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道縣清塘鎮小坪村

2020-12-22 騰訊網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道縣清塘鎮小坪村

陳瑜

堅守著「尋蹤覓古、宣傳永州」的夢想,在道州網友的引導下,走進了位於道縣清塘鎮西北部,都龐嶺東麓的小坪古村。

進入古村正門,一堆高低錯落的旗杆石吸引了我,撫摸著旗杆石,尋覓著歷史的記憶與榮光,同治、道光、嘉慶等年間的進士將自己的身份地位標示於眾,見證著曾經的繁華。

穿行於古道巷陌,庭院深深,就像鑽進了迷宮,巷巷相連,格局一致,古人建造之精巧讓人讚嘆不已。據村民介紹,古村大多數是廖姓,據《廖氏家譜》記載,小坪廖姓在隋末唐初從廣西賀州遷入,立村已有1400餘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永陽為營道縣,古縣城設在小坪村。小坪村從高空或從萬分之一地圖上看就像飛舞的嫦娥一樣,村子是嫦娥的頭,村前白花嶺是嫦娥頭上的髻子,左右兩井是她的眼睛,村子左右低山是嫦娥披著薄紗的兩臂,村後狹長的耕地是嫦娥的長裙和兩腿。村前不遠處的「月巖」傳說是嫦娥的飛天之地,整個村子有「嫦娥奔月」之意境。

小坪村的古民居大多為「四水歸堂」模式,民居以橫長方形天井為核心,四面圍以樓房,各屋都向天井排水,故稱「四水歸堂」,暗喻「肥水不流外人田」。民居多為樓房,且以「四水歸堂」的天井為單元,組成全戶活動中心。平面上沿軸向對稱布置,走廊垂直於軸,走廊兩頭有側門,便於通風;正房即堂屋向著天井,完全敞開,狹高的天井起著採光和拔風的作用。內部穿鬥式木製構架圍以青磚高牆,正面多用水平型高牆封閉起來,兩側山牆呈階梯形的馬頭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黑白輝映,增加了空間的層次和韻律美,並具有防火勢蔓延之功能。

古村在選址上甚是講究,背靠月巖嶺和白花嶺之陽,中坪河之陰,東、南、北三面有低山,林木蔥鬱。村子東高西低,民居依坡而建。村前有小溪,用於灌溉,春夏時節,山光水色融成一片。這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整個村落給人幽靜、清涼、典雅、古樸的感覺。

古村的建築布局頗費了一番心思。南方亞熱帶季風氣候區,自然是炎熱多雨而潮溼,防曬通風就擺在第一位置,民房整體上座東朝西,只有天井可以採光,很能防曬。走廊則南北向,夏季開啟兩側門,有利通風,冬季時關閉兩側門,有利保暖,這是古人順應自然、利用自然規律達到節能的具體體現。民居結構緊湊,屋宇相連,東西方向上每排房屋的天井少則2~3個,多則10多個。每排房屋之間相隔1.8米,用大塊青石鋪成路面,路兩頭設有大門,用於防盜。南北方向上有3條大路直通清月公路,寬4-6米,可通車。因此,整個村子的平面布局非常規整,交通方便,空氣流暢。因村前溪流位置較低,離村子有200餘米的距離,只能用於灌溉和放牧,故村民另開挖了一條渠道,全長2.4公裡,從中坪河引水入村,在村前穿村而過,平時用於洗滌,下雨時用於村內積水的排出,乾旱時用於消防取水。另村內有祠堂2座,私塾1座,門樓2處,活動場所布置合理。古民居的廁所、豬牛欄相對集中,衛生狀況較好。

讚嘆古人建造古村的思維之縝密,考慮之周全,木雕、石雕之精巧,融科學合理布局的實用性與審美價值於一體,體現了古人的智慧。尤其特別的每家每戶的門當,造型別致,堪稱一絕。

據說小坪村開始維修了,這自然是好事,但我希望村委會要把握「修舊如舊」的復修原則,請專業維修團隊設計施工,千萬不能想當然,重點復修那些快要倒塌的危房,阻止房屋倒塌,盡最大可能保護古建築原貌,盡最大可能按古建築用材去維修,保留已經倒塌的殘牆,將倒塌在地的原始磚塊、石塊集中修補快要倒塌、破損的房屋,清除老屋裡的雜草和垃圾,儘可能留住古建築的斷井殘垣,哪怕不完美,畢竟是古建築的遺址,那裡曾經有故事,有情懷,有記憶。能不用水泥的,千萬不能用,需用三合土,儘量用三合土,任何清理殘垣、重新修建,都是錯誤,都是違背古建築修復的宗旨的行為。

