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完不成作業
有許多家長抱怨,每天自己辛辛苦苦的回到家,還要做飯收拾家,已經夠累的,可是還要督促孩子的作業。有的家長每天檢查孩子作業時,只要發現作業中有不對的地方,或者孩子作業寫的比較潦草……家長的情緒就會馬上激動起來,不是打罵孩子,就是把孩子「辛苦」寫的作業撕個粉碎,每天都幾乎是這樣的狀態。而孩子就會認為,與其被家長打罵,還不如慢慢的寫,等家長下班回來,陪他一起寫。
總是會有錯,寫字會潦草
因為喜歡和輔導過許多孩子,我總是喜歡換一個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場,來觀察孩子的行為決策。當和孩子們平等相互尊重交流時,孩子們就會說出他們自己的觀點和「應對措施」。「與其被家長打罵,還不如慢慢的寫,等家長下班回來,陪他一起寫。」這樣的後果是時間一長,就會無形中養成磨蹭的習慣。
換一個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場,來觀察孩子的行為決策
這類寫作業磨蹭的孩子除了一部分是因為真的學習環節有問題不會或不熟練磨蹭,需要家長指導和幫助。而另一部分孩子雖然也有不熟練的情況,但是家長要求孩子作業比較「嚴格「,希望孩子做的又快又好,還要求孩子字寫得工工整整,這些要求其實沒有問題,可現實中,能完全達到家長要求標準的孩子又有幾個呢?趕上有抄寫的內容等,孩子就更沉不住氣,沒有玩的時間,字也會潦草。這正是家長和孩子看事情不同,矛盾就產生了。
現實中,能完全達到家長要求標準的孩子又有幾個呢?
我遇到過許多這樣磨蹭的孩子。我問他們為什麼不抓緊寫,孩子說:一個是學習環節問題不太會,怕寫錯了,媽媽回家再大罵一頓,還不如先寫一點,等媽媽下班回來再一起寫。還有就是寫字比較潦草的孩子,他的回答是,我寫的字,如果達不到我媽的要求,我媽媽就會撕了作業,讓我重新再寫,那還不如等我媽下班回家再寫,要不就成了寫2遍了。你們看,這樣會觀察家長行為習慣的孩子,能「笨」嗎?在我看來,他們因為年齡小,只能順從和無奈。沒有得到有效的幫助和欣賞,失去了許多自我能力的培養和開心的時刻。孩子應當用到學習上的精力,卻因為害怕家長發火,把好好地精力用在了應付家長上,這是一種「浪費」,這是否應當引起家長的反思呢?特別是因為作業問題,把孩子打罵哭了的家長,孩子一哭,情緒肯定非常不穩定,想要孩子再進入學習狀態,又需要一兩個小時,學習效率會更低。
所以有一些孩子寫作業磨蹭,和家長的「強勢」有關。
有一些孩子寫作業磨蹭,和家長的「強勢」有關
這類情況,我記得當時我解決的時候,先和家長溝通,把家庭作業分成兩個問題來看。因為我們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有效的完成作業,只要方法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就好。
第一先不要關注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問題,先關注孩子寫題時,會不會做的問題。
有的孩子做題準確的能力還是可以的,雖然有點小問題,家長可以和孩子溝通,在保證書寫整齊的前提下,只要把會的先寫了,能寫多少是多少,如果有錯,到時我們再一起討論解決。家長這樣的表態最好做到,孩子就會有信心去完成……【有一種磨蹭是牴觸家長額外布置卷子,時間一長,就養成邊玩邊寫的習慣,其實這類孩子是最容易改正「磨蹭」的習慣】
先不要關注孩子寫作業磨蹭的問題,先關注孩子寫題時,會不會做的問題。
第二孩子做題時,出現「猶豫」或者有不會的問題。孩子如果不會,做家長千萬不要抱怨孩子說:你上課怎麼聽講的?別人會為什麼你不會之類的語言,這容易把孩子想要解決學習問題的積極性打擊下去。而是鼓勵他大膽的「落筆」寫,寫錯也不要緊。我經常對害怕做錯題的孩子說:"因為不會才上學校學習,會了誰去學校啊!只有做錯了,才能知道我們哪裡有問題,需要補救。」記得有一個四年級的孩子,數學多位數除法,試商總是出錯,我鼓勵他大膽的寫,這樣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觀察後發現,原來是以前乘法口訣的熟練度運用沒有學紮實。還有一個孩子也是除法,是除法的對位格式出現了問題,這樣類似的問題有許多,語文也是一樣。可以倒退到以前的知識,著重練習。語文也是一樣。關於寫字潦草也是這樣,先關注孩子會不會問題,再和孩子溝通討論,在什麼情況下,不會出現撕作業情況,作業撕多了,就失去了意義。同時也要考慮到孩子學習的積極性……我們不能忽略了孩子也是會「思考」的。我當時輔導的孩子基本都有不同的學習問題,正是觀察分析了每個孩子,不同學習問題,還有每個孩子,實際的學習能力水平,才能有針對性的幫助到孩子。前一陣還遇到幾年前輔導過的孩子和我主動打招呼,我心裡非常高興。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融洽,那麼一切皆有可能。
父母和孩子之間相處的融洽,那麼一切皆有可能。
歡迎家長留言討論關於孩子寫作業磨蹭問題。別看孩子寫作業磨蹭問題好像是一樣的,但是背後磨蹭的原因是不同的。您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