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文化第一村 渼陂古村

2020-12-13 吉安新聞網

江西,古稱「吳頭楚尾,粵戶閩庭」,是「形勝之區」。江西山清水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地方,唐代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就稱江西「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江西風景名勝眾多,文化遺產豐富。

攝影/襄樊咩咩羊

李白曾在廬山詠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絕唱,中國革命的搖籃井岡山更是人人皆知。今年八月生平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一個偶然的機會得知在離吉安市區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千年古村——渼陂古村。

江南村落的閒暇美景

攝影/襄樊咩咩羊

認識「渼陂」這個地方是從這個詞開始的。兩個陌生的單字組合在一起,竟一時不知該如何發音,也更增加了她的神秘感,最後從酒店服務員不太標準的普通話中和查閱字典才確定它的讀音念「meibei」。既然名字中帶有美字,景色也一定很美,也堅定了我去看一看的決心。

攝影/襄樊咩咩羊

從火車站驅車30公裡,來到了渼陂村口,滿眼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綠樹環抱,鳥語花香。一彎碧水蕩漾的池塘,一座古樸高大的祠堂,還有村口一群安閒聊天的老人,構成了一幅江南村落的閒暇美景。

規模宏大的明清建築

攝影/襄樊咩咩羊

渼陂古村位於江西省吉安市東南部富水河畔,這裡匯集發達的古代商業文明以及紅色文化於一體。規模宏大的明清建築,鱗次櫛比;數不清的石刻、木刻、彩繪、楹聯、牌匾、雕屏,無不隱含了廬陵人非凡的智慧和生活趣味,折射出精深博大的廬陵文化的熠熠風採,更記錄著這塊紅土地的滄桑歲月。

攝影/襄樊咩咩羊

渼陂古村始建於南宋初年,距今有近千年歷史。古村薌峰東立,象嶺西護,瑤山南聳,富水北流、山環水抱,天然形勝,八卦巷通,水塘環繞,村中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築有367棟,且類型較全,有書院、義倉、牌坊、樓閣、碼頭、教堂、革命舊居舊址等。

攝影/襄樊咩咩羊

渼古村儼然是一座融書院文化,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紅色文化和明清雕刻藝術為一體,有著「文武合一,耕讀合一,官商合一、紅古合一,村鎮合一」的獨特魅力,被稱之為「廬陵文化第一村」。

山抱水環天然形勝

攝影/襄樊咩咩羊

所有古建築的門楣、藻井、窗欞、門柱、影壁、山牆,或為書畫,或為雕刻,內容不同風格各異,反映出不同的時代風貌和不同主人的理想情趣。

山抱水環天然形勝

攝影/襄樊咩咩羊

渼陂古村山抱水環,天然形勝。村莊佔地一平方公裡,有600戶,2800餘人。村民全為梁姓,由南宋初年梁氏先祖在此開基。村莊布局錯落有致,八卦巷道,卵石路面,村內28口水塘環繞,取二十八星宿之意。 

