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ll:揭示線粒體ADP/ATP載體轉運ATP和ADP的分子機制
這項新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理解突變如何影響這些蛋白的功能,從而導致一系列神經肌肉疾病、代謝疾病和發育疾病。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ell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ransport by the Mitochondrial ADP/ATP Carrier」。圖片來自Cell, doi:10.1016/j.cell.2018.11.025。
-
近期細胞自噬領域重要研究進展一覽
細胞因子IL-6曾被發現與β細胞自噬存在關聯,但是在β細胞抗氧化應答情況下的作用還沒有得到研究。最近來自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IL-6能夠將細胞自噬和抗氧化應答聯繫在一起影響β細胞存活。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Diabetes上。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動物模型和培養的人胰島以及小鼠β細胞來研究IL-6如何影響抗氧化應答。
-
Nat.Cell Biolo.:啟動細胞自噬的FoxO1蛋白
最近,國際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細胞生物》(Nature Cell Biology)上刊登了北京大學醫學部朱衛國教授課題組的重大研究進展:腫瘤抑制因子FoxO1是誘導細胞自噬的關鍵蛋白,其抗癌作用與其誘導自噬功能密切相關。
-
揭示自噬調節精子分化成熟的機制
動物所揭示自噬調節精子分化成熟的機制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衛研究組的最新研究發現自噬(autophagy)作為重要的調節機制參與精子的分化與成熟,自噬的缺失會導致精子活力衰減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6月17日Autophagy雜誌。 據國內精子庫檢測權威報告,我國正常成年男性精子合格率不足30%,WHO關於精子異常病人的鑑定標準也一直在更新,1987年正常形態精子的百分比為50%,而2010年第五版精液分析標準中,這一數值低至4%,引起廣泛擔憂。
-
科學家發現一種單潛能中性粒細胞前體
科學家發現一種單潛能中性粒細胞前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4 15:12:04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Lai Guan Ng、Immanuel Kwok等研究人員合作,利用組合單細胞分析發現粒細胞-單核細胞前體
-
研究:補充線粒體素NADH或可降低神經退行性疾病風險
NDD是一類發生在神經系統中,造成神經元及其附屬樹突、軸突和突觸,以及遍布神經系統的膠質細胞發生損傷或者功能失常的疾病,其中典型的疾病包括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等。
-
研究揭示非淋巴組織調節性T細胞前體的產生機制
研究揭示非淋巴組織調節性T細胞前體的產生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8 11:13:02 近日,德國雷根斯堡大學Markus Feuerer及其研究組發現,非淋巴組織調節性T(Treg)細胞的前體存在於次級淋巴器官中
-
Autophagy丨線粒體自噬與腎癌的靶向治療:PRKN/Parkin 依賴的線粒體自噬促進PRCC-TFE3腎癌進展的機制研究
survival andproliferation in PRCC-TFE3 translocation renal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論文。研究表明,腫瘤細胞中的ROS水平明顯高於正常細胞,其中90%的ROS來源於線粒體。高水平的ROS可以損傷細胞內的重要細胞器,包括線粒體。因此,通過增加線粒體來源的ROS水平作為腫瘤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PEITC作為肺癌阻斷劑目前已進入臨床二期試驗。它通過靶向線粒體呼吸鏈複合物III,並消耗細胞內的穀氨醯胺水平來提高細胞內的ROS水平觸發腫瘤細胞凋亡。
-
人副流感病毒誘導細胞自噬機制的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病毒通過接觸人的眼睛、口腔或鼻子裡的黏膜發生感染,也可通過吸入由於噴嚏和咳嗽產生的呼吸道分泌物的飛沫而感染,最終導致急性細支氣管炎、肺炎和哮喘等,每年都會導致數以萬計的患者住院治療,目前尚無疫苗和抗病毒藥物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治療人副流感病毒的感染。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自噬調控新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
細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種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由溶酶體介導的降解途徑,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自噬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自噬活性異常與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多種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相關【4-6】。
-
2019年終盤點:Cell雜誌重磅級突破性研究成果
Identifying cis Elements for Spatiotemporal Control of Mammalian DNA Replication, Cell,February 2019, doi:10.1016/j.cell.2018.11.036 2019年1月,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哺乳動物細胞
-
浙大學者揭示腦卒中神經元線粒體自噬新規律
近日,浙江大學藥學院陳忠教授課題組在細胞生物學領域知名刊物《細胞生物學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在線發表了題為《缺血神經元軸突線粒體在胞體進行自噬》(Somatic autophagy
-
Structure:結構生物學研究揭示線粒體酶是如何引發細胞死亡的?
(圖片來源:www.pixabay.com)如果細胞發生故障,身體想要在它們造成更多傷害之前擺脫它們。不同的信號可以驅使細胞通過細胞凋亡自我毀滅。廣泛的程序性細胞死亡會導致神經退行性疾病如亨廷頓舞蹈病的惡化。
-
北大劉穎組封面文章揭示細胞非自主性線粒體UPR新機制
該系統包含一起發揮協同作用的多重調節機制,包括調節蛋白質的翻譯合成,分子伴侶輔助蛋白質正確摺疊,細胞自噬(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獎發給了自噬研究)以及蛋白酶體介導的對於錯誤摺疊蛋白質的降解。Proteostasis的破壞會引起錯誤摺疊或者損傷的蛋白質在細胞中的大量聚集,導致細胞功能障礙,最終促進機體的衰老以及衰老相關疾病,例如帕金森氏症、阿爾茲海默症、亨廷頓氏舞蹈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
-
研究揭示自噬調控神經元軸突發育新機制
8月19日,國際細胞自噬領域的核心期刊《自噬》在線發表了題為《Mir505-3p通過調控Atg12及自噬通路以影響神經元軸突發育》的研究論文。
-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細胞鐵死亡敏感性和逃逸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52:38 美國哈佛大學Stuart L. Schreiber、鄒貽龍和懷特海生物醫學研究所Robert A.
-
【學術前沿】Protein & Cell | 韓家淮/帥建偉合作揭示細胞壞死小...
對caspase-8的招募是RIP1阻滯細胞壞死發生的關鍵過程,caspase-8可以通過剪切RIP1/RIP3複合物,從而破壞其穩定性【4】。這些報導表明RIP1對細胞壞死同時具有促進和抑制兩種調控方式,但對於如何實現這種複雜的雙重調控機制,以及其內在的動力學行為如何抉擇細胞命運,是細胞死亡研究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
-
Cell:新型探針能夠檢測細胞中缺陷線粒體的破壞過程 有望揭示多種...
2020年8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Cel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出了一種通用的探針,其或能幫助準確檢測細胞中缺陷線粒體的程序性破壞,研究者表示,線粒體是細胞中的能量工廠,在患有類似帕金森疾病的小鼠模型中,產多巴胺的神經元細胞中受損的線粒體或許無法被摧毀。
-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研究揭示人、牛和小鼠胚胎中保守的滋養外胚層基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4:16:14 英國劍橋大學Kathy K.
-
SLC25A51是哺乳動物線粒體NAD+轉運蛋白
Cambronne課題組發現,SLC25A51是哺乳動物線粒體煙醯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轉運蛋白。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9月9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研究人員發現哺乳動物線粒體能夠吸收NAD+,並鑑定了SLC25A51(先前未知功能的必需線粒體蛋白,也稱為MCART1)是哺乳動物線粒體NAD+轉運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