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象局關於加快氣象培訓體系建設的意見

2020-12-14 中國氣象局
氣發〔20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各直屬單位,各內設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發〔2010〕6號)和《中國氣象局關於加強氣象人才體系建設的意見》(氣發〔2009〕25號)的要求,現就加快氣象培訓體系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氣象培訓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加快氣象培訓體系建設是提升人才隊伍水平的迫切需要。事業發展,人才是根本。氣象培訓是人才隊伍發展的重要支撐,是促進人才成長的重要途徑。加快氣象培訓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培訓的能力和水平,對於建設一支適應氣象事業發展的人才隊伍,推進氣象現代化體系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加快氣象培訓體系建設是發展現代氣象業務的迫切需要。隨著公共氣象服務業務的快速發展,氣象預報預測新技術新方法的廣泛應用,綜合氣象觀測業務和信息網絡業務的不斷推進,對氣象從業人員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崗位培訓成為氣象事業發展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三)加快氣象培訓體系建設是提高氣象「軟實力」的迫切需要。科技創新能力、人才成長環境、科學管理和文化建設等項工作的水平,是氣象「軟實力」的重要標誌,要通過加強培訓工作促進氣象事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發揮培訓工作對提升氣象「軟實力」的重要作用。

(四)加快氣象培訓體系建設是提高全民氣象科學素養的迫切需要。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等工作,需要全社會的參與。加強相關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提高公眾對氣象工作的理解和認識,增強氣象災害應急防範的意識,是當前培訓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氣象培訓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提高氣象隊伍整體素質及學習、實踐和創新能力,著力提升氣象培訓能力,提高氣象培訓的質量和效益,著力建設學習型部門,為實現氣象事業更大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二)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按照「需求牽引、適度超前,統籌布局、優化結構,聯繫實際、學用結合,質量第一、注重實效」的原則,逐步建立與氣象現代化體系相適應、與建設學習型部門要求相符合,布局合理、分工明確、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開放式氣象培訓體系。氣象培訓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課程和教材體系進一步完善,師資隊伍水平明顯提高,環境條件明顯改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製得到完善;大規模崗位培訓任務全面落實,培訓的質量與效益明顯提升。

三、氣象培訓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

(一)構建開放式氣象培訓體系

1.氣象部門培訓機構是氣象培訓的主體。氣象部門培訓機構由國家級和省級兩級構成,負責組織實施全體氣象從業人員的培訓,充分發揮在全面提升氣象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和崗位能力培訓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2.氣象及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是專業型和複合型氣象人才的培養基地。繼續深化局校合作和省部共建,充分發揮相關高校在基礎性、複合型氣象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在氣象培訓中的輔助作用。引導相關高校優化氣象類本科專業設置,推進氣象探測、公共氣象服務、氣候資源和氣象災害管理等學科建設,促進相關高校人才培養與現代氣象業務的銜接。

3.業務單位是氣象業務科技人才培訓的實踐基地。利用各級氣象部門的業務平臺,以交流訪問、短期實訓等形式,發揮其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崗位實踐和體驗式教學基地作用。

4.科研院所是創新型氣象人才培養和科技成果轉化培訓的平臺。依託相關科研院所在重點學科、實驗室以及科研項目等方面的優勢,發揮其在骨幹人才培訓和氣象科技成果轉化培訓中的引領作用。

5.相關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是氣象人才培訓的有益補充。利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及其他相關社會教育培訓機構在公共基礎學科方面的優勢,開展政治理論、管理知識等相關培訓,充分發揮其在氣象人才培訓中的補充作用。

6.海外人才培訓基地是氣象骨幹人才培訓的有效途徑。利用海外人才培訓基地在科學技術、業務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定期選派骨幹人才參加學習和培訓,充分發揮其在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中的推動作用。

(二)加強氣象部門培訓機構建設

1.國家級氣象培訓機構。加強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能力建設,氣象培訓課程體系建設、教材(課件)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重點負責高級專業技術骨幹、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高新技術、國際培訓和對其他氣象培訓機構的業務指導,充分發揮國家級培訓機構在高層次氣象人才培訓中的主體作用、在現代氣象業務培訓中的示範作用、在培訓學科與教材建設中的核心作用、在氣象培訓體系中的牽頭指導作用。