相關焦點

  • 始建於南宋初年的渼陂古村,全村保存有完整明清建築和革命舊址
    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古村,居然還完整地保存著大量的明清建築,在今天到處拆建的大環境裡,實屬罕見。福建吉安的渼陂,素有小南京稱號,2008年被國家列為4A級景區。當我們的車駛過棟頭貞節牌坊時,就基本要到了。這個村子的周圍也有很多景點大有來頭,比如地藏閣(羊源書院),梁仕階的墓。
  • 來這裡玩,先要學會怎麼讀「渼陂」,還要記得帶雨傘
    也因這些雨水,所以牆角跟的青苔和蕨類植物,即便是在冬春交界之際也一樣綠油油的,這也為古村帶來了獨特的視覺氣質。渼陂古村坐落在吉安市青原區文陂鄉,為南宋初年從陝西夏陽遷徙至此,距今有近千年的歷史。整個村莊山環水繞、風景優美、民風純樸、天然形勝。渼陂?怎麼讀?我是這樣讀的,[měi bēi]。至於對不對,我也實在說不好。
  • 挖掘人文積澱 讚美自然風光 「放歌廬陵·行旅青原」全國詩歌大賽...
    據悉,在3月7日青原區第九屆廬陵文化旅遊節開幕式的詩歌音樂會上,青原區將節選部分獲獎詩歌進行誦讀,屆時將邀請部分獲獎詩人參加。「放歌廬陵·行旅青原」全國詩歌大賽由青原區委、青原區政府主辦,青原區旅遊發展委員會 、青原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詩江西》編委會、吉安市作家協會廬陵文學院共同承辦。
  • 大江視頻丨"遇見江西"系列報導(一)——暢遊文化時空中的美麗江西
    隨著大運河的開通,萬頃碧波的鄱陽湖和千裡奔騰的贛江水,成了溝通中原與嶺南、閩南的交通幹線,江西也因為黃金水道的優勢,得天時地利而在1000多年裡成為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鄱陽湖  特定的區域地理和歷史情境,孕育了兼容並蓄、海納百川、多元特質的江西文化。在歷史的眷顧中,文明與財富,源源不斷地在這裡融合、發散、輸入、輸出,輻射整個華夏大地,乃至東南亞世界。
  • 論陂下古村祠堂建築的藝術特徵
    [摘 要]:陂下古村祠堂乃廬陵建築典型代表之一。建築語言較為獨特,地域特色鮮明,在長時間的歷史演變和沉澱中,逐漸形成了崇尚自然美學的建築藝術總體特徵。它們不僅實現了建築的功能與審美完美融合,而且還將濃鬱的宗法觀念、傳統的儒家文化等精神因素融入其中,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人文價值,是江西傳統民間建築的重要物質遺產之一。
  • 歷史文化名村-江西省吉水縣金灘鎮燕坊村
    是一個明清贛派建築群保存完好的歷史文化名村,2016年,燕坊古村榮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同年6月5日,獲評中國最美古村落。歷史特色燕坊村最早叫鄢坊古村,南宋中期,鄢坊古村始建,村中鄢姓為主,逐漸形成鄢、饒、王三姓共居,此外還有劉、夏、江、等姓雜居的格局。
  • 江西吉安這座古村,古樸靜謐清幽美麗,還有一件想不到的「寶貝」
    江西省吉安市,古稱廬陵、吉州,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據富饒的吉泰平原,是江西建制最早的古郡之一。上次在吉安遊覽了江畔古村,其實後來還去了被稱為吉安民居博物稱的燕坊古村。有人問我為什總喜歡到古村古鎮這種小眾景點遊覽,其實可能是我喜歡哪種比較安靜清秀的地方吧。
  • 福建龍海六百多年歷史古村,被稱閩南第一村
    龍海埭美古村,位於漳州境內,有600多年歷史。這是閩系紅磚建築文化的傑出代表,屋頂多為硬山式弧形燕尾脊,紅瓦,石砌牆,從頭到尾看起來異常整齊,像世外桃源一般,保留了十分濃厚的閩南風情。聞埭美村是龍海市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建築群。
  • 讓動漫在廬陵文化的底蘊中飛揚——探訪天騰科技
    讓動漫在廬陵文化的底蘊中飛揚 ——探訪天騰科技(吉安)有限公司 背景介紹: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加強文化事業建設和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吉安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市委
  • 湖南懷化「最可惜」的古村,被譽為「江南第一村」,卻少為人知
    可惜的是,這些景點因為名聲不顯,不為眾人所知,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湖南的高椅古村。高椅古村位於湖南省西南部的懷化市會同縣。它的名字中間為什麼會有一個「椅」字呢?因為該村落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就是依山傍水了,整體看上去形似一個太師椅,所以才命名為高椅村,它曾被評為中國十佳古村落之一,同時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對象之一,是省歷史文化名村。
  • 探村廣東惠州|旭日古村,濃鬱客家特色,羅浮第一古村
    廣東惠州,旭日古村。位於博羅縣龍華鎮北面,前臨東江,右依太平山,北靠羅浮山,諸山環抱,風景秀麗,有著典型的客家宗族聚居特色村落。這個寧靜美好的古村落,也被譽為「羅浮第一古村」。在羅浮山下鬱鬱蔥蔥古樹掩映中,保存完整的旭日古村落古樸民居,美得令人心醉,來到旭日村,古樸的氣息迎面撲來,讓人有一種歲月穿梭的感覺。旭日古村是嶺南地區現存規模較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保存較完好的古村落,匯集了明、清、民國時期建築群於一村的稀缺古建築群,是廣府文化與客家文化交融之地。
  • 廬陵文化谷:此地風情半蘇州 文化旅遊新業態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 杜船)「文化+旅遊|文化+商業|文化+旅居=?」答案是「廬陵人文谷」。11月10日,「生態廬陵,綠色吉安——全國重點網絡媒體吉安行」記者團走進吉安首個人文旅遊風情小鎮廬陵人文谷。據了解,廬陵人文谷是在省委省政府「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十六字戰略方針及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精神指導下,在吉安市委市政府「山水廬陵」、「三山一江」旅遊發展戰略的指引下投資興建的。
  • 南園古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南園古村又名南園第一村(南國古村又名南國第一村),位於中國河源仙塘鎮紅光村,由紅光村委獨立出資,是南中國現存規模最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客家風水古村落,據古書記載:自唐開元二十六年! (公元738)建村以來,至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
  • 探村寧波鄞州 | 走馬塘古村,四明古郡文獻之邦,中國進士第一村
    浙江寧波,走馬塘古村,譽為中國進士第一村。在一個荷葉蓮蓮的夏日,我一個人在走馬塘古村裡轉悠了八個小時,細細地走遍了走馬塘村的角角落落。小小的走馬塘,卻有一個牛牛的稱呼——中國進士第一村!村口的兩個入口都有「中國進士第一村」的牌坊。走馬塘很小,方圓一平方公裡,位於鄞州茅山鎮鄞南平原茹峰之陽,舊稱忠孝裡,君子河從村邊悠悠地流過,四周都有護村河。村中明清民國的古建築眾多,民風淳樸,人稱其為「四明古郡,文獻之邦,有江山之勝,水陸之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