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南寧8月10日訊(記者 藍於涵 通訊員 劉永亮 實習生 黃佳玉)記者從自治區氣象局獲悉,2019年,自治區氣象局在全區各級氣象部門引入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建設廣西氣象觀測領域的質量管理體系(以下簡稱體系)。
據了解,該體系將增強觀測數據可溯性,從裝備研發製造到裝備列裝,從數據採集、質控、傳輸到形成最終數據產品,對整個觀測流程的關鍵節點進行監管。同時,結合用戶溝通和反饋機制,依據策劃、實施、檢查、改進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可以不斷發現問題並改進管理、提升技術水平,最終提高觀測數據質量,增強有效供給。
2019年7月,該體系初步建成,8月1日起開始試運行,覆蓋範圍包括自治區氣象局觀測與網絡處、計劃財務處、人事處、政策法規處,自治區氣象臺、氣象信息中心、氣象技術裝備中心、氣象科研所、氣象培訓中心,各市氣象局,以及各縣(區、市)氣象局共計102個單位。我區各級氣象部門按照該體系文件開展各項業務工作,目標明確,流程清晰,職責分工一目了然,逐步學會運用ISO9001:2015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PDCA循環思維來分析判斷解決遇到的問題。
據介紹,自治區氣象局在識別體系風險點時,發現廣西基層臺站保障能力較弱、市級保障力量沒有發揮作用這個風險點將會嚴重製約裝備保障業務發展,針對這一問題,我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堅持問題導向,深入了解和分析全區裝備保障工作的客觀實際情況,借鑑「學習強國」短視頻的好做法,開展氣象裝備保障培訓短視頻製作,打造「無所不在」的裝備保障培訓網,逐步提高市縣保障能力。
2019年,全區舉辦了2期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班,114名技術骨幹順利通過考試並取得內審員證。內審員通過理論學習,實例討論,模擬內審,加深了對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理解和應用,對氣象觀測業務與標準的融合應用有了一定的提高,內審員大部分來自各觀測站的技術骨幹,逐漸成為既懂業務又懂管理的綜合型人才,促進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雙提高。
據悉,我區於19年10月底完成該體系的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工作,對內部審核發現的不符合項和改進與建議項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驗證;對管理評審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改進。2020年1月-3月體系技術組根據內審發現的問題和運行過程中收到的反饋意見對體系文件進行修訂,4月發布了新修訂的體系文件並實施。6月底完成內部審核工作,對內部審核發現的不符合項和改進與建議項的整改落實情況進行跟蹤驗證,內審組發現的問題已於7月27日全部完成整改。
截至2020年7月,該體系已運行1年,成效初顯,觀測數據質量穩步提高。我區各級氣象部門逐步學會運用PDCA循環理念和基於風險思維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工作問題,深入研究和分析影響氣象觀測設備穩定、可靠運行的風險因素,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舉一反三查找類似問題避免再次出現,促進我區氣象觀測數據質量穩步提高。2019年我區新一代天氣雷達、雷電觀測業務、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業務等觀測數據質量較2018年有所提升,並且在全國氣象觀測業務中名列前茅,廣西新一代天氣雷達平均業務可用性,2018年為99.54%,2019年為99.84%,2019年全國排名第二名;廣西氣溶膠質量濃度觀測業務平均數據到報率,2018年為98.78%,2019年為98.96%,2019年全國排名第三名;廣西雷電觀測業務平均業務可用性,2018年為99.01%,2019年為99.17%,2019年全國排名第六名。
自治區氣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西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可全面提升觀測業務發展質量和科學管理水平,優化崗位職責和資源配置、提高觀測數據質量,推進我區氣象觀測業務高質量發展。
【來源:廣西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