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輩出的江西古村落,曾出過文武狀元,號稱「千古第一村」

2020-12-19 旅行中的兔子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古村是什麼?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古村傳承著一種文化精神;有人說古村代表著一種生活態度;也有人說古村承載著很多人對故鄉的記憶、記錄著兒時最美好的回憶。在中國這片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古老土地上,散落著許多如珍珠般閃耀的古村,吸引了無數遊客前往遊玩。

曾經在皖南就遇見了很多古鎮、古村,雖然它們看起來大同小異,但其實每個古村都有屬於自己的歷史故事、經典景觀。當你走進古村,所看到的一磚一瓦都具有厚重的歷史意義。白牆黑瓦的建築,寧靜悠長的深巷在腦海中拼成了一幅歲月靜好的畫面。除了皖南,在江西也有很多歷史悠久的千年古村。

在江西省地級市撫州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的烏江之畔,有一處佔地3.61平方千米的古村。這個古村落名叫流坑古村,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南唐升元年間(937年至943年),距今大約已有1082年至1072年的歷史。古村經歷過十多個朝代輝煌的歷史,上千年歲月的滄桑變化,最終呈現在眾人的眼前。流坑古村目前並沒有完全被商業化所侵襲,展現著古村最原始的面貌。

村子的周圍都是鬱鬱蔥蔥的青山,周圍有綠水環伺,村中也有一條清澈的小溪穿堂而過。這種布局展現了中國古村落喜歡依山傍水而建的傳統風水理念。村中民風淳樸,村民是一個以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村落。

據了解,北宋年間朝廷重文輕武。於是有先見之明的董氏祖先便傾盡家財創建了學堂、書塾,歷朝歷代不斷地培育人才。自此之後當地科甲鼎盛、官宦如雲。據不完全記載,村中的書塾在明朝萬曆年間有26所,到清朝道光年間達到了28所。村中曾出過文狀元、武狀元各一人,進士34人、舉人78人。其中進入仕途者,上至尚書大人、下至主簿、教諭,有上百人。後來董氏家族轉行經商,慢慢累積了巨額的財富使流坑古村再一次走向繁榮,但是到了清朝末期又開始逐漸走向衰敗。不過流坑古村曾經輝煌的歷史,使其被譽為「千古第一村」。

在村中目前現存的500多幢建築中,有260多處建築都是明清時期古建築及遺蹟。在這些古建築中有古樸雅致的當地民居;有宏偉壯觀的宗氏祠堂;有幽靜精緻的廟宇建築,還有古老的牌坊、戲臺、書塾、古橋、天井等象徵著中國文化的建築。在村中走上一圈就相當於在瀏覽了一本中國古村建築大全的書籍。

流坑古村中還有321處珍貴的歷史文物,其中包括高坪別墅、武當閣、狀元樓、翰林樓、「理學名家」宅、文館等標誌性建築,還有很多珍貴的匾額楹聯和家藏文物等。走進當地一戶熱情的村民家近距離地去感受古建築撲面而來的歷史氣息。當地的建築皆是磚木結構的樓房,高一層半。外觀看起來是清一色的青磚灰瓦,高高的馬頭牆佇立當空,與藍天照相呼應與清風朝夕相伴。

進到房屋,內部的格局多為二進三開、一堂一廳,既簡潔又大方。明朝時期的房屋多為前堂後廳,清代多為前廳後堂。當地的建築在堂屋前都設有一個小小的天井,用於採光和通風。又取四水歸堂之意,無形中將人與天銜接起來,體現「天人合一」的意境。堂前的牆壁上還會掛著匾堂、照片、日曆之類的物件。喜歡花花草草的人間還會在天井附近種植很多的植物,就像個小型的花園一樣。周圍再養只鳥、放個躺椅和收音機,在自家屋裡一邊聽著小曲,一邊賞花逗鳥。

