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裡,
最讓家長頭疼的事情,
莫過於如何讓孩子高效、主動、
保質保量地完成暑假作業。
眼瞅著到了8月,
孩子的作業動筆了嗎?
完成情況如何?
您是否為作業跟孩子發過脾氣?
培養孩子暑假好的學習習慣,
有計劃、認真地完成暑假作業,
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老師「遠程」敦促、監管,
家長的教育方法更直接關係到
孩子暑假裡的學習情況。
那麼有哪些
值得嘗試的「金點子」、
必須避開的「雷區」、
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往下看看吧!
01
作業怎麼寫,方法有講究
家長肯定希望自己孩子暑假該玩的時候好好玩,該寫作業的時候作業認認真真,一個暑假下來快樂又進步。
但是真實的情況可能是:孩子每天早起已經10點,吃點東西,刷刷手機看看電視,課本打開翻了幾頁,作業寫了不到兩行,磨磨蹭蹭一天就過去了。
孩子的懶散、拖延無疑會讓人忍不住「火冒三丈」。
其實,暑假期間的拖延症大多是怕麻煩引起的,但是要會合理安排時間高效的完成作業就不會這樣了。與其生氣,不如先了解這些科學方法:
少一分鐘,就是不一樣——
寫一小時,不如寫55分鐘
有一種能讓人耐得住長時間做功課的方法,叫做「時間拍賣方式」。
如果你想讓孩子做「一小時」功課,那麼就把這「一小時」時間稍微縮短,指定做「55分鐘」或「50分鐘」。
事實上,這五分鐘或十分鐘雖不算多,但是在心理上,卻有好幾倍差別的效果!
您也許會質疑,孩子真的會「上當」嗎?
就像商場促銷時,如果將2000元的東西降價為1999元,微不足道的1塊錢,仍會讓顧客覺得便宜不少,決定立刻買下來。這心理是完全一樣的。
一個鐘頭的做功課時間,如果「不肯買帳」,那麼就「降價」變成55分鐘,好像「便宜了」,於是孩子便會欣然接受,「買」了做功課的時間,這也就是為什麼「時間拍賣方式」有效的原因。
「拖延症」竟然很「科學」——
一口氣寫完,不如分次完成
同一個科目如果需要學習五個鐘頭時,一天學五小時好,還是分成五天,每天學一小時好?
前者稱為「集中學習」,後者稱為「分散學習」。一般來說,以「分散學習」的效果比較好。
同樣的作業二十次集中做,和一天一次分為二十天做,兩相比較,每一次的作業效能,後者確實比前者高出30%。
就像人一天要分三次吃飯一樣,完成作業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須插進休息時間,分好幾次,效能才能高。
這件事,從紐斯特「對所學的東西能記憶多少」的實驗中也獲得證實:
在學習某一科目時,與其連續強記,不如休息之後再記,才不會使記憶的內容重複搞混,這就是有名的「紐斯特法則」。
暑假作業並非壓在孩子身上的無用「重擔」,而是督促孩子假期學習的一種方式。
所以,在為孩子擬定學習計劃和作業計劃時,不妨適當放寬期限,因為並不是寫得越快越好、一次性寫得越多越好。
少一些「趕趕趕」和「催催催」,保證作業質量的同時,學習效果也就出來了,孩子還能在假期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現在,真不適合寫作業——
吃飯前後一小時,效率並不高
「等飯做好了,我會喊你,現在你還是好好寫作業。」
「吃過飯別東摸西摸的,抓緊去寫作業。」
爸爸媽媽掛在嘴巴上的就是「去寫作業」,而且是在吃飯前後的一小時內最常說。但很多家長似乎都不明白,「吃飯前後一小時」其實是一天裡面效率最低的時候。
從生理學上來說,吃飽飯後,全身的活動能量都集中在消化器官,頭腦的活動也相對遲緩。
而空肚子的時候,所有的動物都在為尋求食物而四處移動;人類的身心動向,又何嘗不是集中於「食物探索行動」中!
換句話說,吃飯前後一小時,心力是最不傾向於頭腦的時間。
雖然常常有人說:「珍惜吃飯的時間,也要用來讀書」,但實際上這時候即使讓孩子讀書,也只是浪費時間而已。
吃飯前後應該讓孩子好好休息,以充分儲備接下來做功課的有效能量,從效率上來說,這才是上策。
總之,就是要縮短每次學習的時間,確定每個時間段內的學習內容並保證完成,提高單位時間內的效率,不要讓孩子的心力白白浪費!
02
暑假作業不能「盯」著寫
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旦發現有問題,就會一邊幫孩子塗擦,一邊責怪孩子。
其實,在這種焦慮的氛圍中,孩子很難產生學習興趣。這時候家長的說教他是聽不進去的。
正確的方式是:家長過問一下有多少家庭作業,然後叫孩子自己去做,父母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不打擾孩子,等他做完了再按以下方法檢查:
低年級:重點檢查字跡是否寫端正
做完作業時發現有不正確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體錯誤,而是說出大體範圍,如「做得不錯,但這個題有些不對,你再看看。」或在有問題的地方畫上一個小圓圈,讓孩子自己改。孩子找出來了就及時稱讚鼓勵。
高年級:重點檢查孩子做題思路
家長檢查算式的列法是否正確,而計算的結果一般不檢查由孩子自己確認。這樣就能培養孩子對自己負責、認真仔細的學習品質。
03
暑假三大「雷區」,踩一個就遭殃
只學喜歡的科目
在暑假學習中,大部分孩子都喜歡做優勢科目,早早把這些科目的作業完成,為什麼?因為優勢學科無論是複習,還是做題都比較輕鬆,相反,弱勢科目艱澀難懂又毫無興趣,學習起來自然百般折磨。但越這樣做,弱勢科目就越拖後腿。
其實,暑假有大把時間完全可以用來克服自己的弱點,讓自己的優勢科目越來越牢固。
建議為每個科目合理分配時間,優勢科目學習時間可酌情減少;弱勢科目學習時間可酌情加長,這樣既能保證優勢科目不落下,弱勢科目也得到了強化訓練。
只看書不思考
暑假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但不要只追求數量,不追求質量。千萬不要只顧看書,不去思考也不去理解,不然最終後果是走馬觀花,過眼雲煙,幾乎沒有任何提高,就連加深記憶也無法做到。
家長要鼓勵孩子在看書的時候自己多思考,多總結,多做讀書筆記,多將收集的作文素材應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對於數理化的科目,溫習功課也不能只是過一遍就完事,還要多動手去做幾道題,多思考各個知識點,鞏固知識脈絡。
只做難題或簡單題
暑假期間,很多孩子除了鞏固基礎,也會開啟做真題模式,但有些孩子容易犯一個錯誤,成績好的孩子只做難題,成績差的只做簡單題,但是只做難題或者只做簡單題都不能有效提高成績。
做題的時候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每天給自己列一個計劃並落實到實處,具體到做哪些題,計劃用多長時間。成績好的孩子要注意基礎鞏固;成績差的孩子要在基礎強化上,進行進階提升訓練。
暑假也能反映很多學習問題,稍不注意,孩子開學就有可能丟掉原有已經養成的學習習慣,成績也會受到影響。孩子在暑假玩無可厚非,但一定要保持學習狀態,注重合理的學習方法,認真完成好暑假作業和學習任務!
來源:山東省教育廳政務新媒體「山東教育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