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ucture:結構生物學研究揭示線粒體酶是如何引發細胞死亡的?

2020-12-11 生物谷

2019年3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細胞色素c是一種酶,它在線粒體產生能量中起重要作用。此外,它還涉及發出危險問題的信號,這些問題涉及細胞凋亡或程序性細胞死亡。使用固態核磁共振,格羅寧根大學副教授Patrick van der Wel及匹茲堡大學的同事們發現,細胞色素c誘導的信號比預期的更好控制。結果於3月14日發表在《Structure》雜誌上。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


如果細胞發生故障,身體想要在它們造成更多傷害之前擺脫它們。不同的信號可以驅使細胞通過細胞凋亡自我毀滅。廣泛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會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如亨廷頓舞蹈病的惡化。其中,誘導細胞凋亡的一種關鍵信號是心磷脂的氧化(心磷脂是一種磷脂,僅存在於細胞的發電站線粒體膜中)。 「線粒體有兩個膜,這種心磷脂主要存在於內膜中,」Van der Wel解釋道。 「當它被氧化並移動到外膜時,就會引發細胞凋亡。」


阻止心磷脂氧化的藥物也可以減少細胞死亡,並可以減緩動物模型中亨廷頓舞蹈病的進展。然而,細胞通過細胞色素c的催化活性加速氧化過程,細胞色素c是一種含有反應性血紅素基團的酶。 「這表明氧化事件不是偶然的,但也可能是細胞有用和理想的信號,」Van der Wel解釋說。


Van der Wel想要了解細胞色素c對心磷脂的氧化是如何通過研究酶與線粒體膜相互作用時的行為而發生的。為此,他使用了固態核磁共振,這種技術可以讓科學家研究分子中的原子,如蛋白質或脂質。 '通過核磁共振測量的原子信號受到原子周圍環境的影響。因此,蛋白質形狀的改變會改變信號。 Van der Wel將溶液中的細胞色素c與膜結合細胞色素c進行比較,以了解與膜的相互作用如何改變其結構。


「我們預計蛋白質會在膜內,處於展開狀態,暴露出反應性血紅素組。」然後血紅素會輕易氧化心磷脂。但是,結果顯示出不同的結果。 '酶不進入膜但與含有心磷脂的膜結構域結合,並保持摺疊狀態。然而,覆蓋血紅素組的蛋白質環有時會移開,將磷脂暴露於血紅素組。


該觀察結果表明,心磷脂在細胞凋亡中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調節,而不僅僅是對氧化條件的被動反應。這可能對細胞死亡起重要作用的疾病有影響。 「如果細胞色素c的活性形式仍然被摺疊,那麼就有可能開發出阻止其氧化心磷脂的藥物。」另一個可能的幹預點是酶與特定膜結構域的結合。最後,線粒體的問題可以誘導細胞凋亡或僅受影響的線粒體的侵入性較小。 「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這種選擇是如何做出的,那麼我們也許能夠影響這一過程。」(生物谷Bioon.com)


