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永州古村落|沐浴理學光澤的小坪村

2020-12-19 今日永州

俯瞰小坪村(網絡圖片)

在永州,有這樣一個村落,它坐落在道縣清塘鎮西北部,都龐嶺東麓,距清塘鎮4.5公裡,總面積6.7平方公裡。現有人口2200人,其中廖姓2100餘人,佔95%,其他姓不足100人。據說這個村已經有1400餘年的歷史了,當我們偶爾抵達時,仿佛穿越在一冊線裝歷史書中,一些古韻,撲面而來。

說是偶爾抵達,是因為我們那次去的主要目的地是月巖。那是理學鼻祖周敦頤少年時期閉關悟道的地方,凡是對永州歷史文化或者說湖湘文化感興趣的人,都想去那裡看一看。因為,那裡與濂溪,被稱為湖湘文化的發祥地。

從月巖出來後,朋友帶著我們在平平仄仄的田埂上步行10多分鐘,走過一片田洞,遠遠就看到田洞的南面有兩座馬鞍形的小山,俗稱馬鞍山,清澈見底的濂溪水從山腳下流過。一個古老的村子赫然闖入視野,它名曰小坪,坐西朝東,院落按二橫三縱巷道布局建房,巷道用寬大的石板鋪成,至今保存完整。

邁步入村時,我一直在想,小坪,小坪,應該村因坪子而得名啊!那麼,坪子究竟在哪裡呢?我在村巷中四處尋覓,驀然醒悟:原來整個村子就在山腳下的一塊坪地上。

我們是從側邊進入村子的,只見到處是油光發亮的石板路和滿面滄桑的磚瓦房。穿行於巷陌深處,就像鑽進了迷宮,巷巷相連,格局一致,與江永的上甘棠古村有幾分相似,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建造智慧。我們信步而行,東走西轉,居然轉到了村子正門,到了那裡,差點被嚇了一跳:居然聳立著一堆高低錯落的青石拴馬樁,同治、道光、嘉慶等年間的進士將自己的身份地位標示於眾,讓遊客撫摸著拴馬樁,仰望歷史的記憶與榮光。

望見那些顯赫的拴馬樁,我仿佛聽到了古道上傳來「得得得」的馬蹄聲,心裡於是在想,當年柳宗元在永州謫居十年之後,永州就出現了大量人才。而這裡人才輩出,是否與它沐浴著理學光澤有關呢?

也許,是吧。

仔細梳理,就可以發現這個村的歷史曾經無比璀璨。據《道州志》記載: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以永陽、營道二縣置營州,並為州治。唐貞觀8年(634年),改南營州為道州。小坪村當時就是州縣治所所在地,為湘桂古道必經之地。唐天寶元年(742年),州治、縣治遷於現道縣濂溪街道辦事處,小坪村荒廢。直到宋宣和二年(1120年)廖氏太祖遷居至此,小坪村逐漸恢復了活力,村莊延續至今。該村族譜在大元至正五年(1345年)進行了編修《舂陵廖氏族譜》,現存族譜《廖氏家譜》修訂於光緒庚子年(1900年),上面清晰記載,宋太平興國年間,廖氏先祖從山東青州移居濂溪河邊,立村已有1400餘年。晚清著名書法家何紹基的母親廖氏,即出生在此村。

問村裡的老人,方知這個古村在選址上頗為講究,它位於月巖嶺和白花嶺之南,濂溪河之北,且東、南、北三面有低山環抱,像一雙溫暖的手臂,把村莊抱在懷裡。而且村莊裡裡外外林木蔥鬱。從高處看,村子東高西低,民居依坡而建。村前有小溪,用於灌溉。村裡大多建築四水歸堂,民居以橫長方形天井為核心,四面圍以樓房,各屋都向天井排水,暗喻「肥水不流外人田」。仔細打量一座座古建築,發現它們有明顯的永州地域特色:正房即堂屋向著天井,完全敞開,兩側房間對稱布置,走廊垂直於軸,走廊兩頭有側門,便於通風;天井如同天空剪口,起著採光通風的作用。內部穿鬥式木製構架圍以青磚高牆,正面多用水平型高牆封閉起來,兩側山牆呈階梯形的馬頭牆,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黑白輝映……

目前,該村遺存明清時期的古建築有5000多平方米,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有79座,祠堂2座,私塾1座,進士牌坊2處。主要景點有五口連井、福字照牆、千年古樟、古炮樓等,整個村落給人莊重、幽靜和古樸的感覺。

