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長很頭疼老師布置的聽寫默寫類的家庭作業,一聽到孩子回家說有家默的作業,就心煩不已!顯然,這又是一場影響親子關係的家庭作業輔導,但是不做又不行,但每次默寫的時候,孩子要麼錯誤率極其高,要麼就是拖拖拉拉各種毛病問題。
為什麼在家長眼裡看起來簡單的默寫,到了孩子身上就顯得各種問題,引發各種不適呢?其實,問題並不全在孩子身上,家長有沒有用對方法才是關鍵!很多家長認為的學習方法,都是自我意識認知中的方法,認為聽寫家默就是自己說一個字,孩子照著默寫出來就可以了!殊不知,這類方法並不科學合理,自然孩子也是百般不適應!
那麼,如何讓聽寫家默這件事變得讓孩子接受得又快又好呢?不如家長們換一個思路,跟著老師建議的步驟來操作!
1、聽寫家默前先做複習功課
很多家長一上來就讓孩子開始進行聽寫家默,但其實孩子經過一天的學習,早就知識開始進入遺忘或者混淆的階段了,如果這個時候就開始默寫,效果自然很不好,對孩子來說想不起來怎麼寫,也是一種思想上和心理上的雙重打擊!
所以,為了提高正確率和效率,讓孩子先養成在家默前進行默寫內容的複習的好習慣,把不熟悉的知識點看一遍,不會寫的字以及易混淆的字都再臨摹一次,這樣加深印象的前提下,再進行默寫就容易多了!
2、家默的方式可以多種多種
基本上絕大多數的家長,對於老師布置的家默作業,都是選擇「我說你寫」的方式,其實語言的輸出,再到孩子大腦中進行接收,又是一種識別,通過大腦語音識別後,再進行轉化到文字寫出來,對孩子的困難就會加大。所以,建議多種家默方式,比如採用預先用拼音或其他提示的方式預先寫在家默本上,讓孩子複習好之後,直接開始對照著提示寫出答案,這種方式省去了家長的幹擾,讓孩子自行完成家默作業,集中力也會很強很多!
3、家默後的檢查工作必不可少
家默結束後,檢查的工作往往落到家長頭上,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一定要培養孩子自我檢查的習慣,即便他們可能找不出自己的錯誤點,也可能匆匆了事,但是也要給孩子灌輸這樣的習慣,做完家默作業後務必要先進行檢查,檢查完畢後再提交給家長,而此時家長發現錯誤後,不要急著告知孩子,讓孩子再仔細檢查一遍,通過這種反覆核准的方式,讓孩子發現錯誤!當然,這個反覆核准的度也要有引導和適中,有些家長沒有引導,光一味讓孩子自己看,這也不是好的方式,可以建議孩子查字典或者查閱書本,通過這種方式來發現錯誤!
雖說習慣的養成並不是容易的事,但大多在于堅持和家長的適當放手,不代為包辦就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學習中有不少方法,但一定要找到適合孩子當前階段的方法,不能人云亦云,一定是要因人而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