依託辦學條件較好的省級培訓中心,建設一批中國氣象局培訓中心分中心。除面向本省組織開展相關培訓外,還要按照全國統一布局,承擔面向中初級專業技術人員的全國性大規模崗位培訓、基礎業務培訓;面向基層領導幹部和管理幹部的培訓、氣象及相關技術推廣應用培訓;針對特殊領域的專項培訓等任務。充分發揮其作為國家級氣象培訓機構的重要補充作用和面向基層培訓的主體作用。

2.省級氣象培訓機構。推進省級培訓中心建設,主要面向本省氣象行業職工,開展新技術推廣應用、氣象業務和管理等培訓;配合地方政府開展針對氣象信息員的相關知識培訓,面向社會開展氣象科普知識培訓;利用氣象遠程培訓管理平臺組織開展面向本省的遠程培訓。

(三)著力實施重點培訓

1.崗位培訓。根據現代氣象業務改革發展需要,著眼於提高一線業務人員崗位適應能力,實施知識更新培訓和轉崗培訓。重點開展針對預報預測人員的數值預報模式及產品應用能力、新知識新方法和新資料應用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的培訓;針對公共氣象服務人員的決策氣象服務、公眾氣象服務、重大氣象服務保障及各種專業氣象服務的能力培訓;針對綜合氣象觀測和技術保障人員的觀測技術、觀測資料質量控制、觀測產品開發、技術保障等培訓。各崗位業務人員每3-5年參加1次培訓,每次2-4周。根據氣象部門觀測自動化推進、公共氣象服務以及其他現代氣象業務發展需要,及時開展相關人員的轉崗培訓。

2.高層次骨幹人才培訓。針對重點業務領域的關鍵科技問題,配合創新團隊建設,加強學科帶頭人培訓,提高其業務引領、科研組織、人才培養、國際交流等方面的能力;選拔一些基礎好、有發展潛力的骨幹人才,通過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進行指導交流、到國內外科研業務單位進修訪問、舉辦短期高級研討班等方式,開展相關理論和技術方法培訓。

3.上崗培訓。根據持證上崗的任職條件和崗位職責要求,實施上崗培訓工程。對新任預報員、觀測人員、公共氣象服務人員及信息網絡、技術保障等各類人員實施2-3個月的上崗培訓,全面提升氣象業務基礎知識和崗位業務認知能力。對新進入氣象系統的非氣象專業本科以上學歷畢業生,開展3-6個月的氣象基礎知識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氣象專業素養。

4.管理人員培訓。重點加強「一把手」培訓,著重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質和開拓創新、駕馭全局、科學決策、危機管理方面的能力;對後備幹部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突出理論武裝、實踐鍛鍊、黨性修養,著重提高其科學發展、艱苦奮鬥、廉潔自律的意識和本領;對新提任領導幹部加強其履行崗位職責能力的培訓。處級以上領導每3年集中輪訓1次、縣局領導幹部每5年集中輪訓1次,每次3-4周。司局級後備幹部參加為期3個月的綜合素質培訓。按照不同崗位要求,對氣象部門各類管理人員進行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培訓,每3-5年培訓1次,每次2-3周。

5.國際氣象培訓。充分發揮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培訓中心的作用,面向發展中國家和地區的氣象業務、科研及管理人員,每年舉辦國際培訓。加強氣象培訓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引進、消化、吸收國外氣象培訓的先進理念和做法,提升我國氣象培訓工作的整體水平。

6.公眾氣象知識普及。面向政府和行業用戶開展有關氣象災害防禦、減緩和應對氣候變化以及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等知識培訓。按照規範要求、分級實施的原則,配合各級地方政府,加強對氣象信息員的專業培訓。面向社會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等重點人群和農村等重點地區,開展氣象基本知識、氣象信息使用以及災害救助等氣象科普宣傳,不斷提高國民的氣象素質。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1.專職培訓教師隊伍建設。建立教師到國內外進修學習、參加重大科研業務項目、掛職鍛鍊、實地調研相結合的知識更新機制;完善專職培訓教師崗位設置,建立從業務科研一線優秀骨幹中選聘專職教師的機制。逐步建立一支能滿足培訓任務需要的高水平專職教師隊伍。