500塊搞定一次完美自駕遊,沿途山水遺蹟樣樣不缺,人還不多

相關焦點

  • 去廣西富川,看千年古村落群
    在廣西,眾多景點中,富川的古村落,少有人知。富川瑤族自治縣位於湘、桂、粵三省交界,這裡曾是瀟賀古道上的重要商旅驛站。秦漢的古道,唐宋的村落,明清時期的城,還住在現代的人,這裡不僅山清水秀,還富有人文底蘊。
  • 江西新餘9大最美古村落,贛西山水間尋美好古韻
    1 渝水區羅坊鎮下寸村下寸村是一個古建築群保存較好的歷史文化名村,現存古民居完整的有35幢,建築面積達5015平方米。散發魅力的古村落並非只是簡單的歷史遺產,而是當地居民對家園的集體記憶,並嘔心瀝血營造的結果。下寸村坐落在羅坊鎮政府東北面,位於集鎮中心。
  • 江西撫州有個村子,被譽為「千古第一村」,一村一姓延續千年
    江西撫州有一個村莊,從現在開始有一千年的歷史,村子的名字持續了千年,被稱為「千古第一村」。這個村子近幾千年來,出過文民、武狀元各一人、進士34人、舉人78人、科舉盛、官吏眾,不只是江西,全國也很少見到。
  • 號稱「晉陝峽谷第一村」,人才輩出,2舉人4進士6知縣53秀才
    晉陝大峽谷,古村落星羅棋布,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位於佳縣境內的木頭峪村。木頭峪在過去也叫浮圖峪、浮圖寨,它坐落在晉陝大峽谷黃河灘上,距離黃河古渡口不遠。這裡風景優美,棗樹遍地,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才輩出,被譽為「晉陝峽谷第一村」。
  • 徽州,有多少古村落正在消逝?
    攝影/方託馬斯徽州地處今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處,轄一府六縣。▲ 清徽州府的「一府六縣」格局。製圖/Paprika1254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3000多座古村落星羅棋布,10000多座古建精緻依舊。這些村落,塑造了徽州天人合一的如畫外貌,也孕育了徽州深厚的文化內涵。
  • 走進永州古村落|石下古村:敬義堂·栢府·豐登廟
    豐登廟現狀從江華縣城沱江鎮沿瀟賀古道南行約6公裡,有一座居住著清一色歐陽姓氏的古村落——大路鋪鎮石下村。村西側有觀音山、鳳凰山南北相對,東側是瀟水河的支流西河,形成「前有照,後有靠」的宜居地理格局。因村後石山像鳳形,曾名鳳山村,又因居石山下,得名石下村。歐陽氏經800多年繁衍,至今發展成為一個1500多人的村莊,並逐漸分枝到本縣附近小麥塘、花地灣、香山營、田衝口、下軍田、萬石洞、小洛坪等村,遠至本省寧遠、廣西富川、灌陽等地,成為遠近一大家族。
  • 歷史上的這個小縣城曾出過19位狀元,號稱狀元縣
    歷史上的這個小縣城曾出過19位狀元,號稱狀元縣,在中國歷史朝代,「學而優則仕」,文人們視科舉為躋身仕途的唯一途徑。狀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的產物。在封建社會,若是有學子能考上狀元,那可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 雷州半島古村落入國家名錄 有你的家鄉嗎?
    每一個地區的古村落都飽含地方特色Tips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保留了較大的歷史沿革,即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但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接下來帶你走進湛江古村落的世界雷州邦塘村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邦塘村,古稱石奇村,位於雷州城西郊。邦塘村分為南北兩個自然村,風光秀麗,林帶環抱著這座古典雅致的村莊,呈現出一派恬靜的田園風光。潮溪村潮溪村三面臨溪所以取名為潮溪村。
  • 蘇州陸巷古村,被譽為千年太湖第一村,值得去的古村落
    在蘇州,有一個村被譽為太湖第一村,它就是陸巷古村,陸巷是蘇州吳中東山鎮的一個小村子,位於太湖邊,背山面湖,是一座明清廳堂建築保存較為完好的古村落,現尚保留著明代建築有數十處,古建築有三十多幢,規模如此龐大,保持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在江南一帶也是屬實罕見的,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陸巷因為村中有六條直達太湖的巷弄而得名,村民依山而居。
  • 鄭州:鞏義市涉村鎮「涉村老街」,留住歷史,鎖住鄉愁的古村落
    西涉村位於河南省鞏義市涉村鎮中心,東至後村,西至夾津口鎮鐵生溝村,南至凌溝,是一個文化底蘊豐厚、卻罕為人知的古老村落。涉村在歷史上便是商貿業發達之地,曾是鞏義、登封、新密三縣(市)交界處最大的物資集散地。古老而充滿韻味的涉村老街,記錄了這段繁華的歷史。
  • 古村落旅遊開發與保護——江西婺源曉起村案例
