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中國人可謂是行家,但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這種「快生活」逐漸影響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各式各樣的快餐層出不窮,從最早的快餐到後來的方便麵,再到各種各樣的方便米飯、自熱火鍋以及各種各樣的速凍食品,都體現了人們對「快」的需求。
在超市的冷凍櫃裡也塞滿了各種速凍食品,如餃子、湯圓、餛飩等,速凍食品也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隨時可以買到的產品。在這些冷凍食品品牌中,三全可以說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品牌了。
而我國冷凍食品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中間經歷了快速發展和價格戰,目前已經成為食品行業競爭最激烈的領域。三全速凍食品可以說佔據了中國速凍食品市場的一半,是速凍食品領域的佼佼者。在今年7月1日晚三全食品2020年半年度業績公告稱,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5億-4.62億元,同比增長390%-420%。
如今三全食品的發展可以說是如日中天,人們對三全的創始人也不免地產生好奇。而三全的創始人叫陳澤民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企業家。他40歲後才開始創業,靠15000元起家創業,那麼他是如何到達如今的輝煌的呢?
上世紀80年代,陳澤民本身有一份穩定且不錯的工作,他是一名從業27年的外科醫生,位至副院長。那時我國經濟也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當時有很多人都想要創業,46歲的陳澤民也動起了創業的想法,他靠著積攢下來的15000元在火車站中州商場開了一家冷飲部。
銷售冷飲也並不是一個新奇的業務,所以如果想要比別人賣得更好,就必須在口味和外觀上花心思。依靠這一變化,陳澤民的冷飲生意還是不錯的,但畢竟冷飲有旺季,也有淡季。因此,他開始考慮其他業務,打算把冷飲作為批發業務。
那時候,陳澤民發現很多人在天冷下來後都喜歡吃湯圓,但湯圓這東西人們雖然都喜歡吃,但製作起來比較麻煩,還得現吃現做,且不好保存。當時的陳澤民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商機,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陳澤民於1990年推出了速凍湯圓,並註冊了「三全」商標。
但是當時人們對這種速凍產品的接受度並不是很高。一方面,他們不太了解這種速凍產品,另一方面,他們認為這樣做出來的東西不好吃。因此,陳澤民為了推廣速凍湯圓,讓更多的人了解速凍湯圓,陳澤民便四處奔走,不斷推廣。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全逐漸也有了一些名氣,銷售渠道也更加廣泛了,後來為了把企業做大做好,陳澤民選擇了投入成本來構建完善的生產鏈。
為了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創業中來,1992年陳澤民辭去了醫院副院長的職務,開始正式了創業模式,而當地時陳澤民已經49歲了,年過半百的他為什麼要放棄這麼好的「鐵飯碗」去做一個隨時有可能失敗的事情,那時,他身邊有很多人不太能理解甚至是反對。
然而,陳澤民並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己認為正確的道路。經過20多年的發展,三全食品已經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為速凍食品上市公司,員工人數從幾人增加到數萬人。2019年,三全營收達到59億元,市值接近150億元,在2020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陳澤民家族又以7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位列其中。
不得不說,陳澤民是一位非常有膽識的企業家,在當時那種情況下,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放棄自己的「鐵飯碗」。也許是因為他性格本就不甘於平淡,隨著速凍食品的成功,74歲的陳澤民又開啟了二次創業。他又成立了一家鄭州地美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進軍到地熱發電行業。事實上,這一次也並不是頭腦發熱,陳澤民其實已經積累了很長時間了,這是他的一個積澱了很久的夢想。
陳澤民一直都特別喜歡「折騰」,他對地熱發電行業也非常感興趣,他還積極參與到地熱發電行業中來學習和研究。正因為熱愛所以專注,因此更容易達到極致,更容易實現目標。如今,77歲的陳澤民仍在前線戰鬥,陳澤民靠著一顆顆小小的速凍湯圓,積累了數百億的財富,如今又再次啟航,他的一生都在不斷的「折騰」,正應了那句生命不息,奮鬥不止。對於他的這種精神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