2.兼職培訓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業務科研單位與培訓機構之間優秀人才的交流協作,以各種方式吸引海內外優秀專家學者參與培訓工作,發揮院士、專家學者、各級領導幹部在培訓中的作用,建立從省級以上首席專家和正研級專業技術人員中選聘兼職教師制度,逐步建立一支相對穩定的骨幹兼職教師隊伍。

3.全國氣象培訓師資庫建設。按照擇優入庫、動態管理的原則,建立各學科的氣象培訓師資庫,促進教師資源的科學、高效管理和使用,實現優質師資資源的共享。

(五)統籌做好培訓課程與教材建設

1.培訓課程建設。建立以培訓需求特別是崗位培訓需求為導向,與現代氣象業務發展相適應,系統、科學、規範的培訓課程體系和科目指南。

2.培訓教材建設。建設與現代氣象業務發展和培訓要求相適應的實用型培訓系列教材;建立和規範培訓教材建設流程和管理制度。實施重點培訓教材建設工程,組織編制和開發現代氣象業務培訓、預報員培訓、管理幹部培訓、基層臺站人員培訓以及氣象科普培訓等系列培訓教材,形成培訓教材精品,並在培訓實踐中不斷修訂完善。

3.培訓學科建設。逐步建設與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報預測、綜合氣象觀測、氣候變化、氣候資源開發利用、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等相適應的培訓學科,發揮學科建設對師資隊伍培養和培訓的支撐作用。

(六)加強培訓環境條件建設

1.教育培訓實習實驗環境建設。在各級氣象培訓機構和有關高等院校,建設公共氣象服務、氣象預報預測、綜合氣象觀測等教學實習實驗基地。

2.實訓基地建設。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具有示範作用的國家和省級氣象臺、綜合觀測基地、氣候觀象臺、大氣本底站、國家基準氣候站、農氣試驗站等作為氣象教育培訓的實訓基地。

3.培訓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加強培訓的基礎設施建設,根據總體布局,新建或改造部分培訓基礎設施,改善學員學習生活條件和氣象培訓機構的硬體條件與環境。

(七)充分發揮遠程培訓系統作用

1.遠程培訓平臺建設。完善氣象遠程培訓及資源共享平臺,在國家和省級培訓機構,建設異地多點實時直播與互動教學系統、遠程教育平臺安全管理系統。

2.數位化資源建設。加大氣象遠程教學素材庫、案例庫和課件庫等數位化資源的建設,研究開發多媒體培訓課件標準,開發多媒體資源管理系統,建設協作式多媒體課件開發系統,加快多媒體課件資源建設。

3.遠程學習點建設。改善基層氣象臺站,尤其是艱苦臺站職工的遠程學習條件,在全國氣象部門基層臺站,建設能滿足學習多媒體遠程教學資源的多功能遠程學習室,不斷推進基層臺站遠程學習點建設。

四、切實加強氣象培訓體系建設的保障

(一)提高認識。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氣象培訓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統籌安排,整體部署,及時研究解決培訓體系建設中的重大問題。各級氣象培訓主管部門要充分發揮管理協調作用、各相關職能部門要積極配合,共同推進氣象培訓體系建設。

(二)加大投入。優先保證對氣象培訓的投入,多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健全穩定的經費投入機制。要將氣象培訓體系建設納入事業發展規劃,落實建設項目,推進培訓能力建設。要將氣象培訓經費列入年度經費預算,重點工程項目中要安排培訓經費,保障培訓工作有序開展。

(三)完善機制。完善氣象培訓體系內部協調機制,促進氣象培訓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發揮氣象培訓體系的整體效能。發揮氣象培訓指導委員會和氣象教育培訓專家委員會在氣象教育培訓中的指導和決策諮詢作用。建立中國氣象局與相關院校聯席會議制度。積極推行持證上崗制度和培訓登記制度。完善培訓與崗位任職、培訓與幹部使用相結合機制。建立氣象培訓機構考核評價機制。將培訓工作列入各單位年度目標考核。