要明白一個道理:修復古建築,絕不是新農村建設。任何破窗殘牆,都是歷史文化,都該去珍惜、保留。不完美的破房殘牆都是最大的美,最大的價值。

相關焦點

  • 走進永州古村落|沐浴理學光澤的小坪村
    俯瞰小坪村(網絡圖片)在永州,有這樣一個村落,它坐落在道縣清塘鎮西北部,都龐嶺東麓,距清塘鎮4.5公裡,總面積6.7平方公裡。現有人口2200人,其中廖姓2100餘人,佔95%,其他姓不足100人。唐天寶元年(742年),州治、縣治遷於現道縣濂溪街道辦事處,小坪村荒廢。直到宋宣和二年(1120年)廖氏太祖遷居至此,小坪村逐漸恢復了活力,村莊延續至今。該村族譜在大元至正五年(1345年)進行了編修《舂陵廖氏族譜》,現存族譜《廖氏家譜》修訂於光緒庚子年(1900年),上面清晰記載,宋太平興國年間,廖氏先祖從山東青州移居濂溪河邊,立村已有1400餘年。晚清著名書法家何紹基的母親廖氏,即出生在此村。
  • 住建部等公布列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的傳統村落名單
    文化部 國家文物局 財政部關於切實加強中國傳統村落保護的指導意見》(建村〔2014〕61號)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於公布第四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的通知》(建村〔2016〕278號)要求,經組織專家對各地上報的中國傳統村落技術文件進行審查,決定將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西胡林村等600個中國傳統村落列入2017年中央財政支持範圍(名單見附件1),北京市門頭溝區王平鎮東石古巖村等444個中國傳統村落擬列入
  • 浙江225村入選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全國共有1602個村落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其中浙江有225個,為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最多。從浙江各設區市的分布情況來看,有81個村落入選的麗水居榜首,其次是台州49個、金華29個、杭州21個、衢州18個、溫州11個、紹興9個、寧波4個、湖州2個、舟山1個。
  • 關於永州市首屆名課評選結果的公示_工作動態_市教育局_永州市人民...
    2 楊新星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18 譚  頻 草蟲的村落
  • 昆明7個村落申報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
    昨日,記者從市政協督辦重點提案協商會上獲悉,昆明市有7個村落已申報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昆明市還成立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進一步加強對名城、名鎮、名村的保護。傳統村落和歷史文化村鎮是城市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昆明歷史文化名城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
  • 道縣、雙牌、藍山、江華、江永停電公告8.14-15
    35kV蚣壩變電站|電網故障停限電停電時間:2019-08-13 20:34—2019-08-14 23:59停電範圍:永州市【道縣】白芒鋪鄉:彭家村、白泥山村、洞仂口村、精華村、西源村、龍嶺頭村、鄧家村、吳家村、小甲村、巖口村、馬壘村、黎家興村、楊家村、陀仂復村、木柵村、牛橋村、潘家村
  • 內江市這5個古村落擬納入第四批省級傳統村落
    11月6日,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公布了第四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目前已完成公示,其中,內江市有5個古村落擬納入第四批省級傳統村落。
  • 講好陳樹湘故事 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道縣分會場開幕
    9月25日,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道縣分會場活動在道縣陳樹湘烈士紀念館開幕,一系列特色鮮明的紅色主題活動歌頌革命情懷,傳承紅色基因。本次節會以「斷腸明志絕對忠誠」為主題。 永州市委副書記、永州市人民政府市長朱洪武宣布活動開幕。開幕式由永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賀輝主持。
  • 陝西42個村落擬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看看都有哪些?
    傳統村落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凝聚著中華民族精神,保留著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是農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遺產,是繁榮發展民族文化的根基。昨日來自省住建廳消息,第五批擬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2646個村落近日在住建部官網公示,陝西42個村落列入其中。
  • 道縣:加大安全宣傳教育力度 強化村民安全防範意識
    紅網時刻永州12月16日訊(通訊員 蔣曉國 何躍先)12月15日,道縣清塘鎮的道路兩處、政府大院、村莊入口滿滿皆是「雨雪天氣,注意安全」「雨雪天氣,氣溫驟降,出門時請您做好保暖,及時添加衣服,預防感冒」「關愛生命,提高警惕,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生命至上,安全生產責任重於泰山
  • 2020年永州市文化旅遊重點項目