其實,除了村裡的建築,我覺得村外的古樟樹也值得慢慢品讀。那些故障樹,或歪歪扭扭,或東斜西倒,像巨大的章魚須,或者魷魚須,給人一種曲線玲瓏之感。一些孩子爬上樹的枝丫,相互嬉戲,給古村帶來了幾分青春之氣。由此,讓人感慨村落選址天人合一,村落布局錯落有致,村落規劃功能齊全,可謂大道至簡、天人合一。

相關焦點

  •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 永州市道縣清塘鎮小坪村
    【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永州市道縣清塘鎮小坪村 陳瑜 堅守著「尋蹤覓古、宣傳永州」的夢想,在道州網友的引導下,走進了位於道縣清塘鎮西北部,都龐嶺東麓的小坪古村。
  • 走進永州古村落|古韻流淌的澗巖頭村
    走進永州古村落|古韻流淌的澗巖頭村 2020-01-18 15: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永州故事 精美絕倫、曠世奇雕的道州古城遺址:小坪古村
    【永州故事】精美絕倫、曠世奇雕的道州古城遺址:小坪古村圖文 陳瑜堅守著「尋蹤覓古、宣傳永州」的夢想,在道州網友的引導下,走進了位於道縣清塘鎮西北部,都龐嶺東麓的小坪古村。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永陽為營道縣,古縣城設在小坪村。小坪村從高空或從萬分之一地圖上看就像飛舞的嫦娥一樣,村子是嫦娥的頭,村前白花嶺是嫦娥頭上的髻子,左右兩井是她的眼睛,村子左右低山是嫦娥披著薄紗的兩臂,村後狹長的耕地是嫦娥的長裙和兩腿。村前不遠處的「月巖」傳說是嫦娥的飛天之地,整個村子有「嫦娥奔月」之意境。
  • 【永州古村落】寧遠平田村:悠然在歲月中的榮耀蹤影
    【永州古村落】寧遠平田村:悠然在歲月中的榮耀蹤影 陳瑜 無數次經過平田村,卻每次都是匆匆過客,現代城鎮的風姿將歲月的蹤跡隱藏著,掩蓋著。
  • ...第九季「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在東陽李宅啟幕
    9月3日下午,東陽市城東街道李宅村鑼鼓喧天,第九季「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在這裡精彩啟幕。李宅村宗祠內張燈結彩,來自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40名世界優秀青年齊聚一堂,開啟了為期天4的「金華故事」體驗之旅。
  • 走進永州古村落|有一種留戀叫路亭
    倘若你問我,永州哪一個村落令人難忘?我一定會脫口而出:路亭!是的,去寧遠縣路亭村,不但可以賞盡水光山色,還可以在古民居中樂享詩意田園。路亭村「三槐世家」牌匾。路亭,顧名思義,就是路邊的亭子。按照古代「五裡一亭,十裡一鋪」的交通設置,在主要道路上,亭子是十分常見的。
  • 古村落的數字記憶
    古村落是人類邁向工業文明進程中的重要文化遺存,是鄉土中國的重要象徵。馮驥才曾表示,古村落文化是中國最大的文化遺產,堪稱中國文化中的萬裡長城。然而在快速的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古村落正在迅速消失。據統計,2000年至2010年間,中國自然村落從360萬銳減到270萬,平均每年消失9萬個村落。這意味著每天就有200個村落連同在村落中紮根、成長、傳承的文化與文化資源在流失。
  • 走進永州古村落|石下古村:敬義堂·栢府·豐登廟
    豐登廟現狀從江華縣城沱江鎮沿瀟賀古道南行約6公裡,有一座居住著清一色歐陽姓氏的古村落——大路鋪鎮石下村。村西側有觀音山、鳳凰山南北相對,東側是瀟水河的支流西河,形成「前有照,後有靠」的宜居地理格局。村裡現保存明清古民居40餘座,古門樓3座,古碑刻、石刻4塊。整個村落古民居中均有精美的石雕、木雕,其中一座歐陽大屋佔地約400平方米,內有後花園、魚池等設施,從殘存格局仍依稀可見曾經的繁華。走在青石板的巷道,撫摸老牆上斑駁的印跡,仿佛在閱讀一本發黃的線裝書。
  • 攻略丨暢遊永州的正確打開方式 請查收!
    周家大院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素有「民間故宮」、「瀟湘第一古宅院」之稱。周家大院景區是「永州之野」美麗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一級節點,是零陵區「進城、下鄉、入水」旅遊戰略構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 徐州尋訪古村落活動走進拾家大院