二○一○年九月一日

相關焦點

  • 青海:積極推進氣象培訓課程體系建設
    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中國氣象報記者金泉才 通訊員羅昌娟 劉青春報導7月28日,青海省氣象局組織專家召開《青海省生態文明先行區氣象保障生態氣象科技支撐與人才保障工程-高原氣象業務培訓教材課件項目》論證會,對《2007-2017年青海災害性天氣個例分析庫》《高原氣象預報技術培訓教材》《青海氣象信息網絡業務培訓教材》《青海氣象基層臺站綜合管理培訓教材》
  • 中國氣象局辦公室關於印發《氣象領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評估辦法...
    ,各直屬單位,各內設機構,氣象領域各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為貫徹落實《中國氣象局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氣象領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管理,依據《氣象標準化管理規定》和《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考核評估辦法(試行)》,中國氣象局組織制定了《氣象領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評估辦法(試行)》,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 中國氣象局與中科院大氣所舉行座談會 深化局所合作 加快氣象科技...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報導6月12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與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大氣所)新領導班子座談。劉雅鳴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科技創新,圍繞氣象科技發展頂層設計、核心技術協同攻關、科技平臺資源共建共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科技人才培養交流等深化局所合作,為氣象強國建設提供科技支撐。
  • 中國氣象局2011年高級英語強化培訓班結業
    許小峰(左四)、楊學義(左五)出席中國氣象局2011年高級英語強化培訓班結業儀式> 11月25日,中國氣象局2011年高級英語強化培訓班結業,學員們以一場別開生面的全英文匯報演出展現了3個月的學習成果。
  • ——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
    」,睿圖-中亞高解析度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業務系統初步建成……這是今年以來,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簡稱「沙漠所」)交出的一份創新成績單。「『減』出效益,少了行政幹預;『轉』出動力,形成寬鬆靈活的科技競爭體系;『創』出活力,推動科研創業、人人創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守保說。一個更有創新活力、更有發展張力、更有時代魅力的新型研究所,正在加速成長。
  • ...氣象局統籌推進氣象信息標準化建設 加快規範編制 推進格式標準化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亮報導4月28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氣象部門將圍繞氣象信息化標準規範編制、氣象數據格式標準化等工作,進一步加強標準的約束力,提升信息化對氣象業務的支撐能力,統籌推進氣象信息標準化建設。
  • 中國氣象局幹部學院新疆分院突出四大特色培訓
    沈曉農在中國氣象局氣象幹部學院新疆分院檢查指導工作  中國氣象報記者潘繼鵬 通訊員何雁蓉攝影報導>  5月30日,記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召開的中國氣象局氣象幹部培訓學院新疆分院成立座談會上了解到,該院將以正式成為國家級氣象培訓分支機構為契機,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和雙語優勢,突出面向全國的少數民族幹部培訓、氣象裝備保障技術培訓、人工影響天氣培訓和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等四大特色培訓品牌。
  • 中國氣象局關於印發《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
    為進一步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的作業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務效益,推進人工影響天氣科學、協調、安全發展,中國氣象局組織制訂了《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中國氣象局2014年10月24日全國人工影響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人工影響天氣是指為避免或者減輕氣象災害,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在適當條件下通過科技手段對局部大氣的物理
  • 聯合訪談:國務院法制辦 中國氣象局權威解讀《氣象災害防禦條例》
    中國氣象局政策法規司司長王志強、國務院法制辦農林城建資源環保法制司副巡視員郭文芳接受《中國氣象報》、中國氣象網、中國天氣網、新華網聯合訪談,對《條例》進行深入解讀。在制定過程中,《條例》不僅總結了我國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歷史經驗,而且還高度概括和集中體現了《國務院關於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6]3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禦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7]49號)等黨中央、國務院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此外,《條例》還從氣象災害的預防、監測預報和預警、災後處置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對氣象災害防禦作出了系統的規範。