    古村落旅遊開發與保護 —— 江西婺源曉起村案例 目錄 一、研究緣起與研究問題 二、研究方法 三、曉起村概況 四、旅遊開發以來曉起村的社區變遷 比較法 :在旅遊發展前後徽村經濟結構 、社會文化 、生態環境等多方面的對比 。在文末 ,將徽村與其它鄉村社區進行比較,歸納總結出鄉村現代化的第三條道路。 三、曉起村概況 曉起村是江西省婺源縣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古村落 。它位於一條西北呈東南向狹長山谷的近口處 。清澈見底的溪流穿村而過 。
  • 廬陵文化第一村 渼陂古村
    江西,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是「形勝之區」。江西山清水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地方,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稱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江西風景名勝眾多,文化遺產豐富。
  • 江西婺源曉起村,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古村落,小橋流水別具韻味
    這幾天正是江西上饒婺源看油菜花的季節,婺源油菜花是我國最美的油菜花之一,這裡除了油菜花,還有徽派古建築、小橋流水,別具韻味。婺源有很多古村落,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曉起村。曉起村是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有"中國茶文化第一村"與"國家級生態示範村"之美譽。這裡也有油菜花,雖然種植面積沒有江嶺和篁嶺的大,但青山環繞,綠水潺潺,地沃草肥,花香四野,獨特的景致也能讓遊客流連忘返。這裡的村屋多為清代建築,風格各具特色,村中小巷均鋪青石,曲曲折折,迴環如棋局。
  •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古村落你知道有哪些?
    第一批2003年10月8日公布,共12個村;第二批2005年9月16日公布,共24個村;第三批2007年6月9日公布,共36個村,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評選依據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2003年10月8日發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辦法》進行。
  • 中國狀元第一縣:660年間,一共出了19名狀元
    話說,在安徽省古徽州地區,有一個面積2000多平方公裡,人口不足30萬的山間小縣,它位於安徽省的最南端,地處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處,是一個以山地、丘陵為主的山區縣。但是,就是這樣一個相對貧瘠的山間小縣,從宋朝的嘉定十年到清朝的光緒六年,這660多年間,一共出了19名文武狀元,其中單獨清朝這一時代,休寧就出了10多個狀元,這在古代的中國,是非常罕見的,所以這個縣,後來被業界譽為「中國第一狀元縣」。
  • 狀元橋、狀元粥……這條「狀元村」,走出了不少「傳奇」人物
    因為它有著狀元村的美譽!歷史上廣東出過9位狀元,佛山佔了5位,其中2位出自黎衝村,分別是南漢(917年-971年)的簡文會和明代的倫文敘。這種情況,在全國都是少見。/ 珠江時報穆紀武攝如今,狀元文化在黎衝村已傳承千年。村內依然保留有狀元井、狀元橋等景點。近年來,黎衝村更是在保護好本村傳統文化和古蹟的基礎上,進行文化型舊村改造,助推鄉村振興,為村落帶來新的活力。歷史講述人:陳宜喜陳宜喜在黎衝小學教學24年,期間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教學實踐活動而深入了解黎衝村的歷史文化。
  • 惠州新增兩個「廣東省古村落」
    記者近日從市民協獲悉,經省文聯、省民協組織評審專家終評認定,全省共有43個村落入選廣東省第六批古村落名單。其中,我市有2個古村落入選,分別是惠東縣平海鎮嶺邊村和惠東縣鐵湧鎮河潭村。至此,惠州市已有33個「廣東省古村落」。   平海嶺邊村和鐵湧河潭村於2017年4月申報廣東省古村落,2018年10月,經省專家組現場實地考察後初評通過。
  • 東莞一座800年古村落,22座祠堂幾乎供奉同一個祖先,值得一遊
    南社明清古村落,位於東莞市茶山鎮南社村,是該地區的重要歷史見證者,整個古村落樹木鬱鬱蔥蔥,環境優雅,位置較好,整個村面積6.9平方公裡,人口僅只有3100多人,別看現在這個村莊只有這麼點人,明清時期可是人才輩出之地,先後出了9位進士,是茶山一帶乃至東莞的一大村莊。
  • 藏在磁縣的古村落,值得一去!
    花駝村歷史悠久,東魏時建村,現存村落建築以明清、民國時代為主,多為石砌而成,因山就勢,錯落有致,質樸濃鬱。村內有129師兵工廠舊址以及傳統民居、古槐、古碑刻古樹等古蹟,保留了原始的生態環境。村南有著名的天保寨,傳說是劉秀被王莽追殺避難的地方,寨上景色宜人,植物繁多,花駝村是磁縣保留最為完整的傳統村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