    (徐淮網張文一 鑾翠翠訊)7月12日,藝術百家文旅策劃專家團隊和徐州全媒體聯盟組織的尋訪徐州古村落活動舉行第十站,走進徐州鼓樓區拾東村,探訪徐州歷史上名聞遐邇的拾家大院。在拾東村委會舉行的尋訪徐州古村落座談會上,參加活動人員首先聽取了拾東村和拾西村負責人關於拾屯概況的簡介;其次聽取了拾氏宗親後人關於拾家先祖歷史和後代族人發展情況的介紹;文旅專家紀建華、曹學海、楊世明、張文一等和企業家代表王紅、馬山、王洪車先後發言,就拾家大院的歷史地位、文化傳承、保護措施、發展規劃等進行了熱烈的座談交流;
  • 2021,你一定要「打卡」永州
    > 瀟、湘二水匯合處 有錦繡瀟湘的美譽 這裡,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7項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9個 舜文化、柳文化、理學文化
  • 看圖:走進一個有名的膠東古村落,招遠張星鎮徐家村
    在這眾多的「徐家」村當中,有一個在古村落領域十分有名。它就是煙臺招遠市張星鎮的那個「徐家」村。在2018年底,張星鎮的徐家村入圍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榜單,此前還獲得了山東省歷史文化名村和中國傳統村落等榮譽稱號。因為名聲在外,來這裡參觀拍照的人也絡繹不絕。
  • 走進「千年古村落」自導自演辦晚會 享受自駕新春遊
    前日下午,離春節不到一周時間,記者走進「千年古村落」許厝村,帶您領略濃濃的年味。喜慶全村辦元宵晚會村民自己組成樂隊  「燈籠早早掛上,春節更喜慶!」剛一進村,記者就被火紅的燈籠吸引,村支書許東棉上前介紹,這些燈籠都是村裡統一網購的,共200多個,剛剛到貨,許多村民就迫不及待地掛上了。
  • 玩在浙裡:帶你走進浙江最美古村落之桐廬深澳村
    地處丘陵,南高北低,村落前迎璇山,後擁獅巖,應家溪和洋婆溪東西分流,七常公路村中通過。深澳古村是申屠家族的血緣村落,憑藉其古老的文化,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獨特的地理環境,源遠留存的文物古蹟,成為桐廬著名的江南古村。深澳村居呈長方形。
  • 婺源縣江灣鎮的古村落汪口村
    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該村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是千年歷史的古村落,曾作為皖南古民居項目申報過世界文化遺產,2002年還被授予「中國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汪口村,從清朝乾隆至光緒年間,汪口俞氏中進士9人,實授官職的有39人。
  • 去廣西富川,看千年古村落群
    在廣西,眾多景點中,富川的古村落,少有人知。富川瑤族自治縣位於湘、桂、粵三省交界,這裡曾是瀟賀古道上的重要商旅驛站。秦漢的古道,唐宋的村落,明清時期的城,還住在現代的人,這裡不僅山清水秀,還富有人文底蘊。
  • 安徽又一古村走紅,號稱宣城「大城裡」,全村四門三街十八巷
    千百年風雅沐浴,無數美好的古村古鎮散落其間。據統計,境內1000年以上古村落有25個,500年以上古村落有30個。那些被時光遺忘的絕美古村落,在煙雨斑駁淋漓的水汽瀰漫中,若明若暗,色彩愈發微妙而意境豐富。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處人少景美的小眾古村-仁裡古村。
  • 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當你走進古村,所看到的一磚一瓦都具有厚重的歷史意義。白牆黑瓦的建築,寧靜悠長的深巷在腦海中拼成了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除了皖南,在江西也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千年古村。在江西省地級市撫州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的烏江之畔,有一處佔地3.61平方千米的古村。這個古村落名叫流坑古村,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南唐升元年間(937年至943年),距今大約已有1082年至1072年的歷史。
  • 藝術百家尋訪徐州古村落走進醴泉村
    來自藝術百家文旅團隊的系列報導之十一(徐淮網文化欄目 張文一 鑾翠翠訊)4月5日,藝術百家文旅團隊尋訪徐州古村落活動走進醴泉村,探尋徐樹錚將軍故居和醴泉村的歷史。
  • 秋遊通山石門古村落
    這是一座擁有六百年歷史的古民居村落,位於通山南林橋鎮石門村境內。所幸,古民居保存至今,仍然完好,依稀可見當年茶馬古驛的風採舊貌,茶坊、酒肆、商鋪林立。景還在,只是物是人非,卻讓我觸景生情,感覺歷史在這裡沉澱,美好在這裡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