  • 自治區氣象局氣象觀測業務引進ISO9001標準
    廣西新聞網南寧8月10日訊(記者 藍於涵 通訊員 劉永亮 實習生 黃佳玉)記者從自治區氣象局獲悉,2019年,自治區氣象局在全區各級氣象部門引入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標準,建設廣西氣象觀測領域的質量管理體系(以下簡稱體系)。
  • 池州氣象局把文明創建作為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推進器
    多年來,池州市氣象局堅持把文明創建作為加快氣象事業發展的推進器。圍繞中心抓創建,牢固樹立「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堅持把氣象服務放在首位,不斷提高氣象監測預警服務水平。  建設學習型單位。多方位、多渠道選派幹部職工參加學歷教育、各類新技能和知識培訓,開展崗位練兵競賽,培養一專多能,一人多專的業務技術骨幹。要求每個職工必讀一本書(《工作就是責任》)、選讀一本書(本崗位專業知識書籍)、記一本讀書筆記(1萬字以上)、寫一篇學習心得體會,逐步形成了自覺學習、全員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風尚。  加強人才才隊伍的培養。
  • 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聯席會議
    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召開聯席會議婁勤儉會見劉雅鳴 吳政隆講話新江蘇·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耿聯 黃偉/文 張筠/攝) 12月8日,省政府與中國氣象局在南京召開省部合作第四次聯席會議,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氣象工作
  • 伊春市氣象局工作規則
    科學制定氣象災害監測、預警的業務服務標準,及時發布和有效傳播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第十二條  組織好預報體系和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推進預報預測業務能力建設。完善氣象預報預測業務系統,加快預報預測精細化進程,加強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建設,推動現代天氣氣候業務集約化、標準化、客觀化和定量化發展。做好災害性、關鍵性、轉折性重大天氣及氣象災害預報警報。
  • 拓路開局,做觀測質量守衛者——首批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國家級...
    中國氣象報記者 王亮 通訊員 姬翔6月8日,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迎來值得紀念的一天——來自全國氣象部門的47名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學員收到通過專業考核的「成績單」。這意味著自2017年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建設以來,首批氣象觀測質量管理體系國家級內審員正式「誕生」。
  • 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
    2.承擔氣象通信任務,負責國家級區域網、氣象通信廣域網(CMANet)、衛星廣播系統(CMACast)、中國氣象局網際網路等業務系統建設、運行;負責全國應急通信系統建設、運行、應急通信協調與技術保障;負責全國天氣預報電視會商系統及相關多媒體業務系統建設、運行和用戶服務。
  • 市政府與省氣象局籤署合作協議 共建氣象強市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
    市政府與省氣象局籤署合作協議共建氣象強市保障商丘區域中心城市建設
  • 中國氣象局:氣象服務滿意度再創歷史新高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12日電 全國氣象局長會議今日閉幕,中國氣象局長劉雅鳴稱 過去一年氣象系統大力開展智慧氣象服務,智能化提供天氣信息,推送生活參考及風險評估等個性化服務。氣象影視服務覆蓋人群超過10億,「兩微一端」氣象新媒體覆蓋人群超7.23億,「中國天氣」網日瀏覽量突破1億人次。成功舉辦第二屆智慧氣象服務創新大賽。氣象服務公眾滿意度達91.9分,再創歷史新高。
  • 氣象局關於印發現代天氣業務
    氣象局關於印發現代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氣發〔2010〕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各直屬單位,各內設機構:  《現代天氣業務發展指導意見》已經中國氣象局局長辦公會議審議通過
  • 精深謀劃氣象事業 高質量護航自貿港建設
    海南省氣象局堅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發展理念,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一項長期的政治任務,緊緊圍繞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制定下發貫徹落實實施方案、未來三年重點工作、學習與培訓計劃和宣講方案,明確各階段奮鬥目標,竭力建成適應海南自由貿易港要求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提升氣象服務海南「三區一中心」建設的服務能力,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高水平氣象保障。
  • 渭南市教育局關於加強教師培訓體系建設的意見
    恢復窄屏  渭南市教育局關於加強教師培訓體系建設的意見 索引號 016024605