資訊出處:How a mitochondrial enzyme can trigger cell death



相關焦點

  • 醫學英語:細胞生物學詞彙
    Chinese Society for Cell Biology, CSCB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Asian-Pacific Organization for Cell Biology, APOCB 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細胞生物學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Cell Biology, IFCB 國際細胞生物學會聯合會
  • Cell:揭示線粒體ADP/ATP載體轉運ATP和ADP的分子機制
    稱為線粒體的亞細胞結構是我們細胞的能量工廠。每天,人類需要身體產生ATP來為所有細胞活動提供能量。神經衝動、肌肉收縮、DNA複製和蛋白合成僅是依賴於ATP供應的至關重要的過程的一些例子。鑑於我們體內僅含有少量的ATP,我們需要使用位於線粒體中的一種稱為ATP合酶(ATP synthase)的酶複合物,將ATP降解時產生的產物ADP(二磷酸腺苷)和磷酸鹽重新轉化為ATP。
  • Cell Death&Differ:研究揭示線粒體ROS通過細胞自噬影響肌肉分化的...
    在肌肉分化過程中,線粒體活性氧簇快速增加,並作為關鍵的細胞信號中間分子發揮功能。但是線粒體ROS如何控制肌肉基因信號還未被闡明。細胞自噬是一個由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途徑,與細胞凋亡和衰老一樣是十分重要的生物學現象,參與生物的發育、生長等多種過程,在肌肉分化過程中自噬被看作是一個重要的細胞器重塑機制。
  • mBio:揭示HIV下調過氧化物酶體形成機制
    它揭示了HIV如何攻擊過氧化物酶體(peroxisome),即在所有細胞中發現的一種有助於調節免疫系統、脂質代謝、心血管健康、大腦發育和神經功能的細胞器。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mBio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HIV-1 Accessory Protein Vpu Downregulates Peroxisome Biogenesis」。
  • 結構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2019年10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結構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盤點,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獲得了視紫紅質-轉導蛋白複合物的原子分辨結構。這些結構不僅提供了脊椎動物視覺的分子基礎,而且揭示了GPCR通常如何激活G蛋白的新型機制。 另外一位共同第一作者Sekar Ramachandran說:「我們從原子級別解析度的結構中學到的知識可能廣泛適用於其他GPCR信號系統。」
  • 生物物理所解析DNA拓撲異構酶核心結構揭示DNA穿鏈新機製成果入選...
    此前,對於DNA鏈如何穿越到達待校正DNA這一基本的拓撲結構功能的動態過程的了解處於空白狀態。該項研究結果解析DNA拓撲異構酶核心結構,揭示DNA穿鏈新機制,具有重要的基礎理論意義。同時,由於Gyrase B』對病原菌的生存至關重要,其精細結構對提供研發廣譜的相關藥物,特別是抗生素的靶標,具有應用前景。
  •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研究揭示葉綠素生物合成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5 10:53:54 葉綠素生物合成中酶促光催化的結構基礎,這一成果由英國曼徹斯特大學Nigel S.
  • Nature:科學家揭示病毒如何「接管」宿主細胞
    與此前的假設相反,這種鑑別出的病毒蛋白複合物結構揭示了逆轉錄病毒中分子架構類型的不同,該研究揭示了逆轉錄病毒如何將自身的基因組信息插入到人類細胞中,對於治療諸如HIV感染等疾病,以及改善基因療法來運輸新型DNA到遺傳突變的患者機體中提供了新的線索和幫助。
  • 結構生物學領域研究進展 - 生物研究專區 - 生物谷
    2020年10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結構生物學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Cell:解析出人細胞中BAF複合物的三維結構doi:10.1016/j.cell.2020.09.051.
  • Nat Commun|北京大學孫育傑課題組與合作者揭示線粒體DNA分配新機制
    在人類細胞中,成百上千個線粒體DNA(mtDNA)以擬核(nucleoids)的形式均勻分布在線粒體網絡中。線粒體擬核在細胞中的均勻分布對維持線粒體DNA的穩定以及線粒體正常行使功能至關重要[1,2]。目前的觀點認為,線粒體擬核在細胞中的運動是受限的,其在線粒體中的均勻分布依賴於線粒體的融合和分裂過程[3-6]。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細胞因子IL-6曾被發現與β細胞自噬存在關聯,但是在β細胞抗氧化應答情況下的作用還沒有得到研究。最近來自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IL-6能夠將細胞自噬和抗氧化應答聯繫在一起影響β細胞存活。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動物模型和培養的人胰島以及小鼠β細胞來研究IL-6如何影響抗氧化應答。
  • Nat Struct & Mol Biol:揭示DNA聚合酶ζ如何保護細胞免於DNA損傷...
    ,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利用先進的冷凍電鏡技術深入揭示了DNA聚合酶ζ (Pol ζ)的詳細結構信息,DNA聚合酶ζ的結構和機制對於科學家們而言多年以來一直是一個謎。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研究者Aneel Aggarwal教授說道,在近原子解析度下解析完整Pol ζ酶類的結構或許就能幫助研究人員解決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即這種特殊的聚合酶如何通過日常的
  • 醫學英語:細胞生物學名詞解釋
    原生質體(potoplast)   脫去細胞壁的細胞叫原生質體, 是一生物工程學的概念。如植物細胞和細菌(或其它有細胞壁的細胞)通過酶解使細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質膜的原生質球狀體。動物細胞就相當於原生質體。   5.
  • 科學家揭示為什麼線粒體不能通過父系遺傳
    )外,還有線粒體DNA。  薛定等人發現一種叫CPS-6的酶在清除父本線粒體中發揮重要作用,並利用秀麗隱杆線蟲的精子線粒體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在精子與卵子結合後,這種酶從父本線粒體的膜間質轉位到線粒體基質裡面,後者是線粒體DNA所在部位,從而對線粒體DNA進行降解、清除。  如果研究人員採取幹預措施,讓父本線粒體在發育後期才降解,結果胚胎死亡的可能性增加,這說明父本線粒體的遺傳對進化不利。
  • 遺傳發育所等揭示高鈣離子誘導細胞死亡的機理
    遺傳發育所等揭示高鈣離子誘導細胞死亡的機理 2016-04-20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在TRPP365/+突變體中,隨著衰老果蠅眼睛中的細胞會死亡(A與B);在細胞死亡之前,研究發現突變體細胞中線粒體在電鏡下變大並且後期變成空泡狀(A: day3 and 5; C);運用JC-10染色發現線粒體的膜電勢丟失(D);同時也發現了線粒體的ROS上升(E)。
  • 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細胞生物學考研大綱
    要求考生全面系統地理解並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能熟練運用細胞生物學知識分析生物學基本問題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初步了解細胞生物學的最新研究進展。  二、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80分鐘,總分150分。
  • Nature:解析出真核生物寡糖轉移酶的三維結構
    2018年1月2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文安德爾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一種用於修飾蛋白的分子複合物的原子結構,這可能為開發治療癌症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藥鋪平道路。
  • 新生的過氧化物酶體是一種雜合細胞器
    2017年2月15日/生物谷BIOON/---就像人體本身一樣,細胞具有執行特定任務的結構。這些細胞結構被稱作細胞器,多了解細胞器是揭示某些細胞為何發生差錯而導致帕金森病等疾病的關鍵。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Ayumu Sugiura、Sevan Mattie、Julien Prudent和Heidi M.
  • 中國科大等揭示α-tubulin末端去酪氨酸酶的催化機制
    ,通過研究其功能突變體的體外/體內酶活確定了SVBP/Vasohibin-1複合體的底物結合界面及催化機制,並通過細胞生物學實驗發現其在星體微管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從而參與調節有絲分裂進程。、細胞內酶活試驗,此研究揭示了VASH1蛋白具有非典型的催化活性中心(Cys-His-Leu),該催化活性中心在VASH2及其他物種的Vasohibin同源蛋白中保守,
  • 禽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亞基「真相」被揭示
    繼2008年8月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禽流感病毒RNA論文之後,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迎芳領導的課題組和饒子和院士領導的南開大學、清華大學和生物物理所聯合實驗室,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析了該RNA聚合酶PA亞基剩餘的氨基端(PAN)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從而基本完成了對流感病毒聚合酶PA亞基的結構生物學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