願就不再檢索了。最多則要依次檢索到第10個,如果第10個還不符合條件,考生就滑檔了!
所以說,平行志願不平行的意思就是選學校的時候平行,選好了之後還是要合理排序,分一個主次先後來。
同一批次各志願名義上不分第一第二第三,實際上還是有首先其次第三的!
比如海小寶如果A志願填的是安徽大學,B志願才填東南大學,以他660分的高分,他會毫無疑問地錄取在安大!因為系統根本不可能檢索到B志願就已經把它投給了安大。
儘管同一批次招生的學校,考生達到該批次控制線即可自由填報,但實際上並不能亂來。像順序志願那樣敢衝就有奇蹟發生的現象,在平行志願下越發罕見了。
安徽考生白小晶普通批一本6個志願都填高了,系統從A檢索到F,都夠不著,白小晶就滑檔了。所以,平行志願還是要量力而行。
可以衝,但不能太離譜。
考慮學校檔次、專業特點、地域等因素,確定要填報的志願高校。
一般都建議按照「衝—穩—保—墊」的順序,也就是幾所志願高校近年在本省錄取的位次與考生今年的位次做一個匹配,較高於考生位次的就是衝一衝,等於或略低於考生位次的就是穩一穩,較低於考生位次的就是保一保,遠低於考生位次的就是墊一墊。
但劍客老師覺得這樣排序只是衝著學校去的,以志願為中心,忽視了考生的主體性。不如根據考生的主觀意願來排序,最想上的學校擺在最前面,最不想上的學校擺最後。當然,前提是這些都是考生有可能投檔的學校。否則,人人都把清北擺在第一位,那就成笑話了。
劍客老師還是建議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按照考生個人對專業的喜愛程度進行排序,畢竟,大學幾年是要考生自己去學的。不喜歡就是煎熬!
強烈建議:給幾個專業志願的機會就填滿幾個,不要空出來!如果分數不硬,一定要勾選專業服從調劑!
還有一些問題,比如最低提檔線和最低提檔分是不是一回事,學校服從和專業服從都是咋回事,咱們下回再說。
覺得劍客老師說得不錯,就請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