    85年前,中國工農紅軍長徵轉戰道縣,在此決策、命令搶渡湘江,打響了悲壯的「湘江戰役」,「絕命後衛師」師長陳樹湘在此「斷腸明志」,孕育了紅色文化;發端於宋朝的龍船賽千餘年綿延不斷,孕育了古老的民俗文化。周敦頤故裡先後被列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名村」、「湖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中小學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4年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月巖:傳說為宋代理學鼻祖周敦頤少年讀書悟道之處。
  • 遊永州 好風光——永州市暑期旅遊景點和線路攻略
    周家大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素有「民間故宮」「瀟湘第一古宅院」之稱。周家大院景區是「永州之野」美麗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一級節點,是零陵區「進城、下鄉、入水」旅遊戰略構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炎炎夏日,在鄉村古老的大宅院內,吹著絲絲涼風,靜靜地感受周家濃厚的耕讀文化,也可到旁邊的賢水河戲水享受夏日的清涼。
  • 永州道縣出產紅瓜子的地方,還產這種東西,現在正慢慢消失
    提起永州道縣的紅瓜子,可以說是名噪四方,這裡產的紅瓜子,粒大飽滿,色澤鮮豔並帶層薄薄的包衣,嗑起來鮮香可口。是出口香港澳門的道州特產。而產紅瓜子最好的地方就是道縣清塘鎮一帶的土地,這裡的土質肥沃,有紅壤和沙壤土,種出來的洗籽瓜質量好,紅瓜子品質也是一流。清塘鎮一帶的土地,不僅盛產紅瓜子,白蘿蔔也是一大特色,這裡的白蘿蔔,又長又白,而且圓潤光滑不帶瑕疵。
  • 河南25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快看有恁家沒?
    11月9日,住建部官網發布《關於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基本情況的公示》,全國1602個村落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河南佔了25個。快看看有你們老家嗎?公示期間,任何單位和個人如發現公示村落存在與事實不符、嚴重破壞、整村撤併、虛假申報等問題,均可舉報或反映情況。舉報或反映情況應實事求是,並應以書面形式傳真至住房城鄉建設部村鎮建設司。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應加蓋單位公章;以個人名義反映情況的,應署真實姓名和聯繫電話。公示期限為2016年11月8日至11月15日。
  • 組圖丨道縣修義村:一座600多年歷史的村落有著獨特的古樸美
    紅網時刻記者 何青 王義正 李長宏 王進文 實習生 唐芳敏 通訊員 謝萬波 道縣報導道縣梅花鎮修義村的美中,少不了一個「古」字:這個「古」,是古香古色的古,這裡有超過八十年歷史積澱的何安仁新屋,有布局令人感嘆的五進堂,更有充滿傳統氣息的各種傳統物件;
  • 走進山西高平馬村——中國傳統村落東周村
    東周村2016年被評為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村中現存的歷史建築3.2萬平方米,分布較為集中,古建築以宗教祭祀場所﹑清代民居為主。北有規模巍峨鐘鼓樓設計精美的仙佛殿,南有禪院,東有文廟、魁星閣、觀音閣,西有無間閣、披頭祖師閣,東周村具有著獨特完整的布局規劃,遺存的明末清初風貌的古院落有:王家大院、趙家大院、李家大院、賈家大院、魏家大院、棋盤大院等,處處保留著古村落的傳統文化風貌。
  • 國家公布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你們村上榜了嗎?
    新京報快訊(記者 吳為)6月21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第五批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入列。這一批名單,是按照去年住建部《關於做好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調查推薦工作的通知》要求,在各地推薦上報基礎上,經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審查,並向社會公示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決定將北京市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等2666個村落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鎮江10個村落入選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
    承載著綿長的情思鄉愁  近日  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公布  第三批江蘇省傳統村落公示名單  138個村落入圍  其中  鎮江10個村落上榜  入選省級傳統村落名單    據了解,近年來,江蘇高度重視傳統村落保護,努力在快速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探索保護傳統村落、傳承歷史文化、留存鄉愁記憶的路徑和方法。
  • 湖南永州這五所重點高中,有一所百年名校始創於長沙,現址道縣
    一、祁陽縣第一中學祁陽縣第一中學,1912年,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湖南名校,現為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湖南省重點中學、永州市名校,學校地址位於永州市浯溪鎮陶鑄路188號,目前學校現有教學班70餘個,在校學生近5000人,教職工400餘人,2010年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